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Wolf Isaac Ladejinsky (March 15, 1899 – July 3, 1975) 拉德金斯基 (Wolf Ladejinsky),漢名雷正琪

 

【台灣歷史課本不會教的烏克蘭人】
對於目前的台灣來說,#烏克蘭 雖然是遙遠的國度,但有兩位烏克蘭人對台灣有深切影響。一位當屬在深耕台灣體能教育,貢獻極大的 瑞莎 Larisa。另一位則是在歷史上長期被台灣歷史課本漠視,但他奠定了台灣的經濟基礎。
沃夫在 1899 年生於烏克蘭中部(當屬沙俄),以一個磨麵粉維生的猶太家庭。猶太人本已在俄羅斯飽受著各種在經濟、教育、和社會上的歧視,而俄羅斯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共產革命,全國陷入內戰,更讓沃夫的家境雪上加霜。在 22 歲時,沃夫逃離至羅馬尼亞,並再隔年以難民身分輾轉到美國。半工半讀的他完成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業,並且進入研究所鑽研農業經濟,師從羅斯福總統新政智囊的經濟學家 Tugwell。不久即到華府加入美國農業部的海外農業勤務組,專注於亞洲農業問題。
在華府這段期間,他研究領域遍佈馬來亞、荷屬東印度、泰國、滿州、朝鮮、日本,其中尤以日本為主要對象。1945年日本投降,在東京的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元帥,欲執行一系列政策,包含解散財閥、公職追放、廢止國家神道教、賦予女性投票權、土地改革….等,確保日本軍國主義不會再度復燃。而規劃土地改革的人選,莫過於沃夫。
當時的日本大約 68% 的農地屬於佃農或半佃農,無法自給自足;而剩下所謂的「地主」,由於農地十分零散,收到的租金也不夠維持生計,大概是一種窮人剝削窮人的概念。而這種現象從明治維新的、地稅改革、殖產興業政策,一直到昭和發動大東亞戰爭之間,情況越來越嚴重。日本在大戰前的二十年間,大部分的社會動盪源自於佃農與地主之間的爭執。從 1917 年的 85 起,至 1921 年 1680 起,到 1930 年 2000 起,以及 1935 年 7000 起。日本政府急於找尋情緒出口以及舒緩土地壓力,成為滿州事變 (1931) 以及大東亞戰爭 (1937) 的原因之一。
沃夫進入麥克阿瑟幕府之後,隨即進行日本土地改革,規劃並推行三個主要政策 – 減租、耕者有其田、改革農會。此舉大幅減少佃租現象,並大幅改善農民生計,為日本農業現代化打下基礎。
1949 年,麥克阿瑟元帥派沃夫至中華民國,指導在援華法案下所成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簡稱農復會)。農復會由兩名美國人、三名中國人組成主要委員會: 美方為 Roger Moyer, James Baker、而中方為蔣夢麟、晏陽初、沈宗瀚。農復會的宗旨在於推行中國土地改革,以遏止共產主義擴張。然而國民政府頹勢已成的情況下,農復會將重心轉至福爾摩沙。
沃夫在 1949 年九月首次造訪台灣,了解台灣的農業狀況以及農復會的各項政策。台灣的佃租結構在日本統治時期並無太多變動。佃農地占比 54%,而佃農的租金大約是 55%-60% 之間。沃夫在台灣觀察他當時在中國大陸建議的減租政策 (後稱三七五減租)之推行。
1951 年行政院長陳誠再度請示麥克阿瑟元帥,聘請沃夫再度訪台,指導台灣農業發展,原因在於國民政府在一年之間就把三七五減租的紅利給玩爛了。裡面成因很多,為了避免文章太過學術,就不深入了。主要在於國民政府的軍隊和公務員開支過於龐大,以及行政效率腐敗,輕忽農民所需的技術支援以及保障,而這些最後僅能由美援所填補。在一個農產品占外銷 90% 的年代,這無疑對台灣經濟是一大警訊。沃夫提供給國民政府諸多改革政策,諸如農產品定價、稅金、信用貸款、肥料通路、公地放領、以及耕者有其田。這些措施導正了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方向。
1953 年,陳誠再度寫信向沃夫道謝,報告耕者有其田已在台灣實施,並再度請示沃夫接下來的方針。
沃夫對台灣的農業政策規劃,使農民提高生產意願,提高農業生產性,有效滿足農村的勞動力需求,並以此累積未來豐富、廉價、具有高競爭優勢的產業勞動力,從此奠定台灣日後工業化的重要基礎。
_
_
_
他來自烏克蘭小鎮,全名叫沃夫。拉德金斯基 (Wolf Ladejinsky),漢名雷正琪。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Wolf Ladejinsky
Wolf Ladejinsky c1975.jpg
Born
Wolf Isaac Ladejinsky

15 March 1899
Died3 July 1975 (aged 76)
NationalityAmerican
InstitutionU.S. Dept of Agriculture
Ford Foundation
World Bank
FieldAgricultural economics
Alma materColumbia University
ContributionsLand reform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Wolf Isaac Ladejinsky (March 15, 1899 – July 3, 1975) was an American Georgist[1] agricultural economist and researcher, serving first in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n the Ford Foundation and later the World Bank.[2] He was a key adviser on land reform to the governments of several 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Japan from 1945 to 1954 (during the Occupation) as well as Mainland China and later Taiwan under Chiang Kai-shekSouth Vietnam from 1955 to 1961 under Ngo Dinh Diem, and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His efforts in Japan and Taiwan were a striking success, but later efforts were frustrated. Improving the welfare of Asian farmers through agrarian reform was his goal throughout his long career, earning him praise as "no typical bureaucrat, but an impassioned reformer" (Book Notes 1978:837).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