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蘋論:洪秀柱變漸凍人;輸了總統保住黨、國民黨偷樑換柱 (江春男) ;蘋論:洪的學歷沒有問題;洪秀柱的美國東北大學教育碩士學歷是「如真包換」的假貨

蘋論:洪變漸凍人

洪秀柱現象開始退燒,逐次變成漸凍人,洪團隊應該要慶幸還沒變成急凍人。如果洪繼續言不及義、多變如九拐十八彎,急凍之日不遠矣。
此前洪秀柱出人意表地拿到百分之40多的支持度,使她輕騎越過黨提名的門檻,霎時一步登天,成為政治暴發戶(中國叫「土豪」)。但終究頭重腳輕根柢淺,不堪時間的檢驗,支持度跌到她理應符合其程度的趴數,並不意外。
《聯合報》昨天宣布的民調顯示,蔡英文獲得45%的支持度;而洪秀柱只有33%。中立選民支持度蔡也以42%勝過洪的23%。
台灣指標民調昨天也宣布蔡的47.7%勝過洪的27.8%。假如只有蔡和宋楚瑜對決,蔡以41.9%勝宋的32.6%。假設蔡、洪、宋三人競選,支持度分別是蔡37.1%、宋24.3%、洪20.5%。煙火過後回到基本面。
為什麼洪秀柱這麼早就盛極而衰?即使沒有,至少這兩個民調把洪打回原形。何以故?之前40幾趴的支持度本來就是充氣灌水膨風的結果,有如沙灘上的城堡,是一時現象,禁不起時間的洗刷,現在的支持度才接近貨真價實的原貌。
這段時間洪信口開河,被反駁之後又拐彎變調,顯示沒有堅定的核心價值,連向美國撒嬌的話都說出來,其幼稚淺薄的程度令人驚訝,支持度怎可能不滑落?
接著私事遭人起底,形象受損,雖然學歷質疑低飛過關,沒有大問題,但傷害已經造成(證書上寫的是文理碩士,但洪在正式文書上寫的卻是教育碩士)。 

擁核親中惹爭議

洪的公開訴求與台灣主流思潮背道而馳,像是主張與對岸簽和平協定、批判太陽花學運、擁核電、贊成搓掉18歲投票權、支持黑箱課綱、把轉型正義和她個人反對的以及民之所欲都說成民粹,幾乎各方面的人全得罪光了。
最糟的是她對王金平的失禮態度,惹翻了黨內本土派;也打臉朱立倫。每一個事件都趕走一些支持者,民調怎麼不急轉直下? 


司馬觀點:輸了總統保住黨(江春男)


 
天有不測風雲,八仙樂園爆炸事件,使朱立倫的處境更焦頭爛額,市政和黨務內外交煎,洪秀柱即將先馳得點,離國民黨全代會只有三周,除非發生重大意外,國民黨要準備接受飛機撞擊地面的強烈衝擊。
其實,目前國民黨的分崩,和阿扁下台前夕的民進黨,頗多相似之處。當時的四大天王上演許多丑劇,黨內士氣跌到谷底,有人形容民進黨已成政治廢墟,幸賴蔡英文重整旗鼓,才能站穩腳步。今天國民黨嚴重分裂,三大咖仙拼仙,黨已不黨,小咖乘機竄出。
不同的是,民進黨是明爭,四大天王都舍我其誰,動作很大,姿勢不雅。而國民黨只是暗鬥,表面上一片和諧,揖讓而升,私底下暗器傷人,不留痕跡。
兩黨都以女性出來收拾殘局,實在是歷史性的巧合。不過,除了性別相同,蔡英文和洪秀柱兩人的檔次不同,在各方面都難以相提並論,在路線選擇和黨內處境,更是剛好相反,蔡積極維持現狀,洪主張改變現狀,蔡的路線得到全黨的支持,洪則堅持走自己的路,和大咖互別苗頭。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這句話很有道理。阿扁下台前,大打台獨牌,天王們也有人爭取獨派的神主牌,《正常國家決議文》就是這樣出爐的。馬英九的親中路線,走得坎坷曲折,洪秀柱覺得溫吞無用,於是推出「一中同表」,爭當統派新盟主。 
基本上,洪的立場和當年的新黨相同,充滿孤臣孽子的悲憤,他們痛恨李登輝和陳水扁,也不滿馬英九的懦弱,突然間,現代花木蘭出現,如久旱逢甘霖,誓死保衛她不被人做掉。 
他們抱著必敗的決心,內心充滿悲壯之情,明知洪秀柱贏的機會不大,但是輸了總統,可退而擔任國民黨主席。對他們而言,當國民黨主席,比當中華民國總統重要多了。 
推出洪秀柱之前,國民黨要有心理準備,接受這個預料得到的結局。 






*****
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23日表示,自己美國東北大學教育碩士學歷並不被教育部承認,但學習的過程、學分的取得與證書都是真的。圖:邱珮文/攝
對於媒體人周玉蔻批評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的美國東北大學教育碩士學歷,只是來自暑期專修班,洪秀柱23日坦言,該學歷並不被教育部承認,但學習的過程、學分的取得與證書都是真的。她強調,學歷不等於能力,希望外界著重在她的理念、政策、能力方面。

媒體人周玉蔻22日在政論節目指出,洪秀柱擁有的美國東北大學教育碩士是「如真包換」的假貨、是暑期專修班,連台灣教育部都不承認。更痛批洪秀柱禁不起檢驗,所以不敢到美國做交流。

對此,洪秀柱23日上午受訪時解釋,她畢業以後很快投入教育職場,很羨慕人家能出國唸書,當時正好有一個機會,能與其他的教師友人進修一個寒、暑假學分班的課程,便欣然前往。

她坦言,那確確實實是一個學分班,雖然不符合教育部所規定的時數、學校,也不被教育部承認,「但是,學習的過程、學分的取得與證書都是真的!」

洪秀柱認為,那只是代表一個終身學習的精神,有機會的話,不管是修學位或修學分都好。況且,她也不是拿該學分謀求升等考核,那代表著自己努力學習。

*****


蘋論:洪的學歷沒有問題


洪秀柱的學歷問題是否可過關?民眾好奇的是究竟是哪個勢力在找洪的碴?
先說第二個問題。眼下的政治江湖上只有兩股勢力會找洪的麻煩,一是民進黨,一是國民黨內的反洪派。如何辨別是誰在放冷箭?看誰因此獲利、對誰不利即可明白;另一個重大因素是看時機:亦即7月19日國民黨正式提名前是誰必須掌握的時機。
人人都知道民進黨希望洪代表國民黨選總統,蔡獲勝的機率比對上朱立倫和王金平較高,此時把洪搞垮對蔡不利。民進黨要發動攻擊一定選在7月19日國民黨公布洪參選後。但對國民黨反洪派而言,7月19日決定由洪參選之後,就沒機會扳倒洪而拱出他們希望的候選人了,所以他們的時間須在7月19日之前。根據這兩點,提出學歷問題給洪穿小鞋的應是國民黨內「同志」。印證最可怕的敵人是在蕭牆之內的古諺。


學歷問題涉及誠信的道德問題和偽造文書、詐欺的法律問題,絕對足夠把洪一刀畢命。偽造學歷是極為嚴重的控訴,反洪派才會使出這一招企圖點中洪的死穴。民進黨應該反而希望洪能轉危為安,順利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呢。 
再來看洪的學歷爭論是否真的違背道德和法律。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應該可以順利過關。首先,密蘇里東北大學發的文學院碩士證書是真品;其次,北美事務協調處蓋的認證圖章也是真的。光憑這兩項真的洪已可立於不敗之地。第三,該校的文學院碩士資格以及該校本身,是否在台灣教育部的認可名單內,問題不大。因為洪不是拿這個文憑去申請教學、研究等與教育、學術有關的工作,而是選舉參考,是不是野雞大學無關宏旨。如果某候選人的學歷是教育部不承認的高中職、甚至小學學歷,難道不能參選嗎?參選是人權,與學歷無關,除非他拿假學歷欺騙選民。 
第四,密蘇里東北大學後來改名杜魯門大學,洪是在改名前拿到學位,當然沒問題。不能說改名以前的就是假學歷。台灣南部有些學院後來併入成大,校名消失了,但以前給的學歷證書當然依舊有效,這是常識;也不需要前去補修學分再拿新校名的學歷證明。最後,如果學歷證明是真的,教育部承不承認並非參選的充要條件,那有沒有去該校上滿多少學分的課等等細節,都與競選資格無關,也無所謂了。


*****


司馬觀點:國民黨偷樑換柱 (江春男)


 
洪秀柱的美國學歷,沒有在第一時間講清楚,越扯越不明白,本是一件小事,現在演變為誠信危機,國民黨高層的卡柱計劃,開始發揮效應。
她說對訪問美國有排斥感,藉此顯示她的民族情操,但明明畢業於文化大學,選舉公報上卻只填美國碩士,可見必要時,她還是很重視美國關係。她的碩士證書是真的,但未被教育部認證。教育部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替她背書,她長期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顯然沒有白幹。
她在初選過程中輕騎過關,不過,現在有人發現黨員連署有造假嫌疑。國民黨號稱30萬黨員,但是沒有確切的黨員名冊,只有電話號碼,半數以上失聯或未交黨費,真正黨員可能不到10萬,黃復興的連署人數也受到質疑,一旦司法介入調查,問題就大條了。


政界言之鑿鑿,國民黨高層準備許多「卡柱」劇本,他們不甘被深藍挾持,要在7月19日前抽樑換柱,於是一波接一波的事件,像一盤接一盤的菜,不斷上桌。此事背後必有人操作,而且呼之欲出。 
就民進黨而言,提早曝光洪的弱點沒好處,最好策略是幫忙拉抬洪的民調,越高越好,高到沒人敢動「實心柱」,讓國民黨不想從夢中醒來,用柱柱姊綁立委,一舉兩得。民進黨現按兵不動,因洪被正式提名前都屬於賞味期。 
國民黨高層氣氛詭異,他們對此情勢,不只心知肚明,且更心急如焚,但是彼此心結很深,無法坦誠相待,眼看這樣下去,即將不明不白地死一堆,明的不能,來暗的,許多巧合的事情依序出現。 
地上有血跡、被害人,作案手法相當熟悉,兇手呼之欲出,這是國民黨政爭的慣用手法,但保證不留下證據。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是柱柱姊即將面對的結局。



舒國治:也談台灣新電影開始那一段...





卅多年前捲起台灣新電影浪潮的第一波巨浪,當時是怎麼來的?知名作家舒國治老師也是當事人之一,由他來說親身敘說這段故事,再精采動人不過……。左起: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陳國富、詹宏志。(圖:取材自網路資料)


【編按】看著圖中,卅年前這批少年仔,您認得出幾位?這麼多年來,台灣新電影獲獎無數,讓台灣文化因此傳布到全世界,實在講,這批影人還真是了得!當然,也就不得不讓人想起當初捲起這新電影浪潮的第一波巨浪,是怎麼來的?

知名作家舒國治老師也是當事人之一,今天由他來說親身敘說這段故事,再精采動人不過……。

說說新電影。

我算是見證了台灣新電影發生的前端。我的很多朋友,例如:楊德昌、張毅、余為彥等,都是新電影運動的重要健將。

我因為學過幾天電影,所以剛好和一些後來會去做電影的人,前面就認識上。那麼,可以講講台灣新電影怎麼發生,跟發生的前夕,我所知道的,可以講一講。

當然台灣它是一個看電影很重要的地方,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說一大段幼年看電影對他濃烈的、幾乎是不能取代的那種珍貴影響。七十年代中後期,大家對於片商主導的國片題材的庸俗,早就已經想要求變。但是沒有什麼成效,侯孝賢拍《風兒踢踏踩》,還有《在那河畔青草青》,剛好有一點想把攝影機拉到三廳以外,而進入小市民的生活街景裡,但一直要到八十年代初,這股能量才累積到不能不爆發的厚度。



這個時候,1981年,余為彥的哥哥余為政,他慫恿一個好朋友,從美國回來,這個人就是楊德昌(見下圖)。余為政說:「老楊,別待在美國每天只是上班,回台灣拍電影吧!」那個時候余為政構思了一個故事,後來的名字叫做《1905年的冬天》,是李叔同在辛亥革命前幾年的留日中國熱血青年的故事,那時候他弟弟余為彥和王俠軍在南部做房地產賺了錢,所以可以一人投五十萬,後來因為我介紹了詹宏志,他那時還不那麼有錢,只是「工商時報」的編輯,但因為對於藝術的熱愛,或說我前面講的癡情、奉獻,宏志也投了五十萬。宏志對於各種領域的濃烈興趣,在那麼年輕時(才25歲)就極富膽識的參與,後來他能闖出這麼一番事業,足見是有來由的。



楊德昌在這部片裡也參與了編劇,還拉來香港的徐克,作為第二男主角,第一男主角是王俠軍。這個片子最後沒有上映。但從此以後楊德昌就留在台灣。然後沒幾年,就做出了一番他的電影事業。

大約在1982年,張艾嘉集結了十一個導演,把十一個短篇小說拍成電視電影,成了《十一個女人》。有幾個還沒開始作導演的,也被她找。但我不是其中一個,除了我沒有積極的投入意願外,同時意味著我給人一種感覺,我不該是人家想到要去找的未來的導演。她找了我旁邊的一些人,我很高興。因為我一直到那時,還沒有那麼高的興趣,把自己往導演上去規劃。

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一定是逃避。而且我已經準備在1983年去美國。(下圖左:余為彥導演,圖右:作家舒國治。取材自網路資料)




【舒式生活】也談台灣新電影開始那一段...
2015-06-30 23:23


舒國治
1952年生於台北。先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70年代末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深受文壇矚目。80年代浪跡美國,所寫多及旅行,被視為台灣旅行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他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堪稱「舒式風格」。2005年起撰寫小吃專欄,自此小吃寫作又成了他另一塊招牌。著有《讀金庸偶得》《臺灣重遊》《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水城臺北》《台灣小吃行腳》等。



(吳致緯駁)黃達夫:為什麼醫院沒有急診室?創造醫、病、健保的三贏;醫療專區可以救健保嗎 政府力氣用錯地方






(非常感謝榮總吳致緯醫師在我臉書的留言,我覺得他的觀點相當的重要,可以幫我們釐清重要事項。經他同意之後,特別將其留言摘錄,另開一欄,敬請大家參考。)

和信分類屬於區域醫院,按照規定,區域醫院應開設急診室。網友早在2009年就曾經質疑該院不對一般民眾開放急診問題,在2015年的今天,該院仍然以未加入急救責任醫院為理由未收治八仙火災危急病患(當然該院說法是”沒有送來“)。我想問,難道只要這家醫院永遠不加入急救責任醫院,那他們就可以永遠自外於緊急救護體系嗎?從被質疑至今至少整整六年的時間,都足夠蓋一家新醫院了!醫療資源有限,床位、器械、藥品、和手術房都是公共財,大家都知道做急重症吃力不討好,然而醫院不能因此就選擇性的“不發展”特定項目,遇事再以“能力不足”推諉。


拿區域醫院的給付就要做區域醫院的事,沒做好監督或放水那是主管機關失職。其實和信有急診,只是他們的急診選擇只收自己醫院的病人,其它醫院則沒有拒絕病人的權利。如果每家醫院都可以這樣選擇病人,那苦的其實是民眾,不是我們這些醫護。

關渡醫院是地區醫院,依法無須設立急診室;和信醫院是區域醫院,依法須設立急診室。答案很簡單,其實我們醫界對和信的要求就是要守法。區域醫院有領區域醫院的給付,那就要按規定做區域醫院的事,白話點說就是領錢就要辦事,不然您改叫“和信診所”就沒人會要求你分擔急重症。還有,台灣沒有《癌症專科醫院》,不要被矇騙了。不要傻傻的顧名思義,人家叫治癌醫院就以為只能治癌症,那榮民總醫院是不是只收榮民?



網評/為什麼醫院沒有急診室?
作者/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是台灣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因為是專科醫院,所以我們醫院的作業就與其他綜合醫院不一樣。譬如,癌症醫院不可能有侵入性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或創傷外科的醫師和設備。為了要維護病人獲得即時照護的權益,不願看到病人誤以為任何醫院都有能力處理所有的急診問題,把心肌梗塞或嚴重外傷的病人送到我們醫院,卻因為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專家與設備,再轉送附近的馬偕、榮總或新光等醫學中心,而耽誤了急救的黃金時機,造成令人扼腕的遺憾。
所以,從醫院成立之初,我們除了先向衛生署報備以外,當時醫院的院長宋瑞樓與我還親自拜訪鄰近的里長、警察局,向他們解釋我們的急症處理室沒有能力處理很多急診的問題,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及病人安全的考量,明白地說清楚我們醫院的急症處理室的功能只限於照護醫院自己的癌症病人。
這樣的安排在歐美醫界不但被接受,而且是理所當然的事。譬如,國際醫院評鑑機構JCI並不期待所有醫院都做一樣的事。JCI強調每個醫院都應該有其獨特的宗旨與使命,自己界定其服務的病人群。原則是要負責任把這群病人照顧好。
評鑑時,JCI會根據醫院的使命評估醫院是不是有能力好好照顧醫院所要照顧的病人。JCI唯恐醫院做其人力和設備做不來的事。如果我們醫院開放急診處卻沒有能力好好地處理病人的問題時,反而違反了JCI所最重視的維護病人安全的原則。

這麼多年來,醫院鄰近的居民從來不曾抱怨我們沒有對外開放急診而造成他們的不便,卻經常受到應該更了解醫療運作的醫界的批評,著實令人費解。也許台灣的醫界人士都是升學考試的佼佼者,受到「標準答案」的遺毒太深,導致思考往往很單元,認為所有醫院都應該做同樣的事。
不久前,楊志良前署長痛批台灣署立醫院將核心醫療外包的情況腐爛,不但貪污問題嚴重,還發現一些外包醫師是密醫,而陷病人於危險的境地。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台灣單元思考的評鑑制度所造成。大約在30年前,台灣的大型醫院都是公立醫院,今天的署立醫院就是當時的省立醫院,往往是很多城市裡面唯一的綜合醫院,理所當然地就應該負責該地區的急診作業。
但是,時代不同了,如今台灣的大型醫院林立。既然已經有那麼多大型綜合醫院有更多的專家、更完整的急診設施,為什麼硬要規定相形之下,規模小,資源也不多的署立醫院去做做不來又做不好的事呢?顯然,衛生署應有更多元、彈性的思維,去重新建構台灣的急診醫療體系,重新思考署立醫院的定位,紮實地來一次破壞性創新。
●作者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原文網址: 網評/為什麼醫院沒有急診室?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629/527282.htm#ixzz3eWHYwlT8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臺大:我的學思過程4
黃達夫─沒有你,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




創造醫、病、健保的三贏 (黃達夫)


 
第二階段DRGs7月1日就要上路,最近在媒體出現一些負面的輿論。事實上,DRGs支付制度在世界各國已行之有年,正如健保署官員所說,因DRGs採用統包制度,同病同酬,包裹給付,給付值是根據過去的給付計算出來的平均值。當然,醫院接到每一個病人的狀況複雜度不同,不一定每一個都會賺錢或每一個都會賠錢,截長補短,照規矩做的醫院,應該不會吃虧。DRGs制度最重要的概念是把品質與費用控管的責任交給醫療提供者,自我控管越好,盈餘就可能越多。

為多賺錢擅加療程

長久以來,在論量計酬的支付制度下,是做得越多,賺得越多,更荒謬的是做得越壞,問題越多,賺得更多。就如不久前投書貴報的一位醫師所說「以現行制度,開刀開好了賺一次,開壞了賺兩次,甚至三次,健保都給付,醫院、醫師照樣賺。」前兩天,有位同事看了一位剛在一所醫學中心開過乳癌,前來尋求第二意見的病人,在借調病理玻片,重新判讀以前,根據病人帶來的病理報告,我的同事認為這位病人沒有必要做化學治療。但是,病人說醫學中心的醫師告訴她要趕緊做化學治療,而且還建議她自費做基因檢測。我們正在調玻片時,病人已經被叫回去裝人工血管了。我要在此強調的是,在實證醫學的框架下,癌症醫學是有清楚的治療準則。然而,在今天台灣的醫療現場,為了增加收入,醫師昧著良心做不應該做的治療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位醫師不但要花健保的錢,讓病人承受身心的痛苦,接受不必要的化學治療,還要病人自費做對該病人一點用處都沒有的基因檢測,令我極為痛心!
老實說,當我看到《商業周刊》所做DRGs專題報導中「救人的醫師,公開拒絶病人」、「如果我是醫院管理者,我可能會警告醫師,你不要給我收危險病人」、「DRGs上路,我們可能因為擔心收入,而少做一些檢查,這可能導致誤診率增高」……這樣的語言時,真是感慨萬千!
我的醫界同僚竟然會毫無掩飾地說出這些「完全忽視病人權益,只有錢的考量」的話,不禁想問,難道這是他們行醫的初衷嗎?醫師誓言的承諾被遺忘了嗎? 

遏阻劣行提高效率

根據歐美的經驗,DRGs支付制度,確實對醫院、醫師多做多住多賺的惡劣行徑產生遏阻的效果。而且也有增進醫院經營效率、提升品質的作用。只有當多做多住不能多賺還會多賠時,醫院才有誘因努力讓病人早日康復。在施行DRGs後,美加地區的病床約減少一半,但沒有發生急重症病人變人球的情況,因為輕病住院或延長住院的情況不見了。而且,對於忠於初衷的醫師而言,病人病情越複雜,挑戰越大,越能激起他為病人而奮力的意志,照顧越困難的病人越有成就感,怎會放棄他們呢?
如果醫療提供者遵守DRGs的精神,以最有效率又更經濟的方法為病人創造最高的價值,就能達到醫療、病人及健保三贏的結果。 
和信醫院院長 

點評論:醫療專區可以救健保嗎 政府力氣用錯地方(黃達夫)


更多專欄文章



黃達夫表示,不良健保制度是台灣醫護人員流失的主因。 資料照片

近 日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是服貿、貨貿的後門條款,並指示範區把醫療、教育商品化。正好點出我一直反對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設 立醫療特區的原因。因為醫療商業化,違反了醫療的核心價值。就如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所說,世界上還是有比錢更高的價值,醫療和教育不應該是商品。
我認為在地球村的世界,各行各業的國際化是不可抵擋的趨勢,所以,我不但不反對國際醫療,我還要積極鼓勵台灣醫療品質與世界接軌,勇於與世界評比。如果台灣所有醫院都能藉著國際競爭,提升品質水準,則不但能造福台灣的人民,還能以真才實力吸引國際病人。

費事修法阻礙發展

很 不幸的,經濟部、衛福部卻缺乏全面改革台灣醫療制度的魄力,而小鼻子、小眼睛地要為少數財團設立醫療特權專區,以一國兩制的手法,企圖讓少數特權醫院排除 在中華民國《醫療法》的管制之外,這豈不是政府帶頭犯法違紀。連前衛生署長葉金川都說,要推動國際醫療,只要全面開放醫療簽證,放寬居留期限就好了!何必 大費周章去修改《醫療法》,訂定特別條例。其動機何在?令人百思不解。不禁想問到底誰才是阻礙國際醫療的絆腳石!
在任何國家,醫療體系的存在,其 最重要的使命是照護全民的健康,在台灣正面臨五大皆空,住院醫師、護理人員過勞、醫療體系崩壞的緊急關頭,做為掌管全民健康福祉的政府,其當務之急,應該 是設法力挽狂瀾,趕緊推動健保制度的改革,醫界領導人更應該積極參與,來為台灣創造一個可長可久的健保體系。
令人感到痛心的是,當台灣醫療體系已 經進入加護病房的時刻,台灣醫界領導人物卻毫不在意健保體系崩潰對醫界及全民所可能造成的衝擊,還跳出來為特區背書,為少數醫院謀取小利。對於民間團體的 批評,他們一方面說,特區吸收的醫療人力為數不多,不會影響健保體系。另一方面又說,特區的設立可以留住台灣的醫療人才。既然,為數不多,將如何對防止人 才的流失有所貢獻呢?

健保劣制流失人才

請不要忽略台灣醫護人力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健保制度所造成惡劣的執業環境。如果政府不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是智障!如果政府明明知道,卻不去面對,則是無能。足見推動醫療特區是捨本逐末的下下策,政府顯然是把力氣用在錯的地方了!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Obama 總統 (4):《平價醫療費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 好得甚至超乎很多支持者的想像( 保羅·克魯格曼)

專欄作者
為奧巴馬醫改歡呼
保羅·克魯格曼 2015年06月26日

我是坐在椅子邊翹首等待最高法院針對奧巴馬醫改補貼的裁決結果嗎?不——我當時在屋子裡走來走去,緊張地坐不下來,擔心法院一個措辭潦草的判決會令數百萬人無法享受醫療保險,使數萬人陷入經濟困境,數千人因病早逝。
它沒有做出這樣的裁決。這意味着一些大的干擾——早期出現的網站技術問題、一些客觀講比較荒唐可笑、但仍是用心險惡的、通過法律途徑發起的破壞活動——已經過去,我們可以專註於醫改現實層面的東西了。《平價醫療費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已經實施一年多,情況到底如何呢?
答案是,好得甚至超乎很多支持者的想像。
先來看法案最基本的目標,即覆蓋之前沒有保險的人群。該法案的反對者堅持認為它會減少參保人數;事實是1500萬美國人已經因之獲得醫療保險。
但還有數百萬人沒有覆蓋,是不是就只能說不算完全成功呢?呃,那些依然沒有享受醫療保險的人中,有很多是由於當地州政府拒絕聯邦政府把他們納入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
除此以外,你還要知道這項法案從來沒有準備或指望覆蓋到所有人。無證移民沒有享受醫保的合法身份,而且任何一個不能實現自動註冊的系統都會有所遺漏。馬薩諸塞州承諾醫保全覆蓋已經十年了,但依然有5%的非老年人口沒有參保。
如果以5%的未參保人口比例為基準。我們已經取得多大進步?美國城市研究院(Urban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在全面施行該法案和擴大聯邦醫療補助的州,未參保人口比例從高於16%降低到只有7.5%——也就是說,在醫保改革實施第二年,我們就達到了目標的80%。《合理醫療費用法案》的目標已經接近實現!
但這些覆蓋成效如何?這個法案帶來的一些低價保單的確包含較多的免賠項目,這讓受保人需要自行支付不少的費用。但此類情況還是比沒有保險要好得多,也強過法案中列為非法的那些過於基礎的保險計劃。新參保人員所承受的與健康相關的財務壓力急劇降低,而且對自己的醫保的滿意度也比較高。
那保險的費用怎麼樣呢?2013年曾經出現「保費大漲」趨勢隱現的驚悚言論;結果保費卻低於預期。2014年,還是那一撮人又宣稱2015年保費會出現大幅增長;結果只增長了2%。今年早些時候,又一輪保費高漲的恐怖預言再度甚囂塵上。隨着更多消息顯現,看起來2016年的保費增長似乎會比今年的增幅要大,但參照歷史標準依然不算高——也就是說保險費還是會比人們預期的低很多。
而且,整體醫療支出的增幅也出現了大幅放緩,這可能和政府採取的一些成本控制措施有關,這些措施主要針對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也是醫改的重要部分。
醫改會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副作用呢?很多反對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共和黨人士都曾經嘗試通過一項名為「撤銷抑制就業的醫改法案」的議案,反對者不斷警告,幫助更多美國人負擔醫保會引發經濟災難。這是許多這方面擔心的其中一例。但數據顯示法案並沒有抑制就業:自奧巴馬醫改實行以來,美國經濟每月新增24萬多個就業機會,這是自1990年代以來增長最多的時期。
最後,那些聲稱醫療改革會令財政赤字規模擴大的言論是否成真了呢?實際上,赤字規模已經在不斷下降,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最近再次確認,撤銷奧巴馬醫改法案只會增加,而非減少財政赤字。
所有這些放在一起,我們看到的是一項政策取得勝利的圖景——儘管反對者想盡辦法從中破壞,它還是實現了許多預定目標,以比預期更低的成本改善了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的生活,給予他們更多保障。
現在,你可能會納悶,為何成效如此好、利好如此多的一項法案會召來那麼多惡毒的政治攻擊——順便說一句,這種攻擊在安東寧·斯卡利亞大法官(Justice Antonin Scalia)最近對「詭辯解釋(interpretive jiggery-pokery)」發出的激烈反對意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保守派一直擔心的是,醫改可能會成功,並由此提醒選民,有時候政府行為的確能提高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水平。
這是為什麼右派人士會在1993年不遺餘力地破壞克林頓的醫保改革計劃,之後又對《合理醫療費用法案》極盡詆毀之能事。但奧巴馬醫改撐了下來,它就在我們眼前,正在發揮作用。保守派的噩夢成真了。這真是太美妙了。


西川 滿(にしかわ・みつる)


活水來冊房西川滿相簿中新增了 1 張相片。
祈求媽祖庇佑,讓苦難中的人們身心得到平復與安慰。
西川滿編:《版畫臺灣繪本》,台北:東亞旅行社台北支社,1943年。立石鐵臣繪。




 黃英編《台灣文研究在日本》涂翠花譯,台北:前衛,1994
 因有一篇中島利郎談《"西川 滿"備忘錄--西川  滿研究現況1994》頁109-33,而買它。
 文中介紹西川  滿之所以稱呼台灣為華麗島,主要是因為他大學畢業後,思考其前途方向時,他的恩師吉川喬松(孤雁)建議他:"為地方主義文學奉獻一生吧!"
 他回台灣時,又有贈詩

南方是
光之源
給我們
秩序與
歡喜與
華麗


川瀨先生在1990年訪問過 西川 滿先生。西川滿- 维基百科,後去東京常去找他,西川先生八十幾歲得小說千多頁,都是自己打字的;還為他的《平安如意—拜拜的台灣道》寫序文

 西川滿 壽慶時都送友人 風呂敷



 2013.2.23
  (川瀬健一的《吉祥如意》一書有西川  滿寫的序和章節)。 與他散步:  舊香居,農產品提拉米蘇拿鐵。  台大校園內朱銘《太極》雕像,改為吳東昇捐贈(妙不可言) 。  傅園地方方位,出乎他意外。農業試驗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川滿にしかわ・みつる,1908年2月12日-1999年2月24日),台灣日治時期的作家與文藝工作者。

目錄

[隐藏]

[編輯] 經歷

西川滿出生於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三歲時隨雙親來台灣,其間除1927-1933年返日就讀大學外,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1946年離台為止,在台灣度過約三十年的歲月。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法文科,大學畢業論文研究韓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後任職於《台灣日日新報》。
西川的創作始自台北一中時期,1935年出版首部詩集《媽祖祭》。曾創辦《台灣風土記》、《華麗島》、《文藝臺灣》等雜誌。其所創辦的《文藝臺灣》,較代表日本人的台灣觀點,與從該刊出走的張文環等創辦的《臺灣文學》的臺灣人觀點,適成對比。西川滿的作品多描寫台灣的歷史與風土,以異國主義陪襯著幻想的情調呈現。
西川滿身後將兩萬餘冊書捐贈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今藏於麻豆校區。

[編輯] 著作

[編輯] 小說

  • 《赤嵌記》
  • 《會真記》
  • 《華麗島民話集》(與池田敏雄合著)
  • 《華麗島顯風錄》
  • 《台灣縱貫鐵道》
  • 《秀姑巒島漂流記》等

[編輯] 詩集

  • 《媽祖祭》
  • 《亞片》
  • 《西川滿全詩集》等

[編輯] 參考

  • 垂水千寭著,凃翠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第一章〈二大日本語雜誌的誔生〉,頁13-28。




內容簡介

台灣縱貫鐵道
殖民時期的在台日人三大長篇小說巨著之一--「台灣縱貫鐵道」--一部帶有浪漫色彩的寫實小說!
  故事是從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結 束,清朝把臺灣割讓給戰勝國日本,這年五月二十九日黎明,要領臺的日本軍艦抵達基隆外海寫起,寫到那時日本軍最高指揮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皇族)於十月 二十八日在台南病逝,總共五個月之間,日本軍從基隆上陸,如何在沿途各地與抗日臺灣人交戰而平定的經過為經,日軍所到達的地方民情、典故之介紹,以及草創 期的鐵路建設的祕錄為緯交織成波瀾一大畫卷。並附有五十幾幀珍貴的圖片,有當時臺北城的一長列城牆,城外劉銘傳建的鐵路、火車票房,火車頭,獅球嶺隧道的 南面,以及清朝時代在臺北的布政使衙門與欽使行轅等等。
  按作者後記,為了撰寫本書,作者到總督府圖書館尋找資料看來,屬於 「經」部份的記述相當可信(以日本人史觀記載另論),如樺山資紀初代臺灣總督、民政長官水野遵等都是實在人物。而本書的主角不是他們,全書的登場人物不下 百人,主角是從軍攝影師恒川清一郎、從軍記者村上正名、鐵道隊的技師小山保政,以及當日本軍跑腿的幾個臺灣人。
  這三個日本人主角,是作者要推動故事而創造的正面人物,忠實於職務,富於正義感,作者把他們塑造不同形象的理想人物,而臺灣人跑腿的姓名,雖然是作者的創作,但我們不難想像都有實在人物的存在,可對照臺灣近代史資料。
作者簡介
   西川滿,日本若松巿人,一九○八年生,一九一○年隨父母渡台,在台灣唸完中學,然後到日本本土升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文系,後返台就業。在中學時期即 開始寫作,初為詩,其後小說、隨筆、評論等,發揮了驚人的創作力,所創辦的以及主編的雜誌,主要有早期的《扒龍船》,中期的《愛書》、《媽祖》、《台灣風 土記》到日據末期的《文藝台灣》等及其他多種,真個指不勝屈,作品則詩集、小說集、文集等,如果把重複印行的也加上去,該有數百種之多。僅以在台期間為 例,如《梨花夫人》、《赤嵌記》、《桃園客》、《台灣縱貫鐵路》等,以取材台灣的居多,還有一份詩刊叫《華麗島》,以華麗島來稱台灣,西川是始作俑者。
譯者簡介
   黃玉燕,一九三四年出生,台中市,資深翻譯家。三十年來譯有《日本名家小說選》(共四冊,自森鷗外至吉本芭芭娜八十來位名家八十篇代表作)、《川端康成 短篇小說選》、《三島由紀夫短篇小說選》、大江健三郎的《性的人間》、庄司總一的《陳夫人》、伊集院靜的《上弦月》、連城三紀彥的《背對背的愛情故事》、 高樹信子的《熱愛》、《燃燒的長春藤》、《透光的樹》、福澤諭吉的《勸學》、長?有的《母親啊!飛馳》、濱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等三十餘種。曾獲中國文 藝協會八十二年度文藝獎章文學翻譯獎。譯作散見各大報副刊。



*****http://www.wretch.cc/blog/fryuan1954/12374294

林漢章說〈續1〉

 其九
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本作家、出版家及文藝工作者西川滿〈1908-1999〉,一生著作及出版非常豐富,尤其他於1946年離台之前所出版的詩集、小說、期刊等等,書籍裝幀充滿濃濃的臺灣味,頗受藏書家爭逐。

民國一百年九月三日,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辦「西川滿大展」,展出數百件他的著作、出版品、文物、手稿等等,數量之豐富,可謂盛況空前,站在展示櫃前,令人久久不忍離去。

他的出版著作中有許多書籍是由版畫家立石鐵臣負責封面設計及書籍裝幀,1940年日孝山房出版的詩集【華麗島頌歌】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歌詠台灣本地的特殊 風物景觀的詩集,編號發行五百冊,第一至第七十五冊稱為「麗姬版」,第七十六至第五百冊稱為「公女版」,書前及書後各附一張「赤崁夕照」的版畫,以蝴蝶頁 的方式裝幀。


林漢章說,【華麗島頌歌】以台灣版畫「吊花籃」作為封面,共分為藍、黃、紅三種顏色,「麗姬版」為藍色和黃色封面,「公女版」全為紅色封面。他收藏的一本 【華麗島頌歌】,藍色封面,但編號欄空白,書前及書後的蝴蝶頁不是版畫,而是立石鐵臣的親筆繪圖,應該是西川滿先生自己留用之本,真可謂是珍品中的珍品 了。

【台灣繪本】是西川滿與立石鐵臣、宮田彌太郎於1943年合作出版的詩及散文集。這本書由東亞旅行社台北支社發行,有二種版本,一種是普通版,版權頁註明「並裝」,售價貳圓,另一種是特別版,版權頁註明「上裝」,售價參圓五拾錢。


林漢章說,這二種版本用紙不同,「並裝本」是普通紙兩面印刷再加線裝,「上裝本」則仿中國古籍印製方式,刷印在極薄的紙上,對摺後內加襯紙再線裝,所以 「上裝本」較「並裝本」厚,但重量較輕,藏書者可做參考。他還說,曾經有一個朋友問他說,有一本【台灣檜木】是不是值得收藏,他一頭霧水,不知道究竟是什 麼書,說了半天,原來那位朋友將【台灣繪本】看成【台灣檜木】了,真可搏君一笑。

【媽祖祭】是西川滿正式踏入文壇的第一本著作詩集,媽祖書房發行,收錄十二首詩作,包括「媽祖祭」、「城隍爺祭」等等,由宮田彌太郎裝幀,於1935年發行三百三十本。第一至第三十本稱作「春福版」,布面精裝,第三十一至三百三十本稱作「春龍版」,平裝。


林漢章說,他收藏的【媽祖祭】,除了「春福版」與「春龍版」外,西川滿的手稿本也在他的收藏之中。這又是一件珍稀之本,藏書能收得如此齊全,真是令人佩服與羨慕。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Daniel Defoe and the Invention of News

Daniel Defoe and the Invention of News



Andrew Pettegree—
In 1704 the English writer Daniel Defoe embarked on the publication of a political journal: the Weekly Review of the Affairs of France. This was not yet the Defoe made famous by his great novel Robinson Crusoe; he would discover his vocation as a novelist only late in life. Up to this point Defoe had tried his hand at many things, and often failed. The Review (as it soon became) was the latest of many attempts to find a way to make money. This time it worked. Within a few months Defoe’s publication had found its new form, as a serial issued 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 consisting largely of a single essay on an item of topical interest.
Defoe was lucky. He had launched the Review at a time when the reading public was expanding rapidly, along with a market for current affairs. Naturally Defoe made the most of it. When, in an essay in 1712, he turned his mind to this buoyant market for news publishing, he did not hold back. The present times, wrote Defoe, had seen a media explosion. He recalled a time, even in his own lifetime, when there had been no such torrent of newspapers, state papers and political writing. The rage for news was transforming society, and Defoe was happy to be in the thick of it.
Defoe was not the only one to remark the current passion for news, and the rancorous tone of political debate that seemed to come with it. But if he truly thought this was new he was very much mistaken. The conflicts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over sixty years previously had stimulated a torrent of pamphlets, news reports and abusive political treatises. The first continental newspapers were established forty years before that. Long before Defoe, and even before the creation of the newspapers, the appetite for news was proverbial. “How now, what news?” was a common English greeting, frequently evoked on the London stage. Travellers could buy phrase books that offered the necessary vocabulary, so they too could join the conversation: “What news have you? How goeth all in this city? What news have they in Spain?”
If there was a time when news first became a commercial commodity, it occurred not in Defoe’s London, or even 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newspaper, but much earlier: in the eighty years between 1450 and 1530 following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During this perio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ublishers began to experiment with new types of books, far shorter and cheaper than the theological and scholarly texts that had dominated the market in manuscripts. These pamphlets and broadsheets created the opportunity to turn the existing appetite for news into a mass market. News could become, for the first time, a part of popular culture.
The Invention of News copyright © 2014 Yale University Press

Andrew Pettegree is professor of modern history,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and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St. Andrews Reformation Studies Institute.

Further Reading:

Invention of News by Andrew Pettegree
Featured Image: Daniel Defoe Kneller Style by Unknown via Wikimedia Commons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蔡依林(Jolin),詹朴 (Apu Jan)、薛春和(一心豆干)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今日好文】恭喜蔡依林於6月27日以《呸》奪得第26屆金曲獎《 最佳國語專輯獎 》。本刊曾於今年2月25日第61期,以封面故事《蔡依林 大舞曲家》報道過,特意刊登全文與讀者分享:

「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一支音樂錄影帶(MV),」2014年11月19日,美國《時代》雜誌專文推薦,「融合了Taylor Swift的《Shake It Off》、Ariana Grande的《Break Free》、Nicki Minaj的《Anaconda》、Iggy Azalea 和 Charli XCX的《Fancy》風格,更放入全裸、有氧舞蹈等橋段。只要你看了,你就會問,她是誰?」
「這支MV豐富多元,超越過去的頂尖MV,隨著這支MV在北美地區播放,很快就會讓人認識這位歌手,」同樣2014年11月24日,美國最大的舞曲推廣公會PRO MOTION同樣推崇。
西班牙《GQ》雜誌稱她為新的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Jean Spears),並稱讚這首舞曲融合Lady Gaga及Katy Perry特色,整體性勝過南韓歌手朴載相2012年推出的《江南style》。
她是西方竄起的新秀嗎?錯。她剛出道時曾被評為十大爛歌手,今日《時代》雜誌譽為亞洲舞后,她是來自台灣的歌手蔡依林(英文名Jolin)。2014年11月15日,進入歌壇15年的她,全權主導唱片製作,發行第13張國語專輯《呸》,斥資6000萬新台幣製作(約1500萬港元),10首歌全是主打歌,每首拍攝MV。首波單曲《PLAY我呸》及MV,甫一推出,很快贏得國際掌聲。
舞曲,向來是歐美日韓重要的音樂類型,但在華語樂壇裡卻非主流,蔡依林仍不斷深耕,繳出亮眼成績單。「每個歌手都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及特色,或許我在抒情歌沒有太多代表作,但舞曲就是我最擅長的,」蔡依林略施淡妝,穿著白色上衣,褐色微捲長髮垂在左肩上,緩緩說著,但語氣堅定地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華人一直很少舞曲,所以我想把西方最流行的舞曲,和華語歌壇接軌。」
《PLAY我呸》,從詞、曲、編曲,全是華人創作,相當難得。DJ Mykal a.k.a.林哲儀表示,二三十年前很多跳舞類型的國語流行歌曲是翻唱自國外暢銷曲,而這次,「由Starr Chen操刀的編曲成功加入西方最新舞曲元素Twerk,就算是拿到夜店播放也絕對夠格,與國外Twerk單曲相比也不遜色。」以往本來就是台灣少數會在夜店播放華語舞曲的DJ Mykal a.k.a.林哲儀,近來也有嘗試在他的DJ Set裡播放《PLAY我呸》,和其他國外舞曲搭配絲毫沒有衡突。
擔任這張專輯音樂總監的蔡依林,也邀來詩人李格弟寫詞,「看出Jolin想要突破的企圖心,」台灣《聯合報》編輯部影視消費中心組長顏甫珉撰文分析,這首歌曲跳脫過往舞曲的情愛,轉而探討社會現象,犀利批判時事格。
「全套文藝少女裝備,讓他非常陶醉。星期五,24小時洗衣店,讀海明威。管你小眾、大眾,我呸;管你是小清新、是重口味,我呸;我呸、都呸、都Play,」蔡依林的MV因應歌詞,不只扮成文藝青年,還有上流千金、心機女明星、韻律老師等角色,於YouTube首播,短短一個月,點閱率超過750萬次,勇奪2014年YouTube台灣熱門MV冠軍寶座。
MV有著各種密碼,「諷刺」意謂濃厚,濃濃黑色幽默風格。從虛偽造做的假文青、女明星裸露搏取媒體版面、新聞媒體狗仔現象、到年輕人鍛練身體追求健康還是性?甚至包括,台灣近年關心的社會議題,例如反核四、石化污染、頂新黑心油事件、苗栗大埔非法拆遷案,全都在內。「現代人承受各種壓力,我想用一種比較戲謔的方式,帶給大家正能量,把負面情緒趕走,自娛也是娛人,」蔡依林解釋。
在華語歌壇裡,蔡依林和蕭亞軒、郭富城、羅志祥、潘偉柏被歸類為唱跳歌手,以國語舞曲作品為主,謝金燕深耕台語舞曲,都算是少數。其中,蔡依林在金曲獎(地位類似美國格林美音樂獎)憑藉舞曲得獎最多。她因《舞孃》專輯榮獲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阿弟仔憑藉《特務J》單曲獲得最佳單曲製作人獎、小安及鍾興民也雙雙以《特務J》、《布拉格廣場》單曲,各自贏得最佳編曲人獎、而她上一張專輯的主打歌《大藝術家》則是2013年最佳年度歌曲。「舞曲得到更多金曲獎肯定,讓人知道舞曲不再只是copycat(複製),可以有更多競爭,才會進步,」蔡依林再次堅定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如今,更上層樓。「蔡依林這張專輯《呸》整體製作水準,拉高到國際視野,未來蔡依林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可能是『Jolin Tsai』。這是『有頭腦』的舞曲,出自一位『有頭腦』的天后,」顏甫珉繼續撰文分析。「Jolin提升了華人舞曲格局,樹立難以超越的高標準,」研究流行媒體文化研究,講授流行音樂課程,高雄義守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侯政男肯定地說。
「革命,要在主流巿場發生,才有大的效果。蔡依林以天后的高度嘗試揉合新的舞曲元素,相信有機會對普羅聽眾造成影響,」DJ Mykal a.k.a.林哲儀進一步分析,「成熟的音樂體系,多元化是個關鍵指標,才能吸納各種人才,舞曲當然不能忽視。」
不少歌手已在專輯中放入舞曲。以抒情歌走紅的張惠妹,去年3月發行的最新專輯《偏執面》,就和蔡依林的《舞孃》、《特務J》、《花蝴蝶》、《Myself》製作人阿弟仔,以及金曲獎最佳新人葛仲珊等人合作,全部10首歌曲,就有6首都和快節奏的舞曲有關。去年7月,王力宏也和知名瑞典知名DJ Avicii合作發行電音舞曲《忘我Lose Myself》。
「舞曲,是讓人開心的音樂類型,最能跨越國界,引起共鳴,」義守大學侯政男分析,這也是南韓《江南Style》明明唱的是韓文,卻能風靡歐美。被譽為台灣電音教父DJ @llen就是一例。他原本鍾情搖滾樂,1994年前往倫敦旅行,參加大型的銳舞派對(rave party),深受舞曲震撼,改以推廣電音舞曲為志業,回台灣後,便開始於舞場內大膽播放前衛電音舞曲。「邊聽舞曲,邊跳舞,讓人心情愉悅,」他說。
「我自己私底下很喜歡快歌、節奏性的音樂,聽著聽著,全身跟著搖擺,心情也變好了,」蔡依林也認同地說,她以前聽抒情歌,進入歌壇後,大量接觸快歌,才覺得舞曲可以挖寶,她特別喜愛麥當娜(Madonna)、碧昂斯(Beyoncé)的歌曲;至於哪首啟蒙,倒沒有很明確。
舞曲,早是歐美日韓重要的音樂類型。去年,美國告示排行榜每周冠軍單曲共有11首,《Timber》、《Happy》、《Fancy》、《Shake It Off》、《All About That Bass》、《Dark Horse》等6首都和舞曲有關。去年,日本公信榜年度10大單曲全是快節奏的舞曲。韓國偶像團體少女時代、Super Junior,日本歌手濱崎步、安室奈美惠都以舞曲見長。
只是,過去華語歌壇一直沒太重視舞曲。同樣去年,台灣Hit-Fm年度百大單曲,即使蔡依林《PLAY我呸》拿下冠軍,前10名華語歌曲,只有3首舞曲,其餘7首全是抒情歌。「在華人世界裡,舞曲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靡靡之音,難入大雅之堂,」台灣樂評人、StreetVoice音樂顧問小樹觀察,直到今日,主流華語歌曲還是以慢歌、抒情歌為主;許多歌唱比賽,唱慢歌總是容易獲獎。
舞曲的興盛與否,和一個地區的社會開放程度息息相關。文化評論員、前台灣學學文創副董事長詹偉雄分析,舞曲顧名思議就是跳舞的歌曲,重節奏、輕旋律(抒情歌相反,輕節奏、重旋律),通常都在夜店或舞會上播放,但台灣在戒嚴時期,舞廳活動是被禁止,即使當時高凌風、劉文正、崔台菁等歌手也演唱快歌,舞曲仍非主流。相較之下,香港過去是英國殖民地,接觸西方音樂早,加上也有演唱會文化,在舞台上需要載歌載舞,舞曲發展比台灣還早。「英文一個單字有幾個音節,但中文是一個單字一個意義,唱起來也不容易,」DJ @llen補充。
舞曲雖非華語樂壇主流,但仍有一群人默默努力。DJ Mykal a.k.a.林哲儀補充,「1980年代的時候就有紀宏仁與黃韻玲將Synth-Pop電子音樂元素帶入國語市場,之後還有小蟲樹立了他自己色彩鮮明的舞曲製作風格,到了國外Rave風潮完全爆發的1990年代,林強在羅百吉負責編曲的幫助下令人驚艷地將搖滾與電子完美融合,後來羅百吉也自己發表過出色的舞曲專輯,甚至羅大佑更在2004年那張《美麗島》專輯中嘗試過結合Drum & Bass等電音元素。」2000年後,阿弟仔、倪子岡、孔令奇、陳星翰、小安等新銳加入,蔡依林便和這些創作者長期合作。加上近年來,YouTube、網路、演唱會、電子樂器興起,華語舞曲漸漸走出一條路。
蔡依林已非昔日那位單純的歌手。她和周杰倫被稱為華語歌壇的雙J勢力(蔡依林英文名Jolin、周杰倫Jay)。相較周杰倫一出道就是創作歌手,詞曲製作一手包辦,輔仁大學外文系畢業的蔡依林,則從原本不諳音樂的門外漢,一步一步蛻變為今日專業的音樂人,從《My Self 2010概念專輯》開始,到《Muse》、《呸》,都由蔡依林全權主導。
2009年10月,是個轉捩點。當時,她對於自己的演藝工作,一度興起退出的念頭。她厭倦了成為唱片公司包裝的洋娃娃,每張專輯的10首歌曲,幾乎都由唱片公司主導,她無法給予太多意見。「很想要休息,因為一直在做重覆的事,覺得自己被掏空了,」蔡依林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她的大學同學嫁到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她前往當地自助旅行,也學習法文。在那個沒有太多人認識她的地方,她靜下心來想了很多,很清楚自己還是喜歡表演工作。「我不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表演是我的語言,我用表演來展現我自己的多變面貌,」她說。
她決定自立門戶,當起老闆。2010年初,和原本經紀公司老闆葛福鴻合資成立凌時差音樂公司(蔡依林原名蔡宜凌,之後改為蔡宜翎),專門處理她的音樂及演唱會的製作、版權。「最大差別就是,我現在有音樂的主導性,」她比較。2010年8月,初試啼聲之作,專輯就取名《My Self 2010概念專輯》。這張與過去很不同,10首歌曲,只有兩首抒情歌曲,其他8首全是快板舞曲,而以往為了巿場考量,多是5首慢歌、5首快歌。
問她,面對大環境實體唱片銷量持續下滑,她的創新不擔心銷量不佳?她很淡定地回答,「在做流行音樂時,應該要去引領大家接受新的曲風、新的元素,挑戰既有概念。很多事情,最忌諱害怕,怕別人不喜歡,會有恐懼。每次製作專輯,有 4首歌都很喜歡,要選哪一首?千萬不要從歌迷會喜歡哪一首思考。當然,我很幸運,累積的財富足夠過這一輩子,沒有銷售壓力(蔡依林連續多年蟬連台灣收入最高的女藝人,2014年高達6億多新台幣,來自廣告、演唱會、商業演出等)。我只在乎作品好不好?能帶給大家什麼?」
再進一步問她,2013年第24屆金曲獎上,《Muse》專輯一共入圍了四項,最終在最佳專輯及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項都敗給了林憶蓮的《蓋亞》專輯,不會覺得不高興嗎?「遇到《蓋亞》,就永遠記著,」她笑著說,其實滿有趣的,兩張專輯風格本來就不同,有時得獎真的需要運氣。
「蔡依林變了,變得更有自信,」她的經紀人王永良觀察。過去的蔡依林好勝心強,太過在意他人眼光,把自己逼得很緊。「你必須讓自己達到130分,才能被別人扣分,」2007年10月,她接受財經媒體採訪時說。剛出道時,她的臉型太圓,被批評嬰兒肥,她因此 克制食慾多年,只吃水煮食物,並堅持晚上6點以後,就不吃東西。
2007年6月,她贏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時致詞,「得這個獎,我要謝謝很多人。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一直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2001年,她當時出道兩年,雖已躋身暢銷歌手,卻被創作歌手陳珊妮和林暐哲,評為台灣十大爛歌手。
走過這段歲月,蔡依林心境有所轉變。「人學會愛自己,當我真心認為自己是世界唯一珍寶,別人也會對我好,這是吸引力法則。如果我一直挑剔我自己,別人也會挑剔我,」她感性地說,人到了一個階段,就會對心靈成長的議題有興趣,開始接觸相關書籍及課程,慢慢打開很多視野;人在嬰兒時期,最是做自己,之後社會化過程,有了包袱,接著漸漸找到平衡點,再做回最舒服的自己。
2013年4月13日,《MySelf》世界巡迴演唱會最終場後,蔡依林被媒體問到,為自己的表現打幾分?曾經以130分為標準的她回答,「享受表演,不給自己打分數。」知名樂評人、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的黃子佼主持蔡依林《呸》發片記者會後,2014年12月18日也撰文點出,「我看到的蔡依林,自信大方樂在工作,帶著少女赤子心及發揮娛樂精神的業界良心。」
蔡依林主導專輯走向,作法不同。以往,都是先去收歌,再決定主題;但她反其道而行,先訂主題,再去邀歌。「如果主題訂的太過狹隘、太過明確,反而有所侷限,」她說,她每次做專輯,腦中就有很多靈感,因此選定一個大的主題,《Muse》出的題目是「藝術」,《呸》則是「女演員」。方向很大,一開始摸不著頭緒,如同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講的,創作過程是一團迷霧,但進行時,一個一個東西加入,就會越來越清楚;有些資源,例如沒合作過的詞曲創作者、沒嘗試的音樂,就會一直進來,這就是好玩的地方。每次她的企劃都說,範圍太廣、難度太高,她則回應,你可以的,最後成品出來時,就會很有趣。
從《Muse》開始,蔡依林會很細微去觀察周邊的事物。2014年初,她有天接觸到靈性彩油,直覺挑選了第66號,淡紫淡粉紅色,這瓶主題正是女演員,而她自己也很喜歡美國Mary Streep,演什麼像什麼。「每個人在台上都是一個演員,怎樣寫自己的劇本?你就是一個導演,」2013年4月《MySelf》演唱會最終場,她也曾寫過這麼一段話給自己。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她的第13張專輯《呸》,主題便鎖定女演員,10首歌便是一套劇本。
貫穿這套女演員劇本的核心概念就是,做自己。第一首是《第二性》,創作概念就是來自法國哲學家Simone de Beauvoir的著作《第二性》,傳達新女性的力量,不再只是拘泥於情愛,而是追求一種更自在更自信的自己。《PLAY我呸》雖是批判時事,其實也是鼓勵每個人做自己,不用去扮演別人。她和安室奈美惠合唱的《I’m Not Yours》,一同宣告做自己的女孩。首尾呼應,最後一首歌《不一樣又怎樣》,則是取材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同性戀之間的愛情,歌詞寫著,「女方女方愛對方,不簡單也很平凡。在同一張床,讓人生變不平凡。愛不是抽象的信仰,有血有汗。」
2014年12月,一位12歲的美國加州中學男生,喜歡拉拉隊的工作,被同學言語霸凌稱為同性戀,因而自殺結束生命。蔡依林看到這則新聞後,在臉書發文,「言語霸凌是隻非常尖銳刀刃,別把偽善的衣服套在別人身上,然後再嘲弄它有多不合身。Be who u wanna be , and be proud of yourself.」
「每人的故事不一樣。我可以感受你的感受,給予力量,」蔡依林坦言,因為她經歷過那段在乎他人意見的階段,如今的她想要藉由歌曲,傳遞信心給每個正在努力的人,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詞,正是蔡依林舞曲的重要特色。樂評人小樹分析,在美國各大音樂獎項,包括格林美音樂獎(Grammy Awards),都是按照音樂類別設置獎項,例如爵士、藍調、舞曲等,有作曲、編曲獎項,但並沒有歌詞類別,歌詞僅是其組成的一部份。
但是,蔡依林卻非常重視歌詞。「從《大藝術家》開始,Jolin的歌詞越來越有深度,帶有人文色彩,」義守大學侯政男觀察。「華語舞曲的歌詞不能太淺,要有深度,不能一直重複baby(寶貝)、my love(我的愛),」蔡依林分析,「太簡單的歌詞,也不適合我現在的年紀(34歲)。」
「Jolin的舞曲要求言之有物。一首歌曲,如果曲好,詞不好,還是有機會紅;但如果想要成為經典,抱歉,曲好,詞一定要更好,」和蔡依林合作多年的作詞者嚴云農分析。他作詞的電影《海角七号》主題曲「國境之南」,榮獲2009年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肯定。《特務J》、《花蝴蝶》、《派大星》、《大藝術家》、《萬花瞳》、《美杜莎》等蔡依林的舞曲,都是他的作品。
嚴云農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他一開始並不擅長為舞曲填詞,成名作孫燕姿《我要的幸福》還帶著濃厚勵志味,直到與蔡依林製作團隊開始密切合作,才開始大量創作舞曲。在工作時,他通常都是先拿到曲再填詞。在10多年的創作生涯裡,為蔡依林填詞極具挑戰度,往往一次合作需要進行6、7次修改才能定稿。一開始,他對如此「精雕細琢」的「挑剔」有些不適應,甚至覺得不服氣,但後來這樣的合作模式陸續打造出不少成功作品,他才慢慢肯定製作團隊的龜毛是種藝術。「經過蔡依林的『磨練』,現在的我功力深厚,」他打趣著說。
以《大藝術家》為例,有一段原稿是,「他不是梵高(van Gogh),也不是莫內,他的模特兒,卻都從來不缺少。他今天素描著 LYDIA、LYDIA,明天雕塑另一個CYNTHIA、CYNTHIA。」最後兩句歌詞有點拗口,討論多次後改為,「面對妳他裝的,乖的、乖的。背對妳卻亂來,壞的、壞的。」不僅更加傳神傳遞歌曲想要表達的意境,搭配舞曲節奏,及蔡依林的吟唱,也更有力量。
另一段歌詞,「Come On,你才是藝術家,創作的愛,永恆無價。Wake Up,他只是個輸家,創作的愛,只是塗鴉。談戀愛,並不像攝影展。踏入幸福,從沒有門檻。Go Get It Go Get It。是對的心動,會給你靈感。」為了深刻貼切歌名《大藝術家》而換成,「Wake up,妳是大藝術家,妳真心創作的愛無價。Wake up,別再做慈善家,妳其實沒有那麼愛他。愛是繆思女神的吻,誰都應該被寵愛紋身,Go Get It Go Get It。那種美能讓維納斯誕生。」
除了字字要求完美之外,蔡依林的舞曲也往往能重新賦予既定人物新的意義。最新專輯另首主打歌《美杜莎》就是一例。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蛇髮女妖,任何人只要看到她的雙眼,就會變成石頭。坊間不管電影、電視、或小說創作裡,美杜莎都給人負面形象。希臘語美杜莎一詞更有極度醜怪的女子含意。
但在蔡依林的歌詞裡,卻讓人看到了美杜莎的另一面。「一旦將這角色放進愛情裡,美杜莎其實是個無辜的受害者,」作詞者嚴云農解釋。美杜莎原是雅典娜神殿中,一名令人著迷的女祭司,因而吸引海神波塞頓覬覦,進而強暴了她;事後,雅典娜無法怪罪波塞頓,只能轉而懲罰美杜莎,將其變成女妖樣貌。
《美杜莎》歌詞寫著,「你愛她(波塞頓愛上別人),全世界在盛夏飄著雪,心裡爬著蠍,暮光泣著血。我望著你背影,狂飲鴆迷戀,從神話中醒來,遺失桂冠和愛。任時光荏苒,等忘川風乾,我的美被禁錮,荊棘般的嫉妒,蛇舞在髮際……請愛我,誰都不能看我眼睛的顏色。」
創作過程並不容易。嚴云農透露,身為一個創作者,他會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種題材,美杜莎這個悲劇性的角色一直很吸引他,只是長久以來一直苦於找到適合的旋律與歌手來撐起這個主題,直到遇到「美杜莎」的原曲,聽著曲中哀淒的氛圍,他才決定把這個一直想寫的題材獻給蔡依林。
在一開始下筆時,他原先想從美杜莎冷豔、令人害怕的外在形象切入,她想接近人群,礙於外貌而無法如願,但這個方向寫了兩個多星期,卻始終寫不出想要的力度(通常填詞需在一星期內完成作品);後來,在朋友建議下,他轉念將美杜莎置入愛情中,有了愛恨的情緒,有血有肉的美杜莎突然就現形了,歌詞也因而順利完成。「況且,美杜莎這個題材也很適合讓Jolin玩造型,視覺上很有想像空間,」他補充。
曲,更是重中之重。「我沒有限制一定要由華人寫曲,好聽比較重要。維持一個高標準,大家向這個高標準接近,」蔡依林雙管齊下,同時向華人及海外作曲者邀歌,然後比稿,從中選出最適合的曲。但不同的是,她一改過去唱片公司為了巿場考量,以及節省成本,多是購買海外走紅歌曲的作法,從《看我72變》開始,她善用國際唱片公司的資源,直接向美國、歐洲、加拿大作曲原創者邀歌,至今經驗超過10年,已累積一定的海外資源。
以《大藝術家》單曲為例,經過最終比稿後,選定北歐作品,這是一首原創歌曲,作曲者大部份來自挪威的音樂製作公司Dsign Music,例如Robin Jessen、Anne Judith Wik 、Ronny Svendsen等人。Dsign Music是環球音樂旗下的工作室,合作的歌手包括,南韓少女時代、Super Junior、以及日本安室奈美惠、倖田來未。「北歐舞曲的風格冷冽,一如當地飄雪的天氣,」蔡依林解釋,Dsign Music是透過之前《玩愛之徒》、《冷暴力》單曲的作曲人Nik Quang介紹認識。
在最新《呸》專輯裡,《I’m Not Yours》、《Miss Trouble》兩首歌,她也首度嘗試和國外作曲者譜曲。她解釋,在選曲過程中,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她因此加入作曲團隊,共同完成。她對於節奏特別有感覺,從節奏開始,進而譜曲,而通常其他創作人寫歌時,是選一個喜歡的和弦。
全球競爭的高標準下,華人原創舞曲脫穎而出,很不容易。去年7月,《Play我呸》的作曲者倪子岡接到歌詞,看到每句的字都很多,而且字都不能砍,如果要把每個字都包含在內,必須要以饒舌(Rap)方式演譯。他加了一點節奏、以及西方現在最流行的Trap跟Twerk元素進去,讓整首歌不致單調。他原本以為這樣的曲風,太過前衛,不會獲得蔡依林青睞。「我沒想到Jolin的接受度那麼大,」他回憶,製作團隊聽到第一個饒舌版本後,請他加點旋律進去,那時才真的有實際感覺到,「自己竟然可以幫Jolin寫主打歌的興奮感。」
身材瘦高,理光頭,戴著一頂棒球帽的倪子岡,從小在美國長大,就很喜歡聽嘻哈。畢業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美術系,回到台灣後,他就致力於舞曲、饒舌創作。蕭亞軒的《表白》,張惠妹的《你在看我嗎》、《來鬧的》都是他譜的曲。他不諱言,台灣專門從事舞曲創作的人不多,但近年來隨著蔡依林、蕭亞軒、謝金燕等人持續耕耘,加上資訊科技進步,使用電腦就可創作,吸引更多人加入,現在的環境已比之前好很多了。
走進倪子岡的音樂工作室,桌上擺著《呸》這張專輯,上面有著蔡依林親筆寫給他的感謝文字,「非常高興認識你,一起為華語(舞曲)做點什麼,謝謝你。Love。」而倪子岡自己的目標也是,以後想和不常唱舞曲的歌手合作,讓他們唱舞曲,例如蕭敬騰、盧廣仲、韋禮安、徐佳瑩等人,一定會很有新鮮感。
其實,和新對象合作,是蔡依林扶植新人,也藉此碰觸出新火花的重要方法。「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樂評人小樹肯定地說,在英語世界,Bjork與Madonna也是每一兩張專輯就和新人合作,提拔新人。《呸》這張專輯10首歌,共有4位製作人,其中《Play 我呸》、《I’m Not Yours》、《Miss Trouble》、《不一樣又怎樣》製作人陳星翰,以及《第二性》、《自愛自受》製作人鍾成虎,都是首次和蔡依林合作。
現年29歲的陳星翰,是華語樂壇的新秀,沒出國留學,音樂全在台灣學習,以編曲見長。他和蔡依林結識於去年6月第25屆金曲獎的一段表演。當時,蔡依林要在台上載歌載舞10首她的成名舞曲,陳星翰是全部曲目的編曲人,她很欣賞他的才華。7月,蔡依林邀請陳星翰擔任她的新專輯製作人。「我真的很驚訝,她會找我,就連主打歌《Play我呸》也交給我負責編曲及製作,畢竟我在這行還是新人,」和倪子岡一樣,理光頭,戴棒球帽的陳星翰,嘴裡嚼著檳榔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我的作品通常是多種曲風的混合體,」陳星翰自我剖析。以《Play我呸》為例,外界多是認為這是一首Trap曲風的歌,但在他重新編曲下,又融合了Twerk、Glitch-Hop、Moombathton等風格。光是一段音樂,他可以花一整天時間,堆疊各種音色,包括大鼓、合成器。
《Play我呸》的RAP歌詞,為了避免唸起來像中文的數來寶,也修改了很多次,而蔡依林事先做好功課,只花3個小時就錄好,使得倪子岡忙完工作,原本想去探班,撲了個空。「蔡依林是個一進錄音室,就把自己狀態準備到最好的人,聲音品質維持得很好,」陳星翰觀察。
蔡依林對於歌曲的高標準,同樣讓陳星翰吃盡苦頭。在製作《Miss Trouble》過程中,蔡依林希望在北歐團隊和她一同創作的電子音樂原曲之中,放入一段歌劇,但要如何不顯得突兀,著實為難,最終陳星翰直接抽掉背景音樂,改用和聲及無伴奏合唱(Acapella)的結合呈現,讓聽眾聆聽時瞬間跳到另個世界。「Starr(陳星翰英文名)真的很專業,」蔡依林透露,她近期正和一位有歌劇背景的老師學習歌唱技巧,才有這個想法。
正當蔡依林的舞曲成績蒸蒸日上之際,她的慢歌卻始終不如快歌。她並沒因此放棄,而是不斷嘗試、不停摸索。「舞曲,我有自己的特色,也希望在抒情歌找到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樣子。我不可能去唱別人的曲式,別人曲式我當然也可以唱,但我就是唱不紅,」她很誠實地說,「每個人聲線不一樣,強調的重點不一樣。我希望多年後,當有人想起蔡依林時,會說她的聲音很適合這類型的歌曲。」問她,她的聲線特色是什麼?「我(聲線)是鄧麗君的甜美,不好意思呢,」她雙手遮住她的臉笑得開懷地說。
在《呸》這張專輯裡,蔡依林漸漸挖掘出屬於自己的抒情曲式,「一種具有強烈節奏感的抒情歌,給華人流行音樂帶進另一個新境界」義守大學侯政男觀察,從《第二性》、《唇語》、《自愛自受》、到《不一樣又怎樣》,都是節奏感很強的歌,一改以往抒情歌重視旋律,除運用大量弦樂,也運用電子合成器的編排。
《第二性》、《自愛自受》製作人鍾成虎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他在製作這兩首慢歌時,心中想的概念就是「慢舞曲」。鍾成虎曾經榮獲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及製作人獎,長期與陳綺貞、盧廣仲、魏如萱等創作歌手合作,是台灣知名的獨立音樂人。
《第二性》由陳綺貞作詞作曲,曲式具有實驗性,帶有非洲打擊樂風格的噪音舞曲。在製作時,鍾成虎以協助者的角色,建議蔡依林三種唱法,其一平舖直敘,其二放輕一點,其三每句尾音拉長音,快掉下時又拉上來,而她選擇最難的第三種。「表現一如預料地好,她對自己的聲音很有自信,」鍾成虎觀察,「Jolin的發聲方式有在保養,很下功夫維持她的音色。」
在技巧上,蔡依林也不斷加強自己的低音。她在錄製《第三人稱》這首抒情歌時,特別告訴作曲暨製作人林俊傑,想要嘗試低音。「唯有你的聲音可以夠低,你的高音才能更有力量,」她告訴記者,九年前她演唱《假裝》時,低音唱起來非常辛苦,而這次,明顯好上許多。
鍾成虎、陳綺貞、林俊傑不是特例。從上一張《Muse》專輯開始,為了開拓自己不同面向,蔡依林已向許多創作型歌手邀歌,例如蔡健雅、許哲珮、韋禮安、蘇打綠樂團的吳青峰等人。問蔡依林,未來有沒有可能自己一手包辦全部詞曲創作及製作?「不會,因為自己會有盲點,」她斬釘截鐵回答,和他人合作,會激起更大的火花,也更有趣,不用全部攬著自己做。
精益求精。DJ @llen、小樹都不約而同建議舞曲創作者未來音樂的走向,如果僅是接軌國際,仍只是跟隨。如果想要引領潮流,勢必得要找出台灣獨有的節奏元素,可能是原住民音樂,可能是廟口音樂,也可能是台語歌曲,可能性很多,進而開創出屬於台灣獨一無二的舞曲曲風。「巿佔率第一,並不代表就是創新第一,兩者層次不同,」小樹補充。
2月3日中午,蔡依林和安室奈美惠合唱合拍的第8支MV《I'm Not Yours》正式發佈,混搭風格強烈,卻又不突兀。「Each time you failed.You just called me your girl.你以為這是愛情起死回生的藥,You know你什麼都很潮,但這種調調……,」 歌詞夾雜英文、中文,配上日式舞曲曲風,MV內容走中國風,蔡依林扮演客棧紅牌舞姬,在眉頭畫上狐尾圖騰花鈿,安室奈美惠飾演客棧老闆娘,她們和客棧內的其他女性,吸引花心男人前往,當這些男人酒酣耳熱之際,再把男性全都變為驢子。
「我很有把握的是,我會一直學習,一直進步,」蔡依林自信總結,「我從沒給自己時間限制,也從不給自己設限。我在《舞孃》時期,沒有想到今天會做這些音樂。雖然不能保證未來一定會怎樣,或許哪天我會全部推翻我自己,但我不會因為恐懼、害怕而來嚇阻自己。未來,會有新的東西出來。」(撰文:范榮靖)



用音樂譜寫「她時代」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封蔡依林為「大舞曲家」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2015.2.25 第61期 專訪大舞曲家.蔡依林
YOUTUBE.COM



  • 父子打拼65年 後代不接棒





    台中樂群街的一心豆干老店關門歇業,鄰居直說不捨。蔡智銘攝

    令人唏噓
    一心豆干有如台中的招牌,台中食品業者說,一心豆干的創辦人薛春和是軍旅出身,一九五○年隨軍隊從中國河北來台灣後結束軍旅生涯,決心學習製作豆干,早期先到彰化縣溪湖鎮學藝,學成後到台中市創業並致力開發新口味,從五、六種增加到十多種口味,濃濃的黃豆香一直深深吸引消費者,在台灣豆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 食品業者透露,三十年前薛春和交棒給兒子薛保琳和媳婦,兒子管工廠,媳婦管門市,長久以來以「夠賣就好」的原則經營,產量不求多、賣完為止,除了台中市的公益路總店、樂群街門市外,其他代銷點也都在台中市台灣大道、中清路旁的特產店,其他縣市都沒有代銷點,相較於其同業德昌豆干搶攻海外市場,萬益豆干透過量販店等通路販售,一心豆干經營及行銷策略顯得較保守。 
    雖然擁有「台中名產」的美名,但近年兩度被檢出防腐劑過量,今年一月底更一口氣有五件產品被驗出超標,重創企業形象,令薛春和一家心力俱疲,第三代都無意繼承,薛保琳的妹妹、曾任國立美術館館長的薛保瑕在南藝大教書,也不可能接棒,因此經過家族會議決定歇業。 
    ◎記者曾雪蒨 
  • ----
  • 詹朴。王宣一《行走的美味》;詹宏志《人生一瞬》 (2006)。

中央通訊社

強忍喪母痛詹朴5度登倫敦時裝週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015年2月21日專電)旅英台灣服裝設計師詹朴的母親、美食作家王宣一日前在義大利猝逝,詹朴今天依計劃在倫敦時裝週發表2015 ...
在森林深處謝幕
APUJAN AW15 Finale
深深地謝謝所有的人。
---
Finale
Show Director: Chia-Wen Liu 劉家文
Music Director/Live DJ : Stephen Ying 應奇軒
Music Producer/Keyboard : Chia-Lun Yue 余佳倫
Viola : Chiee Yeh  葉棣綺
Double Bass : Refa Wang 王群婷
Filming:Lydia Chang 張雅筑










4 hr later......
2015 Autumn Winter
ApuJan
London Catwalk Show
<說故事II>
每一次最想傳達的,其實是用一季說一個故事 。說一種情緒,描繪一種想像,並將片片情節建立在現實與虛幻之間。
但光用服裝、配件、妝髮和線是不夠的。
於是有了音樂,有了影像,有了觸發不同感官的創作媒材和手法。
試圖用不同的方式,訴說同一個故事的不同面向。用顏色、用組織、用印花、用歌詞、用文字。
這些故事有共同的主軸,但沒有固定的形狀。希望可以在不同的共同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立體展開,傳遞出我們想要傳遞的情感和情節,但是讓大家自由地解讀然後衍生。
時間的流逝、情感的波動、溝通的障礙、迷途的旅程、混亂的時代。那些一去不能復返的。
一段一段不同的設定,一幅幅不同的印花,一首首不同的歌。
有時候還是很無力。
現有的能力,用一件件衣服訴說想訴說的還是太難太難。
那些沒能開口的,
不知道發送出去了多少。
---
Fashion/ ApuJan詹朴
Print/ Ying Wu
Photo/ Simon Armstrong (原照)
Photo Visual/ Apu Jan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ashion/20150221/562755/applesearch


(新增影片,更新秀圖)
旅英台灣服裝設計師詹朴的母親王宣一15日在義大利猝逝,而詹朴今日強忍母喪、按原定行程,於倫敦發表2015秋冬系列「在森林深處」(Deep In The Woods),詹朴最新系列主要靈感為詮釋出人們對於森林的奇幻想像,有時陰暗、有時繽紛、有時迷惘。作品中包含各種森林元素,如動物、精靈、昆蟲、童話角色以及森林陰影。色調以黑白為主,並加入了深藍及酒紅,隱喻人的內心,隱藏著各種情緒與角色。

全系列33套女裝一樣以詹朴擅長的針織為主要表現技法,持續使用新式一體成型的針織技術和傳統的手打棒針,技術上混合新和舊,而所有的布料仍然是來自與眾多台灣傳統紡織廠商共同開發的原創布料。此系列飾品則創新使用3D列印科技所製作而成。

原本預計出席的詹宏志因帶著愛妻骨灰返回台北,忍痛缺席愛子的服裝秀。不過詹宏志好友黎智英、張大春、楊照仍出席表達支持,現場並有凱渥名模邱馨慧參與走秀。(時尚中心/綜合報導)









假如他是我兒子,我會多驕傲!(黎智英)











詹朴(右三)發表2015秋冬時裝系列,父親的好友黎智英(右起)、張大春、楊照出席力挺。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倫敦時裝周,會場設計低調不誇張,卻有簡約的莊嚴,不僅台上時裝絢麗多姿,周圍的來賓也衣冠楚楚爭豔鬥麗。
熱鬧而不噪吵,氣氛的張力令我這新丁感到新奇又震撼,DJ「問號」應奇軒的音樂強勁的節奏感使我不由自主跟著在轉動。時裝節的盛事都會是人氣沸騰,俊男美女穿著耀眼的服裝,更將戲劇投進舉手投足間,眼神一閃名氣爭鋒,認定名氣是時裝的圖騰。當拍照的閃光燈向著一個方向連珠砲發,你知道有名人來到,即使你不認識他是誰,但那洶湧的聲勢總令人一陣興奮。但是,不,我這樣寫太誇張,太好萊塢了,倫敦時裝周更有她較莊嚴和老實的一面。

文人眼中的秀場

時裝表演現場是這樣展現在文人楊照眼中的:「於時裝我是外行,只因詹朴而在意這場精彩演出現場,看到他巧妙運用線條間的關係,所有垂直之線都極其自然,對照顯示水平或歪斜之線格突出,形成一種神奇的寧靜與深邃氣氛,和我身旁的一支康乃馨互相呼應。宣一必定對這兒子的成就深感欣慰與放心。」
作家張大春捕捉的時裝表演卻是另一番景象。他說:「我看到諸多細節,看似來自遠方的許多原始元素,提供如獸角、巫師、枝椏、波浪甚至不可捉摸得見的風,據說都是林中的精靈;這是故事的起點。精靈,溝通此世界與異世界的媒介,我們穿著它。」
展出前我溜進後台訪問詹朴。他忙著為模特兒整理和配搭衣服,這緊張時刻本來不應去打擾他,但時裝秀完結後已是台灣時間八點多,我便快要將採訪報導傳給台灣《蘋果日報》,沒法子,只好硬著頭皮在他一面忙著我一面為他做訪問。他也不慌不忙,順其自然娓娓而談。(訪問在報導文內)
你會發覺訪問的調子和文章不同,是因為這訪問較專業的問題是同事準備好,我整理後寫出來的。是,我做過佐丹奴,但我未接觸過High fashion。High fashion時裝到底是什麼?我一竅不通。到現場看阿朴的時裝展出,我突然靈機一觸。噢!是了,像阿朴這些時裝,是穿在人身上與人活在一起的藝術。它捕捉著人們的想像。 







秀場中有一個空了的位置放了一朵淺黃色的康乃馨,是詹朴悼念母親的心意。

淺黃馨香悼母親

我坐在秀場第一排,發覺中間有一個空了的位置放了一朵淺黃色的康乃馨,它純潔而憩靜的端坐在那裡,活像一個小天使展現著生機,是阿朴悼念母親的心意。音樂先出場,穿著阿朴時裝的模特兒魚貫出現,展出的時裝有布料和針織的,針織的較多。布料的有襯衫、外套、斗蓬外套、外套和長裙。針織的是毛衣、斗蓬外套、外套和長短褸裙,有印花是森林圖案和淨色,色調深沉淺淡,卻顯得五光十色,三十三件秋冬時裝如花招展,顏色配搭柔和奪目,款式配合天衣無縫。我尤喜歡他毛衣織功的圖案,凹凸玲瓏像雕刻,很漂亮。
模特兒擁簇下,他看似比平時高昂,他的背影拖曳著滿堂目光退場。我在想,假如他是我兒子,我會多驕傲!當然,倘若他母親王宣一坐那裡,微笑看著兒子這刻的光輝,她更會驕傲滿盈了。世事卻無常,六天前他母親在義大利旅遊,在往倫敦來看這場秀的旅途中去世了。只是六天的時空錯亂,歷史逆轉,天長地久不再回頭,空有光輝,喚不醒慈母兩眼的回眸。
離去時我心情既興奮亦傷感,卻意猶未盡。場外天陰細雨,我卻感覺天色明媚,靠在會場門前的石壆(石階之意)依依不捨,突然旁邊燈柱下劈啪一聲,一隻雪白色的鴿子拍翅飛起,一飛沖天,恍若一顆冒起的恆星飛往無際的天空。我仰望天上的白雲,有感阿朴前途無限,我不再傷感,挽著老婆的手上路,我笑了。









詹朴 對比技法 貫穿秋冬

強忍喪母痛 倫敦辦秀














針織素材是詹朴創作主軸,每一季設計也會有一定比例的針織服裝。

【黎智英╱現場採訪•邱瓈瑩╱整理】台灣旅英服裝設計師詹朴(ApuJan)昨於倫敦時裝周發表同名品牌APUJAN 2015秋冬時裝系列,他以「Deep in the Woods」(在森林深處)為設計主題,藉用對比技法發表33套充滿奇幻氣息的服裝與配飾。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









詹宏志(右)與妻子王宣一去年赴倫敦支持愛子詹朴的服裝秀。資料照片

詹朴表示新系列創作靈感來自於想像人們腦海中對森林的奇想,他將童話角色、精靈、昆蟲、動物及森林陰影等各種森林世界的元素融於服裝創作中,他說:「這座森林裡面包含了自己的情緒,迷惘、不確定、迷幻、繁複,還有很多很多想像中的事物,他們不是那麼明確,卻反覆穿插在腦海中。」所以他用服裝暗喻不同的角色,也用服裝上織出來或印出來的圖案和輪廓描繪出這些元素與畫面。這些奇想又繽紛、又壓抑、又繁複、又內斂,也有迷惘和陰暗,代表人類內心複雜多變的形態。 









凱渥名模邱馨慧特別飛去為APUJAN走秀,以行動支持詹朴耀眼國際時尚舞台。

新舊厚薄交錯

詹朴所擅長的針織仍為貫穿系列的表現技法,當中融合運用新式一體成型的針織技術和傳統手打棒針技法,所採用的布料也都是與台灣傳統紡織廠商共同開發的原創布料,他說:「在針織部分運用了很多很對比的技法詮釋,例如運用新式的一體成形針織自動機,卻同時使用最傳統的手打棒針;用了極薄極細針的針織衫,也做了厚重的立體編織。技法上混雜了極新與極舊、極薄與極厚。同一組圖案,也可能運用四種不同的針織或布料技法穿插製作。」
連續5季參與倫敦時裝周,旅英印花設計師吳盈、負責秀場音樂創作的音樂製作人DJ「問號」應奇軒,也始終是他的最佳合作夥伴,詹朴說:「吳盈和音樂總監應奇軒,是我每季主題一出來就最先討論的共同創作夥伴。」
這一季更有凱渥名模邱馨慧專程飛去倫敦為他走秀,她共展演三套服裝。秀場前排還坐著詹朴的父親、PC Home創辦人詹宏志的至交好友張大春、楊照,他們都為力挺好友之子而來。詹朴的母親王宣一日前在義大利猝逝,詹宏志因抱愛妻骨灰返台處理後事,首度雙雙缺席愛子的秀。 









APUJAN 2015秋冬系列以在森林深處為創作主題,運用獨特印花圖案元素表現奇幻多變的內心世界。

「每件她都會想穿」

母親王宣一在他辦秀前驟逝,詹朴難掩悲痛,但仍忍住哀傷按計劃發表作品。問及母親在他走上時裝設計師生涯這條路哪方面的影響最大?他說:「父母對我的教育一向都很開放,從來不會限制和干涉各種興趣,有的是閱讀和旅行經驗的分享,也告訴我要真誠地對待朋友和夥伴。」創作當下是否想過哪一件服裝最適合母親穿著?他說:「沒有想過,因為每一件如果有機會,她都會想穿的。」 

詹朴小檔案

●年齡:28歲(1986/10/28生)
●學歷:
輔仁大學織品系畢業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女裝碩士:http://www.rca.ac.uk/schools/school-of-material/womenswear/
●家庭:
父親 PChome創辦人 詹宏志
母親 美食作家 王宣一 (歿)
●經歷:
•2008年台北魅力時尚節展出
•2009年台北魅力時尚節時裝秀
•2012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時裝秀(畢業展)
•2013年2月入選倫敦時裝周發表作品「石油的一生」系列
•自創品牌APUJAN,台灣於複合式精品店AXES展售欣賞設計師三宅一生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