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xxvii) : 孫克寬

《周棄子先生集》有中秋東海大學過訪繭廬留詩四首兼呈佛觀

(「復觀藏書」方型藍印、「徐印佛觀」方型硃印、「徐故教授復觀贈書」藍色長戳 )

繭廬將之美洲集玉谿句送別兼孫奇賢姪
孫克寬...東海校歌作詞者

 據成嘉玲撰 「在愛和創新的歲月裡---在東吳大學任職的十六年」孫克寬是其北一女國文老師 勸她去東海中文系......未成


[PDF] 孫克寬先生行誼考述
《宋元道教之發展》│東海大學│ 孫克寬.

元代金華學述孫克寬東海大學出版社


寒原道論 作者:孫克寬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1977

   本書作者曾出版《宋元道教之發展》一書,為海內外治道教史的學者所注視,這本《寒原道論》共收:唐代道教之發展導論、唐以前老子的神話、唐代道教與政 治、元代南儒與南道、元虞集與南道、元代的一個文學道士──張雨、明初天師張宇初及其峴泉集等六篇,內容著重在唐、元、明初的道教活動與道教人物的討論。 其中「元代南儒與南道」一篇,是民國六十四年為普林斯敦大學元史研究社講的,綜合憂患時代儒道人物的活動,加以分析,讀者對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可以 有所了解。



東海中文學報>No.18


Total Pages: 34   Full-text:


ID 710566


Subject/Title 孫克寬先生行誼考述

Alternative Title A Study of Sun Ke-kuan's Life and Academic Career


Author 許建崑(Chien-Kun Hsu)


Journal Title  東海中文學報


Vol./Publishing Date

No.18 (2006/07)


Page(s) 79-112


Language Chinese


Abstract

孫 克寬先生(1905-1993)為孫立人將軍姪子,早年學法。壯年時,因緣際會,出入公職,並熟諳古典詩詞。來台以後,隱於教職。1955年東海大學創 立,因戴君仁之邀,前來擔任詩選等課程。與同儕徐復觀、戴君仁、彭醇士、孔德成為莫逆,與同鄉王斌、詩友周棄子等人折節相從,與台籍民主人士如葉榮鐘、林 培英等人義氣相挺。敢於批評政壇、學界,對於學生晚輩則鼓勵有加。1972年退休,前往加拿大,仍研究不輟。 他的研究著重在元代史、宋元道教、詩學三個範疇,同時投入古典詩詞創作與新式散文寫作。 本文研究重點,在於勾稽孫克寬先生隱晦不言的生平往事,建構孫先生的生命史、學術研究史。也藉由考察孫先生及其交往的學者友人,呈顯光復以來台灣大學教育 的開拓,以及古典詩壇的盛況,也間接展現東海大學中文系早期在古典詩詞教學的努力。

Sun K'e-kuan (孫克寬, 1905-1993), nephew of General Sun Li-jen (孫立人), studied law during his early age of life, and then entered public services in his mid-age. He was well-trained in classical learning and poetry, and devoted himself to college teaching after coming to Taiwan. When Tunghai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1955, he was invited to teach classical poetry by Professor Tai Chun-jen (戴君仁). Mr. Sun then became good friends with his colleagues such as Hsu Fu-kuan, Tai Chun-jen, Peng Ch'un-shih, Kung Te-ch'eng (徐復觀、戴君仁、彭醇士、孔德成), his townsmen Wang Pin (王斌), and poet Chou Ch'i-tsi (周棄子). He also supported his Taiwanese friends Yeh Jung-chung, Lin P'i-ying (葉榮鐘、林培英), who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 Professor Sun dared to criticize the politics and academia at the time; however, he encouraged his students and latecomers without any reservation. He retired from Tunghai University in 1972 and stayed in Canada without giving up his studies. Professor Sun's research areas are centered on Yuan history, Sung-Yuan Taoism, and classical poetry. He also composes classical poetry and is a well-known prose writer as well.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some hidden, untold stories and past events of Professor Sun, so as to constructing his life history and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e meantime, this paper will also look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Taiwan since the recovery from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flourishing of classical poetry writing in his time, and the educ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Keyword(s)

傳記研究,元代史,宋元道教,詩學;Biographical study,Yuan history,Sung-Yuan Taoism,Poetics


CEPS Category

Subject Catagory>Humanities>Linguistics/Literature

---


孫克寬先生著作目錄
特藏組 謝鶯興
先生,孫姓,字今生,諱克寬,別署繭廬(一作簡廬),筆名萌,安徽省舒城縣人。生於1904年(清光緒30年)10月[5],1993年5月9日下午一時四十分病逝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嘉菲醫院,享年88[6]
先生少習法學,北平中國大學畢業,曾官內政部參事。1949年渡海來臺,先後在屏東中學、台北第一女中、師範大學及東吳大學執教。1955年8月受東海大學中文系之聘[7],講授大一國文、詩選、歷代文選、各體文選及習作、《昭明文選》、六朝文、樂府詩、《杜甫詩》、宋詩選。1971年11月,夫人徐氏(諱靜宜)之去逝,遂於1972年辦理退休[8],隨女移居域外,先至加拿大沙城,後遷美國加州,終長眠於斯地。
先生著述宏富,除致力於元代之研究外,且為國內優異之詩人,集研究與創作於一身,惟其著作散見於國內外各刊物,蒐羅頗為不易,茲據「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藏目 錄」、「全國圖書聯合目錄」、「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目錄」、「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聯合知識庫」等資料庫,以及特藏組典藏的校史文獻(如《東海文學》、《東風》、《葡萄園》、《東海大學校刊》等)翻檢的結果,暫彙編於下:
一、專書
1.《元初儒學》,台北:孫克寬,1953年。
2.《海角閒雲》,台北:孫克寬,1954年;台南:興文齋書局,1954年。
3.《蒙古初期之軍略與金之崩潰》,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5年。
4.《蒙古漢軍及漢文化研究》,台北:文星書店,1958;台中:東海大學,1970年。
5.《杜詩欣賞》,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2年、1974年。
6.《繭廬叢稾》,台中:孫克寬,1964年。
7.《宋元道教之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Taoism during the Sung and Yuan dynasties》,台中:東海大學,1965年、1968年。
8.《詩與詩人》,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1971年。
9.《山居集》,台中:中央書局,1968年。
10.《元代漢文化之活動》,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8年。
11.《分體詩選》(附<學詩淺說>),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1969年、1977年、1983年、1992年。
12.《詩文述評》,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13.《元代金華學述》,台中:東海大學,1975年。
14.《寒原道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1981年。
15.《繭廬詩續》,台北:孫克寬,1977年。[9]
二、論文
1.<元初正一教與江南士大夫>,《大陸雜誌》,第4卷第9期,民國41年5月15日。
2.<宋史彭義斌北伐事蹟補>,《大陸雜誌》,第5卷第8期,民國41年10月。
3.<元史食貨志的「賜賚」>,《大陸雜誌》,第6卷第11期,民國42年6月。
4.<蒙古上祖元皇帝之傳疑--讀蒙小記之一>,《大陸雜誌》,第8卷第1期,民國43年1月。
5.<斡脫錢與西域人對華的經濟剝削>,《大陸雜誌》,第8卷第9期,民國43年5月15日。
6.<全真教考略>,《大陸雜誌》,第8卷第10期,民國43年5月31日。
7.<湛然居士集中的中原儒士初考>,《大陸雜誌》,第12卷第6期,民國45年3月。又見《中原文獻》,第9卷第9期,民國66年9月。
8.<容甫述學讀後>,《東風》,第1期,民國45年7月。
9.<元初李事變的分析>,《大陸雜誌》,第13卷第8期,民國45年10月。又見《宋史研究集》,第3期,民國55年4月。
10.<元儒劉靜脩學行述評>,《民主評論》,第7卷第21期,民國45年11月。
11.<元代太一教考>,《大陸雜誌》,第14卷第6期,民國46年3月31日。
12.<談舊詩的評論>,《文學雜誌》,第2卷第4期,民國46年6月。
13.<「北湖」集雜識>,《中央日報》,民國46年6月5日第6版,
14.<治元史的另一途徑--讀姚從吾著丘處機年譜>,《中央日報》,民國467月23日第6版。
15.<元史百官志的工匠組織>,《大陸雜誌》,第16卷第6期,民國47年3月31日。
16.<虞集>,《中國文學史論集》,第3期,民國47年4月。
17.<唐詩開派人物陳子昂>,《幼獅月刊》,第7卷第5期,民國47年5月。
18.<宋詩背景與黃山谷詩句法>,《暢流》,第17卷第7期,民國47年5月。又見《中國詩》,第9卷第4期,民國67年12月。
19.<元代神秘人物劉秉忠及其藏春集>,《中央日報》,民國47年6月10日第6版。
20.<蒙古漢軍與漢文化研究刊後記>,《暢流》,第18卷第9期,民國47年12月。
21.<元方回詩與其詩論>,《東海學報》,第1卷第1期,民國48年6月。又見《中國詩》,第8卷第4期,民國66年12月。
22.<臺灣現存元人別集小錄>,《圖書館學報》,第2期至第6期,民國49年至53年。
23.<簡介後村詩>,《東海文學》,第2期,民國50年1月。
24.<劉後村大全集>,《圖書館學報》,第3期,民國50年7月。
25.<元代漢軍永清史氏本末--元代漢軍三世家考之一>,《大陸雜誌》,第20卷第7期,民國49年4月。
26.<金將武仙本末考>,《東海學報》,第2卷第1期,民國49年6月。
27.<晚宋詩人劉克莊補傳初稿>,《東海學報》,第3卷第1期,民國50年6月。
28.<劉後村的家世與交遊--劉後村與晚宋政治之1>,《大陸雜誌》,第22卷第11期及第12期,民國50年6月。又見《宋史研究集》,第4期,民國58年6月。
29.<晚宋政爭中之劉後村--劉後村與晚宋政治之1>,《大陸雜誌》,第23卷第7期與第8期,民國50年10月。又見《宋史研究集》,第2期,民國53年10月。
30.<華籍傳道人的中國文化陶冶問題>,《葡萄園》,第16期,民國50年12月25日[10]
31.<元代漢軍人物表(并序)>,《大陸雜誌特刊》,第2期,民國51年5月。
32.<元初漢軍張柔行實考>,《東海學報》,第4卷第1期,民國51年6月。
33.<從「唐詩鼓吹」談到王荊公的詩及宋詩演變>,《新時代》,第2卷第7期,民國51年7月。
34.<談「論詩詩」--「詩與詩人」之一>,《大華晚報》,民國51年8月19日第6版。
35.<誠齋集與誠齋詩體>,《大華晚報》,民國51年8月26日第6版。
36.<元王使宋事補>,《大陸雜誌》,第25卷第6期,民國51年9月。
37.<王安石的小詩>,《大華晚報》,民國51年9月9日第6版。又見《詩與詩人》,民國60年。
38.<大歷與十才子(詩與詩人之四)>,《大華晚報》,民國51年11月2日第2版。
39.<讀元遺山集>,《東海文學》,第5期,民國52年3月。
40.<韓偓詩及其生平>,《新時代》,第3卷第6期,民國52年6月。又見《東海文學》,第6期,民國52年11月。[11]又見《中國詩》第12卷第1期,民國70年3月。
41.<入元宋將夏貴事輯>,《大陸雜誌》,第27卷第2期,民國52年7月。
42.<韓偓簡譜初稿>,《圖書館學報》,第5期,民國52年8月。
43.<國家不幸詩人幸--元遺山其人其詩>[12],《東風》,第2卷第11期,民國52年12月。又見《中國詩》,第9卷第1期,民國67年3月。
44.<探索基督教大學的形象>,《葡萄園》,第19期,民國52年12月25日。
45.<元儒蘇天爵學行述評>,《東海學報》,第6卷第1期,民國53年6月。
46.<談中國文史類論文的製作>,《東風》,第3卷第1期,民國53年6月。
47.<元代北方之儒>《孔孟學報》,第8期,民國53年9月。
48.<蒙古興起前後的女性活動--讀蒙札記(詳見自著「蒙古漢軍與漢文化」書內「元史食貨志的賜賚」)>,《中國時報》,民國53年10月19日第5版。
49.<繭廬叢稿自序>,《東海文學》,第8期,民國53年11月。[13]
50.<中國道教初期的發展>,《大陸雜誌》,第30卷第4期,民國54年2月28日。
51.<忽必烈時代南中國人民的反抗>,《民主評論》,第16卷第6期,民國54年3月。
52.<劉後村詩學評述>,《東海學報》,第7卷第1期,民國54年6月。又見《東海文薈》,第7期,民國54年6月。
53.<元代道教的特質>,《大陸雜誌》,第30卷第11期,民國54年6月15日。
54.<梅伯言與柏峴山房集>,《圖書館學報》,第7期,民國54年7月。
55.<孔門詩論>,《孔孟月刊》,第3卷第12期,民國54年8月。
56.<元代道教茅山宗(上、下)--元代道教正一教考之1>,《大陸雜誌》,第33卷第2期及第3期,民國55年7月及8月。
57.<元代南方之儒試論>,《孔孟月刊》,第4卷第12期,民國55年8月。
58.<謝靈運再評價>,《現代學苑》,第3卷第8期,民國55年8月。又見《東風》,第3卷第9期,民國56年3月。
59.<元代道教茅山宗考-下->,《大陸雜誌》,第33卷第3期,民國55年8月15日。
60.<謝靈運詩賞析>,《大陸雜誌》,第33卷第10期,民國55年11月。又見《夏聲》,第136期,民國65年3月。
61.<元道士吳全節事蹟考>,《幼獅學誌》,第5卷第2期,民國55年12月。
62.<宋元文集對史料的提供>,《葡萄園》,第23期,民國55年12月25日。
63.<江南訪賢與延祐儒治>,《東海學報》,第8卷第1期,民國56年1月。又見《東海文薈》,第8期,民國56年7月。
64.<昭明文選導讀>,《書目季刊》,第1卷第3期,民國56年3月。
65.<元許有壬與其至正集>,《圖書館學報》,第8期,民國56年5月。
66.<我和東海大學圖書館>,《大華晚報》,民國56年7月31日。
67.<陶淵明詩中的儒家思想>,《孔孟月刊》,第5卷第12期,民國56年8月。
68.<天師教淵源略述>,《景風》,第14期,民國56年8月。
69.<白雲宗--讀蒙小記>,《大陸雜誌》,第35卷第6期,民國56年9月30日。
70.<所見元人詩文別集中之道教資料(上、下)>,《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1卷第4期與第2卷第1期,民國57年4月及7月。
71.<「元代漢文化之活動」自序>,《中央日報》,民國57年4月23日第9版。
72.<程鉅夫與其雪樓集>,《圖書館學報》,第9期,民國57年5月。
73.<元代漢軍锓城董氏本末>,《東海學報》,第9卷第2期,民國57年7月。又見《東海文薈》,第9期,民國57年7月。
74.<道教茅山宗神話>,《廣文月刊》,第1卷第1期及第3期,民國57年11月及民國58年1月。
75.<金元全真教創教述略>,《景風》,第19期,民國57年12月。
76.<論義利>,《孔孟月刊》,第7卷第12期,民國58年8月。
77.<通鑑居危錄>,《孔孟月刊》,第2卷第12期,民國58年8月。
78.<金元全真教的初期活動>,《景風》,第23期,民國58年9月。
79.<清容居士集與袁桷--元人別集小記>,《圖書館學報》,第10期,民國58年12月。
80.<元代金華之學評述>,《幼獅學誌》,第8卷第4期,民國58年12月。
81.<唐詩鼓吹與王荊公詩>,《詩文述評》,民國59年。又見《中國詩》,第14卷第2期,民國72年6月。
82.<淚的文學--李義山詩中的淚>[14],《東風》,第3卷第12期,民國59年1月。
83.<義山詩的傷時與自傷>,《東方雜誌》,第3卷第9期,民國59年3月。
84.<義山詩小論>,《東方雜誌》[15],第2卷第5期,民國59年4月。
85.<元代金華文人方鳳與柳貫>,《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3卷第4期,民國59年4月。又見《宋史研究集》,第6期,民國60年12月。
86.<吳萊之才華與學藝--元代金華之學下篇之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3卷第9期,民國59年9月。
87.<元代漢人之保種存文活動>,《東海學報》,第12卷,民國60年6月。
88.<儒雅雍容之黃溍--金華之學述評下篇之三>,《圖書館學報》,第11期,民國60年6月。
89.<謝靈運詩評>,《中國詩》,第2卷第3期,民國60年9月。
90.<楊萬里詩>,《中國詩》,第3卷第2期,民國61年6月。
91.<張雨--元代的一個文學道士>,《大陸雜誌》,第46卷第4期,民國62年4月。
92.<朱著姚惜抱學記序>,《東海文學》,第19期,民國62年5月。[16]
93.<唐以前老子的神話>,《大陸雜誌》,第48卷第1期,民國63年1月。
94.<吳梅村北行前後詩>,《中央圖書館館刊》,第7卷第1期,民國63年3月。又見《中華詩學》,第11卷第2期與第3期,民國63年8月及9月。
95.<唐代道教之發展導論>,《文史學報(中興)》,第4期,民國63年5月。
96.<元初南宋遺民初述--不和蒙古人合作的南方儒士>,《東海學報》,第15卷,民國63年7月。
97.<吳漢槎與其詩>,《東方雜誌》,第8卷第2期,民國63年8月。
98.<查初白與其敬業堂詩>,《中央圖書館館刊》,第8卷第1期,民國64年3月。
99.<談遷與吳梅村>,《大陸雜誌》,第50卷第3期,民國64年3月。
100.<唐代道教與政治>,《大陸雜誌》,第51卷第2期,民國64年8月。
101.<新「李、杜優劣論」>,《春來燕歸人未歸》,民國65年。
102.<明初天師張宇清及其峴泉集>,《書目季刊》,第9卷第4期,民國65年3月。
103.<元虞集與南方道教>,《大陸雜誌》,第53卷第6期,民國65年12月。
104.<小論厲樊榭詩詞>,《大陸雜誌》,第55卷第4期,民國66年10月。
105.<劉長卿其人其詩>,《中國詩》,第9卷第2期,民國67年6月。
106.<厲樊榭年譜初稿>,《大陸雜誌》,第56卷第6期,民國67年6月。
107.<作詩四要(意境、辭采、錘鍊與識度)>,《中國詩》,第9卷第3期,民國67年9月。又見《夏聲》,第252期,民國74年11月。
108.<厲樊榭金石之交--讀樊榭山房集雜記交遊考論之一>,《大陸雜誌》,第58卷第3期,民國68年3月。
109.<小玲瓏山館與邗江吟社--讀樊榭山房集雜識交游考論>,《書目季刊》,第13卷第1期,民國68年6月。
110.<查蓮坡與厲樊榭--樊榭集雜識交游考論>,《大陸雜誌》,第59卷第1期,民國68年7月。
111.<劉後村與四靈、江湖>,《中國詩》,第10卷第3期,民國68年9月。
112.<厲樊榭學侶杭世駿--讀樊榭集雜記>,《大陸雜誌》,第59卷第6期,民國68年12月。
113.<厲樊榭與杭州梁氏>,《大陸雜誌》,第60卷第2期,民國69年2月。
114.<杭州詩社諸人與厲樊榭--讀樊榭集雜記>,《大陸雜誌》,第61卷第4期,民國69年10月。
115.<陳迦陵詩詞小論>,《書目季刊》,第14卷第3期,民國69年12月。
116.<朱竹垞詞與詩略論>,《大陸雜誌》,第63卷第2期,民國70年8月。
117.<李太白的五言古詩>[17],《東風》,第1期,民國45年7月。又見《中國詩》,第16卷第1期,民國74年3月。
三、文學創作
1.<朋簪詩憶五首>[18],《東風》,第2期,民國45年11月。
2.<東大校園即事(詩)>,《東風》,第2期,民國45年11月。
3.<敬悼陳含光先生>,《暢流》,第15卷第6期,民國46年5月。
4.<孔達生先生越南講學序>,《中央日報》,民國47年11月8月第3版。
5.<詩四首>[19],《東風》,第7期,民國48年3月。
6.<敦鍒先生惠詩章酹二絕(詩)>,《東風》,第9期,民國48年12月。
7.<五律四章--己刻重九醇士定山伉儷與友紅主人梁孟徐道鄰顧敦鍒兩教授小集山齋翌日紀之(詩)>,《東風》,第10期,民國49年3月。
8.<授太白詩感成雜言一首(詩)>,《東風》,第11期,民國49年6月。
9.<庚子春遊獅頭山(詩)>,《東海文學》,創刊號,民國49年6月。
10.<雨遊獅頭山紀遊(詩)>,《東海文學》,創刊號,民國49年6月。
11.<當代詩錄:于右任、彭醇士>[20],《東海文學》,創刊號,民國49年6月。
12.<無題--四十三年作四首錄二(詩)>[21],《東海文學》,第2期,民國50年1月。
13.<有感(詩)>,《東海文學》,第2期,民國50年1月。
14.<讀莊書有感(詩)>,《東海文學》,第2期,民國50年1月。
15.<當代詩錄:周棄子、俞大綱>[22],《東海文學》,第2期,民國50年1月。
16.<小簡二則:謝于右任先生見惠法書、謝彭醇士先生和詩>,《東海文學》,第2期,民國50年1月。
17.<繭廬詩抄:阿里山遊山詩、嘉南春旅紀事>,《東海文學》,第3期,民國50年11月。
18.<當代詩錄:陳定山、陳季碩>[23],《東海文學》,第3期,民國50年11月。
19.<簡廬說>,《東海文學》,第3期,民國50年11月。
胡適噩耗,作詩哀之。
20.<記胡適之先生>,《大華晚報》,民國51年3月4日第8版。
21.<繭廬近詩:題曾氏家學、暮雨、春日雜句、春心、元日謁醇士先生歸途有作、過曉薔值其外子雲君留飲並讀新畫>,《東海文學》,第4期,民國51年6月。
22.<當代詩錄:曾克耑、廖壽泉>[24],《東海文學》,第4期,民國51年6月。
23.<大學中文教學不能不改進了>,《大華晚報》,民國51年8月12日第5版。
24.<基督教和平進中國>,《葡萄園》,第18期,民國51年12月25日。
25.<東海同仁臺南觀光車中有作(詩)>,《東海文學》,第5期,民國52年3月。
26.<南遊追記(詩)>,《東海文學》,第5期,民國52年3月。
27.<庭花小記>,《東海文學》,第5期,民國52年3月。
28.<觀呂佛庭先生萬里長城圖不覺神遊河朔因成五絕句(詩)>,《東海文學》,第6期,民國52年11月。
29.<憶王偉俠>,《傳記文學》,第3卷第6期,民國52年12月。
30.<十月書事二首(詩)>[25],《東風》,第2卷第11期,民國52年12月。
31.<新正陰雨晦冥,頃始開霽,山園桃花競開,喜為口號四首(詩)>,《東海文學》,第7期,民國53年4月。
32.<過達夫教授寓前小圃杜鵑怒發,亦有夭桃,得詩二絕(詩)>,《東海文學》,第7期,民國53年4月。
33.<為故友某君勸捐賻贈小啟>,《東海文學》,第7期,民國53年4月。
34.<甲辰北溝修禊詩記>[26],《東風》,第2卷第12期,民國53年5月。
35.<有作(詩)>,《東海文學》,第8期,民國53年11月。
36.<變色木芙蓉一本盛開(詩)>,《東海文學》,第8期,民國53年11月。
37.<繭廬詩稿:既刊小集吟朋頗有贈章偶遘春陰書牕兀坐展翫忻感輒成長句八首將與諸篇布諸藝林>,《東海文學》,第9期,民國54年4月。
38.<萊園攬勝詩序:七律二首--是遊遍觀林氏故居,始憩萊園池館,復踰嶺看村民園圃、五絕二首--池亭分詠、滿庭芳--池亭、七律一首--遊萊園訪林培英君南彊詩人哲嗣今亦六十矣、懷二林先生--痴仙南彊>,《東海文學》,第10期,民國55年2月。
39.<當代詩錄:黃祖漢、吳萬谷>,《東海文學》,第10期,民國55年2月。
40.<北游雜興十六首(詩)>[27],《東海文學》,第11期,民國55年6月。
41.<踏沙行--野柳海岸(詞)>[28],《東海文學》,第11期,民國55年6月。
42.<齊天樂--旅遊宿芝山岩衛理園(詞)>[29],《東海文學》,第11期,民國55年6月。
43.<北遊紀行(詩)>[30],《東海文學》,第11期,民國55年6月。
44.<李白和詩人>,孫克寬漫談,鍾燕玲記錄,《東海文學》,第11期,民國55年6月。
45.<復觀教授講學香江詩課諸生學吟餞別余亦同作即塵莞政五律二首(詩)>,《東海文學》,第12期,民國56年2月。
46.<寇拉颱風過境山間有秋意--五言一章(詩)>,《東海文學》,第12期,民國56年2月。
47.<七古寄棄子并簡老潛學長慶體>,《東海文學》,第12期,民國56年2月。
48.<醇士以和旅泊詩見眎因復和之已三續矣--四律句>,《東海文學》,第12期,民國56年2月。
49.<高陽臺--秋意(詞)>,《東海文學》,第12期,民國56年2月。
50.<略談基督教文學的建立>,《葡萄園》,第26期,民國56年6月19日[31]
51.<所思錄小言--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杜甫秋興>,《東海文學》,第13期,未標年代。
52.<繭廬近詩:戴陽將軍歌、明潭短旅雜詩錄五、有作一絕>,《東海文學》,第13期,未標年代。
53.<我編了一本詩選>,《大華晚報》,民國57年7月8日第8版。
54.<當代詩錄:瑞安伍俶叔儻、武勝舒衷正景衣>,《東海文學》,第15期,民國59年1月。
55.<鄞縣戴教授靜山先生大秩晉九壽言>,《東海文學》,第15期,民國59年1月。
56.<谷音詩錄--繭廬詩>[32],《東風》,第3卷第12期,民國59年1月。
57.<晚學詞摘>[33],《東風》,第3卷第12期,民國59年1月。
58.<挽姚從吾先生>,《中央日報》,民國59年4月21日第9版。
59.<不站罪人的道路>,《葡萄園》,第29期,民國59年4月25日。
60.<繭廬近詩:還山二絕句、臺中一福堂九樓小飲口號、頃復晚飲一福堂九樓有作、默坐有得>,《東海文學》,第16期,民國59年6月。
61.<孱貓記>,《東海文學》,第16期,民國59年6月。
62.<大度山懷舊詩九絕句>,《東海文學》,第18期,民國61年6月。[34]
63.<孫克寬老師來鴻>,《東海文學》,第18期,民國61年6月。[35]
64.<沙城一年>,《東海文學》,第19期,民國62年5月。[36]
65.<在天之涯,河上秋風>[37],《聯合報》,民國62年9月20日「聯合副刊」。

 

[1] 據《私立東海大學四十七年度教員名冊》載,時先生57歲;民國58年《私立東海大學遴選清寒教師名冊》載:「年齡68」;民國39年12月27日<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教育學術人員登記名冊>載:「年齡49」。故據以推之。
[2] 按,未署年份的「彙報教育部名單」,載到校年月:「453月」,《私立東海大學四十七年度教員名冊》則載:「46年8月到校」。
[3] 按,民國571216日《東海大學校刊》「東海大學57 學年第1學期文理工學院教員及任課表」載,先生是時尚為專任,講授大一國文、《墨子》與《左傳》。民國58年之後,《東海大學校刊》則未刊載此類資訊。查 民國58年1月12日,先生簽請延退,江舉謙先生建請學校照成例挽留任教。<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歷年課程表>(《東海中文學報》第5期,民國 74年6月)載,59學年度仍講授《墨子》、《詩經》、《左傳》。則應於民國60年7月屆齡退休無疑。先生退休後,仍持續作研究,於民國62年及63年的 《東海學報》,尚能見先生的著作。據中文系張端穗先生說他於民國六十年畢業,期間仍選修先生之課程,而先生退休後,即前往新竹清華大學,依附其子而居。
[4] 按,是文末題「四十六年二月」。
[5] 據《繭廬叢稾》書末「本書作者」,扉葉題:「克寬今年農歷十月六十初度,謹選錄詩文追懷母難,獻於先老樹人府君,先妣劉孺人。甲辰(民國53年,1964)初冬自誌。」孫克寬印,民國53年11月。
[6] <孫克寬教授病逝,後天安葬>,《聯合報》,民國82年5月15日第6版;及<孫克寬教授蒙主恩召>,《東海大學校刊》,民國82年5月26日第4版。
[7] 按,館藏戴君仁先生贈書之《宋元道教之發展》,扉葉題:「敬贈 靜山先生惠存 孫克寬五四、六、七」,又題字云:「蒙公招我入山來,十一年中百慮灰,只向荒殘埋鬢影,何曾杞梓植良材。著書且當朮田計,忘我幾無舊夢回,新自道經尋別解,昆池歷劫漫生哀。小詩寫意,井朮教誨。寬又及」。知先生實受戴先生之邀到東海任教。
[8] 按,<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歷年課程表>(《東海中文學報》第5期,民國746)載先生授課到59學年度,當年度講授詩選、歷代文選、六朝文、《杜甫詩》等課程。60學年度則未見先生之名,故先生或於民國61年2月即辦理退休而離開東海。
[9] 按,「全國圖書聯合目錄」收錄:「《拓樸學》,孫克寬、郭駝英等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4年」,及「《招捕總錄》,孫克寬撰,台北:台灣商務,民70年。宛委別藏第51冊。影舊抄本」。按,孫先生於199358日病逝於美國,有可能在2004年編《拓樸學》出版嗎?或是同姓名,抑是先生生前所編,而華中師範大學若干年後始發行?因未見原書,姑記之俟考。又,翻檢館藏《宛委別藏》第51冊《招捕總錄》,卻未見「孫克寬」三字,館藏另本江蘇古籍出版社之《招捕總錄》,書前附<招捕總錄一卷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是編藏書家未著錄,蓋佚己久矣,此從舊鈔依樣影寫。」則非先生之著名矣。
[10] 按,篇末題:「五○,十一,廿於大度山簡廬。」
[11] 按,篇末編者註:「本文原載於《新時代雜誌》第3卷第6期,茲商得本文作者孫教授之同意,轉載於本刊,俾有助於愛讀韓詩者之認識。
[12] 按,篇末題:「此稿八九年前寫付《暢流》,亦不記為何期,偶翻敝篋忽見草稿,遂略加修訂付《東風》重刊,以為詩選同學參考。《施注元詩》世界書局已景印,可以購閱,因此文中引詩,未再加註,以省篇幅。」
[13] 按,篇末題:「民國第一甲辰秋日。」
[14]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
[15] 按,「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作「中華詩學」,其餘完全相同。
[16] 按,篇末題:「時壬子冬暮,(西一九七二)舒城孫克寬序於加拿大國沙斯頓市(Saskatoon)之瑞玉行寓,六十八歲生朝後二十日。」
[17]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18]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云:「久欲作當代詩話,顧思之,以陳石遺之高名耆壽,其所為之《石遺室詩話》,士林膾炙,身後纔幾年而異論已生;采風社諸老迻錄 之詩,俊爽深沉,千秋各具,而朝市邱墟,詩隨人降,人間評騭,又復何如?如予檮昧,詎季緒之掎摭,招陳思之譏責,是又不如卷舌藏拙之為愈也。特以生好吟 哦,又爰朋侶,嚶鳴之什,既嘗以見詒;風雨之思,實久而彌篤!則伸嗜痂之談,補師丹之忘,度風流之未沬,藉尚論夫平生,或亦通人之所許乎?」收:<猛悔樓詩><拾翠詞><晨至上清寺買花><夏初><衙齋枯坐,庭花幾開落矣,以解寂--七律>
[19]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收:<初敢船><潭中碧山四插,了無波浪><登文武廟><蕃社所見>
[20]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21]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22]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23]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24]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25] 按,用筆名「繭廬」發表。
[26] 按,內有<甲辰北溝禊集五言一章>
[27]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
[28]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
[29]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
[30]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
[31] 按,篇末題:「五六、四、八、於大度山園。」
[32]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收<龍盦繪山居圖見贈,詣彰化謝之,相左歸來,以五古一章塵教><朱夏有作錄二律><悼故人二絕句><雜書二絕句>及朱雲呈<五古酬繭廬>
[33] 按,以筆名「繭廬」發表,收<淒涼犯--國慶期會後,過徐園。門柳已薪,悽然學白石此調><金縷曲--寄定山>
[34] 按,篇末題:「壬子春仲繭廬未足草時客加拿大國沙城寓樓。」
[35] 按,篇末題:「六十年十二月四日」,文中云:「我到這兒,一貶眼就三個月了。」
[36] 按,篇末題:「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廿四日於沙城」、「轉載《中央日報》副刊六十二年一月廿日。」文中提及:「我依然嘗到神的溫馨,和我十七年來在東海大學一年一度的大聚會中,所沐浴的神光靈雨,琴韻歌聲,一樣地情景。」
[37] 按,以筆名「萌」發表,篇末:「編按:作孫克寬教授僑居加拿大Saskatoon市」。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