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65歲清潔隊員潘秋林自學費時五年畫出台北市溝渠地圖成為「清溝大師」

 【退休前大作!高齡65歲自學Google,歷時五年畫出台北市溝渠地圖】

「有不會的就問小孩!」潘秋林今年65歲,預計明年一月15日退休,在清潔隊服務超過43年。潘秋林表示,以前剛開始擔任台北市環保局溝渠隊員時,發現溝渠裡面污水、泥水都沒有分流,裡頭非常骯髒,頭幾天連「午餐、晚餐都無法進食」,因為一想到溝渠裡頭的骯髒情狀就吃不下飯。
環保署今年遴選十名具有特殊貢獻、追求創新的特優清潔隊員,11月九日將公開表揚。
雖然高齡卻自學電腦靠Google地圖、Excel,費時五年繪製轄區溝渠流向示意圖,被譽為「清溝大師」獲選特優清潔隊員。
潘秋林最驚人的工作成果是親自繪製轄內所有溝渠,他到社區大學上課,從「電腦白紙」開始,從最基礎學習如何開機、關機,但他工作繁忙,沒時間跟上所有課程,後來都是利用自己的閒暇、休假時間,在家裡自己摸索使用Google地圖、Excel軟體,有不會的就問家裡小孩,總共歷時五年呈現台北市溝渠地圖,從水流流向、大小巷子的人孔蓋都一一記錄,相當精細。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謝志偉為陳儀深說話2021。 228事件七十年 (蔣介石元凶等等)。陳儀深《天猶未光:二二八真相,紀念與究責》 鄭立中。




「陳儀深當年是反台獨三劍客」 施明德曝:曾為續留中研院找 ...
https://www.storm.mg › 政治
18 hours ago — 立委黃國書「線民」一案事件延燒,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日前透露創黨主席江鵬堅曾是調查局「臥底」,遭駐日代表謝長廷駁斥,兩方數度隔空交鋒。
謝志偉粉絲頁



民主路上 施 攻 中?
施先生公開指稱,他聽李勝峰說,陳儀深當年根本是反台獨。
我看了,心裏第一個感慨就是:
唉,前面既找李勝峰,
後頭就該去問李筱峰!
但是,且不管這些是否為真,也不知施先生對陳儀深到底認識有多深,我和儀深兄嫂認識超過三十年了。
1990年三月野百合學運是我1987年返台後,第一次參加的校外政治運動。是年年底,我參與了「台教會」的成立。當時就此事來東吳找我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陳儀深。
「台教會」籌備會當天,最先討論的就是類似「台教會支/堅持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成立宗旨。我還記得,當時就有兩位出席者説,若如此白紙黑字的寫明,他們暫就不克列名,因為一個正在升等中,另一個則在申請教職中。
我最後也簽名了,但是,老實說,簽得很不乾脆,很猶豫。因為,當時我雖然已看穿老K的外來政權心態,但我心理上並未準備好要對「台灣獨立」表態。再說,還有家庭因素等。
那些年間,讓我逐漸吃了定心丸,清楚定位自己是「台灣人」,並以自由民主作為台灣這個國家的基石而非專制獨裁的炎黃神州的幾個人,其中一位「本省人」就是陳儀深。(另一位是「外省人」金恆煒)。我和李筱峰等也是那時開始相知相惜的
三十年下來,台教會有人後來走失了,有的則走偏了。但是,絶大部分,至今不管人在哪裡,都是「未忘初衷」,- 那倒不是因為我們都非唸「國中」,而是上「初中」- 其中一位,我知道,就是儀深兄。
我前兩天寫了「我也曾當過線民」的臉書貼文 ,重點就在點出「今天很多在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和主體的人,不少都曾在覺醒之前誤入或誤信歧途」的真義。
故而,「疾風」(極右)也好,「台風「(獨派)也罷,此皆非本文重點。我要説的是,就算李勝峰所言為真,但是把從「疾風」轉向「台風」污衊成「變色龍」,是否「發瘋」?「台灣主體」只能譲有些人永遠獨佔?
台灣民主路上,血跡斑斑,其來自施先生身上的,至今猶可辨,吾人不敢或忘。
但事到如今,揮刀亂砍,然後真正的罪魁禍首聚在一旁,好整以暇地,或當起評論員,或鼓掌叫好,此情此景,寧有天理?!
施先生當年為「自由」「捨我其誰」的浩然正氣曾讓我等不捨。可,如今正義若任由您點誰打誰,或自由施捨,豈不與您當年所言所行之本義背道而馳矣?!
對照日來背叛「自由民主」初衷而投靠「聯共治台」者之一一現形,即便施先生所言為真,也只會更令我尊敬儀深兄而已。
我們這些後生晚輩都曾被這塊土地上自日治時代以來的台灣政治犯 - 你絕對坐在第一排 - 所感動。可,這點若須一再強調,著實令人感傷。
吳X嘉為您不捨而嗆「某些」美麗島辯護律師:「你敢在施明德面前談勇氣和堅持?!」。這句話的內容或許是對的,我沒意見。但是淪落到要由他來為您説這句話,我倒也為您感到不捨。
惟説到美麗島等辯護律師,對不起,愚認為,他們,和您一樣,都是被「唾棄專制獨裁、支持自由民主的台灣人」所提拔,而非如有人所言,是被政治犯所提拔。
是以,「被政治犯提拔」之說法,造成的,卻是「將政治犯降格」的結果,此令吾人感傷者二。
因而,施先生,抖胆請聽吾言:
超過一世紀以來,台灣追尋自我的路上,荊棘滿佈,若真要如您我之願,克服萬難成一自由民主之國家,則若能先作到以下兩句話,就已成功一半了:
寧要「浪子回頭金不換」,
莫出「豎子回頭換金子」。
誠祝 闔家平安如意 萬事順利





2017 今(27)日《天猶未光:二二八真相,紀念與究責》新書發表會上,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顧立雄致詞時,有反對人士進入鬧場,現場發生衝撞有數人倒地,更有人在地上扭打,也中斷這場發表會。顧立雄在會中演說到一半時,突然有人大聲向他問到「顧立雄你是外省人也是國民黨,你是不是台灣人,釣魚台到底是不是台灣的」?

在混亂的過程中更有《天猶未光:二二八真相,紀念與究責》作者陳儀深的反對人士衝入,在會中丟撒陳儀深是二二八事件的謊言製造者等文宣。

外,文史工作者武之璋也現身批評,受難人數並不如陳儀深書中所寫的2萬人,批評陳書中內容連篇謊言,武等人接著大喊「二二八就是一個騙局,這就是民進黨的二二八」。對於武之璋的質疑,陳儀深受訪時表示,「人數不管是多少人,當時國民黨的作為就是殘暴的」。 

「天猶未光 228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新書發表會上午在臺北登場,現場卻有不同立場的民眾到場嗆聲,與出席發表會人員爆發衝突,場面混亂。圖為民眾直接衝到作者陳儀深的面前,表達不滿。(蘇仲泓攝)
陳儀深表示,對無法順利地進行發表會感到失望,並說寫這些反對文宣的人明明是有能力發表與他正面論戰的人,何必做這些游擊戰呢。


台灣來鴻:228事件七十年

  • 2017年 2月 23日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圖片版權CNA

今年的2月28日將是台灣228事件七十週年,這個過去在國民黨一黨專政戒嚴時期在台灣被裝作從未發生的事件,即使在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無完整的真相。
本周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紀念館舉辦的一場特展,標誌出台灣社會從集體被封口掙脫,是始於蔣經國晚年的1987年民間開始每年集結抗爭要求開真相開始,抗爭至1995年終迫使當時兼任國民黨主席及總統的李登輝代表"中華民國"向台灣人民道歉,但他的道歉僅承認事件有受害者,並沒有承認有加害者。
三十年來的這段抗爭一直都認為轉型正義並沒有真正的實現。一個現象從蔣介石角色到基本事實的死傷人數,都存在各說各話,比如馬英九當政時表揚的一名歷史學者宣稱,二二八事件僅673人死亡,儘管這並不符合當時眾多親歷事件者及外國觀察者的回憶。
在七年前馬英九總統任內,當時二二八紀念館舉辦的展出則是將1947年國民黨或中華民國軍隊在全台鎮壓解釋為"公權力行使"及"建立新秩序"。
在228事件七十年的來臨之際,想要取得事件的解釋權還包括了中國政府。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發言人安峰山對事件下定義說這是"台灣民眾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力的正義行動,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個部份"。

北京立場

近年來北京無疑的在方方面面都更大的程度影響著台灣,在北京將舉行228事件七十年紀念活動下,在台北市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前日前即"應景"地出現中國五星國旗,以及"向228共產黨員致敬"布條。
安峰山提到台灣人民反抗專制,或許表達對當時與反蔣中國民眾一樣遭軍隊鎮壓的台灣民眾同理心,不過從其發言的理路來看,228事件是"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才是其重點。
他說長期以來這一事件被一些台獨分裂勢力別有用心地加以利用,"他們歪曲歷史事實,挑撥省籍矛盾,撕裂台灣族群,製造社會對立,為開展台獨和分裂活動進行彰目",他還說他們背後的用心是"十分卑劣的"。
國台辦這段說法,與八十年代台灣民間針對228事件抗爭時的國民黨當時說法極為相似。他們同樣宣稱台獨卑劣,但國共一個不同處是當時國民黨政宣還強調"台毒"份子是中共的同路人,且通過軍隊政治教育說他們與中共、反國民黨人士同列國軍的三合一敵人。
就歷史文件看國民黨過去長年宣稱推動台灣獨立者為中共同路人,根據的或許是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的態度。因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二戰期間,都曾將台灣與朝鮮並列且支持台灣獨立,據台灣學者考據,228事件爆發後毛曾向《解放日報》表明支持台灣人民對蔣介石的鬥爭,明確贊成台灣獨立。
台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日出版傳記時,也提到一段八十年代與當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見面時論及的228事件過往。李遠哲當年是以第一位由台灣出身的諾貝爾獎得主身份到訪,而鄧小平在同他見面時曾問他為何有台灣人要追求台灣獨立。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Image caption在228事件七十年的來臨之際,想要取得事件的解釋權還包括了中國政府

據李遠哲說他當時向鄧指出,二戰後國民黨到台灣對百姓壓制得很厲害,因為其非常腐敗才會爆發228事件。台灣百姓就如當年大陸百姓及中共一樣,反對專制腐敗的蔣介石政府,包括知識分子及許多年輕人都能認同社會主義,希望能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
至於台灣人民希望獨立的原因,李遠哲說他向鄧解釋,中共在取得政權後對國民黨招手回歸併說愛國沒有先後,在台灣人的感受是遭到出賣:以前中共支持台灣人反專制腐敗,但取得政權後立場卻變得專制腐敗沒關係,愛國沒有先後。
據李轉述,鄧小平對他的解釋似乎相當程度上"聽得進去",並對他表明了中國將全力發展經濟,這檔事留給後代解決的知名立場。

蔣介石

在中國經濟發展起來後,或許現在的北京已開始以鄧口中要解決的"後代"自居。而針對國台辦發表的228事件說法,在台灣戒嚴時期即在地下幫助包括傳播事件真像異議人士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回應說,北京對228關心僅是作態,若其真心關懷民主人權議題,應先釋放中國的家庭教會領袖、維權律師,並讓西藏與新疆獨立。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庭園廣場舉辦的中樞紀念儀式圖片版權CNA
Image caption前總統馬英九出席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庭園廣場舉辦的中樞紀念儀式

從基督教長老教會在事件七十週年前夕提出的三點呼籲來看,其應該也會被國台辦列入指控的"十分卑劣"台獨分裂勢力。其三點呼籲之一是:為了永絶外來政權再次摧殘台灣人民的人權與自由,台灣應制定新憲法,建立台灣新國家。
而其呼籲的另外一點則是要繼續追查真相、追究元兇及加害者。這大概也會被國台辦列入"挑撥省籍矛盾,撕裂台灣族群,製造社會對立"對象。這些由支持國民黨力量在台灣帶頭宣揚已使人們耳熟能詳的套話,此前的一個指控高峰期是在陳水扁執政後期將"中正紀念堂"改名時。
陳執政時台灣政府的國史館曾考據歷史文件指蔣介石是228事件元兇,但其後馬英九執政時的228事件特展反駁指蔣不僅非元兇,且"寬大為懷"。而眼下宣揚執政要搞平衡及維持現狀的蔡政府則一方面宣佈要推動轉型正義,另一方面對八年前被馬英九一上台就改回中正紀念堂原稱的蔣介石紀念館"維持現狀"。
中正紀念堂修建當年的"現狀"是台灣社會只能集體高唱"總統蔣公"是"世界偉人"及"民族救星",敢異議者下場淒慘的年代。這樣的現狀固然早已改變,不變的則是這座以中國歷代封建皇帝規格打造的紀念館,仍以偉人救星的規格受政府力量保護不容民眾有任何挑戰。



台灣的政治大學校總圖書館內的蔣介石銅像被館方披上布禁止接近。圖片版權CNA
Image caption台灣的政治大學校總圖書館內的蔣介石銅像被館方披上布禁止接近

相對來說仍分散於許多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則往往在每年228事件前後,則遭到學生及運動人士噴漆"元兇"或拉倒。在眼下蔡英文政府對銅像採不置可否態度的維持現狀下,有台灣網民"不禮貌鄉民團"在228事件七十週年前夕發表說要為為蔡政府出"好點子"。
這個諷刺味十足的點子是:如果民進黨不敢拆銅像,其建議保留蔣的"偉人銅像",另外訂做一些在228事件被槍決的人被綁下跪的銅像,"擺在蔣介石這個偉人面前以昭告全天下,讓後代子孫了解蔣介石有多偉大"。
新頭殼newtalk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陳儀深23日表示,行政院228事件調查報告於1992年定稿,但報告裡,關於事件死亡人數達2萬的部分卻遭刪除。他也表示,透過今(23)天國史館公佈的檔案資料,蔣介石作為事件元兇應無疑慮了。…
TODAY.LINE.ME



鄭立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郑立中

Translate this page
鄭立中(1951年9月9日-),福建省霞浦縣人,中國共產黨員,吉林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共漳州市、廈門市委書記及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 ...

2014.11.25 鄭立中(1951年9月9日),福建省霞浦縣人,中國共產黨員,吉林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共漳州市廈門市委書記及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現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1]
鄭立中是國台辦及海協會之中少數熟悉閩南語的高階官員,因此大多前往台灣的中南部地區進行參訪等交流活動。






2014.2.25
海基會與海協會將在明天舉行兩岸兩會第10次高層會談,今天下午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預備性磋商,由陸委會副主任委員兼海基會副董事長張顯耀,與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主持。晚上海基會在圓山飯店設宴為陳德銘一行洗塵。(王烱華/台北報導)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楊慶安教授 (~2015) The Sogo Shosha: Japan's Multinational Trading Companies

 

追思一位身在海外心存台灣的楊慶安教授

 2015-05-15 11:30

簡介:

楊慶安教授教授1928年出生台南,台大法學院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專攻國際關係。他任職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New Paltz)教授直到退休。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著述頗多,以國際關係為主。

楊教授精通中、日、英文,長期在日本報章雜誌撰寫有關日本、台灣與中國三角關係的文章,深受李前總統欣賞

楊慶安教授不幸於2015年5月6日仙逝,消息傳來不勝悲痛。

楊教授於1928年出生台南,台大法學院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專攻國際關係。他任職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New Paltz)教授直到退休。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著述頗多,以國際關係為主。

楊教授精通中、日、英文,長期在日本報章雜誌撰寫有關日本、台灣與中國三角關係的文章,深受李前總統欣賞。他每次返台,均蒙李前總統召見,垂詢台灣的國際形勢。但楊教授淡泊明志,在李前總統任內,始終婉拒擔任任何政府公職,直到2002年始由陳水扁總統聘為國策顧問,以其專長提供貢獻,提昇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回饋台灣。

認識楊教授之後,始有相知恨晚的遺憾。他早在1980年代,卽以其著作協助美國國際貿易法在國會通過,並由雷根總統簽署成為法律。日本政府以罕有的天皇勳章頒發給他,以酬謝他對日本外交政策分析與研究的貢獻。

楊慶安教授著作《The Sogo Shosha: Japan's Multinational Trading Companies》是促成雷根總統的"The U.S. Export Trading Companies Act of 1982"立法的基礎,爲此日本政府頒給他「勳三等瑞寳章」。Sogo shosha (総合商社sōgō shōsha, or general trading companies) are Japanese companies that trade in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and materials. 

在美國的楊慶安博士為緬懷父親楊士養牧師,老先生在戰後曾經到Princeton 讀神學碩士。楊慶安在美國東岸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設立「楊士養牧師獎學基金」,2002年11月30日在該院舉行設立禮拜。

由於台灣的國際地位受到中共不斷的打壓,而美國自九一一事件之後,無暇顧及亞洲局勢,除了北韓核武之外,對於台灣華府始終只給Lips Service。兩岸之間只要不給美國加添麻煩,華府已心滿意足。而國內不少親中媚共之士,又營造和平假像,以為只要經貿交流順暢,就是兩岸和平發展,使他十分憂心。

楊教授在其著作中,不斷評論與台灣安全有深切關係的日本,其外交政策不夠積極抗共。他認為日本對中共過於軟弱將自食其果。他甚至以他在日本政界的人脈,親赴東京與日本政府官員為台灣嗆聲,真正是人在海外,心存台灣。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Sarah Gilbert莎拉·凱瑟琳·吉爾伯特女爵士 DBE她與牛津疫苗團隊共同研發的牛津-阿斯利康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 Now let’s take on 12 more diseases

照片等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58898085

Prof Sarah Gilbert, Covid vaccine creator: Now let’s take on 12 more diseases

By James Gallagher
Inside Health presenter, BBC Radio 4

Medical science has transformed the pandemic, and 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ies that helped develop vaccines in record time have strapped rocket boosters to scientific ambitions. Could we be entering a golden age of new vaccines?

Short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If you head to the cutting edge of vaccinology you will find Prof Dame Sarah Gilbert, from the Jenner Institute and the architect of the Oxford vaccine.

Using a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the team at Oxford had a vaccine ready to start clinical trials in just 65 days. In partnership with pharma giant AstraZeneca, more than 1.5 billion doses have been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orld.

You might assume that once you had reached the top of your professional tree you would be free to think profound thoughts that push the boundaries of human knowledge. Yet nearly every time I interview Prof Gilbert, I get the sense that a huge chunk of her time is taken up buying fridges and freezers. After all, if you can't keep viral samples and prototype vaccines cold then you can't do vaccine research.

莎拉·凱瑟琳·吉爾伯特女爵士 DBE(英語:Sarah Catherine Gilbert,1962年4月)為英國疫苗學家牛津大學 疫苗學教授及Vaccitech共同創立者。[2][3][4][5][6]吉爾伯特專攻於流行性感冒及新興病毒病源體疫苗開發。[7]並帶領研究及試驗廣效流感疫苗,該疫苗於2011年進行臨床試驗。吉爾伯特於2020年元旦知悉中國武漢有4人感染特殊不明肺炎,並於2週內在牛津大學設計出應對新病源體之疫苗。[8]2020年12月30日,她與牛津疫苗團隊共同研發的牛津-阿斯利康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經批准,並於英國施打。[9]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胡適作過一次紀念愛迪生的演講(約1960)










你還記得愛迪生嗎?


Hanching Chung
2013年10月18日 15:31 ·




















今天是這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紀念日
50年代台灣還有年度的紀念愛迪生的演講會.胡適之先生擔任過講師.....1962年發明第一粒紅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s),這是繼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後,最重要的燈光科技大躍進。
愛迪生的傳記可參考新潮文庫版.....
我這BLOG 用EDISON 搜索可得約7篇---譬如說
アメリカの心 / 続 · アメリカの心


Books 書海微瀾: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10月18日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西元1847.2.11—1931.10.18)

美國發明家與商人。擁有1093項專利,包括鎢絲燈泡、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信傳訊設備等等,並於1892年創立奇異公司,是世界第一位大量生產發明物的發明家。擁有「發明大王」的稱譽。



  

Thomas Edison - Wikipedia


Thomas Alva Edison (February 11, 1847 – October 18, 1931) was an American inventor and businessman who has been described as America's greatest inventor.
Education: Self-educated; some coursework at ...
Years active: 1877–1930
Occupation: Inventor, businessman
Nationality: American

湯瑪斯·愛迪生
Thomas Edison2.jpg
愛迪生的照片(約1922年)
出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年2月11日
 美國俄亥俄州米蘭
逝世1931年10月18日(84歲)
 美國紐澤西州西奧蘭治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自學;庫伯聯盟學院[1]
配偶
  • 瑪麗·史迪威(1871年-1884年結婚)
  • 米娜·米勒(1886年-1931年結婚)
簽名
Thomas Alva Edison Signature.svg


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工程師,擁有眾多重要的發明專利,他被傳媒授予「門洛帕克的奇才」的稱號[2],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大量生產原則和其工業研究實驗室來進行發明創造的人。他是庫伯聯盟學院的校友。

愛迪生持有專利的發明物包括:對世界極大影響的電燈泡留聲機活動電影攝影機直流電力系統、蠟製印刷滾筒等最為人知。在美國,愛迪生名下擁有1093項專利,而他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專利數累計超過150項[3]。他一生最偉大的兩項專利一項為留聲機,它可以保留並播放聲音, 另外一項專利倍受爭議,那就是世人所熟知的電燈,通過六年的漫長法庭鬥爭最後以愛迪生成功獲得專利告終。

1892年,愛迪生創立今日美國的知名能源產品集團奇異公司。1908年,他再創立「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一般所知為Edison Trust)」,一家由九個主要電影工作室組成的企業集團。1900年代初期,愛迪生在佛羅里達州麥爾茲堡買下一棟別墅,汽車龍頭亨利·福特就住在這間別墅的對面,他也是愛迪生的好友。二十世紀兩大工業龍頭的居所,後已成為紀念館「Edison and Ford Winter Estates」,開放供民眾參觀。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2.11—1931.10.18)

美國發明家與商人。擁有1093項專利,包括鎢絲燈泡、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信傳訊設備等等,並於1892年創立奇異公司,是世界第一位大量生產發明物的發明家。擁有「發明大王」的稱譽。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inspiration),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perspiration)。
~出自 愛迪生箴言



  假如一個人到了七十歲時,覺得日子越來越難捱,就證明那個人在腦力活躍的青少年時期,對於應該感到興趣的無數事物,全都覺得意興闌珊。……那些到了七十歲便選擇隱居的人,我認為呢,他們得等著不出三年就要進棺材囉。
~節自〈七十歲生日時的記者專訪〉







Works By Thomas Edison, Kermit The Frog Inducted Into Library Of Congress


Works By Thomas Edison, Kermit The Frog Inducted Into Library Of Congress



「Works By Thomas Edison,」の画像検索結果
In his 84 years, Thomas Edison acquired a record number of 1,093 patents (singly or jointly) and w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such innovations as the phonograph, the incandescent light bulb and one of the earliest motion picture cameras. He also created the world's first industrial research laboratory.2019/06/06



On Oct. 21, 1879, Thomas Edison invented a workable electric light at his laboratory in Menlo Park, N.J.




Yesterday's LIGO conference on gravitational waves drowned out a very important day: Thomas Edison's birthday. If Edison were alive, he would appreciate how far we've come with technology, from the advancement of the lighting industry to the drastic evolution of movie-making. Join us in celebrating Mr. Edison's birthday!GeniusSalutesGenius‬





胡適日記全集 5: 1928-1929
1929.7. 
頁693等 有英文剪報是1929慶祝燈炮發明50周年的大感謝文章


現在人只關心愛迪生的預言
胡適作過一次紀念愛迪生的演講
換句話說 當年(約1960)的人還比較有古風



終身作科學實驗的愛迪生〉. 1960年2月. 1960年2月11日在台北國際學舍愛迪生紀念會上講 ...

本篇似乎被中國選為高三課文
網路上一堆講課稿 卻沒原文 (或用flash)

科學大聖人的風趣

我希望2011的書可以進一步推廣胡適的演講。

*****

發明電燈泡、留聲機的愛迪生果然是天才,他在一個世紀前預測,高速火車、飛機、「無紙書本」等這些事物,將在2011年出現在人類生活的世界,成功推測人們可以早上在倫敦吃早餐,到巴黎談完生意後,再返回倫敦吃午餐。

根據香港太陽報報導,愛迪生在1911年六月接受《Miami Metropolis》雜誌訪問,為百年後,也就是2011年人類的生活作預測。他指出,蒸汽機將沒落,人類在百年後將可乘坐電力推動的高速火車到處去。

二十世紀初,飛機才剛面世不久,但愛迪生當時已預測一個世紀後人們將可以乘坐時速約300公里的巨大機器在空中飛翔。屆時人們甚至可以早上在倫敦吃早餐,再到巴黎談生意,下午返回倫敦吃午餐。

愛迪生又預測在2011年,鋼鐵將會大量生產,而且價格大幅下降,房屋將全都用頂極輕巧的鋼鐵建造,甚至連嬰兒的搖床亦都是用鋼鐵製造。不過,愛迪生的預測並不是百分百,他說黃金在百年後已不再是稀有金屬,人們會以黃金取代鋼鐵,製造出黃金造計程車。


~~~~~
羅益華

美國發明大王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02/11~1931/10/18)出生。(http://bit.ly/1Cg9Uxn
毋庸置疑愛迪生在近代科技發展,以及應用史上享有眾多的發明。
愛迪生,1847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出生。7歲時搬到密西根州後不久便染患猩紅熱,一般認為這是他日後耳聾的肇因。
愛迪生一生發明兩千多件品項,申請專利的登記達1328項。其中諸如電燈泡、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的發明,日後對世人的生活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此外,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創見。
愛迪生以「天才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來回應當代世人對其為天才的享譽。他認為人生畢竟短暫,得應用極少的時間做出更多的事情。也由於他如此勇於嘗試,以及創新研究的精神,在改進世人生活方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是物理史上相當傑出的科學家。
不過,除了發明家這身分之外,愛迪生也是創業家。事實上,也得立於愛迪生在企業經營展現的長才,方使得他的發明更能有效地發揮影響力,讓他得以終其一生專注從事發明的工作。緣於此現象,有史學家說愛迪生發明了發明家這個職業。(http://bit.ly/1CTTjF2
愛迪生的暗黑面相
雖是享譽的發明大王,但也是一位相當盈私自利的生意人。做為企業創業家的愛迪生完全將商場當作戰場,毫不留情面地展露暗黑面,大肆抹黑打壓曾為愛迪生效勞的科技史上另一天才 —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07/10~1943/01/07),就只因為特斯拉主張他所發明的交流電供電系統更優於愛迪生的直流電系統,在慘遭愛迪生的暗黑「修理」環境下,終以孤獨離開人間。(https://goo.gl/2FYz2Fhttp://bit.ly/1AWwWhp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