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Leszek Kołakowski". "Bronisław Geremek"."Ralf Dahrendorf".


Wikipedia article "Ralf Dahrendorf".
Wikipedia article "Bronisław Geremek".
Wikipedia article "Leszek Kołakowski".

倫敦傳真-哲人已遠 新歐洲帷幕漸啟…

  • 2009-10-11
  • 中國時報
  • 【江靜玲】

 今年是歐洲聯盟(EU)邁向建制化的關鍵年,攸關歐盟未來發展的「里斯本條約」是否可以順利通過,對這個二戰後跨世紀的歐洲和平工程,將是一個重要考驗。

 值此同時,歐洲失去了三位對歷史、哲學、社會和政治具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家。三位思想家背景不同,但出生成長在同世代,均經歷二戰歐洲戰 火,都把深刻的思想化為行動。而在這些思想的背後,他們也都有著豐富、複雜,終身不斷探索尋找自我定位或人格特質的過程。伴隨著這層追尋、思考和創造路途 的,則是他們各自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傷痛記憶。

 這三個在少年與青年時期,親身見證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當代思想家,他們打骨子裡了解,為什麼需要創立一個自由歐洲。

 擔任過波蘭外長的社會歷史學家和政治家格瑞邁克(Bronislaw Geremek),三人中年紀最輕,卻在去夏車禍中,意外最早過世。一九三二年出生在波蘭猶太商人之家的格瑞邁克,父親在戰爭時遭殺害,四三年時,他隨著 母親偷渡離開波蘭猶太區,並在母親改嫁後,跟著繼父改姓Geremek,接受羅馬天主教的教育。

 成人後的格瑞邁克認為,自己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天主教徒。對於自己孩童時期在華沙猶太區內目睹的生死記憶,他僅在一次訪問中,輕描淡寫的說,「我關上記憶的盒子,並鎖上它。」

 格瑞邁克或許把早年的記憶上了鎖,但他沒有鎖住自己總是想看到波蘭外面事務的欲望。一九八九年,東歐共產社會主義瓦解那段期間,整個社會 政經情勢變的不可預測,格瑞邁克把目光投向其他非暴力政權移轉國家,在波蘭官方和團結工聯的協商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對建立一個和平歐洲深信不移,生前深 入參與歐盟新憲章討論,堅持「歐盟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政治框架。」

 今年七月在英國牛津辭世的歷史學者克拉考斯基(Leszek Kolakowski)以對馬克思主義批評分析著稱。一九四三年在波蘭德國佔領區內,十五歲的克拉考斯基看到自己的父親被德軍拘捕殺害。被送到一所木製玩具工廠裡做工的克拉考斯基,靠著一本殘破不全的百科全書自學。他後來常開玩笑說,「我知道所有有關A 、D、E的知識,但從B到C完全空白,因為被地方農民拿去當柴火燒了!」

 儘管可以對自己早年自學經驗談笑風生,克拉考斯基終身只要見到低空飛行的飛機,直覺反應便是轟炸要開始了。他在一九七○年進入牛津大學擔 任資深研究員。冷戰時期,他的著作在波蘭受到禁止,但私下影響巨大。受到他的啟蒙,波蘭興起反對運動和聯盟。一九八○年代後,他以寫作、訪問和募款各種方 式在海外支持波蘭反對勢力,對一九八九年中歐和東歐區域共產社會主義瓦解,有很大作用。

 社會衝突論的開山者兼奠基人、德裔英國社會學家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則在今年六月過世。一九四四年時,出身漢堡政治家庭的達倫道夫因為參與校園反納粹運動被捉進蓋世太保監獄中。

 十天的監禁裡,十五歲的達倫道夫目睹蓋世太保牢獄中的慘狀,有次他看到一個犯人被吊起來,慢慢的死亡。少年時的獄中十天,成為達倫道夫終 身吶喊自由的源頭。他後來擔任德國國會議員、歐盟對外關係委員,倫敦政經學院院長,並入籍英國,成為英國上議員議員,受封為終身勖爵。但他始終以自由派自 居。

 達倫道夫不相信「強大歐洲」。他生前,在一次訪談中,我們提到這個問題,達倫道夫說,他樂見歐洲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集團,並有必要在特定 範圍裡建立規範,但歐洲不需要在兩個集團或國家間創造強權,「歐洲本身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深受少數強權迫害之苦,誰還願意重蹈覆轍呢?」

 哲人已遠。三位經過戰亂的歐洲思想家相繼辭世,走入歷史。但在歷史長河裡,象徵歐盟新憲章的「里斯本條約」,卻是另一個開端。(clchiangr@yahoo.com)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