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院長胡適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上下兩冊),1962年12月
「……我得到胡先生自紐約寄給我的一封信;信內最後一段如下(原信另製版附錄):
我近來有一個妄想,想請镏公與兄替我想想:
我想在南港院址上,租借一塊小地,由我自己出錢,建造一所有modern 方便的小房子,可供我夫婦住,由我與院方訂立契約,聲明在十年或十五年後,連房與地一併收歸院方所有。此辦法有無法律上的障礙?此意有幾層好處:
(1)可以開一例子,給其他海內外院士可以仿行,將來在南港造成一排學人住宅。
(2)我覺得史語所的藏書最適於我的工作(1948年我長期用過);又有許多朋友可以幫助我。(近來與嚴耕望先生通信,我很得益處。舉此一例,可見朋友襄助之大益。)
(3)我若回臺久住,似住在郊外比住在臺北市為宜。
此計畫市一種妄想,不但要镏公與兄替我想想,也要兄轉告思亮、子水諸朋友镏替我想想。(委尚未告知他們)。」
…….
他去世以後,大家都想所以紀念他的方法,卻得不到任何十分滿意的結論。不過若把紀念胡先生的事分作兩方面看,也許我們可以看得清楚一點。我的意思是,若從永久性的紀念說,像胡先生一生的成就,可以說是”自有千古”,不需要任何紀念的標幟。換句話說,他留下來的工作成績,就是紀念他最好的紀念品。歷史上的人物,如韓愈、朱熹這一類的人,是用不著別人紀念他們的。另一方面看,若是懷念他的人,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們設想,他們與胡先生的關係自然是因人、因地、因時而各有不同;他們確實可以由這些不同的關切想出不同的紀念方法。
史語所同仁有幸,在胡先生最後的幾年生活中,得與他朝夕相處,所獲得的益處,方面是很多的;但他留在南港最深刻的印象,仍是他那做學問的方法。就這一點說,研究所同仁各就他本人的研究工作,寫一篇文章來紀念他,算是有意義的了。所以我們這一次論文集所載的論文,都是由與本所有關的人所撰著。
李濟 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南港」
談點李濟
我讀過李濟先生的長子李光謨先生寫的文章,說李濟的墓在另一山頭,與胡適之墓遙遙相對,似乎是說他的老子也是胡適級的巨人。李光謨忘記他在194年與張光直合編的《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中,張先生在「編者後記」中這樣說:「李先生在資料裡抓到了許多關鍵性的問題,但他並沒有很明白地指點出來這許多問題之間的有系統、有機的連繫。很可惜的是,李濟先生沒有給我們一本考古理論、方法論的教科書。」
我們可參考李光謨《鋤頭考古學家的足跡—李濟治學生涯鎖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這本書可以知道學生為他立慕志銘是:「清標自守、師表百世」。
談點張光直
張光直先生晚年回台灣當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長。我們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與Parkinson症奮鬥的幾個畫面,令人不忍。
我發現大陸出版幾本紀念張光直先生的文集,可是台灣還是靜悄悄,似乎沒有人寫文章,很無情。我與中研院的一位研究員說,如果你組稿,我可以出版。他欣然接受。可是幾年過去了,我知道這是定案了。
台灣的出版界可能有它的問題。譬如說,我讀過北京出版的張光直父親的張我軍全集,可是我們除了板橋的某小學紀念他之外,似乎靜悄悄的。
昔日張光直先生哈佛大學考古系收的某中國學生,當初英文程度簡直,可說「慘」,可是他有學人底子,20年之後就成為芝加哥大學的名教授,著作(英中文)等身。
目錄
序 李濟
跋斐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 胡適先生遺稿
績溪嶺北音系 趙元任
台語系聲母及聲調的關係 李方桂
敦煌千佛洞遺碑及其相關的石窟考 石璋如
孔廟百石卒史碑考 勞榦
荀子斠理 王時岷
北魏軍鎮制度考 嚴耕望
近代四川合江縣物價與工資的變動趨勢 全漢昇 王業鍵
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補論 楊聯陞
清人入關前的手工業 陳文石
「老滿文史料」序 李光濤
從文法語彙的差異證國語左傳兩書非一人所作 張以人
川南的鴉雀苗及其家制 芮逸夫
再說西京雜記 洪 業
甲骨文金文 及其相關問題 龍宇純
說異 李孝定
唐武后改字考 董作賓 王恆餘
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 屈萬里(附陳槃跋)
東漢黨錮人物的分析 金發根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動 許倬雲
雲南方言中幾個常見的詞彙 楊時逢
讀明刊毓慶勳懿集所載明太祖與武定侯郭英敕書 黃彰健
國語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傳說的分析(上篇) 楊希枚
明初東勝的設防與棄防 吳緝華
Reduplicatives in the Book of Odes 周法高
殷商時代裝飾藝術研究之一 李 濟
附載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胡適先生英文講稿) 楊君實譯
胡適先生中文著作目錄 徐高阮編
胡適先生中文遺稿目錄 徐高阮編
胡適先生西文著作目錄 袁同禮 Eugene L. Delafield 編
胡適先生詩歌目錄 胡頌平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