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漢裕(1913年—1998年),基督徒[1],台灣經濟學家、翻譯者。台灣台中東勢人,矢內原忠雄學生。他是蔡培火女婿,妻蔡淑姈[2]。
簡歷
東勢公學校卒業,在台中一中讀書時跳級考入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高等學校得業士(1934年)、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士(1937年)、東京大學經濟學博士(1947年)。
是史上第1個得東大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台灣人。
歷任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助手(1940年到1943年)、東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1943年到1946年),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1946年到1948年)、教授(1948年到1978年)。
1956年到1966年做台大經濟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10年。
著書有《英國重商主義》(岩波書店)、《西洋經濟發展史》、《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日本企業經營之研究》、《經濟發展與所得分配》等。
譯書有馬克斯·韋伯《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矢內原忠雄《基督教入門》與《產業革命》、《國富論》、《中國的土地與勞力》、《企業經營演習》等。
主編《蔡培火全集》。
參考資料
- 矢內原, 忠雄; 張漢裕 譯. 基督教入門. 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再版: 譯序.
- 陳柔縉. 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 麥田. 2022: 309–326. ISBN 9786263102385.
參考文獻
- 第13屆吳三連獎社會科學獎評審委員會,〈評定書〉,1990年,台北。
- 郭啟傳,〈張漢裕〉,《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2003年,台北。
《
張漢裕 〈論日本企業經營理念—其演進與特質〉 載 《台北市銀行月刊》 第17卷第4期
〈石門心學 〉 楊子漫談經濟專欄 《經濟日報》 19860510 簡介
德川宗教 Bellah, Robert N. (1985). 《德川宗教:現代日本文化的淵源》(Tokugawa Religion)。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第6章 〈心學與它的創始人石門梅岩〉頁143~186
Bellah, Robert N. (1985). 《德川宗教:現代日本文化的淵源》(Tokugawa Religion)。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著名案例Yōzan (鷹山) 影響各領域 36歲引退. YONEZAWA: Yozan's Utopian Vision 米澤市的故事,2025。上杉鷹山(1751~1822)Uesugi Harunori was the 9th daimyō of Yonezawa Domain in Dewa Province, Japan,天草四郎(1621~1638)
《蔡培火全集》:張漢裕主編,張炎憲總編輯 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0年 12月, 7冊。玆據列其簡目。按:主編張漢裕(1913-1998)之妻蔡淑姈就是蔡培火(1889 - 1983)的三女。
1《國富論》(2),兩冊,Adam Smith著,1964(張漢裕先生譯下冊)。
Bibliography
See R. Terrill, R. H. Tawney and His Times (1973).
Richard Henry Tawney (1880 - 1962) was an English writer, economist, historian, social critic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a leading advocate of Christian Socialism. Richard Tawney has been called "the patron saint of adult education". [1]
Wikipedia article "R. H. Tawney".英國1977-78的Essex 大學,離創校校長1963 Dr Albert Sloman到BBC發表Reith Lectures『一所新興大學之遠景』 A University in The Making(據說,他談Essex大學校地Wivenhoe Park風景優美,所以學生宿舍必須「起高樓」方式(每棟tower十來層,每樓約9-12間,每層樓約住10名學生,可以男女各居一室共處之,這在近50年前可能很新潮)。記得有六棟這種towers。大樓名字都取(政經)著名大學者紀念(英國學術天空巨星雲集,能選上代表是公認的,如羅素、凱因斯…….)。我住紀念R. H. Tawney的--那時我搞不清楚Tawney先生何許人,真是失敬:多年之後我讀他的書和紀念網頁,思考是否該翻譯一本他的著作留念。
社會經濟氛圍注定會天生英才名家Tawney,
Richard Henry1880 —1962)他是一位富有社會學修養的文明評論家 他在名著《宗教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R. H. Tawney《中國的土地與勞力》Land and Labour in China (1932).張漢裕譯,協志工業叢書,1995;原書1929年出版)其中有許多話很重要:
"國家所需要的是受過教育的人,不是沒受過教育的畢業生, 再不可為了大量生產而犧牲內容。應該側重教學生自己思考─這是比較廢力的事".中譯本,p. 206
R. H. Tawney的《宗教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1924》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1926);趙月瑟 夏鎮平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歷史學家 RH Tawney 就認為中世紀的文藝復興,理性和啟蒙才是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的主要來源 , 不具有發生學上的重要性 。 但是 從西方理性化 、 文藝復興的歷史以及學術崛起的歷程看 , 宗教在其中實際都是很重要的角色 , 神學是當時的顯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