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小野二郎家 (壽司之神):日日新、Overfishing (矢板明夫)希望在100歲以後依然能夠繼續每天工作,他認為「工作是維持健康的良藥」,希望能夠再活10年。;嘿嘿嘿 柯文哲就任將滿月 市政滿意度達7成

日本已經進入了長壽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活到了百歲仍然健康。小野二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將在下個月迎來100歲生日。作為著名的壽司職人,他至今仍活躍在第一線,每天堅持早起,到市場上挑選新鮮的食材,為食客們提供高品質的壽司。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9月18日,東京都的小池百合子知事特地造訪了位於銀座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すきやばし次郎)本店,祝賀小野先生的長壽。
小池知事稱讚小野先生,說「您完美地詮釋了長壽的理想狀態,會激勵很多人。」小野先生表示,他每天傍晚一定要去散步。希望在100歲以後依然能夠繼續每天工作,他認為「工作是維持健康的良藥」,希望能夠再活10年。
小野先生1925年出生在靜岡縣浜松市,7歲時便前往當地的餐廳當學徒。二戰結束後到東京打拚,25歲成為壽司職人,並在40歲時獨立創業,在銀座創立「すきやばし次郎」,至今已經超過了半世紀。
他的餐廳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喜愛。2007年,在「米其林指南東京」中獲得了三顆星的評價。2014年,美國當時的總統歐巴馬與安倍晉三首相一同造訪該店,一邊品嚐壽司一邊暢談美日關係,讓他的店一夕之間躍升為世界名店。
他的餐廳非常難訂,單價也很高。一個人吃一餐大概要5萬日元以上,遠遠超出一般日本工薪階層的消費水平。有料理評論家指出,該店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為小野先生的人脈。他和鮮魚市場的魚老大們從爺爺那一代就是好朋友了,所以他每天早上都可以優先拿到最新鮮、最好吃的食材。
當年歐巴馬總統來訪的大約一個月以後,有4個慕名而來的中國客人,因為不喜歡吃生魚,要求店方將魚烤熟以後再提供,被店方拒絕。於是中國客人質問店方「你們對美國總統也是這個態度嗎?」之後,憤而離席。這場衝突,後來經媒體報導,引起了熱議。
我至今還沒有去過該店,希望將來能有機會。祈願小野先生健康。


最新民調指出,柯文哲的施政滿意度高達68%,接近7成!
柯P新聞太多,小編還以為柯已經上任兩年了呢。
台北市長柯文哲25日即將就任滿月,頻頻大刀闊斧地進行各種整頓,讓市...
STORMMEDIAGROUP.COM



《壽司之神》 

  東京銀座一家小餐廳裡,一位高齡八十六歲的壽司師傅,每天用細膩靈巧的雙手,把新鮮的魚材跟軟Q的醋飯捏握到一起,然後一次一片的,把全世界公認最美味的壽司呈現在客人的面前。
他是小野二郎,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壽司師傅。在日本,他的地位崇高,被譽為「師傅中的師傅,達人中的達人。」
  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饕客來到小野二郎位於銀座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小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只爲一嚐小野的超群手藝。米其林指南調查人員認為,數寄屋橋次郎是「值得花一生去等待的餐廳。」「不管吃過幾次,二郎壽司總是令人讚嘆,唯有三顆星才足以匹配這家餐廳。」
日本知名美食作家山本益弘則說,「他所有的壽司都很簡單,看似沒花多少功夫在上面,但吃過之後,都會驚嘆這麼簡單的東西,味道怎麼如此有深度。」
  可是,當小野二郎榮獲米其林三星時,大家卻很驚訝。他的餐廳只有十個座位,廁所甚至在外面,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三星餐廳啊。小野如何達到今天的成就?
  小野二郎雖已年近九旬,但始終追求完美,律己甚嚴。他專注壽司本業,店裡只賣壽司,不賣別的。數十年來,他不斷研究,努力改善,精益求精,期望達到顛峰。拿壽司上的小小一片章魚來說,韌性十足的肉質必須透過人力按摩才能變軟,過去小野按摩章魚30分鐘,自認已經不錯,但後來發現,若增長到40分鐘,口感會更柔軟。而為了確保客人每次都能享受到終極的美味,他細心保護製作壽司的那一雙手。不工作的時候,他總是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例外。
  小野二郎非常注重細節,從選購食材到烹製料理,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上菜過程更是細膩,他仔細觀察板前的每位客人,隨時調整需求與服務,讓整個用餐過程宛如一場交響樂演出,最後劃下完美驚嘆號。
  南加州大學電影系畢業的大衛賈伯把小野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壽司之神》。大衛是道地紐約客,自小熱愛壽司,他捕捉小野製作壽司的每個細節,並以交響樂搭配慢動作影像,精緻呈現出日本美食文化的細膩動人。
  《壽司之神》記錄小野二郎的傳奇故事,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完美背後,壽司師傅絕不妥協的信念和態度。






There is a good chance that one fish in five sold in a store or served in a restaurant has been caught illegally. That would amount to 26m tonnes of fish a year. The environmental cost of illegal fishing is huge: in the past fifty or so years one in four fisheries has collapsed, largely because of it. The Economist explains how technology could end illegal fishing http://econ.st/1Jt3kHU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