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John Eleuthère du Pont, Roald Dahl



游常山.......今年,約翰杜邦過世第五年,他個人的悲劇終於拍成好萊塢電影, 這是在杜邦家族傷口撒鹽,不過,反正,2010年,兇手約翰杜邦也軟禁到72歲過世了,他出生於1938年,算來是我大伯父的年紀,他們都走了.
誰來演呢?你再也想不到,演出【王牌天神】第二集和【小太陽的心願】那個諧星, 史蒂夫卡爾演出約翰. 杜邦.
演技精湛傳神,今年提名奧斯卡影帝,只是呼聲不如【鳥人】麥可基頓高。
世界第一大化學廠,美國杜邦家族的幼子, 約翰杜邦, 當著自己司機和死者遺孀的面,槍殺他一手培植贊助的奧運摔角冠軍,連開兩槍,當場讓冠軍斃命.
變態的鉅富的老四,億萬財產的繼承人何以這樣變態?他結過婚,十個月就離婚,下堂妻也說這人拿槍恐嚇要殺她
John Eleuthère du Pont (November 22, 1938 – December 9, 2010) was an heir to theDu Pont family fortune and a convicted murderer.[1][2] He was an ornithologist (publishing several books on birds), conchologistphilatelistcoach, and sports enthusiast. As aphilanthropist, he founded and directed the Delawar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hich opened in 1972. He also contributed to Villanova University and other institutions.
In the 1980s, he established a wrestling facility at his Foxcatcher Farm after becoming interested in the sport and the pentathlon events. He became a prominent supporter foramateur spo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sponsor for USA Wrestling. In the 1990s,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were concerned about his erratic and paranoid behavior, but his wealth shielded him.[3] In 1997, he was convicted of the murder in the third degree of his friend Dave Schultz, an Olympic champion freestyle wrestler. He was ruled to have been mentally ill but not insane and was sentenced to prison, where he died in 2010.
Du Pont is the subject of the 2014 film Foxcatcher, in which he is portrayed by Steve Carell. Carell's performance was met with acclaim, including a nomination for an 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4][5]



******
奇人Roald Dahl 的書我都還沒讀過
不過台北有這樣書店 禮筑外文書店 - Silexbooks
地址:臺北市金華街249-3號1摟(106)
網頁上相當封豐富
Copyright © 2000-2006



Roald Dahl Museum Captures Writers Wit

The British author Roald Dahl can easily be named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hildren storytellers of all time. Some of his books ?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and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 are approaching a half-century in age but still have a universal appeal, selling more than a million copies a year in the United Kingdom alone and translated into 34 languages. That's quite unusual for an author who's been deceased for nearly two decades. Arts on the Air, visited the author's hometown in Great Missenden, England to check out the Roald Dahl Museum and Story Centre which house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his works and keeps his personal story alive. (Reporter Alison Hawkes)



Roald Dahl letter warning student to 'eschew beastly adjectives' rediscovered after 35 years

The letter, written in 1980,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by journalist Jay Williams – who was surprised by the overwhelming response it received on Twitter




Roald Dahl may be best known for writing children’s stories, but when it came to adults he didn’t mince his words.
When aspiring writer Jay Williams sent the author a letter in 1980 asking for feedback on a short story he had written for an A-Level project, he never expected to get a response – let alone such a blunt one.
To his surprise, Dahl took the time to write a write to him, warning the 17-year-old to stop using so many “beastly adjectives”, and advising him to study “American short story writers”. 
A letter dated 1980 that Roald Dahl sent to A-level student Jay WilliamsA letter dated 1980 that Roald Dahl sent to A-level student Jay WilliamsIn the signed letter, the author wrote: “I have read your story. I don’t think it’s bad, but you must stop using too many adjectives. Study Hemingway, particularly his early work and learn how to write short sentences and how to eschew all those beastly adjectives.
“Surely it is better to say ‘She was a tall girl with a bosom’ than ‘She was a tall girl with a shapely, prominent bosom’, or some such rubbish. The first one says it all. Yours sincerely, Roald Dahl.”
Williams, who has worked in journalism for 30 years, was taken aback when he first received the letter but says the advice has stood him in good stead.
“With the callowness and arrogance of youth, I was expecting him to say ‘wow this is amazing’…but it obviously sank in because that thing of keeping it tight really rang true as a young journalist and it has been a worthwhile lesson that I obviously learnt early on,” he said.

Williams, who now works for PR company 72Point, rediscovered the letter recently in a box of old correspondence from his Mum, and posted a picture of it on Twitter.
The letter received an overwhelming response, gaining over 1,000 retweets and favourites in a few days thanks to a retweet from the Roald Dahl Literary Estate's Twitter account.
Rachel White, collections manager and archivist at the Roald Dahl Museum & Story Centre, said the letter is written in Dahl’s “trademark acerbic tone”.
“It’s a very typical letter from him – he was to the point and could be very sharp," she said.
"He did receive a lot of letters from people asking for advice, and as he got older his replies were slightly more crabby. It contrasts quite a lot to his letters to children, which were lovely and kind. They would start ‘hello gorgeous Ida and all the children in her class’.”
The letter will be included in a forthcoming book about Dahl’s letters, to be published next year.
For more writing tips from Roald Dahl in his own words, visit the official website www.roalddahl.com.
READ MORE: THE TALE OF THE UNEXPECTED DECLINE OF ROALD DAHL

卓伯源,卓勝利


4年花近1.2億製作自己題詩的碗、盤、提袋!
是在出周邊商品嗎....(多到送不完,還在百貨公司當贈品)
桃園6名消防員殉職的事件後,各界檢討消防員權益的聲浪不斷,綠委段宜...
STORMMEDIAGROUP.COM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卓勝利
男演員
國籍 中華民國
出生 1949年10月25日 (61歲)
台灣彰化田中
職業 藝人演員
語言 國語臺灣話
教育程度 青年中學肄業
代表作品 星星知我心》、《天天開心》、《親戚不計較
電影
參閱電影
電視節目
參閱電視劇綜藝節目主持
卓勝利(1949年10月25日-),台灣資深藝人電視劇電影演員
卓勝利為台灣資深藝人,1983年演出家喻戶曉的台視電視劇《星星知我心》打響名號,繼而演出許多電影、電視作品,也跨足主持界,主持長壽綜藝節目《天天開心》一炮而紅。1990年因演出電影《刀瘟》,獲得第27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99年領銜演出民視長壽鄉土劇《親戚不計較》,其詼諧演技、平實情節,貼近人心,熱門程度讓此劇此角一演就是8年,直到2006年才風光下檔。2006年9月,證實罹患下咽癌、2011年罹患胃賁門腫瘤,便逐漸淡出螢光幕,專心養病。近來因身體狀況改善,而在談話性節目中短暫現身。
卓勝利有一堂弟卓伯源,現任彰化縣長。與妻子結褵41年,生有3女1男,7個孫子。

目錄

[隐藏]

[編輯] 演出

[編輯] 電視劇

[編輯] 綜藝節目主持

  • 台視《天天開心
  • 台視《開心舞台
  • 台視《鄉土歌謠擂台》(與黃香蓮主持,共13集。播映期間:1985年6月16日至1985年9月8日,每週日17:30~18:00。)
  • 台視《鄉親您好》(與黃香蓮主持,共54集。播映期間:1985年10月14日至1985年 11月13日每週一至週六12:20~12:50,1986年1月13日至1986年2月13日每週一至週六12:20~12:50。)

[編輯] 電影

[編輯] 腳註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關連項目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吳淑敏“傳奇台灣青年創新網絡”; 莊淑芬談台北市行銷


2015.1.12.與媒體分享新書之新聞資料
由 Shumin Wu 發佈 · 2015年1月12日 22:59
覺醒行動下一章
選舉結束了,城巿改造正拉開序幕!2014新竹巿巿長選舉中,來自科技界的巿長候選人吳淑敏說,覺醒行動才正開始。今(12)日,她在新書發表早茶會,鄭重呼籲科技界重視自已對台灣未來的影響力,不要單顧眼前,否則下一代立即承受苦果!她也拜託巿民以“一人一書”的行動協助她解決選舉債,並開展下一章帶動新竹新願景﹣傳奇台灣青年創新網絡的行動。
這位真正無黨、無派、無金、無援的職業婦女表示,投入選舉,正因為看到台灣政治下沉,快速流失未來,而新竹巿正是可同時帶動政治創新、社會創新、產業創新的唯一城巿。
因此選戰結束了,全台灣的政治仍是兩黨對決的局面,黑金仍是主宰台灣發展的權勢,特別是新竹巿,獨立參選人在巿議會全部落榜,可以說是既有權勢更鞏固。為了下一代,覺醒行動必須繼續!
吳淑敏表示,選後兩天,她即注意到,她的政見新竹一五七,五個價值與創新網絡,不必當巿長即可推動,讓城巿的人因為共同的價值與創新目的而連結,特別是大環境快速下沉,公民的自發力量必須更積極!
她期盼能推動“傳奇台灣青年創新網絡”,將以新竹巿在地問題與需求為研究目標,帶動青年在社會關懷中累積視野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連結全國性的科技與文化專業人士,打造創新的接棒導師網絡,尋求從社會創新到產業創新的機會。她表示,五都及各縣巿、機構都在推動青年創業,然而,創業是一條漫長而充滿挑戰的路,都不是單點的協助可以有效解決,而,消化預算、一頭熱的施政方式,也勢必在熱潮過後,全然退場;此外,一個有果效的社會企業,正是真實面對社會需求的有效創新。她認為,新竹巿是最佳的社會企業創新基地,因為:創業家雲集,科技文化能量俱備,且,新竹巿軟實力建設落後,政黨力量薄弱,如何著眼下一代,集結專業職場的能量,推動新竹進步,帶動台灣進步。
放棄前後在工研院服務近26年的工作,投入了新竹巿巿長選舉~一場她自比為"小孩"挑戰政治大怪獸的戰爭。結果:得票數5,101,負債近300萬.在人看為不可承受之慘敗,淑敏卻閉門寫書,在短月內出版了一書:"自由-12個關鍵決策".獻給巿民及所有關心台灣政治的人,她邀請錯過她的政見發表會的民眾務必買書、讀她的政見,一起督促新政府有更大的遠見來建設新竹,而不只是短線的炒作土地,否則,這一批有限的綠地、農地、生態環境炒作完,新竹竹巿交通是是死結,未來的發展也會完全停止!
這本書寫下一個100﹪的政治素人,投入選舉的種種艱難與克服的歴程,並完整收錄相關政見,重要文件與設計。她也期待,2萬多位粉絲,及5,101位投票支持的巿民,能透過購買這本書再支持她解決選舉債,能儘快推動下一步的城巿軟實力建設!她說:用新的自由心,做自由人,讓台灣的政治有新的面貌!
購書地點:
工研院書房(竹東鎮中興院區53館B1)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廳(新竹巿光復路2段,清華大學成功湖畔)
迦拿禮品書坊(竹北巿莊敬南路53號)
校園書房(竹巿建功一路2號)
銓民書局(竹巿食品路476號,近教育大學)
網路購書:
定價350元/本,2015.1月底上巿熱情價:300元/本(含稅,郵資)
請匯款:
@銀行:台灣土地銀行(005)工研院分行
@帳號:156﹣001﹣004000 戶名:力和博原創坊
@請將姓名、地址、匯款帳號末5碼,email至:shumin.wu2014@gmail.com
  • 莊淑芬:我為什麼臨陣脫逃?

奧美大中華區副董事長莊淑芬,原本是大家引頸期盼的台北市副市長。如今婉拒,仍希望分享她的建議。因為她說,「我出爾反爾,欠大家一個道歉。」
  • 2015-01-06 天下雜誌 564期    文/吳琬瑜採訪整理

奧美大中華區副董事長莊淑芬,原本是大家引頸期盼的台北市副市長。她是進入奧美全球董事會的首位華人女性董事,也是二○一三年《Forbes》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位女性領導人之一。
以她品牌行銷上的專業,能為台北市說一個好故事;以她的國際視野與專業,能為台北市打開能見度。
她單身,無後顧之憂,在耳順之年,想為家鄉貢獻,的確也曾答應台北市長柯文哲會考慮擔任副市長一職。最後,她為什麼臨陣脫逃?除了個人因素,也反映了台灣公部門獵才的困境。
她做每一件事總是認真準備,即使是考慮中的工作職位,也做足了對台北市願景的規劃。如今婉拒,仍希望分享她的建議。因為她說,「我出爾反爾,欠大家一個道歉。」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當初是誰來接觸?有什麼樣的心路歷程?
答︰我的動機很單純,希望用我的專業、經驗、對兩岸市場的了解,為家鄉做些事。去年十一月中,我的母親往生,更強化我希望能在未來為生命做更有意義的事。不過,「從政」從來不是人生選項。我的家訓更是「不要從政」。
辦完母親的後事後,回到北京。有一天,作家朋友胡晴舫打電話給我,提出回台北市擔任副市長的想法。那時候我在喝水,當場嗆了出來說,「Are you kidding(你在開玩笑嗎)?」心裡正經歷母喪,哀傷不已。
我隨即問了宋秩銘(奧美大中華區董事長)及北京的好友,他們都覺得台北要做城市行銷是滿有趣的。當時我想,如果有一個力量能轉移我對媽媽的思念,也是滿好的。
於是,我自掏腰包,飛回台北見見人,沒想到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
● 為家鄉做事,不是為了錢
我始料未及這件事引起那麼大量的電視和報紙頭條的報導,浪費不少社會資源。整個過程反倒成為reality check(實境確認),瞬間了解公眾人物所需承受的代價和壓力。
例如,媒體說我年薪兩千萬台幣,完全不正確。這樣的謠傳,可能讓我的洋老闆覺得,我的操守有問題,還引起公司內部不必要的誤會。
還有提及因為公部門薪資低,是我後來拒絕的原因,也不正確。任何人到耳順之年,考慮從民間企業轉到公共領域,絕對不會是為了錢。我一路走來,幾十年的職場選擇都不是考量錢。廣告業利潤太薄,留在這行的人,都是認為創意或創造力可以改變社會,而不是為了賺錢。
我十二年不在台灣工作,雖然定期看報、看《天下雜誌》、看網路新聞,關心台灣,究竟還是有距離,對政治圈、公共領域不熟悉。是否將要變成公眾人物,我不太確定。
問:最後拒絕的關鍵是什麼?
答:我當時真的答應柯P去試試,結果愈接近家鄉,愈近鄉情怯,簡直是寢食難安。廣告傳播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這樣的轉變不是一個改變,而是一個大跳躍。朋友有的贊成,有的不贊成,給我建議的最後一句都是「follow your heart」(跟隨你的心),但我找不到我的心。
回到台南家鄉的一個晚上,突然我聽到心裡的聲音:「you are not ready」(你還沒準備好)。
過去我的工作都是我自己主動爭取,但這一次人生的意外,讓我很猶豫,我原來只是單純想做事,沒想要從政。我發現要勝任這個工作沒有那麼簡單,我對政治和公共領域的涉獵實在有限,不禁想也許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為台灣貢獻。
做廣告或是做創意的人都有著自由的靈魂,自由慣了,自己生活慣了,想幹嘛就幹嘛。回到台灣的時候,正在新聞風頭上,必須戴帽子、眼鏡,讓人看不出我。「自由這麼多年的靈魂,就要這樣改變了嗎?」這是我對自己最後的問句。
我臨陣脫逃、出爾反爾,欠大家一個道歉,因為I am not ready(我還沒準備好)。
問︰你覺得台灣公部門要吸引民間優秀人才,能做些什麼?
答︰我眼中的柯P是個說話很直白的人。他希望,我們一起協助他建立市府企業文化,提高市府的績效,也希望我專注城市品牌行銷,包括「二○一六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與「二○一七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等工作。他是個想做事的市長,我也認同他的一些想法。
● 質詢更文明、媒體更自律
我想,如果是吸引政治任命的政務官,要吸引年輕的優秀人才入公部門政府(必須強調「青年才俊」),未來可以考慮的若干層面是:
一、薪資競爭力。像我們這種年齡不在乎薪資,但在青壯年時,這些人才還在職場奮鬥,台灣薪酬待遇一定要有市場競爭力。否則你就只能吸引到包括從職場退下來的專業經理人、有政治使命的政治世家、或是學者,卻無法吸引真正在企業或各領域有實務經驗的優秀人才。
二、進步的議會監督。台灣的民代質詢風格,也是阻礙商界人士轉進政治跑道的原因。現在民意代表比較年輕,議會質詢可以隨著時代進步,質詢風格可以更文明、更就事論事。期望兩黨鬥爭造成惡質質詢的文化可以改善。我不認為商界人士願意把一生聲譽,因從政陷入晚節不保的地步。
三、媒體自律與專業。大家都是希望來做事,我們不是演藝人員,不希望天天上媒體,吸引眼球。現在從政的人都要練就對媒體百毒不侵的功力。
四、彈性的顧問組織。如果不是在體制內,也可以在體制外廣納多元人才。像美國芝加哥城市有一個和政府有關的非營利經濟發展組織World Business Chicago,邀請六十位企業領導人成立董事會,提供多元意見,並備有工作成員運作。
我不知道台北市政顧問如何運作,是否可以在不違法的範圍內,吸引多元人才來幫忙,但不要只是顧問而不執行,是一個有執行團隊的運作方式。否則只是提供意見,效益可能有限。
● 現代、時髦、創意的台北
▲ 莊淑芬在演講提到,想打造人生大學堂,讓前後浪交流。(圖/莊淑芬提供)
問︰你覺得台北市如何做城市行銷?
答︰台北市的城市定位可以重新釐清。柯市長談過Smart City(智慧城市),我以為如何Smart可以闡釋得更清楚、也必須落實。如果台北市是一個品牌,要有一個差異化的品牌故事,把它說得動人,引起共鳴。
台北不只是吃喝玩樂,還有文化與設計創意,我以為它的定位可以是「釋放台北現代、時髦、創意無所不在的魅力!」讓世界看到台北,台北走向世界。並且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使之更活絡。此時此刻,城市的定位與願景都應該是針對年輕世代,為下一代勾勒更好的未來,讓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所有的城市行銷,目的不外幾個:第一是經濟,為了招商;第二是觀光,吸引觀光客。但我覺得對台灣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吸引多元化人才對台北市非常重要,創意的人才是需要混血,也能讓台北年輕人有更多元化的國際視野。
剛剛所說的,是我初步對台北市勾勒的大方向。如同任何企業品牌的行銷,一定先從組織內部開始,台北市也是。台北市政府有八萬名公務員,他們都是品牌大使,如果柯市長希望提升效率,應該讓大家知道台北市未來的大方向。
當初我設想,以台北市的願景舉辦內部workshop(工作坊),讓大家參與,也讓創意滲透組織,用激發性的創意活動,釋放員工活力,也趁機整合資源、凝聚共識。城市行銷不能光靠一個市長或是局處首長,而是全面鼓動市府員工共襄盛舉。
問︰當初柯市長也希望你負責設計之都與世大運活動,有什麼想法?
答︰台北市爭取到二○一六年的世界設計之都。
現在全球都在思考城市的未來,到了二○三○年,全球有六成人口都居住在城市。我剛剛提到的願景「釋放台北現代、時髦、創意無所不在的魅力」,設計之都可以是一個基礎,不應該只是專案,它應該不斷深耕下去。
而世大運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全球性活動,應該當作一個平台,讓年輕人和國際有接觸,培養視野,鼓勵他們走出去,無論是實際或虛擬。
簡言之,世大運是一個短期活動,可發揮短跑似的爆發力;設計之都則是長期目標,需要馬拉松的耐力,全面考量如何落實。
問:你覺得台北市在亞洲城市裡,它的差異化特色是什麼?
答︰過往,台灣是IT一把手,但你也不能否認在華人世界或亞太區,台灣的人文是在水準以上。我的大陸同事朋友去了台灣,沒有人不喜歡,而且是愈了解愈喜歡。他們說,台北硬體是像中國大陸的二、三線城市,但台北人與人文卻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科技與人文交融,力用科技發揮台北的人文創意,將如虎添翼。例如,成立一個創意實驗室或平台,孵化創意,培養年輕人的創意才能,打造未來的機會,這是政府可以投資的事。
● 學習不要被自由綁架
政府資源一定有限,學習和民間團體形成伙伴關係,在合法範圍內、透明化的過程下,和企業合作。我以為,創新這件事可以和民間合作。例如,IKEA曾在其他國家幫助年輕人的創意商品化,至於有沒有市場銷售力,沒關係,先做測試,實踐創意,不斷演進。
行動載具是未來最主要的溝通工具。很多城市都有city app,透過app,市民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因為參與就會引以為傲。因為願景很清楚,每一個市民都是台北市的品牌大使。
還有如何善用大數據幫助政府管理,減少浪費與花費。從數據分析發現改善的機會,提高市府服務績效,並滿足市民的需求。
台灣有很多優點,台灣要更有信心。品牌說故事的時候,要引進專業公司或專業單位協助它。故事行銷、內容行銷,不一定要靠傳統主流媒體,有很多社交媒體讓內容非常動態,根據全世界各地的反應不斷修正,就是內容行銷。
訂優先順序,擬訂一個四年計劃。柯P一任是四年,兩任是八年,城市行銷也應該是一個四年計劃。
問:除了台灣的優點、特色,有感受到台灣流失了什麼嗎?
答:自由言論是台灣的特色,我們要學習不被自由綁架。
言論自由,不表示可以隨便傷害別人。自由的定義是,有自己的自由,也尊重別人的自由。不能因為你不同意,你就羞辱別人或用網路霸凌。
最近有一個朋友轉發了一個對柯P有意見的貼文,就有人回應很難聽的留言。台灣的自由在華人世界是引以為傲的、被人羨慕的,但要學習不要被自由綁架。
【更多精彩報導】
- See more at: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492#sthash.29uxRHnh.dpuf

葉芳栢 。陳彥茗。world leaders at largest demonstration in Paris march


葉芳栢(Fang-Bo Yeh,1950年-2014年12月23日),數學家,教授,曾任東海大學代理校長。

經歷[編輯]

葉芳栢教授為數學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碩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應用數學博士,研究領域專長強健控制、控制工程理論、飛彈導引、泛函分析、數值模擬、財務金融工程。生前為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及財務金融系教授、中華民國數學會常務理事、亞洲控制工程學刊編輯。
葉芳栢並曾擔任中華民國數學會理事長、國科會審議及諮詢委員、航空發展中心顧問、教育部顧問室數學領域諮詢委員、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及編輯委員兼國小組召集人等,並於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擔任兼任教授;英國日本荷蘭等地擔任客座教授。
葉芳栢在東海大學歷任數學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教務長、副校長等數個職務,2012年8月,因程海東於校長任期屆滿前一年提前辭職,在東海大學前董事長林振國建議下,由時任副校長的葉芳栢接任東海大學代理校長,自該年8月1日起代理東海大學校長職務至2013年2月1日,而新選出的第八任校長湯銘哲則提前半年就任。
葉芳栢教授於2014年12月23日下午,因急性主動脈剝離,病逝於臺中榮民總醫院[1]

參考文獻[編輯]

  1. ^ 葉芳栢教授逝世2014年12月24日

外部連結[編輯]


葉芳栢在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網頁
東海大學舊版網頁 校長園地
東海大學代理校長葉芳栢8月1日接任
東海大學,芳栢 追思於陽光樹林中!





馬上就買了機票趕到台灣,只為了替他上一炷香....

桃園新屋發生的大火,奪走六條消防員的性命。其中一名消防員陳彥茗,24號晚間有一個很特別的訪客來上香,原來是陳彥茗在擔任消防員以前,曾經到日本自助旅行一個月 ...
TW.NEWS.YAHOO.COM





















Paris march: TV wide shots reveal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world leaders at largest demonstration in France’s history
Critics suggest images show dignitaries 'didn't lead march' after all, but many still speak positively about display of global unity


Around 40 world leaders joined more than one million people in a march to honour the victims of the Paris shootings on Sunday.
But while the image of Francois Hollande, David Cameron, Angela Merkel and others linking arms was hailed in a New York Timeseditorial as showing “unity in outrage”, the display has not been without its own controversies.
Now,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leader’s portion of the march has emerged in the form of a wide shot displayed on French TV news reports.

It shows that the front line of leaders was followed by just over a dozen rows other dignitaries and officials – after which there was a large security presence maintaining a significant gap with the throngs of other marchers. 
The measure was presumably taken for security reasons – but political commentators have suggested that it raises doubts as to whether the leaders were really part of the march at all.

The FT’s Middle East correspondent Borzou Daragahi commented: “Seems world leaders didn’t “lead” Charlie Hebdo marchers in Paris but conducted photo op on empty, guarded street.”
Ian Bremmer, a US political scientist and founder of the Eurasia Group, said: “All those world leaders: Not exactly ‘at’ the Paris rallies.” Another US commentator, Gerry Hassan, called the leaders’ contribution “pseudo-solidarity”.
But amid all the criticism, student Axel Fougner effectively represented the views of many on social media by writing today: “Hypocritical world leaders showing up in Paris does not in any way reduce the sincerity of the millions who marched for #jesuischarlie.”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