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多年的三卷書
終於出版了
終於出版了
好多人是幕後功臣
我只能在心中感謝
我只能在心中感謝
即使在引言中
我對一些
幫過忙的人們誌謝
但他們也只是
幕後功臣的proper subset
我對一些
幫過忙的人們誌謝
但他們也只是
幕後功臣的proper subset
這套書的內容
屬數學研究專業
探討「彎曲的空間」
屬數學研究專業
探討「彎曲的空間」
書名《大域微分幾何》
分三卷 共七百多頁
分三卷 共七百多頁
上卷 Riemann 幾何基礎
中卷 活動標架法
下卷 幾何變分學
中卷 活動標架法
下卷 幾何變分學
雖說談的是 艱深的數學
但每卷書名頁之後
我還是寫了一首短詩
但每卷書名頁之後
我還是寫了一首短詩
藉由短詩
想跳出抽象數學的世界
滋潤閲讀者的心思
想跳出抽象數學的世界
滋潤閲讀者的心思
本來想摘譯
幾段泰戈爾的詩
後來還是自己寫了
幾段泰戈爾的詩
後來還是自己寫了
封面是我與石苔的設計
看來有點嚴肅
但終究素樸莊重
反映了我自己
對這套書的期待
看來有點嚴肅
但終究素樸莊重
反映了我自己
對這套書的期待
封面手稿的蒐尋與挑選
耗了我們很多心力
尤其是喜愛數學史的宗樺
耗了我們很多心力
尤其是喜愛數學史的宗樺
書末有幾句可愛的
「校對跋」
是治鴻與亦行寫的:
「校對跋」
是治鴻與亦行寫的:
“所有的科學著作都是推理小說胡亦行、艾利歐
這是一份尋求聖杯過程的報告書”
—安伯托•艾可:
《一個青年小説家 的自白》
我好喜歡
兩位年輕人這幾個字句
兩位年輕人這幾個字句
他們是數學所的研究生
在最後這段日子
辛苦幫我編打與校對
在最後這段日子
辛苦幫我編打與校對
書由台大Press出版
責任編輯恊芳説
博客來網路書店
已經可以購買
責任編輯恊芳説
博客來網路書店
已經可以購買
各大門市
大概也都舖了書
大概也都舖了書
這両天我再抽空
摘錄幾段全書引言
摘錄幾段全書引言
現在先轉載
三卷書前的短詩
三卷書前的短詩
1、
上卷短詩:
上卷短詩:
—獻給 摯愛的人們
我們都漂泊於
世界之河
理性的殘骸 散落水面
自由與創造 在河灘擱淺
世界之河
理性的殘骸 散落水面
自由與創造 在河灘擱淺
歷史喑啞失聲
嗩吶不搭調的吹著
嗩吶不搭調的吹著
失憶的行列 寥寥落落
從淒迷的星光下走來
穿過 寂寞的市集
從淒迷的星光下走來
穿過 寂寞的市集
———
首句破題 引自泰戈爾:〈The Gift〉”We are drifting in the stream of the world”
首句破題 引自泰戈爾:〈The Gift〉”We are drifting in the stream of the world”
2、
中卷短詩:
中卷短詩:
如果歷史的墨漬
塗寫不出 孩子們的笑
塗寫不出 孩子們的笑
如果暮色中的平野
只有遺忘的風
只有遺忘的風
3、
下卷短詩
下卷短詩
舞台的衣袖 辨不清
面目真假 憂傷漂流於街巷
面目真假 憂傷漂流於街巷
山腳下的溝水 靜靜流過
橋頭坐著戴紅帽的幽靈
橋頭坐著戴紅帽的幽靈
他仰著頭 用天邊的彩雲
編織燦爛的笑顏
編織燦爛的笑顏
黃武雄 2020-1-22
上周我跟約40位校長談戴明哲學。
我說他在The New Economics一書的文章,都跟自己的生命有關。在談轉型領導者,舉的例是自己的朋友,人口調查局的Morris Hansen.
我要大家分享自己經歷的。......
隔天,我才想起,應該舉黃武雄教授,就補述一番。
我說他在The New Economics一書的文章,都跟自己的生命有關。在談轉型領導者,舉的例是自己的朋友,人口調查局的Morris Hansen.
我要大家分享自己經歷的。......
隔天,我才想起,應該舉黃武雄教授,就補述一番。
日前清華大學幾位摯友來訪,力勸我留下個人傳記。老實說,我的一生平凡無奇,乏善可陳。十幾年來,多次友人提及此事,我都一直迥避。
事實上,對於我的時代與經歷,我多多少少也寫過一些。
這篇1970年代,〈我剛回來台灣教書的日子〉,是去年應科技中心之邀寫的,由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數學系翁秉仁教授、及中研院數學傳播主编梁惠禎教授,共同促成。
這是一篇長文,多達両萬多字,2018年春,分別刊登在中研院《數學傳播》季刊,及科教中心𢑥刊。
貼文於臉書,讓有興趣的臉友也讀讀。文章很長,可分段,趁年假期間,慢慢讀完。
/黃武雄 2019-2-1
———————
〈我剛回來教書的日子〉
記台大數學系與中研院1970年代
記台大數學系與中研院1970年代
/黃武雄
簡介:
黃武雄教授 (1943年∼), 1965 年畢業於台大數學系, 1966 年赴美國 Rice University 留學, 1968 年至柏克萊跟隨陳省身教授,撰寫博士論文。
黃武雄教授 (1943年∼), 1965 年畢業於台大數學系, 1966 年赴美國 Rice University 留學, 1968 年至柏克萊跟隨陳省身教授,撰寫博士論文。
1970 年取得博士學位後, 於密西根州 Wayne State University 任助理教授, 1972 年回台擔任中央研院數學所副研究員兼代理所長。同時為台大數學系之合聘副教授。
後專任台大數學系教職, 1975 年升任中研院研究員, 1976 年在台大升任正教授。 1999 年退休。 2000年改聘台大兼仼教授,2011年因病請辭。
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微分幾何。2003 年之後,亦陸續發表經濟哲學著作,於國際重要期刊。
黃教授於 1973 年編寫高中數學實驗教材, 並親赴彰化高中試教, 期間創辦 《數學教室》 雜誌, 為 《數學傳播》 之前身。
黃教授於1994 年發起 410 教育改造運動; 1997 年倡議普設社區大學, 迄今持續出版 《童年與解放》、 《學校在窗外》 ⋯等教育哲學專書。
§1 1970 年代的研究工作
1.1.
1970 年春天, 我在 Berkeley 跟陳省身, 還有 Blaine Lawson 做完博士論文, 回到 Rice 大學拿學位。
1970 年春天, 我在 Berkeley 跟陳省身, 還有 Blaine Lawson 做完博士論文, 回到 Rice 大學拿學位。
5 月初我到密西根的 Wayne 州立大學教書, 從暑期班開始。 兩年之後, 由於台大 和中央研究院合聘, 我回來台灣, 同時接受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代理所長的職位。
當時正式所長是周元燊先生, 他是 Columbia 大學統計系的教授。
1972 年周元燊把我找回來代理他的所長職務。 我剛回來時, 住在南港的中研院宿舍, 但在台大還是專任職, 教大一微積分、 大四微分幾何, 並帶了一門討論課。
那時所謂合聘, 就是兩邊都專任職, 但只領一份薪水。 剛回台灣時, 我是由中央研究院支薪。
那些年一般教授的待遇, 是有點清苦, 每月薪水 4000 元, 如果有研究費補助, 則又增加 3800, 加起來共有 7800 元, 日子也就好過得多。
但相對於我在美國大學的薪水, 仍然只有五分之一。
⋯⋯繼續閲讀,請打開如下連結:
⋯⋯繼續閲讀,請打開如下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