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徐小虎 (Joan Stanley-Baker)

徐小虎著,許燕貞譯,《日本美術史》(台北:南天書局,1996) [民85].

1975-1980 加拿大 維多利亞美術館首任東方藝術部長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

教育程度及學術專長:


1987 英國 牛津大學 東方研究所 博士
(元明清書畫史研究、日本藝術史、書畫鑑定)

教學及行政經歷:

1996-2003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史評所教授兼學務長、專題講座教授

1991-1995 國立清華大學 副教授、教授

1991-1994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中心主任

1993-1994 台灣省立美術館 評審委員

1993 加拿大亞爾伯他大學 名譽客座教授(二至三月)

199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美術評審委員

1994 中原大學 建築系所室內設計課兼任授課

1987-1990 澳洲 墨爾本大學 藝術系所副教授

1980-1984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專任講師

1975-1980 加拿大 維多利亞美術館首任東方藝術部長



場次:第6場
主講者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
時間
11月07日(星期日)下午14:30-16:00
(後半小時為觀眾提問時間)
講題
古代中國與希臘之交流
地點
藝象藝文中心B1(第一會議室)

一、演講大要
中國與希臘兩大古文明是東、西文化的源頭,其強大的影響力使其文化能往外傳播得極為遙遠。因此,即使中希有很大的地理區隔,但從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等直接、間接的證據都能證明二者在古代便有密切交往,甚至遠從商、周時期開始就有希臘的東西傳至中國等東方世界。
在希臘到中國、甚至日、韓的傳播路徑上,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圖像造型或藝術形式存在著流傳與演變的跡象。而下述的幾個話題或許可以提供有趣的探討:何以許 多地區都出現雙手各臥一禽或一獸的人像?希臘的月桂冠是否為其他地區頭冠形式的源頭?銅器時代克里特島女神的束髮與日本佛像的髮式是否有關?克里特島銅器 時代的金飾為何與古代韓國墓葬出土的金飾採用了相似的表面顆粒裝飾?
二、大綱

古代中國與希臘之交流
1. 希臘古稱Hellas是由中文發音(Xila)而來?
2. 希臘與中國之文化交流
3. 希臘與東方之文化交流
4. 文化交流之證據-圖像之比較

徐小虎委員學術著作表
(A)???? 期刊論文
2003‘Identifying Shen Zhou (1427-1509):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Authentication’ 〈沈周書法鑑定中的方法論問題〉scheduled for publication in Oriental Art (June?) (附件一)
2003〈什麼是台灣藝術史?〉 (劉智遠譯) 《台灣美術 51號》台中。一月? (‘What is Taiwan Art History?’ Journal of Taiwan Museum of Art No.51, January) (附件二)
2002〈中國繪畫辨偽問題的爭議:一個評論〉(黃翠梅譯),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史評集刊》,
創刊號。(附件三)
2002‘Plying the Past. Baroque Mannerisms in Qing Painting’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Zurich, Artibus Asiae. (附件四)
2002<尋根與求新- 台灣藝術文化之危機> (劉智遠譯),《藝術家》No.329?? 2002.10 (附件五)
2002<砂中瀝金- 李安成> (劉智遠譯),《藝術家》No.324?? 2002.05 (附件六)
2002〈中國文化中來自游牧民族傳統若干中亞例子〉福州《福建漢學2000會議論文集》
(‘Nomadic Traditions 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entral Asian Themes’ in Proceedings, Fujian Han Study Group Conference on Sinology, Quanzhou ) (Conf Aug 2000)? 199-208頁? (附件七)
2002 "Antichrist in Zaitun? Non-Chinese Sources on 13th and 14th c. Zaitun (Quanzhou). A Preliminary Overview of Franciscan Epistolae’ in The Chinese Face of Jesus Christ. Spring, Sankt Augustin, Monumenta Serica. (附件八)
2001 ‘Notes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Non-Chinese Sources on 13th & 14th Century Zaitun (Quanzhou)’(〈梵蒂岡宮圖書館所提共的一些關於宋末元初活躍於中國的船教師信件〉),? Chi-N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History Studies, 《暨南史學》No.3, (June, 2000, 1-62). (附件九)
2001「關于13-14世紀刺桐的外文資料─對方各會修士信函的初步看法」。《海交史研究》,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2001.1,p.43-53 (附件十)
2001 Feminine Modes of Relating: Exploring Evidence Across Eurasia iin Coral Lake? Arts Festival Cross-Boundary Dialogues of the Arts Colleted Papers, Tainan, 112-145? 藝術史與考古學:從視像上之表現—尋找歐亞遺跡中的女性意識〉《跨界藝談論文集》,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發行)(附件十一)
2000‘Issues of Authentica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ainting: A Critique’(〈中國繪畫領域中的辨偽爭議:一個評論〉)Oriental Art, XLVI.3? 106-117 (附件十二)
2000‘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Chinese Painting’ 〈中國繪畫之解剖學與生理學〉Chung Yuan University (1999) colloquy on Arts in Education, published in Spring, 2000. (附件十三)
2000 Japanese Art?? (see above) Spanish Edition. September? (附件十四)
2000 Japanese Art? Revise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Thames &? Hudson, March, (French edition 1990, Chinese edition 1996) (附件十五)
(B)國際研討會論文:
2002‘Liu Guosong: Tradition in Renewal’, 〈劉國松:傳統中之創新 〉,at Liu’s 70th Anniversary Retrospective and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May 20, at the History Museum, Beijing. (附件十六)
2000'Feminine Modes of Relating: Art-Histor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onference: East Asia - St Petersburg - Europe: InterCivilization Contacts and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riental Faculty. Proceedings, Oct. 〈女性意識從視像上之表現─比較克利特島銅器時代與日本平安時代的文物藝術〉(附件十七)
(C)? Contemporary and Public? Art, Theory, Criticism, Reviews, Personal Exhibits
2002‘From Taiwan Regionalism to Globalization” in A Different Voice, Conversations with the Rev. Shengyan Fashi. In Dharma Drum Journal (Feb-March) (附件十八)
2002‘The Magic of Vibrant Space: A Gathering of Intelligence and Vision’ in Tsing Hua University's Public Art Project: Enlivening a Space (pp.5-9) (附件十九)
2002‘Public Art Project #2 At NTHUAC: An Announcement’ in as above (pp.21-24) (附件二十)
2002‘Male Pregnancy’ Conceptual Art Project by Li Mingwei, Panel at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附件二十一)
2001‘State of Taiwan Sculpture Today: A Conversation with sculptor Tu Kuo-wei’, in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Bimonthly, April Issue,? #95. (附件二十二)
2001‘Architecture and Art in the Life of Chen Qikuan’ Tunghai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Conference Publication, (附件二十三)
2001‘Liu Guosong on His Role in Twentieth-Century Art’ in Orientations, April. (附件二十四)
2001 ‘A Poem-Critique’. Yishujia Magazine, March issue:? page 324. (附件二十五)
2001‘White Paper On Higher Education’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英譯者:徐小虎. (附件二十六)


2007/12/26

祈禱之手 from Prof.徐小虎

祈禱之手
德國藝術大師
Albecht Durer 杜勒,有一幅名畫『祈禱之手』,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則愛與犧牲的故事

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了一個有十八個孩子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冶金匠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
生活儘管窘迫逼人,然而這個家庭其中兩個孩子卻有一個同樣的夢想。他們是法蘭西斯和亞爾伯,兩人都希望可以發展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份。不過他們也瞭解到父親無法在經濟上供他們兩到藝術學院讀書。
晚上,兩兄弟在床上討論一番後,得到一個結論:以擲銅板決定─勝方到藝術學院讀書,敗方則到礦場工作賺錢;四年後,在礦場工作的那一個再到藝術學院讀書,由學成畢業那一個賺錢支持。結果,弟弟亞爾伯勝出。
亞爾伯在藝術學院表現很突出,他的作品比教授的還要好。他畢業後,並沒有忘記他的承諾,立刻返回自己的村莊,尋找四年來一值在礦場工作,供他讀書的哥哥法蘭西斯。
他返回家鄉那一天,家人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席間,亞爾伯起立答謝法蘭西斯幾年來對他的支持『現在輪到你了,哥哥,我會全力支持你到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想!』
親友目光都轉移到法蘭西斯身上,只見法蘭西斯兩行眼淚直流。他垂下頭,邊搖頭邊說:『不 ........
他站起來,望著心愛的弟弟亞爾伯,握著他的手說:『看看我雙手,四年來在礦場工作,毀了我的手,關節動彈不得,現在我的手連舉杯為你慶賀也不可能,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弟弟,太遲了....不過看到你能實現你的夢想,我十分高興。』
幾天後,亞爾伯不經意的看到法蘭西斯跪在地上,合起他那粗糙的手祈禱著:「主啊!我這雙手已無法讓我實現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願您將我的才華與能力加倍賜於我弟弟亞爾伯。」
原本對哥哥已十分感激的亞爾伯,見到這一幕立刻決定繪下哥哥的這一雙手。
時至四百五十年後的今天,亞爾伯‧杜勒的速寫、素描、水彩畫、木刻、銅刻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找到;不過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他的『祈禱之手』。


徐小虎>講座<收藏現代水墨畫> 在典藏創意空間2008/09/07下午- 閒 ...





Prof.徐小虎



"徐小虎教授是個很可愛的教授,一上曾經去聽她關於繪畫真偽的演講。
她講到關於趙孟頫畫的馬時,說了這麼一句話:

「那個馬的腳好像是裝上去的一樣!」就這麼一本正經地說出這句話。"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