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有篇文章談各國如何稱呼這符號,首先台灣稱為「小老鼠」,其他各國說法請參考原文。據它說,此符號有千年歷史,像鏡子可反映文化等等。
wwww
漢清講堂 2025 聚會虛擬致詞/論文摘要 hc: 從桑原武夫編《一日一言〈Pierre de Ronsard自選墓誌銘〉》到《哥德談話錄 全譯本 艾克曼有心引進德國矢藝》再到 Charles Handy 的 《管理的眾神/阿波羅與酒神》
古希臘的阿波羅崇拜 神話中的射殺.....
龐貝城的第一大廟: 阿波羅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838年初
"重賜竭中國,強兵臨北邊。控弦二十萬,長臂皆如猿。"
持弓的兵卒20多萬,各個長臂如猿,善於射箭.....
從此,三十三間堂得到幕府這台持久而穩定的資源引擎,地位被放大、維護也有了長期性的保證。政治與宗教彼此共生,也彼此成全。到了江戶時代,長達一百二十公尺的西側外廊又催生「通し矢」遠射比武:武士在低檐下平射一百二十公尺,全日連續,考的是臂力、體能與意志。紀州藩射手二十四小時射出萬餘箭、穿透八千餘的紀錄,至今仍像一道刻在空氣裡的弧線,提醒人們:這座殿堂不只安放祈禱,也承載身體、技藝與榮耀的故事。~~Joel
17世紀英國等國的貴族之射道
19世紀初德國不興此道
《哥德談話錄 全譯本 艾克曼有心引進德國矢藝 4頁長文》
感想: "艾克曼有心引進德國矢藝 4頁長文"當然不會出現在選本中,我認為這是偏見,其實談話錄的對手也很不俗的。
射藝也大有學問.....
我1978年上 Essex 大學體育課,發現奧運.......
* 隆薩(Pierre de Ronsard 1524.9.11—1585.12.27)
**Charles Handy 的 《管理的眾神/阿波羅與酒神》台北天下文化,2006
- 江戶時代的盛況:: 通し矢在江戶時代非常受歡迎,曾大規模在三十三間堂、東大寺等地舉行,射程長達120公尺以上。
- 「大矢数」:: 最著名的項目是「大矢数」,在一晝夜內,從南端射到北端的中箭數量最多者即獲勝。
- 大會的停辦:: 江戶時代中期後,大規模的通し矢比賽逐漸停辦。
- 現今的三十三間堂舉辦的「大的大會」是繼承通し矢精神的活動,雖然射程僅為江戶時代的一半,但同樣是弓道界的重要盛事。
- 該大會是弓道界的成人禮,每年吸引許多二十歲的新成人參加。
- 射程縮短:: 射程約為60公尺,比江戶時代的120公尺以上短得多。
- 技術差異:: 由於射程縮短,現代的通し矢在技術上相對簡單許多,不再需要極低的拋物線狀態。
- 形式:: 八人一組,射向60公尺外的箭靶,兩箭皆中靶者晉級。
字 詞 | 楚弓楚得 |
---|
wwww
wwww
聽/讀 可參考 2022人文講座(一):「胡適撰寫《白話文學史》的真正目的是甚麼?——從1920年代胡適對梁啟超關於〈孔雀東南飛〉與佛典關係的批評說起」紀要
2022人文講座(一):「胡適撰寫《白話文學史》的真正目的是甚麼?——從1920年代胡適對梁啟超關於〈孔雀東南飛〉與佛典關係的批評說起」紀要
9月28日晚,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研究中心(JRCCLAL)通過Zoom舉辦了2022年「人文講座」系列第一講。本系列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張健教授與北京語言大學馮勝利教授統籌。本次講座之講題為:「胡適撰寫《白話文學史》的真正目的是甚麼?——從1920年代胡適對梁啟超關於〈孔雀東南飛〉與佛典關係的批評說起」,由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教授主講,張健教授、馮勝利教授主持。
講座紀要本次講座,朱教授圍繞〈孔雀東南飛〉與佛典間的關係,考察了梁啟超對此一問題的看法與胡適對梁啟超的批評,指出梁啟超曾將〈孔雀東南飛〉與佛典的影響關聯起來,但其重點並不在此,而在〈孔雀東南飛〉之年代問題。胡適匆匆修訂《國語文學史》而成《白話文學史》的主要目的之一,即論證自己對〈孔雀東南飛〉年代之看法。胡適試圖借此一問題對梁啟超作一次公開的學術批評,有其時代局限和非學術成分。胡適對〈孔雀東南飛〉與佛典關係的關注,引發了20世紀圍繞〈孔雀東南飛〉的諸多學術討論,其《白話文學史》由此一問題出發,強調了佛經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有其學術史價值及貢獻。
朱教授回顧學術史,指出學界通常認為梁啟超首先提出〈孔雀東南飛〉乃佛典影響之產物,且此一論斷最終因胡適的強烈反對而被定案。但一來梁啟超並未斷言;二來其討論重點在〈孔雀東南飛〉之年代問題,而不在與佛典之關係。此一誤解,當源自陸侃如因尋找〈孔雀東南飛〉之「六朝說」證據而對梁說的誇大。
接著,朱教授對比了《國語文學史》與《白話文學史》的章節設置,指出胡適在《白話文學史》中致力於證明〈孔雀東南飛〉為漢魏之際的作品,且佛教對中國文學產生影響發生在晉代之後。但胡適的這一意見並非無可辯駁,他迴避了〈孔雀東南飛〉中「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一句,而此句正是佛教「來生」「輪迴」「往生」觀念的體現;而且,雖然佛教在東漢時已傳入中國,可真正發生影響則在四世紀到五世紀。
最後,朱教授提及胡適與梁啟超在此問題背後的學術爭論。胡適曾將得意之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寄呈梁啟超,請其寫一篇推介文章。可梁啟超不僅未允,還作公開演講批評此書。二人之齟齬,或與此段往事有關。......
講座錄影
系列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中心(JRCCLAL)舉辦,講座視頻已在YouTube及bilibili影片分享網站發佈,可以點擊相關鏈接觀看。
第一講:「胡適撰寫《白話文學史》的真正目的是甚麼?——從1920年代胡適對梁啟超關於〈孔雀東南飛〉與佛典關係的批評說起」
主講嘉賓:朱慶之教授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84y1y7Mj/
YouTube:https://youtu.be/QvSqMWbQ3LQ
https://www.arts.cuhk.edu.hk/~jclal/zh/summary-prof-zhu-qingzhis-lecture-2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