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林紓

林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c稍微增益)

林紓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福州)人,古文家,翻譯家

目錄

[隱藏]

[編輯] 生平

林紓少孤家貧,自幼嗜書如命,五歲時在私塾旁聽,感動過私孰教師。自言「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二千餘卷。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自言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但卻又能看清「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偽。

林紓性情急躁,思想屬保守派,與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如陳獨秀胡適等 人意見相左。其實林紓並不反對白話,他還寫過白話詩,他只是反對盡廢古文。林紓稱胡適是「左右校長而出」的「秦二世」。不過胡適對林紓的成績仍有正面的評 價,《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過長篇的小說,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一百多種長篇的小說。古文裡有很少滑稽的風味,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歐文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長於寫情,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茶花女》與《迦因小傳》等書。古文的應用,自司馬遷以來,從沒有這種大的成績。」

琴南不諳外語,不能讀外國原著,只能「玩索譯本,默印心中」,後來他與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國的作品。林紓譯書的速度極快,他自己曾經形容「耳受手追,聲已筆止」,當然也有不少失誤,林紓自己也把責任推掉:「鄙人不審西文,但能筆達,即有訛錯,均出不知」(《西利亞郡主別傳·序》)。甚至把許多極好的劇本,譯成了小說,鄭振鐸曾指出:「如莎士比亞的劇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紀》Richard II、《亨利第六》、《凱撒遺事》《亨利第五記》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譯得變成了另外一部書了。」林紓與魏易合作完成美國作家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錄》(1901年),他在書前的「例言」說:「是書開場、伏脈、接筍、結穴,處處均得古文家義法」。

林紓一生著譯甚豐,稿酬如潮,他的好友陳衍(石遺)戲稱他的書房是「造幣廠」。根據錢鍾書的觀察,在譯完《離恨天》(1913年)之前,林譯本十之七八都很出色,後期的譯筆逐漸退步,無甚趣味。

[編輯] 譯文賞析

大偉考伯菲而曰:余在此一部書中,是否為主人翁者,諸君但逐節下觀,當自得之。余欲自述余之生事,不能不溯源而筆諸吾書。余誕時在禮拜五夜半十二句 鐘,聞人言,鐘聲丁丁時,正吾開口作呱呱之聲。(Whether I shall turn out to be the hero of my own life, or whether that station will be held by anybody else, these pages must show. To begin my life with the beginning of my life, I record that I was born (as I have been informed and believe) on a Friday, at twelve o'clock at night. It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an to cry, simultaneously.)

[編輯] 譯作一覽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 《巴黎茶花女遺事》,法國小仲馬,林紓、王壽昌合譯(1895)
  • 《吟邊燕語》,莎士比亞著 Tales From Shakespear by Charles Lamb and Mary Lamn,林紓、魏易合譯。(1903)
  • 伊索寓言》,希臘伊索(1903)
  • 《利俾瑟戰血餘腥記》林紓、曾宗鞏譯(1904)
  • 《黑奴籲天錄》,即《湯姆叔叔的小屋》,美國斯托夫人,林紓、魏易合譯(1905)
  • 迦因小傳》,英,哈葛德(H·R·Haggard)(1905)
  • 《埃及金字塔剖屍記》,林紓、曾宗鞏合譯(1905)
  • 《英孝子火山報仇錄》,林紓、魏易合譯(1905)
  • 《鬼山狼俠傳》,林紓、曾宗鞏合譯(1905)
  • 《斐洲煙水愁城錄》,林紓、曾宗鞏合譯(1905)
  • 《玉雪留痕》,林紓、魏易合譯(1905)
  • 《埃斯蘭情俠傳》,林紓、魏易合譯(1905)
  • 《撒克遜劫後英雄略》(1905)
  • 《洪罕女郎傳》,林紓、魏易合譯(1906)
  • 《霧中人》,英國哈葛德,林紓、曾宗鞏合譯(1906)
  • 《蠻荒志異》,英國哈葛德著,林紓、曾宗鞏(1906)
  • 《橡湖仙影》,英國哈葛德著,林紓、魏易合譯(1906)
  • 《紅礁畫槳錄》,英國哈葛德著,林紓、魏易合譯(1906)
  • 《海外軒渠錄》,英國斯威夫特,林紓、魏易合譯(1906)Gulliver Travels
  • 《拊掌錄》,英國歐文,林紓、魏易合譯(1907)The Sketch Book
  • 《金風鐵雨錄》,林紓、魏易合譯(1907)
  • 《滑稽外史》,英國狄更斯,林紓、魏易合譯(1907)
  • 《劍底鴛鴦》,英國司各德,林紓、魏易合譯(1907)
  • 《神樞鬼藏錄》,林紓、魏易合譯(1907)
  • 《旅行述異》,英國歐文,林紓、魏易合譯(1907)
  • 《大食故宮餘載》,英國歐文,林紓、魏易合譯(1907)The Alhambra
  • 《空谷佳人》,英國博蘭克巴勒著,林紓、魏易合譯(1907)
  • 《雙孝子喋血酬恩記》,英國大畏克司蒂穆雷著,林紓、魏易合譯(1907)
  • 《孤星淚》,法國囂俄(雨果)著,林紓、魏易合譯(1907)
  • 《旅行述異》,英國歐文,林紓、魏易合譯(1907)
  • 《愛國二童子傳》,法國沛那,林紓、李世中合譯(1907)
  • 《花因》,林紓、魏易合譯(1907)
  • 《孝女耐兒傳》,英國狄更斯,林紓、魏易合譯(1908)
  • 《賊史》,英國狄更斯,林紓、魏易合譯(1908)Oliver Twist
  • 《塊肉餘生錄》,英國狄更斯,林紓、魏易合譯(1908)
  • 《塊肉餘生述後編》,英國狄更斯,林紓、魏易合譯(1908)
  • 《新天方夜譚》,斯蒂文森(1908)
  • 《髯刺客傳》,柯南達利著,英國柯南達利,林紓、魏易合譯(1908)
  • 《恨綺愁羅記》,柯南達利著,英國柯南達利,林紓、魏易合譯(1908)
  • 《電影樓臺》,柯南達利著,英國柯南達利,林紓、魏易合譯(1908)
  • 《蛇女士傳》,柯南達利著,林紓、魏易合譯(1908)
  • 《西北亞郡主別傳》,馬支孟德著,林紓、魏易合譯(1908)
  • 《荒唐言》,林紓、曾宗鞏合譯(1908)
  • 《大俠繁露傳》,林紓、魏易合譯(1908)
  • 《鐘乳骷髏》,林紓、曾宗鞏合譯(1908)
  • 《不如歸》,日本德富健次郎著,林紓、魏易合譯(1908)Nami-Ko 1904 英文轉譯
  • 《黑太子南征錄》,英國柯南達利,林紓、魏易合譯(1909)
  • 《璣司刺虎記》,英國哈葛德著,林紓、陳家麟合譯(1909)
  • 《藕孔避兵錄》,英國斐立伯倭本翰著,林紓、魏易合譯(1909)
  • 《西奴林娜小史》,安東尼‧霍普,林紓、魏易合譯(1909)
  • 《蘆花餘孽》,林紓、魏易合譯(1909)
  • 《慧星奪婿案》,林紓、魏易合譯(1909)
  • 《歇洛克奇案開場》,英國柯南道爾
  • 《玉樓花劫》,法國大仲馬(1908)
  • 《凱撒遺事》,英國莎士比亞
  • 《鸇巢記》,瑞士威斯
  • 《鬼山狼俠傳》,英國哈葛德
  • 《洞冥記》,菲爾丁
  • 《梅孽》,挪威易卜生的
  • 《魯濱孫飄流記》(RobinSon Crusoe),英國笛福,林紓、曾宗鞏譯
  • 《利俾瑟戰血餘腥記》林紓、曾宗鞏譯
  • 《美洲童子萬里尋親記》,林紓、曾宗鞏合譯
  • 《天囚懺悔錄》,林紓、魏易合譯(1908)
  • 《脂粉議員》,林紓、魏易合譯(1909)
  • 《三千年豔屍記》,英國哈葛德著,林紓、曾宗鞏合譯(1910)
  • 《古鬼遺金記》,英國哈葛德著,林紓、陳家麟譯(1912)
  • 《離恨天》,森彼得著,林紓、王慶驥合譯(1913)
  • 《哀吹錄》,法國巴魯薩(巴爾扎克)著,林紓、陳家麟合譯(1915)
  • 《薄辛郎》,林紓、陳家麟合譯(1915)
  • 《鷹梯小豪傑》,林紓、陳家麟合譯(1916)
  • 《織錦拒婚》,林紓、陳家麟合譯(1916)
  • 《香鉤情眼》,林紓、王慶通合譯(1916)
  • 《奇女格露枝小傳》,林紓、陳家麟合譯(1916)
  • 《橄欖山》,林紓、陳家麟合譯(1916)
  • 《詩人解頤語》,林紓、陳家麟合譯(1916)
  • 《社會聲影錄》,林紓、陳家麟(1917)
  • 《癡郎幻影》,林紓、陳家麟合譯(1918)
  • 《現身說法》,林紓、陳家麟合譯(1918)
  • 《恨樓情絲》,林紓、陳家麟合譯(1919)
  • 《鐵匣頭顱》,林紓、陳家麟合譯(1919)
  • 《賂史》,英國亞波倭得著,林紓、陳家麟合譯(1920)
  • 《顫巢記》,林紓、陳家麟合譯(1920)
  • 《金梭神女再生緣》,林紓、陳家麟合譯(1920)
  • 《歐戰春閨夢》(續編),林紓、陳家麟合譯(1920)
  • 《戎馬書生》,林紓、陳家麟合譯(1920)
  • 《炸鬼記》,英國哈葛德著,林紓、陳家麟合譯(1921)
  • 《僵桃記》,林紓、毛文鐘合譯(1921)
  • 《馬妒》,林紓、毛文鐘合譯(1921)
  • 《雙雄義死錄》法國預勾(雨果),林紓、毛文鐘合譯(1921)
  • 《情海疑波》,林紓、林凱合譯(1921)
  • 《魔俠傳》,即《唐吉訶德》,林紓、陳家麟合譯(1922)
  • 《矐目英雄》,林紓、毛文鐘合譯(1922)
  • 《情翳》,林紓、毛文鐘合譯(1922)
  • 《情天補恨錄》,林紓、毛文鐘合譯(1924)

[編輯] 參考

  • 錢鍾書《林紓的翻譯
  • 鄭振鐸《林琴南先生》
  • 張俊才《林紓評傳》南開大學 北京中華 2007
  • 韓洪舉《林譯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 《林紓研究資料》福建人民

「林紓的翻譯」有一段話:「漢代文字學者許慎有 一節關於翻譯的訓詁,義蘊頗為豐富。《說文解字》卷十二《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譯也。從『口』,『化』聲。率鳥者系生鳥以來之,名曰『囮』,讀若 『訛』。南唐以來,小學家都申說『譯』就是『傳四夷及鳥獸之語』,好比『鳥媒』對『禽鳥』的引『誘』,『言為』、『訛』、『化』和『囮』,是同一個字。」 《林紓的翻譯》談論的重點不是「化」,而是翻譯這門藝業不能迴避的「訛」。



「寧可讀林紓的譯本,不樂意讀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 的原文」的結論,理由是「林紓的中文文筆比哈葛德的原文很笨重,對話更呆蠢板滯,尤其是冒險小說裡的對話,把古代英語和近代語言雜拌一起。……林紓的譯筆說不上工致,但大體上比哈葛德的輕快明爽」。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