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Strange Glory: A Life of Dietrich Bonhoeffer 作者 Charles Marsh (Author) 陌生的榮耀:朋霍費爾的一生;Bonhoeffer: Pastor, Martyr, Prophet, Spy 作者 Eric Metaxas (Author)

Bonhoeffer: Pastor, Martyr, Prophet, Spy Paperback – Unabridged, 2011年 8月 1日



Who better to face the greatest evil of the 20th-century than a humble man of faith?

As Adolf Hitler and the Nazis seduced a nation, bullied a continent, and attempted to exterminate the Jews of Europe, a small number of dissidents and saboteurs worked to dismantle the Third Reich from the inside. One of these was Dietrich Bonhoeffer, a pastor and author. In his blockbuster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biography, Eric Metaxas takes both strands of Bonhoeffer’s life—the theologian and the spy—and draws them together to tell a searing story of incredible moral courage in the face of monstrous evil. Metaxas presents the fullest accounting of Bonhoeffer’s heart-wrenching decision to leave the safe haven of America to return to Hitler’s Germany, and sheds new light on Bonhoeffer’s involvement in the famous Valkyrie plot and in “Operation 7,” the effort to smuggle Jews into neutral Switzerland. In a deeply moving narrative, Metaxas uses previously unavailable documents?including personal letters, detailed journal entries, and firsthand personal accounts?to reveal dimensions of Bonhoeffer's life and theology never before seen.

Includes Readers’ Guide

“[A] beautifully constructed biography.” —Alan Wolfe, The New Republic

“Metaxas tells Bonhoeffer’s story with passion and theological sophistication.” —Wall Street Journal

“[A] weighty, riveting analysis of the life of Dietrich Bonhoeffer.” —Publishers Weekly

“Metaxas presents Bonhoeffer as a clear-headed, deeply convicted Christian who submitted to no one and nothing except God and his Word.” —Christianity Today

“Metaxas has written a book that adds a new dimension to World War II,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evil can seize the soul of a nation and a man of faith can confront it.” —Thomas Fleming, author, The New Dealers’ War

“Metaxas has created a biography of uncommon power—intelligent, moving, well researched, vividly written, and rich in implication for our own lives. Or to put it another way: Buy this book. Read it. Then buy another copy and give it to a person you love. It’s that good.” —Archbishop Charles Chaput, First Things

"A definitive Bonhoeffer biography for the 21st century." —Kirkus Reviews

  • 2011 ECPA Book of the Year
  • 2011 Canterbury Medal by the Becket Fund recognizing courage in the defense of religious liberty
  • 2011 Christopher Award winner highlighting the power of faith, courage, and action



Strange Glory: A Life of Dietrich Bonhoeffer Hardcover – Deckle Edge, 2014年 4月 29日

 In the decades since theologian 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 was executed by the Nazis, the story of his resistance to the Third Reich has inspire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biography draws on his public and private writings, which illustrate his lifelong effort to recover Christianity's true essence - from a childhood enthusiasm for theology, through periods spent in America and England, to ministry in Berlin and the decision that a moral obligation to resist state violence required him to commit treason.

孫運璿神話: 1948年《臺灣全省電力系統圖》(林炳炎、楊燁)



提不出存款證明的孫運璿院長夫人
==>
今天看到整修行政院長
官邸的新聞, 想跟各位分享這篇~

                                                         〖旅行社經理生命感悟〗

有幸能為孫院長安排他一生唯一陪伴孫夫人到歐洲的純旅行... 當時在旅行社擔任業務經理.. 受天下雜誌殷允芃小姐委託.. 安排院長到奧地利與法國18天.. 辦理簽證需要存款證明...

從他家回到辦公室接到孫夫人電話告知 提出存款證明有困難, 若因此無法取得簽證便考慮不能成行.. 讓人感動!

行政院長職位 等於古時候的宰相,幹了六年⋯竟然連存款證明都提不出來, 讓我不敢置信⋯又倘若連10萬存款證明都沒有, 此行費用又怎能支付?

將此事回報後方知此行肇因.. 讓人感動鼻酸~當年他從奈及利亞聯合國建電廠工作結束 ,聯合國挽留續聘, 但當時國內某位院長尊敬的長輩一通電話, 因為國家的需要 ~便在結束後,婉拒聘約返台, 時自西非返台須經法國轉機, 第一站是蔚藍海岸的尼斯.. 過境時 孫夫人從過境室看到外面風光明媚, 說好想去一趟.. 孫院長當時承諾"一生一定要帶她遊尼斯一次"!

沒想到返台後,一路公職不曾間斷, 承諾之事只得放在一邊.. 直到一度二度中風.. 終於退下公職但行動已不便.. 加上積蓄有限 便不了了之...

此事被天下殷允芃得知, 甚是感動!⋯因為當時天下出了全台灣第一本 "人尚在世" 的傳記「孫運璿傳 」一賣就賣了100版。原本應由孫院長提取的版稅 因為簽約時, 孫院長要求將他所有版稅全部捐出公益.. 而傳記雖賣的多, 但孫院長卻無分毫進入私人囊袋...

因此, 當得知孫院長有此心願未了;天下便提出由天下負擔支出, 安排他夫妻前往歐洲圓夢.. 因緣際會 我就是承辦人..

多次因此進入當時位在重慶南路的家, 與院長夫妻洽談.. 家裡陳設與我家差不多...

每次去院長一定西裝筆挺地坐在輪椅上表達感謝之意, 縱使剛做完辛苦復健後, 也堅持一定要出面致謝.. 而我才只是全台灣2000家旅行社裏一個經理..

為了不讓簽證取得成為孫家夫婦不能成行的原因 我馬上寫了兩封英文信分別給奧地利與法國駐台簽證官...

內容為 "孫先生是前任行政院長 為全國人民所尊敬者 此次欲往貴國私人旅行 至盼惠予禮遇簽證是祈".. 信送入兩國簽證處..
奧地利簽證辦事處看過後當場要我提示孫先生夫婦護照 20分鐘內核發簽證...

法國簽證處一向給人難搞的印象.. 信在上午送進簽證處 當天下午3時許 接到簽證官用很濃的法國口音英文詢問 通知在4點前將護照送進簽證處 次日早上領件... 速度超快 完全免費... 後安排前往維也納和Salzkammergut湖區 (真善美電影拍攝區) 並在歐洲之星旅行社老闆 Jenny Wu 張春娟和導遊 文以莊小姐 (現為 德國漢堡歌劇院聲樂家) 以及 法國旅行社UTA的協力下 18天遊玩了維也納 Salzkammergut湖區 法國蔚藍海岸的尼斯 以及 I巴黎... 完成了孫院長夫婦的心願...

當年院長壽80 其子孫一鶴為了慶祝其父生日 特請了80位長輩 各寫一篇文章記下他們眼中的孫運璿.. 集結成冊 出版了 孫運璿80生日書(正確書名已忘)... 總共印製 100本...

為了表示謝意 便送了我一本.. 拿回公司報告總經理 Scott Hsu許文馨.. 總經理便拿去看看 沒想到一借去看就借了20年沒還.. 到現在我都還沒看過該書內容.. 20年已過 不知那本書許總經理是否還能找得到....

期間也遇到其女孫璐西教授共同參加行程討論 也多次和遠在倫敦的另一位女公子通電話討論.. 此次經驗 永生難忘..

偉人 , 如此平凡...……
讓我也描述一下親身經歷。約30年前,我在《龍潭小人國》當業務主管。有一天,園內傳來騷動,竟是已退休的孫院長已在園區內參觀,被民眾發現。

心想票口的同仁認識電影明星,竟不認識孫院長?!……慚愧之餘,拉著董事長,進園區迎向院長。
院長拗不過董事長盛情,進了貴賓室,但說有自備簡餐,堅持不接受午宴邀請。……我靠到院長旁邊……院長,我們沒發現您光臨,如您再推辭在這裡用餐,我們所有員工,今天會很難過……院長接受了,但要求隨扈,把帶來的簡餐當午餐,不可浪費(隨扈們其實都是高階警官,自願追隨院長,也推辭我安排的桌餐,僅接受熱湯,飲料)。
餐後,院長仍堅持付費,董事長堅持不收,最後是把付的餐費,給當天所有的服務人員當小費,圓滿解決。……然而最感人的事在後頭,《拍紀念照》!……

院長中風,當時坐著輪椅,照相前說:大家都站著,我坐著不禮貌,大家給我幾分鐘……就看院長拄著拐杖,慢慢的,一點一點,奮力從輪椅上站起來,而站在身旁的我,看到院長汗水從鬢角一絲一絲地冒出來,不由得讓我眼眶泛溼…

臨上車前,問了問隨扈,各位怎不事先跟龍潭分局打招呼說一下?
隨扈回說,會挨院長罵,去任何地方,每次都是院長讓他們先去買好票,再推院長進去參觀。…………《哲人已遠,典範長存》。

看到現在紛亂的政壇,那一個政客不是億萬富翁,那一個政客參選不是為了領每票30元的納稅錢,那一個政客不是為選上而選,全都不是為增進人民福祉,全都是為政黨利益,為個人官位,甚至不惜操控媒體造假,反正只要能當選一切都可改變,改變的是人民跟著政客搞詐騙,卻改變不了人民經濟困頓的深淵。





1948年《臺灣全省電力系統圖》臺北市部分









楊燁


上個月才獲林炳炎前輩贈送1948年《臺灣全省電力系統圖》彩印,喜孜孜覺得這張地圖真不錯,沒想到日昨便接到某大收藏家要出清這張地圖原件,迫不及待今天便進城內拿圖,這二‧二八次年所發行的地圖,是打破臺灣〝光復〞後國府建設臺灣電力神話的文獻。

林炳炎 其實我看過1937年與這相同的地圖, 很大一張, 我請朋友拍照, 但照片無法展示其大
1952年台電才完成戰爭破壞之搶修工作!!!有一本台電復興史??(名字需要確認)

林炳炎 這一張也打破孫運璿神話!!!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巴奈回家。加油!Ze Yang 陳默安。BIOS,季刊薰風 等談巴奈

 


蔣勳

我一直是巴奈的粉絲。

從她在女巫店演唱,到台東的鐵花村,我都聽著她的歌聲,像聽到島嶼海洋孤獨、深沈、悠遠的波濤。


我不完全理解巴奈聲音裡某種熱烈卻又無奈的心事。

她唱著「你知道你是誰嗎?」我忽然也覺得我不完全知道我是誰。


歌聲或許比許多振振有詞的論辯要誠實。

傲慢時總是振振有詞,謙遜寬容就有了歌聲。


2016年在鐵花村,第一次知道「內本鹿」這個名字。

我們對於島嶼的歷史有多麼陌生?

名字還叫「柯美黛」時,巴奈也不清楚「內本鹿」吧?

然後她找回自己的名字「巴奈」,一束土地裡長出來的稻穗。


這本書一口氣讀完,許多地方會停下來,泫然欲泣。

巴奈是愛哭的,我終於知道,如果我是長久連母語和名字都沒有的族群,除了哭,我還能做什麼?


「巴奈回家」很好看,我一路哭著讀完,感謝好朋友徐璐用三年的時間紀錄「巴奈回家」。

感謝巴奈、那布,用七年的時間,2644天,持續用最和平的方式告訴我們島嶼的故事⋯⋯

「你知道你是誰嗎」阿佑說,他要在這一集podcast 唱這首巴奈的歌-⋯⋯

。。。。

20 歲那年,流浪在各處民歌餐廳駐唱的 #巴奈 被李宗盛簽進滾石唱片。本來以為音樂是自己唯一的說話方式,沒想到卻仍舊失語。

在充滿玉女的主流唱片公司裡,沒有人知道要怎麼處理這一把前所未見的聲音。錄過一張專輯,但始終沒有發行,因為怎麼聽都奇怪。最終她的名字只出現在滾石合輯裡的邊邊角角,僅有 4 首正式發行的歌全是翻唱,這就是在滾石空耗六年的全部,連她自己都厭棄。

合約到期的前兩年,公司帶著她去找魔岩唱片的創辦人張培仁喝咖啡,二人坐定,張培仁問她,「妳都寫什麼歌啊?」她說,就是愛情啊。

他說,「那妳有沒有想過原住民,在這個社會是什麼處境?」

「我那時候聽到這個問題——你是咧講啥?我的生命在那個時候,是沒有能力思考這件事情,我的家庭背景,跟我身邊會接觸到的,從來沒有人跟我講過這些話。」

聽不懂,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了的問題,它打開了我的世界。就為了這句話,我覺得我的人生被改寫。」

「我回去以後就很認真想——什麼是原住民?原住民的處境是什麼?我就是原住民啊,那我有什麼感覺?我是什麼處境?那是什麼意思?我有怎樣嗎?」

三個禮拜後,她一口氣寫了三首歌,〈流浪記〉〈浮沉〉〈更好的理由〉。歌曲無關於愛,而是關於自己是誰。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VmEHfr

後來滾石合約期滿,巴奈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原舞者,追趕那些被耽誤和錯置的人生,重新認識身為原住民的自己,也一邊感嘆自己不曾用族語交談。

而她沒發現自己同時正在丟失台語。那是她最初說話的語言。

作為失去母語的第一代原住民,卑南族爸爸和阿美族媽媽各自說族語,但在女兒面前卻自動切換成台語聲道,那是個不說族語比較好活下去的年代。上小學後回到部落,母親的舌頭再一次被馴化,從此只說華語,連台語都不說了。

「因為華語就是一個優勢的語言,它有一個瞧不起其他語言的優越感——我比較會,你們講族語的、講台語的比較不會。所以我很長的時間都用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語言在思考,其實自己什麼都不會,族語也不會,台語也不會。」

直到 2008 年,她介紹好客樂團的冠宇和柯智豪,到台東池上萬安社區學種稻。柯智豪到達池上已是半夜,稻田一片漆黑,卻還有風吹過的聲音。那一晚他動筆寫下的台語歌〈入漿〉,15 年後成了巴奈台語專輯《夜婆Iā-Pô》的開場曲。

同時,巴奈一時起心動念告訴柯智豪:好想唱台語歌。

想唱台語歌,是為了這份回憶裡的美。「因為我可以直接欣賞這個語言很迷人、很美的地方——但它就要消失了欸!好像沒有發生過。我很捨不得,覺得很可惜。」

 

▍完整全文請閱|➤➤ https://bit.ly/3VmEHfr

❏ 撰稿_ 陳劭任

❒ 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巴奈 給孩子們,非核家園|#夜婆|#BIOS專訪

作為獨書祭活動的一環,今晩在pipe live music將有一場跨文學與音樂的演出,由巴奈和我擔綱。我不淸楚,巴奈上場將會唱哪些新歌老歌(猜想該會有即日發行的台語新專輯《夜婆》),作為老粉絲,我早早準備好了洗耳恭聽,溶入(不惜溶化)現場,好好享受久違的演唱會氛圍與歌聲。
作為文學人兼老友,受邀參加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演出,除了有機會和老朋友巴奈在台上敍敘舊,聊聊詩與歌的化學或煉金術反應,主要是朗讀一首詩。
這是一首四百行長詩,好幾年前,我為巴奈和那布在凱道紮營滿整整一百天而作,當下曾發表於聯合副刊,如今,為了維護原住民傳統領域,他們持續紮營中,已逼近兩仟伍百天!
和巴奈聊活著,和她的野溪之歌
a.
活著
一個人
年輕的時候
巴奈
你一定會同意
就光是活著
快樂不快樂
爽或不爽
在地表上
委屈,他媽的
或不委屈
光榮或不光榮
愛或不愛
流浪或不流浪
活著
想到
唱唱歌
就馬上
順手抱來
一把木吉他
低低地
用你那天生
半是慵懶
半是叛逆的調
清唱起
平常
你也會唱給
舊情人
或老友
聽的歌
青春太狂
愛神呀太痴
活著
晃悠悠的愛著
壓根兒
從沒想過
一定要搞得
像別人認定的
成大名
賺進大把
大把新台幣
純真
愛流浪
你獨獨
否認不了
在月光下散步
看海
笑或不笑
哭或不哭
牽手或不牽手
才是
對你而言
最驚心動魄
浪漫嚴肅
最最要緊的事
b.
活著
光是活著
在今天
就是無奈的事
好久沒見
這回
我遠遠地
望著你們
在廣場紮營
再度唱起
那些老掉牙的
沙啞的歌
涼風襲來
恍惚間
竟有份錯覺
你和那布
你的戰友
你的夫婿
如此這般
好戰成性
一戰再戰
屈指算來
怕已揮霍了
在傍人眼中
至少好幾個
長長的一生!
那布和你
你和那布
如今雖說
略顯老態
至少
我眼見為憑
一直是
過去現在未來
來自部落
來自東海岸
那片大地
最好看
也最好樣的
公獅母獅!
我深深
以你們,他媽的
好戰的光榮
或不光榮
為榮
(愛上了你們
宛如那神獸
狻猊的雄姿
雲霄直上的
怒吼聲!)
但我又
何嘗不樂見
你們快快
得勝歸去
揮別這夜都市
揮別今夕
速速地迎來
載馳呀載奔
載歌呀載舞
重返那山海
大地的明天...
c.
活著
什麼也不做
在那一片
山和海永遠
環抱的河口
活著
欣欣然
活著
什麼也不想
吹著太平洋的風
與世無忤
你和你的族人
巴奈
為什麼不
鎮日唱唱歌
跳跳舞就好
為什麼
一定要
鬧得風風雨雨
無辜漢人說話了
搞得你們夷將
日子不好過
執勤警伯
出入交通
不方便呢
無辜漢人
開口說話了
瞠目結舌
他們從來
不解你們
到底一逕
是在鬧個
什麼勁?
為什麼不
學習漢人
士農工商
朝九晚五
努力工作
以期振興
他媽的,急待
振衰起弊的
本島經濟?
為什麼不
加把勁
一舉就把
你們身上
某個猶殘存的
前現代遺物——
那條大地的
臍帶呀
狠狠給切了...
d.
夢中畫面
是這樣的:
一路跋涉
從西海岸
到東海岸
一支
三兩成群的
繞境隊伍
緩緩朝著
那海邊走
獨缺了
報馬仔
頭旗仙旗
開路鼓一路
咚咚咚那套
望中只見
那小瘦個兒
一馬當先
手上打把
黃黃油紙傘
(夢中
難以確定的
那傘是開或闔
是油紙傘呢
還是油布傘?
而傘下那人
一襲破唐衫
舉止斯文
卻是一目微眇
的孤苦相)
夢中畫面
是這樣的
巴奈
我赫然發現
你和那布
一人揹相機
一人扛角架
置身隊伍中
來來回回地
前後跑
更奇的是
這支低調
再低調的
進香隊伍裡
風塵奇俠般
竟藏有幾張
眾人熟悉的
本島文壇
過去現在未來
立馬叫得出
名號響亮的臉
是啊巴奈
是啊那布
他們都來了
Kimbo 胡德夫
Haruo 黃春明⋯
他們都來了
太平洋的風
徐徐吹著
在夢境中
我激動地
吶喊
這可是聖靈
何其滿溢的
一場夢
怪咖陳達
作先鋒
兩大奇俠
充後衛
他們都到了
月琴響起
這是一條
迢遙的路
卻也是
給人子走的
回家的路⋯
e.
太平洋的風
徐徐吹來
大武山
是美麗的媽媽
站在暮色中
喊你們回家。
是啊巴奈
是啊那布
大地是家
也是路
山海是路
也是家
而荒野呢
漫無人跡的
每座荒山
每條野溪
何嘗不都是
塵世樂園的一部分?
太平洋的風
徐徐吹來
吹上人臉
吹落在
大地臉上
峰野平台
美麗的山谷
還有那 Kimbo
率先吟唱過的
椰子國度
檳榔村莊
太平洋的風
徐徐地吹
輕快地吹
高峰疊翠
野溪競奔
東海岸11號公路
蜿蜒而至
帶我重回
這無邊界的
地上樂園
何其美
何其壯濶
的山海家鄉
11號公路
蜿蜒而至
海水浪浪
河水淙淙
蟬聲在上
蛙鳴在下
不自覺
就走進了
你們從來
比誰都妙
更感人
也更奔放的
音樂河流域:
檳榔兄弟南王姊妹花
動力火車 Matzka
還有阿妹龍哥張震嶽
舒米恩桑布伊
莫言達卡鬧⋯
巴奈
有關活著
我記得
莊子說了
不少有趣的話
(就我所知
他絶不僅是
最早對天籟
對廢材漂流木
提出看法的第一人
光憑鼓盆
而歌這檔事
莊子不就也堪稱
地表最老牌的
重金屬搖滾咖?)
莊子說(這裡
只引幾句
好送給那些
光有幾個臭錢
而沒臍帶的人)
畸人者,畸於人
而侔於天;
故曰天之小人
人之君子
人之君子,天之
小人也。
巴奈
有關活著
有關音樂
當一切變得
如此無奈
且不可信
請繼續相信
不,迷信
太平洋的風
還有音樂
和那童年的
野溪
教給你們的事
到頭來
我盼望
有一天
島上所有人
都會懂得
去維護
去保存
進而
去推崇
一條東海岸
野溪之必要⋯
f.
第一百天。
低音大提琴般
漠漠響起
從長草過膝的
野溪這頭
到不遠處
高高的天邊
那頭
山腰小鳥飛過
風雲變色
天空漏斗
頃刻降下
好大一場
熱帶午後的
雷暴雨
大大小小
遠遠近近
有名字
沒有名字
所有的野溪
還有
散落在
縱谷上方
更遠
更深處
所有的瀑布
相信此刻
也都默默
聽到了:
今年夏天
掩埋在
東海岸
地層下
溫柔
憂傷
卻又是
何其呀
憤憤
不平的
祖靈之音⋯⋯
後記:〈太平洋的風〉,〈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是胡德夫學長的兩首歌,我在不同場合時空中聽過許多許多回,每回都是沒保留感動。我又很懷念,最早拍《芬芳寶島》記錄片,編寫《鄉土組曲》時期的黃春明大哥(雖然當時不相識),因此把他也大膽寫進詩中,總之希望兩位大哥不覺得老弟唐突就好。
巴奈加油!
那布加油!

*****



季刊薰風

「不等了,這張台語專輯《夜婆》卻發行了。犯睏午後點開,好像又回到河岸、回到女巫的店、回到好啤氣、回到每一個引頸期盼的舞台下。」







陳默安
·

以前若有 spotify,我的年度播放最多藝人必定是巴奈。
巴奈是鬼,震得人魂飛魄散六神無主,只能像孤魂一逕地哭;巴奈是神,她嚎啕的唱像一對羽翼,將人間所有悲傷收攏進去。
大學某位學長教我聽巴奈,而他提起他一位朋友,也形容道:「就是他教我聽巴奈的。」
巴奈的引門人,似乎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意義。他把鑰匙交給你,讓你聽見世界上有人唱出生命深層的哀痛逾恆。
你驚呆,從此《泥娃娃》、《勇士與稻穗》不斷輪播,還有流連 YT 一次又一次聽〈台東人〉。
年少就是追著巴奈跑,好多年前在河岸留言就聽她唱〈恬恬〉,她說這是用牛的視角寫的歌,說她要發一張全台語專輯。
我一直在等,等到後來忘記在等,也忘記聽歌。
後來工作時常會經過新公園她抗爭夜宿的紮營,而我似乎老得難以成為誰的歌迷,只是每次經過,都會想起過去每每在她聲音裡哭成一灘不成形的鼻涕。
鍾愛的每個歌手,都有其階段性任務。巴奈在我靈魂骨折的時期將其撞得更加粉碎而後捏起重新塑形。她的歌不再悲傷得如引發一場大火,我也慢慢變成更有用的人,忘記為一首歌流淚的鹹淡。
還是偶爾注意她動向,只是傷感難道多年前她口中的台語專輯此生不復相見。
不等了,這張台語專輯《夜婆》卻發行了。犯睏午後點開,好像又回到河岸、回到女巫的店、回到好啤氣、回到每一個引頸期盼的舞台下。
已屆中年,許多人只能是神只能是鬼,更多的,只是陌生影子。
唯巴奈,仍是鬼神。
(照片攝於 2011/7/23 河岸留言)
#巴奈
#夜婆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