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燃燈者( 趙越勝 著 ): 輔成先生/憶賓雁/唐克


燃燈者


越勝寫了三個給他帶去光亮的人物,並稱他們為“燃燈者”。薪火相傳,這我原先也是知道的,有人也曾點亮過我心中的燭。然而那火種是怎樣得來的?人類這個物 種自來有“盜火者”在。盜火並非普羅米修斯一次就完成了的行為,人世間每一次火的傳遞,都是一次傳遞雙方共同進行的盜火。越勝筆下的三位“燃燈者”,連同 越勝本人,其實也都是“盜火者”。─ 朱正琳

這本書三篇文章都是寫朋友的,而同時又是通過寫朋友寫了音樂、書、正義,唐克、周輔成、劉賓雁三位分別是他的音樂、書、正義之愛的“燃燈者”即啟蒙人。因此,由這本書,我們看到的既是作者對朋友的赤忱之情,也是他的精神生長的心路歷程。 ─ 周國平

這本書中講述了三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三個年齡不同的人,既是師長,又是知己,陪伴、指引和支持著作者穿越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黑暗,使得孱弱、卑微的生命有了光明和暖意。 ─ 徐友漁

我認識的人裏,有文才的不止一二,但這樣的回憶文章,我想只有越勝寫才好。這三篇文章,實不只是紀念友情,不只是對已逝時代的緬懷,它們始終在籲請我們思考自己,思考我們這個尚未結束的時代。 ─ 陳嘉映

越勝心中的火焰從未熄滅,這些文字可以為證。我讀這些文字,在莞爾與凝重、歡悅與沉鬱之間,又被一次次地感動和啟悟。 ─ 梁治平



讀越勝《燃燈者》──代序 ( 張志揚/朱正琳/周國平/陳嘉映/梁治平)
1 (周)輔成先生
117 憶(劉)賓雁
177 驪歌清酒憶舊時 (唐克)
213 跋


代序

讀越勝《燃燈者》

  第一代人輔成先生是將人類知識奠基於人道的楷模;
  第二代人賓雁先生是將政治救贖奠基於人道的楷模;
  第三代人唐克則是來自知識的另一極要求在理性規範中伸張感性權利的人性欲求者。

  如此三代人的創傷記憶編織成了一曲“人道頌”的勛伯格式變奏,它演奏著演奏者的巴黎夜曲,像Gabriel Faure的Apres un reve(《夢後》)。

  然而,我讀三篇文字,與其說讀三代人,不如說讀越勝兄弟。除了唐克,賓雁先生和輔成先生相繼辭世──薪盡火傳,記憶文字所燃燭者,不正是“火傳”的儀式嗎?

  “人道”,越勝是接納我“從個人尊嚴的辯護到思想自由的辯護”的第一人。但在我們之間重要的還不僅僅是文字、思想,而是印在心底裡的感覺。

   從一九八一年到八九年越勝去國前,幾乎隔年我都要去北京,一般都要在越勝家小住兩天。八四年去旅順參加全國首屆電影學會成立大會,回來路過北京就為了看 越勝。是時,大女兒蓓蓓才幾個月。越勝為了在晚上同我聊天,特意把搖籃搬到我的房間讓蓓蓓睡在旁邊。半夜,蓓蓓哭醒了,我看見你高大的身軀一手抱著幾個月 的蓓蓓,一手拿著奶瓶給蓓蓓喂奶。喂玩了奶,你兩手抱著懷中的嬰兒,搖著,輕輕地唱起勃拉姆斯的搖籃曲。你們父女搖動的身影就這樣在我眼前融化到搖籃取中 去了……十三年過去,九七年冬天我在巴黎又見當年的情景,不是蓓蓓,而是盈盈,以致我感慨,你胸中有多少柔情滋潤著童貞般的新田啊──你怎麼會老!

   去國十七年,你第一次回到北京,我從海南趕到北京見你。到北京已是下午三點。放下行李。亞平、張雪立即帶著我,說是去“救越勝”。原來越勝和哲學班的老 朋友喝酒喝過了頭,還有原來工廠的一大幫師傅等著哩。救出了越勝就往師傅們聚會地趕,仍然晚到四個小時。一進門,熱器騰騰,越勝像一滴水珠溶入了沸騰的鍋 爐。直到飯桌上,越勝在敬酒之前,對自己的晚到,硬是下了大禮,跪在桌前向師傅們謝罪!

  ……

  孔夫子修詩從心所欲不逾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有素為絢,無素則糜。人,何嘗不是。

張志揚
2009年12月7日於海甸島


*****
wikipedia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周輔成1911年6月20日2009年5月22日),四川省江津縣人。中國倫理學家、哲學家。曾為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曾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

[編輯] 著作

《論人和人的解放》

[編輯] 外部連結


****

劉賓雁1925年2月7日2005年12月5日),中國作家記者持不同政見者。曾任《人民日報》記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是巴金)和獨立中文筆會第一任會長。

目錄

[隱藏]

[編輯] 簡歷

劉賓雁出生於中國長春,在哈爾濱長大。1942年初中畢業。1943年起就投身抗日救亡活動,並在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在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劉在中國天津耀華中學任教,1946年至1950年從事青年組織工作。1951年至1957年在北京《中國青年報》擔任記者,發表文學作品,成為中國作協會員。

1956年4月,劉賓雁在當月《人民文學》雜誌上發表小說《在橋樑工地上》,6月和9月發表《本報內部消息》反其續篇,批判了中共官僚主義體制和壓制新聞自由的審查制度,引起全國關注。1957年5月13日,他在《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上海在沉思中》,批評上海市委壓制言論自由,影響廣泛。被毛澤東指責為「企圖製造混亂」,被打成右派。1957年7月19日,《中國青年報》舉行批判劉之「座談會」。1958年至1962年劉賓雁被遣送農村勞動改造,在1963年至1966年他返回《中國青年報》當雜工,1966年3月被「摘帽」,但6月初又被指「反黨」,並再度被下放農村,勞動改造至1977年。

1978年至1979年,劉回京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譯文》編輯。在1979年獲得平反,同年九月發表報告文學《人妖之間》,揭露中共建國以來 地方官員最大貪污案,在民間引起更大反響。在1979年至1987年期間,他擔任《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發表大量揭露社會問題的報導和報告文學作品,如 《第二種忠誠》等。1985年在中國作協第四屆大會上當選為副主席。劉賓雁的作品在1980年代的中國有很大的影響,並使他得到了「中國的良心」的稱號。

1987年劉賓雁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中被中共以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為由再次開除黨籍和公職。鄧小平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1]中提到劉賓雁說:

對於那些明顯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共產黨的,這次就要處理。可能會引起波浪,那也不可怕。對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處理要堅決,他們狂妄到極點,想改變共產黨,他們有什麼資格當共產黨員?

1988年春,劉賓雁在美國講學。1989年六四事件後,因公開反對武力鎮壓,被開除出中國作家協會,從此被中共當局禁止返回中國。他在中國大陸的名字亦迅速消失。

2005年2月底,為慶祝劉賓雁80歲生日,海內外一批作家合作出版散文集《不死的流亡者》,劉親自出席簽名會,另外由旅美雕塑家譚寧製作的劉賓雁半身像。2005年2月23日,在普林斯頓大學揭幕[2],劉亦有到場主持儀式。

劉賓雁於2002年患直腸癌,其後擴散到肺部肝區2005年12月5日,當地時間凌晨零時25分左右,劉賓雁因直腸癌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新布朗斯維克(New Brunswick)之羅伯特·伍德·約翰遜醫院(Roberto Wood Johnson Hospital)去世,終年80歲;告別式於12月10日在普林斯頓凱恩博殯儀館舉行。

劉與妻子朱洪於1951年結婚,育有一子(劉大洪,現居上海)一女(劉小雁,現居北京),此外還有兩個孫兒(其一為劉鼕鼕)。

[編輯] 文化交流

劉賓雁多次在國外參加文化交流:

  • 1982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
  • 1988年春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學。
  • 1988—198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擔任尼曼(NIEMAN)新聞研究員。
  • 1989—1990年在哈佛三一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 1989年秋在德國柏林DAAD基金會訪問作家,並訪問東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前東歐國家,研究蘇聯東歐民主運動發展經驗。
  • 1990年在美國華盛頓伍德羅·威爾遜中心擔任訪問學者。
  • 1991—1992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中國學社」理事。
  • 1992—1996年在美國普林斯頓擔任「中國學社」執委會委員。
  • 1999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亞太中心擔任訪問學者,同年擔任「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
  • 1992—1999年期間,劉賓雁創辦《中國焦點》(CHINA FOCUS)英文月刊並任主編,報導中國社會動態,1993—1996年又創辦中文月刊《大路》向中國大陸傳播新思想及國際民主化動態,但刊物進入中國大陸十分有限。
  • 2001年被選為獨立中文筆會首任會長。

[編輯] 獲獎情況

  • 1981年、1983年、1985年、1987年四度獲得中國作協頒發全國報告文學獎
  • 1987年獲得美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獎
  • 1990年獲得哈佛三一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 1991年美國紐約言論自由基金會獎
  • 2003年美國紐約人權觀察海爾曼、赫米特獎

[編輯] 評價

劉賓雁被外界認為是一個改革者和腐敗觀察家。劉在去世前經常在香港媒體上發布批評中國腐敗的文章,並同時擔任美國出資建立的自由亞洲電台的特約評論員和獨立中文筆會主席。他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中國英雄。

[編輯] 著作列表

  • 《第二種忠誠》
  • 《人妖之間》

[編輯] 紀念書籍

  • 黃河清、一平、北明:《劉賓雁紀念文集》,明鏡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 ISBN 1-932138-48-x

[編輯] 注釋

  1.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2. ^大紀元時報》:為「中國的良心」劉賓雁塑像。

[編輯] 外部連結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