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宋慶齡

宋慶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

她,成就了一代偉人(卷首語--潘耀明)

  朝東西眺望沒有邊際,

  朝南北眺望沒有頭緒,

  朝上下眺望沒有依歸,

  我的驅馳不知將何所底止!①

  鋪好稿紙,首先想到屈原的幾句詩(白話譯文)。辛亥革命迄今已一百年。這一百年間,中國老百姓經歷幾許動亂、烽火……革命是這百年間最時髦的名詞。但每次革命之後,老百姓有沒有真正嘗到由此帶來的甜頭或果實?

  一百年走下來,古老的中國也曾歷劫滄桑,也曾老朽過、血腥過,當然也曾煥發新生。

  革命曾經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革得蕩然無存。在世上,除了瑪雅文化,相信再沒有一個民族可以把自己的文化連根拔起——那是五千年文化經歷的歲歲、月月、日日的時間的漏斗篩下來祖先的瑰寶啊!

  為什麼別的民族可以容許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共存,我們卻非要自毀文化長城?

  這怪誰?這難道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的初衷?!

  剛參觀過上海宋慶齡故居,使我想到更多一些更深一些。

  荳蔻年華的宋慶齡,便受到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後來更不惜與父母決裂,「委身革命」,嫁給孫中山,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革命的需要,並不是出於純粹的愛情。

  在舊中國已腐敗不堪的日子,作為一個沉靜、內歛、嫺雅的少女,她在大時代鼓點的召喚下,毅然決然地奔向革命的洪流,並成為革命的一部分。

  宋慶齡是真正革命的追隨者和同情者,可以 說,她一點也沒有私心和野心。她嫁給孫中山先生,「出於對英雄的敬仰」,她從少女時期便為法國聖女貞德的善行所打動。換言之,她與孫中山的結合,是抱覑 「獻身革命」的。在與孫中山先生一起的時候,她默默地幫助孫中山,負責全部秘密電碼處理和英文信件的回覆,工作緊張、瑣碎,而不憚其煩,沒有像中外古今的 政要夫人那樣跋扈、喜歡拉大旗作虎皮,而是腳踏實地,一點也不招搖,卻成就了一代偉人。

  宋慶齡生前還一再叮囑,她的骨灰一定要葬在上海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地,與她父母、保姆李姐葬在一起。暗喻她決不葬在南京中山陵。《宋慶齡傳記》的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指出:「她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績是他的功勳,她不應去分享。」

 宋慶齡也是一位很有原則的女性。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等曾藉「中山艦事件」 製造事端,她挺身而出,並公開表示與國民黨決裂:「在國黨政策完全符合已故孫逸仙博士的基本原則之前,我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參加該黨的任何工作。」②為此, 眾叛親離,兄弟姐妹與她分道揚鑣,她孤身一人為實現孫中山生前遺願奔走呼號,殫精竭慮。

  宋慶齡在她北京和上海的寓所中,那幅孫中山凝視前方的巨照,一直高懸在客廳正中的醒目位置上,每當她在家中會見海外來客時,總要在孫中山的照片前合影留念。孫中山手書「共進大同」的墨寶,一直嵌在她脇頭櫃的玻璃板下,另一幅「天下為公」的條幅掛在她臥室的牆上。

  宋慶齡年輕時期,對新生共和國充滿憧憬,在 她一篇以《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為題的論文中指出:「中國以其眾多的人口和對和平的愛,應該作為和平的化身屹立在世界上。」她反對極端的暴力革命。她在 另一篇文章中揭露了清朝封建統治的腐敗,但卻認為這種狀況可以通過留學生出身的官員的「言傳身教」實現改革,「自由」與「平等」不是靠罷工、騷動和政治混 亂,而是靠更為普及的教育和啟蒙運動來保證的。③

  可以說,後來中國的發展軌道與宋慶齡的願望是相違背的。中國當政者並沒有積極普及教育和推動啟蒙運動,以提高國民素養和覺醒,反而以暴力革命和階級鬥爭走向極端。所以思想家李澤厚對辛亥革命評價不高。

  這是辛亥革命帶來的經驗教訓。宋慶齡是理性的,李澤厚也是理性的。李澤厚指出:「不管怎麼樣評論改革開放這三十年,再抱怨,整個社會都得到好處,這是不能否認的。中國是一個大國,能夠取得這樣成績,可不簡單,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不能否認。」④

  現在中國的癥結,套劉亞洲的講話,是「人事的腐敗」⑤,所以有人提出「改革與腐敗競跑」。「中國如果按照現在的樣子發展,如果不改革,爛也是慢慢地爛下去。」⑥

  我們曾提出,中國未來在覑力革除腐敗之餘,未來三十年要靠軟實力——文化教育才能竟功,只有在文化教育下苦功夫、大功夫,才能提高國民素養,才是當務之急。這也是孫夫人宋慶齡女士和我們所亟亟期盼的。 


注:

  ①屈原:《天問》

  ②《宋慶齡出於對英雄的敬仰嫁給孫中山》,新浪讀書,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③宋慶齡:《留學生對中國的影響》

  ④辛亥百年系列訪談《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蘋果日報》,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八日

  ⑤⑥ 劉亞洲﹕《劉亞洲戰略文集》(二),二〇〇四年六月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