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加坡天空最耀眼的政治新星。
二○一一年五月新加坡國會大選,台裔新加坡律師陳碩茂,代表在野黨工人黨參選,標榜「打造世界第一國會」的理想。
他和工人黨其他候選人,一起在八十七席的國會中,攻下向來被視為執政黨鐵票區、由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坐鎮的阿裕尼選區,拿下六席。
正是這區區六席,讓許多新加坡人徹夜難眠。
人民行動黨苦澀地吞下建國以來最低得票率(六成)。總理李顯龍閉門檢討,內閣大幅換血。
陳碩茂的學、經歷,讓奉行菁英主義的新加坡人,心服口服。
屏東林邊出生的陳碩茂,十一歲時隨父母移民新加坡,之後成為哈佛、史丹佛、牛津的法學博士,美國知名的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 & Wardwell)合夥人。
二○一○年,陳碩茂幫助中國農民銀行完成史上籌資額最大的IPO,金額達二○二億美元,被《美國律師》選為二○一○年「年度最佳交易律師」之一。
但攀上事業頂峰後,陳碩茂卻選擇投入新加坡國會大選,拒絕執政黨的網羅,代表工人黨出征。
他演講時魅力四射。
五月大選前,阿裕尼選區的大操場,五萬人站在毛毛雨中,無聲傾聽陳碩茂演講。
別讓下一代唯唯諾諾
二○一一年十月,陳碩茂發表他的首次國會演說。他一說話,總理李顯龍馬上放下手邊的文件,專心聆聽。
「在這國會任期裡,希望執政黨能做唐太宗,我們來做魏徵,開出太平盛世,而不是一個政者獨斷,小人唯唯諾諾的世代,」陳碩茂用中文,溫和而堅定地闡述。
「真正完整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是不可能在一個凡事聽從獨大的執政黨、凡事唯唯諾諾的環境下生成。我們要我們的下一代有創新、有獨立自主精神,就不能不在政治上、精神上,給他一個自由競爭的環境。這要求,及這深深的憂慮不安,其實是隱藏在許多新加坡人心中,」他說。
他的崛起,代表了新加坡開始從全能政府,邁向公民社會的轉型。
《天下雜誌》專訪這位政治明星,聽他傾吐從政理念:
新加坡獨立後發展最大的特色,就是一黨獨大。但我們向前看,希望塑造一個更成功的國會,讓政策更加反映民意,改善民生。
我記得今年總理李顯龍在國慶日演講中,提到美國國會辯論政府預算的僵局,他這麼形容這僵局:一黨希望永遠不加稅;另外一黨則希望永遠不砍福利支出。
如果真如李總理所說,這預算僵局映證了多黨政治的不足,那請問:在一黨獨大的理想國度裡,這場僵局會如何收場?是不再加稅,還是不再砍福利支出?任何一個方案都不盡完善,因為兩者雙雙反映了民間不同的價值觀。
雙方如何把這兩個有衝突的價值充分、公開地討論及協調,這就是國會該扮演的角色,也是我們民主政治正當的程序。
第一世界的國會,就是要能夠反映民意,幫助我們社會做出一個盡量完善的選擇,減低選錯整體方向的風險。並不只求愈快愈好。長遠來看,這是最有效率的安排。
舉我們近幾年的人口政策為例,這其實也是我們的經濟政策。
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成長,引進了更多的外勞。人多了,經濟體大了,自然就會成長。可是,這是一種粗糙的成長,因為它沒有帶來相應的生產力的提高。這政策雖影響重大,卻並非是在國會裡有全面的討論後才落實的。
這政策帶來什麼結果?第一,新加坡人的就業及薪酬受到了壓力。第二,配套的公共運輸、住房、生活空間及其他方面的建設沒跟上人口的增長。這些是誰在買單?主要還是普通新加坡人,包括低收入的新加坡人。可是經濟成長他沒有充分地分享到。
兩個月前,人力部出了一份報告。過去十年,我們收入最下層二○%的國民,調整了通貨膨脹後,薪資成長是零。五○%,即是過半的新加坡人,每年薪資成長一.二%,這比經濟成長是少得多。
我有朋友在執政黨內,他們短期內能制定、執行政策,對民生做出直接的貢獻。不要忘了,我們爭取民主主要也是為了改善民生。
可是,我相信我選擇走這條路,幫助反對黨茁壯成長,讓民主政治的體系能夠好好運作,讓政策更加反映民意,長遠來講,對政策、民生能起更大、更好的作用。
未來五年,大的風險,是國際的局勢,對新加坡這樣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實體帶來的經濟衝擊。我希望我們能加強社會保障安全網,讓新加坡人更放心。
新加坡人在全球賽場上,他要參賽、要衝刺。政府跟他講了,引進外國人也是要讓新加坡人跑得更快。可是也該讓他放心,跌倒的話,不能完成賽程、退出,這個社會,也就是其他新加坡人,還能扶他一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