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小笠原欣幸:對馬英九政權說NO的臺灣民意。不可思議的法國人"大團結",何以為繼?



對馬英九政權說NO的臺灣民意
小笠原欣幸 [作者簡介]
[2015.01.16]其它語言:日本語 | 简体字 |
在臺灣地方選舉中,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遭遇了遠超預料的慘敗。筆者將分析其失敗的原因,以及此事對今後的臺灣政局的影響,。

國民黨的慘敗遠超預料

2014年11月29日舉行投開票的臺灣地方選舉(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名九合一選舉──譯註)以國民黨的慘敗告終。國民黨一下子失去了臺北市、桃園市、臺中市等地盤,執政縣市數從選舉前的15個銳減至6個,而民進黨則從6個倍增至13個,無黨籍由1個增至3個。其中,從人口較多的六大都市(直轄市)來看,國民黨的執政地盤從選舉前的4個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減少為1個市(新北市),而民進黨則在臺南市和高雄市的基礎上新增了桃園市和臺中市,翻了一倍。在具有首都功能的臺北市,國民黨候選人敗給了反國民黨的無黨籍候選人。
再看得票率,國民黨的得票率從上次選舉時的45.8%跌至40.7%,減少了5個百分點,民進黨則從48.2%略降至47.6%,無黨籍從6.0%增加到了11.7%。2012年總統選舉時,馬英九的得票率為51.6%,兩相對比,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國民黨的得票率到底跌落了多少。民進黨的得票率之所以有所降低,是因為該黨並未在臺北市提名候選人。雖然缺少臺北市這個大票倉,但民進黨仍通過在其它縣市得票數的成長,成功拿到了與上次選舉時旗鼓相當的總票數。可以說,國民黨遭遇了遠超預料的全面失敗,臺灣選民對執政6年的馬英九政權給出了NO的評價。

臺灣22個縣長市長所屬政黨的變化

 2009-10年地方選舉結果2014年地方選舉結果
國民黨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嘉義市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15縣市)新北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南投縣 臺東縣 連江縣(6縣市)
民進黨雲林縣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6縣市)基隆市 桃園市 新竹市 臺中市 彰化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澎湖縣(13縣市)
無黨籍花蓮縣(1縣)臺北市 花蓮縣 金門縣(3縣市)
※框內的市是人口較多的直轄市。用紅色標出的是國民黨在本次選舉中失去的縣市。

恢復權威的盤算完全落空

馬總統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連任成功後,政權運作狀況不佳,致使支持率低迷。儘管出現了顯示經濟成長的數據,但民眾不滿的核心在於許多人無法切身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好處。國民黨雖在立法院擁有多數席位,但法案審議工作卻未能順利推進,馬英九認為政策推進遲緩是導致支持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於是在2013年9月著手展開權力鬥爭,試圖將立法院長王金平趕下臺。然而,他的計劃因民意倒向王金平一方而失敗,政權的權威一落千丈。2014年3月,爆發了反對馬英九政權的對中政策的「太陽花學生運動」。民意倒向學生一方,使得政權權威再次下滑。
為了扭轉局勢,確立自己在歷史上的評價,馬總統原本打算出席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領袖會議,並舉行兩岸領袖會談,但最終未能如願。9月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更使其處境雪上加霜。一些企業在原料上弄虛作假,回收廢油加工成食用油進行銷售。在其影響波及到民眾餐桌之際,政府的應對十分滯後,涉案的大型食用油企業曾藉助在中國大陸業務實現了發展壯大,並在國民黨內擁有深厚人脈也成為了致命傷。

民進黨的勢力擴張堪稱地殼變動

有人認為,本次選舉結果只是國民黨遭遇了失利,而民進黨的支持並沒有上升。但是事實上,國民黨的衰落和民進黨的崛起不光顯現在上層的縣市長選舉方面,還影響到了下層的縣市議員選舉。觀察臺灣所有縣市的議員選舉得票率可以發現,國民黨為36.9%(較上次減少3.7個百分點),民進黨為37.1%(較上次增加5.8個百分點),民進黨首次超過了國民黨。
在全臺907個縣市議員席次中,國民黨獲得386個(較上次減少33個),民進黨獲得291個(較上次增加33個),雖然國民黨看起來依然擁有優勢,但這只是因為國民黨在農村、漁村和丘陵地等人口稀少地區的選區高效率地確保了議席。許多國民黨籍縣市議員都來自地方派系和地方政治家族,他們以自己的後援會為基礎,打著國民黨的招牌。這是民進黨長年苦戰的一塊陣地。我們不應認為只是表面上刮起了反馬之風,而應視為發生了民進黨勢力擴張這樣一種堪稱地殼變動的重大變化。

在臺北市長選舉中刮起的旋風產生波及效應

此次選舉中,臺北市最為引人關注。民進黨支持的是倡導在野大聯盟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而柯文哲最終以較大優勢擊敗了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成功當選臺北市長。柯文哲雖持反國民黨立場,但也與民進黨保持著距離,呼籲「打破藍綠兩大陣營對立的高牆」,因此在厭惡馬政權的國民黨黨員中也出現了支持柯文哲的動向。連勝文陣營的不高明的選舉活動成為網友的笑柄並傳遍了整個臺灣,而與之相對,柯文哲陣營別開生面的選舉活動卻在媒體報道和網上得到了肯定。柯文哲在國民黨大本營臺北市刮起了旋風,導致出現了其它縣市的國民黨也連鎖失去支持、民進黨收穫了更多選票的現象。
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在小型集會上發表演說。不落俗套的說話風格掀起了旋風。他說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支持率下降是受到了「太陽花學生運動的影響」(攝於2014年11月14日)
連勝文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其擁有巨額財產一事也廣受關注。一個背景原因在於「太陽花學生運動」挑起了臺灣民眾對中國大陸警惕心理。臺灣的社會學家曾提出「兩岸權貴」概念,指的是深入滲透中臺政治經濟結構、謀取利益的群體,過去對於許多人而言,這只是一個抽象而遙遠的概念,但連勝文的登場卻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具體的形象。
儘管此次選舉是地方選舉,兩岸關係並非直接的爭論點,但在臺北市的選戰中,越來越多人對馬政權著手推進擴大兩岸經濟交流行動提出疑問,間接影響到了國民黨的選舉形勢。一位憑藉在中國大陸業務大獲成功的臺灣大企業家擁護馬政權的對中政策,在助選演講中表示「如果國民黨候選人當選,將對本地展開巨額投資」,但在這位人物站台聲援的所有縣市,國民黨均遭遇了失敗。

後馬時代的白馬也遭遇了苦戰,國民黨將陷入長期混亂

完成開票工作的11月29日晚,馬英九一方面承認敗選,另一方面又表示自己仍將掌握領導權。但人們對其遭遇這般慘敗卻仍然迴避責任這種做法的批判聲不斷高漲,致使他在一夜之後的30日決定辭去黨主席之職。面對這一突發事態,國民黨內陷入混亂,圍繞下任主席選舉,領導權之爭暗流湧動。以宣布參選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為中心,國民黨將展開變革。但朱立倫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參加2016年的總統選舉。
本來,朱市長是後馬英九時代最有希望的一匹白馬,但在此次新北市長選舉中,戰勝完全談不上強大的民進黨候選人已是相當勉強。由於曾是最有力候選人的朱立倫被挫傷了氣勢,所以國民黨內恐怕還將持續低潮狀態。黨內要求馬英九辭去總統職務的呼聲也是從未平息。由於下屆總統選舉預計將在2016年1月舉行,所以實質上到了選舉只剩下了1年。就現在的形勢而言,國民黨很難擺脫馬政權留下的負面遺產。
另一方面,民進黨的氣勢今後將不斷壯大。選舉前,黨內曾對蔡英文主席的領導力有微詞,但由於蔡主席親自主導的中部決戰、中彰投的選舉戰略十分奏效(在臺中市、彰化縣都當選),蔡主席的領導力得以加強。
民進黨控制了13個縣市政府,可以行使其人事權、預算編制和各種行政裁量權。其中,直轄市的市長更是擁有極大的權限。拿桃園市來說,市長可以任命市政府28個局處首長和12個區長。如果再算上桃園航空城公司等外圍團體,那麼市長掌握人事權的職位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縣市政府雖然並不會直接成為民進黨的選舉機器,但至少具有切斷國民黨過去擁有的那種行政系統的效果,這無疑將在總統選舉中對民進黨產生積極作用。

中國共產黨對普通選舉加強警惕

在選舉中遭到否定的馬總統已經不得不放棄作為權力重要基礎的國民黨主席之位。在中國就相當於辭去共產黨總書記職務。看到臺灣的選舉結果,或許中國共產黨已對「區區」一個地方選舉竟能產生這般政治效果一事加強了警惕。恐怕已經進一步堅定了無論在中國大陸還是香港地區都不允許舉行普通選舉的決心。
許多中國人都知道臺灣在舉行普選。儘管中國共產黨一直宣傳「臺灣的民主政治不好」,但中國仍有一些人羨慕臺灣的選舉。雖然臺灣的實力不管軍事或經濟都大大遜於中國,但其作為「民主的燈塔」依然擁有自身的存在價值,這在本次選舉中再次得到了確認。習近平政權的態度令人關注。
(2014年12月15日)
標題圖片:在臺北市長選舉中勝出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的支持者們(2014年11月29日臺北,AP/Aflo)




The recent attacks on Charlie Hebdo and a kosher supermarket have brought the French together. Up to 4m people took peacefully to the streets across France on January 11th, with an estimated 1.6m in Paris alone. No one seemed more surprised by this outpouring than the French themselves. But the unity may not lasthttp://econ.st/1we01wX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