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Megumi Igarashi Releases Manga Memoir 五十嵐恵 日本性器のアート協会会員 ...

For the past two years, we've been following the strange saga of criminalized Japanese "vagina artist" Megumi Igarishi. Read More →




Megumi Igarashi 五十嵐恵 日本性器のアート協会会員 ...
https://plus.google.com/.../JnVxvqoBH3E

1 hour ago - Megumi Igarashi 五十嵐恵 日本性器のアート協会会員. Megumi Igarashi (born 1972 or 1973), who uses the pseudonym Rokudenashiko (


Japanese vagina kayak artist arrested again for obscenity

Megumi Igarashi ‘planned to build boat based on her genitals using 3D printer’
Artist was arrested and released in July on similar grounds


vagina kayak rokude nashiko megumi igarashi
Megumi Igarashi, known as Rokude Nashiko, says there is nothing obscene about her vagina which is the model for her kayak design. Photograph: Rokude Nashiko and Marie Akatani/AFP/Getty Images
A Japanese artist who made a kayak modelled on her own vagina has been arrested again in a case that has sparked accusations of censorship.
Megumi Igarashi, who calls herself Rokude Nashiko – offensive slang which loosely translates as “reprobate child” – was arrested in July for trying to raise funds online to p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kayak, using a 3D printer, inspired by her genitals.
She was released days later following a legal appeal and after thousands of people signed a petition demanding her freedom.
But on Wednesday, Igarashi was re-arrested on suspicion of sending a link “that shows her plan to create a boat using three-dimensional obscene data to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 Tokyo police spokeswoman told AFP.
She “tried to have those people who were willing to finance her plan download the 3D obscene data” in October last year, the spokeswoman said. Igarashi also allegedly sold CD-Roms containing similar data during a May exhibition in Tokyo.
“I don’t believe my vagina is anything obscene,” Igarashi said in a press conference in July after her release, adding: “I was determined I would never yield to police power.”
Sex toy shop manager Minori Watanabe, 44, was also arrested for “displaying obscene goods in her shop window in collusion with Igarashi” from around October last year until July, police said.
Japan has a notoriously vibrant pornography industry that caters to a vast array of tastes.
However, its obscenity laws still forbid the depiction of actual genitalia, which usually appear censored or pixelated in images and videos.
If convicted of distributing, or holding obscene materials for the purpose of selling, Igarashi could receive up to two years in jail and/or a fine of as much as 2.5m yen ($21,000).

FT:習近平放棄中國賴以成功的模式;從中山裝到「習夾克」:習近平與馬克思主義;賀敬之:“ 回延安 ”;習近平「回延安」背後的玄機(余杰)

《金融時報》報道說,如果習近平的新政成功,其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能實現,但如果他的政策失敗,中國將可能陷入政治動蕩,經濟停滯和國際對立。http://bbc.in/1P0uOI4
《金融時報》報道認為,習近平現在基本是放棄了過去30年中國崛起的成功模式,即鄧小平1978年上台後開創的模式。
BBC.IN
《金融時報》報道說,如果習近平的新政成功,其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能實現,但如果他的政策失敗,中國將可能陷入政治動蕩,經濟停滯和國際對立。
報道認為,習近平現基本放棄了過去30年中國崛起的成功模式,即鄧小平1978年上台後開創的模式。這個成功模式被鄧小平的繼任者完善,其主要包括政治、經濟和國際三個方面。
在經濟方面,鄧小平及其繼任者強調出口、投資和雙位數的經濟增長。在政治方面,中國放棄了毛時代的個人專制模式,採用集體領導模式。在外交事務上,中國採取了韜光養晦的姿態。
《金融時報》的外交記者在文章中說,習近平上台修改了上述成功經驗的所有三個方面,中國出現了強人領導,經濟上結束了雙位數增長,經濟重點由出口轉向側重國內消費,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放棄了過去的韜光養晦政策,在亞太地區開始挑戰美國的主宰地位。

大權獨攬

習近平現在被認為是毛澤東以後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官方媒體也不斷為習近平唱讚歌。與此同時習近平開始大力反腐,導致大批官員被整肅,對官場和商界精英造成了震動。另外一個結果是北京謠言四起,時有關於刺殺和政變的傳聞。
許多評論員認為習近平決心延長其統治,要超過規定的兩個任期。這樣就會改變中共集體領導的模式。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加強了民族主義的傾向,加大了同亞洲鄰國和西方對抗的風險。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加強了領土和主權要求。
《金融時報》解釋說,在經濟發展放慢的時候,當局需要額外的合法性來源,加強同日本和美國在海上對抗可能激發支持政府的愛國情緒。
以往中國的成功模式是外交和政治為經濟服務,為經濟奇蹟創造條件。而在習近平時代,政治和外交經常壓過經濟。報道說,中國的新做法為中國和整個世界帶來了風險。



北京日誌

從中山裝到「習夾克」

習近平的標誌性着裝傳達了什麼?

像毛澤東的中山裝一樣,習近平時常穿着的藏青色防風夾克已經成了他的服裝符號。它款式親民,不炫耀奢華,又展現出日理萬機的高效形象,在官場流行起來。


習近平與馬克思主義

《法蘭克福匯報》探討了為何中共領導人喜歡將馬克思主義掛在嘴邊,認為習近平提倡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世界報》則關注週五在柏林開幕的劉霞攝影展。
APEC Gipfel Xi Jinping 11.11.2014 Pek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週五發表了"合法執政的壓力"(Legitimationsdruck)一文,探討中共領導人為何經常提起馬克思主義。文章寫道:"習近平是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中成長。即使時至今日,在蘇聯解體二十餘年、中國也展開改革許久之後,他依舊緊抓著這些理論不放,並指示眾人學習。"
文章作者寫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和今年分別舉行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集體學習,中國國家主席、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更親自主持學習和發表講話,對25名全中國最有權勢的官員表示,只有依靠歷史和辯證唯物主義,才能實現中國崛起的目標。
"但若有人期待能從中共領導人口中聽到深層的哲學思想或是對中國社會現狀的反思,那就只能大失所望。習近平雖然引用馬克思哲學,但主要談論的還是推動改革政策。他指出,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後出現了許多新'矛盾',應對方式便是培養'辯證'思維。但他的思想總結與30年前的中共黨主席及其首席思想家所作出的結論完全相同: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事​​實上,人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設想,與中國目前的情況相當不同:中國存在嚴重的貧富差距。這個擁有許多億萬富豪的國家裡,約有2.5億的農民工。9600萬人還生活在全然貧困的狀態中。中國境內的發展差異巨大,教育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中國與平等理念還相距甚遠。"
作者認為,對於習近平本人所堅信的究竟是不是一般定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員眾說紛紜。文章指出,習近平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長大,沒有受過外來影響,他的意識形態演說總是相當保守。"儘管如此,似乎沒有人相信,他會倒轉歷史的巨輪,讓中國重回計劃經濟的道路上。他甚至還承諾深化經濟改革,但尚未具體實踐。"
"支持者和批評家們倒是一致同意,習近平今時今日再次提倡馬克思主義,其主要的盤算還是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共產黨,因此若共產黨想要繼續執政,就得緊緊依附著馬克思列寧主義。"


回延安回延安
【詩名】:《回延安
【年代】:現當代
【作者】:賀敬之
【作品】:回延安

2作品原文編輯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進親人懷。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
天南海北想著你……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上坐。
滿窯裡圍得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裡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髮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千萬條腿來千萬隻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
革命萬里起浪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雲,
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詩歌賞析

詩歌《回延安》,賀敬之作,選自《賀敬之選》。1956年發表。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讚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後的巨大變化。採用陝北信天遊形式,語言質樸,感情熱烈。
《回延安》分為5個部分
第一部分可簡稱:回延安,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第二部分:憶延安,回憶當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話延安,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贊延安,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展延安,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回延安》全詩除了真切的感情構成了詩的暢射源外,就是詩人對陝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
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搖籃,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如今再一次見到它,感觸萬千,心潮澎湃,於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
全詩有鮮明的抒情層次:先寫回到延安時的興奮和激動,再回憶當年在延安的戰鬥生活情景,接著抒寫與延安親人歡聚的感人場面,再寫延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最後讚頌延安在革命進程中的重大功績,並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主題歸納

全詩以“ 回延安 ”的過程為線索,寫出闊別十年重回母親延安的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表現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了對母親延安的眷戀之情。


余杰專欄:習近平「回延安」背後的玄機
余杰 2015年02月19日 05:4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農曆春節前夕回到當年「插隊」的梁家河村。(新華網)


二0一五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回到四十七年前當「知青」的延安,衣錦還鄉、何其威風,宛如元曲《高祖還鄉》中的熱鬧場景。


當年,不滿十六嵗的習近平背負著「反革命子女」的屈辱,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 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直到一九七五年秋天離開這裡。後來,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十五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二十二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官媒當然一如既往地渲染習近平如何平易近人,如何尊老愛幼,如何富貴不忘本。其中的一個細節是「這次習近平帶著夫人彭麗媛一起回到了延安,跟鄉親們見面時,習近平專門用陝北方言介紹:『這是我的婆姨(陝北方言,意為妻子)。』彭麗媛也跟老鄉們頻繁互動交談。過年帶著老婆孩子回家,是中國人的傳統。此番習近平和夫人一起回到第二故鄉,使得此行更多了一層人情味。」


然而,習近平「回延安」,絕不單單是為了懷舊和炫耀。他的延安之行背後別有玄機。


首先,延安是共產黨的紅色首都,雖然今天的延安依然貧窮而骯髒,但它被視為共產黨的「龍興之地」。中國的初中語文課本中選入紅色詩人柯岩的長詩《回延安》,每個學生都被要求必須朗朗上口地背誦。這次習近平回延安,是要顯示他是毛澤東的崇拜者和毛主義的執行者。


習近平行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到延安楊家嶺「瞻仰」中共七大會址。官媒報道說:「站在中央大禮堂內,習近平指出,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這一幕極具象徵意義。如果說延安代表紅色的正統意識形態,那麽香港就代表黃色的邪惡的資本主義,習近平的內心熱愛於延安而厭惡香港——儘管他的姐姐和姐夫在香港購置億元豪宅。



(習近平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新華網)


其次,習近平的另一重要行程是「向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上世紀三十年代,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和劉志丹、高崗等人開脫了陝甘寧邊區這個「國中之國」。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則是「鳩佔鵲巢」的後來者。習仲勛非毛之嫡系,不被毛所信任,五十年代即慘遭整肅。由榮華富貴墮入任人踐踏之深淵,乃是習近平少年時代的慘痛回憶。如今,習近平向陝甘寧英雄紀念碑獻花,是要表明自己是根正苗紅的「紅二代」,並努力彌合父親及其戰友與毛之間的分歧,營造出「紅二代」大團結的景象,以此擴大自己的同盟軍,在激烈的政爭中才有十足的勝算。


就在習近平君臨延安之前十多天,北京破天荒地有一次上千名「紅二代」的聚會,與會者大聲支持習近平掀起的反腐運動。習近平剛剛聲色俱厲地講過黨內不允許搞「團團夥夥」,這些「紅二代」卻敢於「頂風作案」,實在非比尋常。聚會上特別安排了已故國防部長耿飆的孫子等大批「紅三代」以及更年輕的後代們發言,朗誦詩歌,高唱紅歌,表達其「紅色江山代代傳」的願望。而習近平步入仕途的第一站就是擔任耿飈的秘書,這個細節相當耐人尋味。



(自由亞洲電台分析紅二代的北京聚會。)

鄧小平時代(包括可以納入「後鄧時代」的江澤民和胡錦濤統治時期)的中國是「打左燈往右轉」;習近平則希望開拓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那就是「打左燈往左轉」。此次延安之行,已然釋放出了足夠的信息。

*作者為旅美作家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宋以朗(Roland Soong,1949年-)

 宋以朗(Roland Soong,1949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以朗
出生1949年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中國上海
職業知名博客創立人、
翻譯家
宋以朗(Roland Soong,1949年),香港知名博客東南西北http://www.zonaeuropa.com/weblog.htm 的創立人。他是統計學博士,曾任全球第二大統計公司KMR的顧問,父親宋淇筆名林以亮,是著名《紅樓夢》翻譯家之一,曾任電懋製片,拍過梁醒波主演的《南北和》。母親鄺文美,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以方馨一名,翻譯文學作品。宋以朗現擁有張愛玲小說的版權。
宋以朗近年製作東南西北博客,引述及翻譯比較世界各地的新聞,受到廣泛注目。 

生平[編輯]

宋以朗1949年生於上海,當時其父宋淇在燕京大學比較文學,母鄺文美則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念文學,在上海時經營賣藥和出入口等生意。宋以朗出生4個星期,中國大陸赤化在即,宋氏一家逃難到香港。宋淇來港後,遇到銀行倒閉,家財盡失。
父母二人50年代曾出外打工,靠翻譯小說賺稿費。其間,宋淇認了鄒文懷胡金銓等上海人,加入電影圈,10年間先後任職懋業公司、邵氏嘉禾,拍國語片賣埠,隨後又翻譯《紅樓夢》。
宋以朗曾就讀喇沙書院,1967年六七暴動時,宋父擔心宋以朗姐弟倆被牽連,把他們送出國。1978年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畢業,在美國生活了30年,03年回港,創立東南西北博客。

網站內容[編輯]

該英文網站的內容,主要譯自中港兩地的論壇文章、博客內容和新聞報道,再比較國際通訊社的內容,網站本身對新聞內容並不提供鮮明的預設立場。
2005年太石村罷免事件發生時,英國衛報》記者Benjamin Joffe Walt說協助他入村採訪的人被打到頸骨折斷[1],但《南方日報》、《燕南論壇》在百里州醫院找到被打傷的呂邦列,證實他沒大礙,頸骨也不曾折斷。這些消息經東南西北翻譯及發布後,引起廣泛注目,衛報後來對誇張的新聞情節發表公開道歉。
近年東南西北不時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民族主義抬頭的現況。該博客常用的標題如「某某已成為賣國賊」(Someone is now a traitor),講述中國憤青劉德華身穿日本服裝、章子怡結交外國男友時的反應。

參考[編輯]

  1. ^ 衛報:Chinese activist vows to continue, despite beating 2005年10月12日更新
  • 明報:上海幫第二代的告白 2006-10-01
  • 壹週刊:天外有天宋以朗 2005-12-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60529/19631698

......二零一一年,友人宋以朗在上海《東方早報》發表〈我的父親與錢鍾書〉,談及他父親宋淇先生和錢先生的交往,文末表示,願把家藏的錢先生書信悉數送給楊先生留念,楊先生若想出版,他亦很樂意幫忙整理和作註解。那批信合共一百三十八封,由錢、楊兩先生和錢瑗寄出的有六十九封,其餘是宋先生書札的複印本。錢、宋兩人相識於一九四二年上海,有時宋家開派對,錢、楊、宋、傅雷等三五知己往往秉燭夜談,可見交情匪淺。錢、宋在信裏不但談文說藝,還互吐名人秘辛,肆意譏評,這樣的書信集無疑非常珍貴,但可出版嗎?註解又談何容易。結果送信的事,一擱就是四年。......


楊先生住的南沙溝小區,盡是一排排三層老式樓房,友人說住客多是國務院退休官員,來訪者要登記。我進入後一路走到盡頭再轉左,最後一棟就是楊先生住的,她住頂樓,這角落位置,彷彿象徵她就是一個時代的最後存活者。每層兩戶,三樓左邊一戶大門朝氣勃勃,右邊則是荒涼的銅綠色通花鐵門。她當然是右邊。
我步進那如夢的客廳,終於坐在楊先生身旁,誠惶誠恐將那「幾千萬」交付她。她微笑着說:「謝謝謝謝謝謝。」第一次聽人這樣連用六個謝字,語調竟又那麼自然。她接過重甸甸的文件夾後,即翻看錢先生一九七九年的第一封信,突然斂起笑容,不再言語,也不見激動,出奇地平靜。過了一會,我想教她怎樣鬆開文件夾鐵夾子,但她沒理睬我,只一直緊握着那疊信,彷彿怕我改變主意,要把信拿回去。阿姨過來想把信放好,在她耳邊大聲說(楊先生的助聽器有點失靈):「奶奶,一會兒才慢慢看好嗎?」連說幾次,楊先生才終於放開手。半晌轉過頭來,又繼續和顏悅色跟我寒暄。我問:「您打算怎樣處理這些信呢?」楊先生想了好幾秒,竟答:「你有甚麼要求?我可以處理這些信嗎?」我當場嚇破膽,連忙說:「我沒有要求,您當然可以處理這些信!」她默然一分鐘,突然說:「我要把它們藏起來!」大家沒想到「藏起來」就是她的處理方法,都忍不住笑了。半分鐘後她補充一句:「或者出版或者甚麼……見機行事。」問她有沒有甚麼想轉告宋以朗,她幾乎立即回答:「(送掉這些信)沒有錢,謝謝他,謝謝他保養得這麼好。」
談了一小時,我不敢再打擾她,就起身告辭。談了甚麼我不打算在這裏公開,寫這篇文的主因,是希望公眾知道楊先生有那輯珍貴的信,但願遺囑執行人能妥善處理。宋以朗是老派人,他慷慨送掉那批價值連城的信,只為了讓楊先生高興一下,也期望物件能有好的歸宿。本打算下月寫一封信,問楊先生有沒有甚麼要幫忙,可惜來不及了,而譚導建議的小說我也未寫。 

杜聰明博士 1893-1986, 蘇祖斐的《我的医學生涯》

杜聰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杜聰明
杜聰明(1893年8月25日-1986年2月25日),字思牧,臺灣新北市三芝人,臺灣醫師、醫學教授,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Ph.D.)。高雄醫學院( ...



1893年8月25日杜聰明出生於清帝國統治下的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三堡北新庄仔庄(位於今三芝區)。
杜聰明9歲入淡水北新莊車埕書房啟蒙,11歲入滬尾公學校並寄宿在滬永吉街,17歲(1909年,明治42年)以第一名畢業。
1909年,杜聰明以第一名考進台灣的第一學府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但是當時校方以他體格檢查不合格(杜聰明為丙等)為由,欲將他除名。所幸當時醫學校代校長長野純藏愛惜人才,認為名列榜首的學生被淘汰是件可惜的事,遂力排眾議使杜聰明獲准就讀。在醫學校時,他的成績一直保持第一,並每天鍛鍊身體(做體操、游泳、登山或沖冷水澡)。1913年因為對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行為感到不滿,曾和同班同學翁俊明遠赴北京,欲將霍亂病原投入水源刺殺袁世凱,然而並未成功。
1914年(大正3年)以醫學校13回第一名畢業。在醫學校校長堀內次雄幫助下,於1915年負笈日本,考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原本堀內次雄還想為他爭取公費,可是杜聰明不願受到契約束縛,就放棄公費的機會,決定自費。他在京都大學研究藥理學、內科學。1922年(大正11年)升任醫學專門學校教授。
1922年與林雙隨(望族霧峰林家之女)結婚,同年12月16日得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臺灣史上榮獲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以及醫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第二人是留學德國的台南人王受祿)。也是首位得到日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的日本殖民地(本島;非內地)人士。
1928年於《台灣民報》發表〈關於漢醫學研究方法之考察〉。1937年(昭和12年)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職,是台北帝國大學僅有的1位台灣人教授。




蘇祖斐1898-1998 苏祖斐_互动百科

苏祖斐-苏祖斐,儿科专家、儿童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参与创建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她重视儿童营养,首创用鱼肌和鱼蛋白粉喂养婴儿,研制以大豆蛋白质为基础的 ...


蘇祖斐的《我的医學生涯》上海:文匯 1994

這是短篇散文形式的書,蘇祖斐自述的人生經歷,从童年往事到九旬大壽的家宴,包括了她對人、對事、對物的懷緬和觀感,也有遊歷記趣及對人生的思索。




作者的風雅、幽默、處事為人的態度、對医學的熱誠和投入都觸动了我。

因她是資深的兒科医生,臨床經驗丰富,所以書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圍繞她的医學生涯。若論养生保健,作者是最有資格去講述的人,因她寫成這本書時,已是95 歲高齡,書內亦正好有一篇是她對自己長壽的思索。她出生于戊戌政变之年,經歷了許多变迁与改革,解放前,家園被毀,流离迁移有20次之多,古稀之年又遇上 文革的折騰,多年來,經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雖然亦自覺勞累,但由于救活了許多患兒,心理得到滿足和平衡,故能苦中得樂。她認為心情开朗,与人為 善是她長壽的主要原因,我覺得一点都不虛假,看她在“生命在于运动” 一文中,對文革的描寫,正好說明她確實能做到心境平和,不斤斤計較,隨遇而安,當時她七十高齡,已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教授及兒童營養學家,但受“造反派” 的支配,每天凌晨即起來為医院打掃、清潔及倒垃圾,日間又要做初級护理的工作,但字裡行間,都沒透露半点怨憤,反之卻总結出“生命在于運動”的体會,還希 望有武朮家能寫出一部《掃地經》來,十年動亂的收获是鍛煉了身体,正如長壽學者季羨林教授所歸納的 “腿勤、手勤、腦勤”長壽秘訣,當然這只是身体机能上的保健,最重要還是心境平和,一動一靜的配合,才是完美的养生保健方法。



《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出版


杜 淑純女士(臺大前身臺北帝大英文科畢)近年致力於整理其尊翁杜聰明博士之文書資料,已出版多本專集。繼2011年《杜聰明博士留真集》後,今年6月甫將杜 博士的旅行書信整理輯成《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全書500多頁,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編者依年代序分成公學校、醫學校及京都帝大、臺北醫專、臺北帝大、 臺大醫學院、高學醫學院及退休時代,將杜博士對各國醫學研究、教育之見聞與見解作全盤之呈現。(出版者/財團法人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 會;ISBN978-986-85080-2-6)




<文摘自《杜聰明博士留真集》>

醫學狀元


杜 聰明以優異的筆試成績考上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未料因身材瘦小,體檢丙等,所幸當時代理校長長野純藏獨排眾議,讓他以第一名成績破格錄取,開啟臺灣第一位醫 學博士的造就。所以入學後,除認真上課,他也在體操老師加藤牛藏指導下加強體能訓練,並終生奉行加藤老師的健身操。在二年級時,剪去長辮子。民國初年,時 局動亂,關心國事的熱血少年在1913年被學生團推派刺殺袁世凱。後因當時戒備森嚴、處境危險才放棄行動。經過此事後,杜聰明回到學校專心於學 習,1914年成為第13屆畢業生。



1913年7月,暗殺袁世凱的送別紀念照,於臺北新公園東瀛商會的小閣樓上。負責執行暗殺計畫的為杜聰明與翁俊明兩人。前排左起:林木土、翁俊明、杜聰明、魏清德。後排左起:林錦生、蘇樵山、曾慶福、蔣渭水。


為恩師掘內次雄先生募款建宅


堀 內次雄(1873-1955)於1895年隨日軍來臺,後前往德國留學,學成後回臺投身醫學教育,擔任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校長20多年。在杜聰明赴日 求學期間,堀內校長多次前往探視,並於1921年杜聰明回臺後,聘其為該校副教授。1941年退休,杜聰明集合醫專同學籌資,為其興建府邸,感謝他對臺灣 醫學教育之付出。



杜聰明博士第一次留學歐美(1928)之日記手稿。

1914年4月17日。杜聰明(前左)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與同學郭東周(前右)合照。郭東周於臺中市成立東周婦人科醫院,醫德兼優,為地方所稱道。惟於1936年因罹患急性肺炎早逝,得年45歲。


作育英才


1937 年2月6日,杜聰明正式受命為臺北帝大醫學部藥理學教授,成為臺北帝大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臺籍教授。其門下生有李鎮源、許燦煌、彭明聰、王耀東等人,主要 以鴉片、蛇毒、中西藥一元化為研究目標。在1921-1945年間由其所主持之藥理學教室共培養出39位醫學博士。


在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藥理學教室前,屬杜聰明之研究員要取得醫學博士時之合照。前排左2為賴其祿,左4起為小林靜夫、杜聰明、高敬遠、邱賢添、呂阿昌、李騰嶽,中列右端為李超然。



杜聰明(前排右4)與藥理學教室師生同遊淡水海水浴場。



1941年6月22日。恩師堀內次雄博士住宅贈呈式紀念照。前排右5為杜聰明,右11&12為堀內次雄夫婦,右13&14為堀內次雄的大女婿小田俊朗夫婦。

From: 臺灣大學圖書館電子館訊 <kuoml@ntu.edu.tw>
Date: Jun 16, 2006 4:16 PM
Subject: 館訊74期




徵求杜聰明博士墨寶照片及小故事

一代醫人杜聰明博士,其女來文徵求杜聰明博士的墨寶照片及小故事:


我的父親杜聰明博士畢生致力於藥理學研究,作育英才無數,筆者希望透過父親的人生故事,讓現在及未來的子孫們知道,他們有一位對台灣及世界文化有所貢獻的前輩。繼《杜聰明與我》這本書出版後,筆者未來計畫出版下列書籍:
1. 父親的墨寶及漢詩;
2. 父親的照片集;
3. 父親母親給家人的書信及他們的日記; 4. 父親贈送給學生、親友的墨寶,以及父親母親生前的小故事集。



父親晚年常題字贈與臺大及高雄醫學大學畢業生作為畢業禮物,很多國內外親友也收過他的墨寶。筆者要拜託持有父親墨寶的朋友,請將作品拍下來並描述獲贈之由來經過,寄交臺大校友雙月刊執行編輯林秀美小姐,聯絡方式如下所列,以便編輯出版。此外,若各位知道父親的故事,也請將那些小故事寫下來提供給筆者。各位所提供的照片及故事,筆者也會一一註解,並將這些出版品贈送給「杜聰明博士紀念館」典藏。



聯絡方式:
林秀美
臺大校友雙月刊
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2045;02-2362-3727
傳真:02-2362-3734


杜淑純)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古金水;台灣英雄(陳耀昌)


古金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古金水
古金水(1960年1月15日-2016年5月25日),臺灣十項全能運動員,原住民阿美族人,擅長項目為撐竿跳,與李福恩在台灣十項全能運動上並稱一時瑜亮。1999年, ...

立榮航空873號班機爆炸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立榮航空873號班機爆炸事件
,一 ... 判決認為乘客之一的古金水攜帶了兩支分別用漂白劑及柔順劑空塑膠瓶盛載的汽油並準備交給親友。其中漂白水瓶遭刻意用矽膠封住,其中一個漂白水瓶 ...


古金水一生坎坷「立榮爆炸案」最大夢魘
自由時報電子報‎ - 15 hours ago







陳耀昌

通常當醫師的人不太喜歡對外談他的病人,因為多少會涉及病人隱私。特別當病人是個名人時。所以當古金水生前逝後,有記者打電話來,我都只談病情。
昨天一早,與在bedside 照顧阿水最久的徐思淳醫師出國開會,就在清晨出發去機場之前,在加護病房與病魔搏鬥數十天的阿水走了。在機場,與徐醫師接到不少電話訪問。現在中夜醒來,讀了一些紀念阿水的文章,我反而覺得,也許應以近年寫台灣史小說的觀點,而把阿水視為我「建構台灣英雄史觀」的一位人物時,我反而需要為阿水寫一些少為人知的事跡,讓阿水傳世,讓台灣多一些台灣英雄史料。


回憶阿水罹病,自2014年底起,這500多個日子中,阿水最特殊的是,除非我先問他,他從未主動告訴我(專業醫學英文叫 complaint ,抱怨)他有什麼不舒服,或那裡痛。通常都是太太先向我提起。而阿水的癌細胞除了侵犯他的骨髓,也侵犯了神經,骨頭,心臟,肺,所以他有一陣子痛到手無法動。然後他做了異體骨髓移植,有一度出現相當嚴重的消化系統的排斥症狀,讓阿水食不下嚥而體重遽降二十公斤。但他就是不吭一聲,只是自表情看出痛苦。如果他舒服,他就會笑得好純真。

後來我才領悟,就是阿水這樣的木訥寡言,忍耐不願麻煩別人的特色,反讓他受了十二年的寃曲。不但在司法事件,甚至他一度被判刑,他的族人也視他為恥,不讓他回部落參加豊年祭。了解原住民習俗的會知道,這是逐出部落家門之意,對一位曾是英雄的人物,這是何等寃曲。在立榮飛機意外發生時,他的天真的想法是,反正我沒有錯,所以司法要去證明他沒有錯,所以他也沒有主動為自己辯護。也就是說,在被起訴之前,他竟然沒有請律師。這也是後來紀政那麼疼惜他,視他如弟的原因。

除了紀政這位阿姐,阿水有個非常好,非常愛他的太太。在蔡英文總統來探視阿水的星期日早上,大家先在醫院門口的咖啡座等候。當阿水的妻子看到我,馬上抱著我當衆哭出聲來。雖然阿水已經不止一次進出加護病房,她依然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不止一次,在門診,若檢查報告出現不我不得不告訴他們夫婦不好的消息時,阿水的太太總是反應得比阿水強烈。而阿水則面不改色,只是以憂心問我,那麼下個月,他可以不可以帶學生到某地參加比賽,全程需要三、四天⋯⋯。

(先寫上半部,在此打住,下半部有些部分,請待我與阿水太太商量,她同意,我再發表在FB。)

阿水的告別式是6月9日端午節下午,請大家多參加,送別這位台灣原住民英雄。台灣社會讓他在生前受盡委屈,至少在他死後,不吝送他公道與哀榮。





高為邦:經濟藥方比一比!看看新加坡的發展;投資中國你所必須知道的陷阱,

2016.5.26   早上鍾清章老師 (我1973年的Work Study課程的老師)和高為邦博士 (他是東海1961級化工系學長)來訪。
他倆在Facebook/自由時報"認識",鍾老師要與高博士面談。用我的辦公室當場所。
高博士宋我們《台灣倒數計時--為台灣政經把脈開藥》(2009)高為邦《台灣倒數計時》新書發表會(3). 另外一本書待鍾老師告訴我。
我請他倆上溫州公園旁的"歌德"。
高博士對於台灣外勞問題、貪腐問題、電話詐騙問題、毒品氾濫問題等等,都有一套基於社會心理學的解決方案。過去與郝柏村院長和當時調查局局長、吳敦義副總統和李應元部長等都有些接觸。
他以前演講題目之一是"假使我是馬英九"。現在希望12月底出版假使我是蔡英文》---這是令人眼睛一亮的挑戰,我希望更多的朋友投稿給我或參加特別安排的"漢清講堂"。
高博士說他認識,去訪過徐錚教授的台北老家。




經濟藥方比一比!
靠中國救不了台灣出口!這句話對極了,是經濟部長李世光說的。
擴大內需及增加投資是經濟部長的藥方,但是,我認為根本不可行!
靠中國台商外銷製造業移回台灣,台灣的出口就會從谷底反彈!可惜,這句話是我說的。


高為邦 別再被洗腦了!別再憂慮發展什麼產業?更別再談產業升級!看看新加坡的發展,產業有比台灣更升級嗎?為什麼人家國民所得超過六萬美元,我們的國民所得只有23,000美金!道理很簡單,新加坡有一倍的外籍員工(藍領與白領)為新加坡創造GDP,台灣只有2.5%的外籍員工(藍領加白領)為台灣創造GDP。



許煌勝
昨天下午,約訪高為邦博士,與這位充滿智慧與人生經驗的長輩,討論了有關如何運用警政,可以有效地,完全遏止近年來,電話詐騙集團的囂張狂妄行為。
詐騙行為對台灣社會的危害甚為劇烈,幾乎,已經到大家似乎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現象。

高為邦先生是化工背景出身的博士,也是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的理事長,也是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常務理事。


20世紀末,他在中國北京附近投資的工廠被完全洗劫一空,透過各種申訴管道毫無進展而且生命受到威脅之下,後來發現所有被迫害台商皆有相同命運,終於體認到中共政權完全就是土匪強盜的本質。

我希望透過幾則短文來談高博士充滿智慧,絕對有效打擊消滅電話詐騙集團的政策理念。
以及為什麼台灣社會在馬英九領導下,詐騙集團荼毒台灣百姓的行徑,會如此地盛行而沒有改善!

在這裡也介紹這兩本高博士所寫的書給朋友們。
投資中國你所必須知道的陷阱,是一本與中共政權下的中國人做生意打交道時,不能不知道的黑暗內幕。
台灣倒數計時,則是高博士運用人生智慧,為台灣社會所出現的問題寫下的解決方案。
台灣,像如此古道熱腸擔憂整體國家社會前途的長輩,已經不多見了!


台灣社會,除了集中眾怒打擊黑心官商揭弊之外,也必須有人出來為已經存在的惡果找出根除病因的方法,重新召回社會良心,攜手進步而團結的信心與力量。

Angelina Jolie ;倫敦新市長Sadiq Khan (薩迪克·汗)



Angelina Joli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gelina_Jolie
Angelina Jolie Pitt is an American actress, filmmaker, and humanitarian. She has received an Academy Award, two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and three ...

In the news
Image for the news result
She is an Oscar winning actress, a political campaigner and now Angelina Jolie Pitt can add ...


倫敦政經學院,將有機會聽安潔莉納裘莉上課!
裘莉(Angelina Jolie)是好萊塢影星、導演、社會運動家、六個孩子的母親和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而在今年秋季, 她還將迎來一個新身份——倫敦政治 ...





新聞人物:倫敦新市長薩迪克·汗

Image caption英國工黨候選人薩迪克·汗(Sadiq Khan)當選倫敦新市長。

英國工黨候選人薩迪克·汗(Sadiq Khan)當選國際大都市倫敦新市長。
薩迪克·汗1970年10月8日出生於一個平民家庭,父母是巴基斯坦裔移民,父親是一名公交車司機。薩迪克在家裏8個孩子中排行第5。
他兒時住在倫敦南部的一個政府廉租房屋裏,上的是當地普通的公立中小學。
他在北倫敦大學裏學習法律,畢業後成為一名人權律師,代理的著名案件包括起訴倫敦警方種族歧視案,反對英國政府禁止一名國際著名穆斯林組織領導人入境案等。
薩迪克·汗從政後加入英國工黨,於2005年在倫敦南部圖庭(Tooting)區勝選,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並擔任當時英國下議院議長傑克·斯圖爾(Jack Straw)的議會事務私人秘書。
2008年,薩迪克·汗加入工黨內閣,在布朗政府中曾分別擔任負責社區、地方政府和交通事務國務大臣,後升任交通部大臣。工黨成為反對黨後,薩迪克·汗曾分別擔任過影子內閣司法大臣和影子內閣財政大臣,也擔任過影閣倫敦事務部長。
薩迪克·汗在競選中表示,將重點解決倫敦目前住房、交通、公共設施的系列問題,承諾一旦當選將在今後4年裏凍結每年不斷上漲的倫敦公交和地鐵票價,還將招聘更多黑人和少數族裔加入警察部門。
在2016年5月的倫敦市長選舉中,薩迪克·汗擊敗其它4黨的候選人,當選第3位通過選舉勝出的倫敦市長。
他也是倫敦有史以來第一位當選的穆斯林市長。
薩迪克·汗已婚,有兩個孩子。
(編譯:立行/責編:董樂)


Sadiq Khan has been elected mayor of London, reclaiming the post for Labour after eight years of Conservative rule and becoming the first Muslim mayor of a major western capital.

Tooting MP becomes first Muslim mayor of an EU capital after beating Tory Zac Goldsmith
THEGUARDIAN.COM|由 ROBERT BOOTH 上傳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