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歷史紀錄片「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V.S. de Beausset's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V.S. de Beausset's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pyl (2004-09-07 14:50:11)
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1.asp?No=55250&Object=taiwan
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1.asp?No=55250&Object=taiwan

各位好:Order of Brilliant Star 景星勳章.

鄭重宣佈《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V.S. de Beausset's Order of Brilliant Star》今天已經在三民書局、南天書局、台灣の店上架,後兩者在台大附近,台北以外的三民書局連鎖店要晚幾天。學生與朋友照往例,請洽著者,恕不郵寄。

完全不同的美援歷史,以國內外檔案室所收藏史料撰寫,重要章節幾乎不用出版品內容。請大家務必推薦給圖書館購買,謝謝!

回想約在1994年聽了師範大學洪萬生教授的台灣科技史演講後,他把我哄進這危險的歷史黑洞。

1996年已經完成《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正等時報出版社出版。在台大歷史所的陳偉智兄帶領下,禮拜六下午從台北南下新竹,參加清華大學科技史讀書會,大概是5月底或6月初,我像大學時葉樹源教授教建築史的內容(他說希臘神廟為何要蓋在山岡上),青澀得很的學生從校門口往上爬,一面冒汗,一面祈求神的保佑,一個無神論者虔誠的朝聖心情。

在這10幾年中,也在台大的校內外研討課學習,用大廟口來代名此研討課,那清華大學科技史讀書會就是新竹廟。1996年,我連Kuhn, Said,後現代等都還沒有接觸或搞清楚。

1996年底與時報解約,次年3月自費出版《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學術界的朋友當著我的面,在她用新台幣買我的新書上大畫叉,表示那是不可原諒的錯誤。由於,從打字排版都是老夫自己做的,瑕疵難免(格式出錯),但不至於罪該萬死。那種對學術圈外的排斥,我是很習慣的。在更早之前,有一篇文章刊登在《The Fibonacci Quarterly》上,我就把它用北京話寫出來,投到《數學傳播》上,以前都很順利刊登,這次被退稿,問題出在格式。我才警覺到在台灣給高中師生讀的《數學傳播》,其學術地位竟然高過國際期刊《The Fibonacci Quarterly》。 原來1字新台幣0.3元也得依賴總督恩賜之原則。

在東京與小林英夫博士吃飯,我們同是戰中派。我表示像我這樣學術圈外人物,沒有存在的空間與必要。他說學術需要有不同的聲音。就這樣我繼續走下去。他也不惜報告空間讓我在日本學界報告我的遊戲。

有朋友知道我在新竹廟活動,他說:傅老師在作邊緣戰鬥,那你呢?我有些shock,回答我在邊緣之外無法戰鬥。後來發現,1988年幾乎同時,我們都在自立早晚報寫文章,我讀過他的基進筆記文章,相信他讀不到我的文章,因我用台語寫。最精彩的一篇是反諷國統綱領是要讓台灣總統變成台灣縣長(1992/8/31自立早報),看來我是激進份子(但不恐怖)。

最後,我終於自覺到,學者的遊戲方式或方法雖是我學習的對象,但我不能與學術圈內的學者一樣。正如我學太極拳,由於骨頭太硬,終究學不來。拋棄那拿著理論要來馴服現象或現實,或想以套理論的方式來玩歷史,如果如此玩,我毫無空間可玩,根本不是學院內專家的對手。剛好,我又讀到酒井直樹博士的理論之批判,讓我更深刻的遠離理論。想要以理論來馴服現象或現實,正如很多行道樹被剪成平頭,失去個性與創意,也有如電影中那劃一姿勢向希特勒敬禮。我採取沒有理論的態度。

會跌入這讓人不喜歡的黑洞,是失蹤的二叔,想探索他的足跡而在《台灣日日新報》尋找,害我迷失在火山灰混凝土技術史、又跌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及神秘的美援史內。想研究台灣電力的關西大學研究生北波道子(泉道子)樣,她知道我在瘋混凝土技術史,丟給我「台電公司飛灰試驗計劃及利用問題等」資料收藏位置,這像得到「芝麻開門」密碼一樣,很多奇怪的資料,竟然跑到我手上。我不想擁有的,也已經告訴一些大官,他們甚至於也開始行動,(我有他們行動資料),最後竟然也跑到我手上。根據我對台灣的了解,拿到這些資料不是幸運,而是隱藏不可知的恐怖。資料既然相當齊全,只好硬著頭皮寫下去。1988年嚴重車禍沒有死亡,表示上帝認為我應該做的工作還沒有完成,要我完成所積欠的債。

《紅毛土在台灣》是我的博士論文,雖然沒有學校會頒學位給我,但我卻是以取得學位的日本學者為對象,比對那些我不足,那些我超越;相信有不少是毫不遜色。此書還有待出版,但在高齡90的前懷特公司經理狄卜賽之催促下,我只好改變次序,先出版《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V.S. de Beausset's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經過兩廟眾神的磨練,我終於可以大聲向大家宣告,拙作在今天出版,請向三民書局、南天書局、台灣の店購買。紙張是進口的日本紙,用18萬5千字以及124 張的寫真,來寫那麼樣的主題。文字與寫真各自獨立。Outcrop是我抄襲自丘肥仔(延亮)的東西,是這本書的核心。寫真是告訴那些每月最少與狄卜賽經理見面2次以上而自稱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你們互相握手站在一起的寫真,證明你們是認識的,而非狄卜賽經理在單相思或苦戀。這本書內很多地方出現改宗(conversion)字眼,其中以U2一小節就值得用一張500新台幣去買。對殖民醫學/熱帶醫學有興趣的朋友,絕不會讓妳/你失望。本書其實試圖說明從1940~1950台灣經過2次改宗(conversion),但我不想讓主題模糊,所以讀者要細心去讀,紅毛土精彩的技術鬥爭史就留給我的博士論文。本書也隱藏很多科技史問題,讓年青朋友有機會接棒去挖掘。歡迎公開指出本書錯誤,讓我有機會學習及更正。也讓錯誤的美援史能在討論辯證過程中,還原它應有的真相。

哈哈,還曆快樂,請用嚴厲批判祝賀我還曆快樂!!

草鞋墩北投埔月眉厝 林炳炎上2004/9/7

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
V.S. de Beausset's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0.張炎憲館長序
0.Preface
0.食菓子拜樹頭(自序)
1.瓜分世界的大謀略
2.有關『台灣的戰略地位』之論述史
3.貪污腐化、ROC之潰敗與美援
4.戰前台灣工業概況
5.韓戰前美國援助台灣記事
6.韓戰後至第一期4年經濟計畫開始之間的美援
7.第一期四年經濟計畫
8.懷特公司與台灣電力初遇
9.改造台灣電力
10.戰後台灣肥料與台灣重化工業
11.民營化事件
12.王永慶帝國(台塑集團)的誕生
13.隱密的帝國(退輔會)之誕生
14.懷特公司與軍事協助
15.懷特公司與美國援台
16.吳國楨與美援
17.美援人物誌
18.狄卜賽夫婦在台灣
19.狄卜賽文書與美援史料
20.1949~1957的美援回顧
21.1949~1957的重要歷史事件






2007.5.
台大圖書館製作的第一部歷史紀錄片「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將於5月17日(週四)下午2:00--3:20在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首映會,3:30-4:30舉行有關該影片的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座談有關此一影片的內容和美援。歡迎您前來,體驗圖書館不同的館藏加值成果。
圖書館於一年多前,徵集到一批與1950年代的美援相關史料「狄寶賽文庫」,開啟了圖書館嘗試進行不同型式的館藏加值應用機緣。
美援對於戰後的臺灣重建與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當時美援透過美國的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參與對臺灣的經濟、工業、社會發展等建設的規畫與監督。1950-1957年間,J.G. White公司在臺灣的企劃經理是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先生。本歷史記錄片是臺灣大學圖書館使用館藏說歷史,以「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應用服務分項計畫──九十五年度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公開徵選計畫」之經費,根據「狄寶賽文庫」中的各類史料,勾勒1950年代的美援臺灣建設,以及當時的企劃經理狄寶賽先生的生命圖像:從光復初期的臺灣經濟與美援背景,談到美援的運作方式、美援臺灣與第一個四年經濟建設計畫、介紹狄寶賽先生對臺灣� ��濟建設規劃的理念,以及其參與美援臺灣建設的實例。
圖書館並收有91歲高齡的狄寶賽先生於2005年4月間的談話實錄,使製作歷史紀錄片之資料更顯豐富。此部紀錄片,也包含與美援臺灣建設相關的的耆老、專家如王作榮教授、王昭明、金懋暉、胡丕烈、姚興川、曹嶽維等先生,以及經濟學者吳聰敏教授談美援與狄寶賽先生。透過史料與見證人,詳實話歷史,也透過彩色電影帶與照片,重現臺灣的早年風情,是圖書館實踐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活用典藏資料的另一創舉。
本影片除在臺大首映之外,也將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國家臺灣文學館協辦,於5月20(週日)下午2:00在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續映。歡迎您光臨,共享這一份成果的喜悅,並認識與臺灣建設發展密切相關的美援歷史。
「狄寶賽文庫」簡介 
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先生是美援臺灣時期,1950-1957年間,對美援臺灣建設肩負規劃督導之責的美國的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的企劃經理。該文庫是其在臺工作期間所留下的工作與生活記錄,包括美援臺灣建設相關的歷史文書檔案、狄寶賽先生在臺灣任職企劃經理時期的日記、手稿檔案、剪報、以及狄寶賽太太所撰寫並投稿於China Post的臺灣見聞散文文稿、以及1950年代他們在臺灣工作期間所拍攝的16釐米彩色無聲盤式電影帶、照片等各式媒體資料。此等豐富資料,一方面呈現美援臺灣的重要建設內容與規劃實務,為美援臺灣的歷史研究,填補了資料的遺缺。另方面也記錄早年的臺灣民土風情與山川樣貌,是鄉土人文思古憶昔的憑藉。戰後 臺灣接受美援而從事經濟建設、產業發展、以及電信與交通開發等,是臺灣歷史上極具關鍵性的特殊經驗。「狄寶賽文庫」正是此段臺灣歷史的見證性史料,其學術價值與珍貴性,不言可喻。
狄寶賽先生簡介 
狄寶賽先生在臺灣工作期間,報紙的報導、他所企劃督導的公司工廠等,對他的稱呼是「狄步銳先生」。蔣經國前總統在與他的合照上的題字是「狄寶賽先生」。近年,臺灣還有稱他為「狄卜賽先生」的。臺灣大學圖書館製作本記錄片時曾經徵詢其意見,結果他建議採用與其本名發音最接近的「狄寶賽」。狄寶賽先生現在已高齡92歲,狄寶賽太太也已85歲。臺大圖書館能及時錄製其親身口述,追溯臺灣建設的種種,靡足珍貴。
狄寶賽先生於1915年出生在帝俄的聖彼得堡,祖先曾經是法國貴族。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狄寶賽先生和母親、弟弟以難民身分在1920年抵達美國。1944年二次大戰期間,狄寶賽先生自願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擔任雷達軍官。大戰結束後,他意識到世界上許多國家需要工程師幫忙重建,因此寫信應徵海外工作,他在海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印度從事肥料廠的工廠設計。1948年,狄寶賽先生轉而任職懷特公司,從事海外工程的顧問工作。任職懷特公司之後,他首先在中國大陸工作。1949年到達臺灣後,就在臺灣待了將近9年。
狄寶賽先生在臺灣期間,不只親自督導水力發電、水壩電力擴充、重建鐵公路運輸系統等建設,並對港口、機場的建造提供建議,還投注心力於三十餘項的工廠作業,包括機械廠、造船廠、電信、紡織及各種形式的消費品之製造生產上,貢獻卓著。中華民國政府在他離開臺灣的前夕,頒給他特種領綬景星勳章,以表彰他對台灣工業化和中美技術合作的貢獻。狄寶賽先生常稱呼他在臺灣出生的孩子是臺灣人,而美援和狄寶賽先生對臺灣的支援和貢獻,也將是臺灣人將所珍惜的國際友誼。


(特藏組 洪淑芬)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