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黃金穗

研究方法作業:黃金穗


黃金穗

生平及年表:1915~1967

1915年出生於新竹

1937年考上京都帝國大學哲系

1941年岩波書店岩波文庫編輯部工作

1958年任教於台大哲學系。

1959年翻議(sic)《方法導論》。

1964年《臺大文史學報》第十三期發表〈前設邏輯運作論〉一文。

1965年《臺大文史學報》第十四期發表〈形式構造論〉一文。

1966年《臺大文史學報》第十四期發表〈邏輯多樣體試論〉一文。

1967年逝世於臺大醫院。

黃金穗先生於民國四年出生於新竹市,民國廿三年以優秀成績由州立新竹中學校,保送台北高等學校,民國廿六年考進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哲學系,在日本著名哲學家田邊元教授指導下,專攻「善之哲學」、數理邏輯。民國卅年畢業即受聘在岩波書店岩波文庫編輯部工作,於東京岩波書店編輯「思想」雜誌。回台不久在新竹擔任新竹省立中學與女中教務主任。

為學習國語,他也與普通青年一樣,在他的弟弟黃澤祖的補習班聽課。後來被朱昭陽校長,聘來台北延平中學任教務主任,並兼任開南商工學校、大同工學院教授數學。據他幽默地說:當時一校的薪水,只夠用十天,兼三個學校始能度過一個月。他的本性是斯賓諾莎式的安貧樂道。至民國四十七年秋,始在台大哲學系兼課,開了「數理哲學」、「數學的邏輯」等課。他講課認真,做人和藹可親,另一面卻不脫剛毅木訥,常以「讀哲學的目的之一,在於還我天真」為人生真諦,與學生相處如友,大智若愚,頗為學生愛戴,近十年間培育出許多哲學新銳,甚受校方注重,正在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要送他到德國研究深造前夕,不幸於民國五十六年四月二日在副教授任內,病逝於台大附屬醫院。

參考書目

黃金穗著作

笛卡兒(Rene Descart),著黃金穗譯,《方法導論》,臺北:協志工業,1959

黃金穗〈前設邏輯運作論〉,《臺大文史學報》第十三期,臺北:臺灣大學,1964

黃金穗〈形式構造論〉,《臺大文史學報》第十四期,臺北:臺灣大學,1965

黃金穗〈邏輯多樣體試論〉,《臺大文史學報》第十五期,臺北:臺灣大學,1966。

相關資料

何秀煌、王劍芬著《異鄉偶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 (如下)

施妙旻紀錄 新生台灣建設研究會的成立〉,臺灣史料研究第28號》,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6):183-191

相關網站如下:

1. http://www.twcenter.org.tw/a02/a02_09/a02_09_02_2.htm

2. http://www.laijohn.com/interview/Gou,SLian.htm

3. http://citymemory.his.ncnu.edu.tw/citymemory/1945-1950.htm

4.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26058

5.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i-heng-chhiong/ng-teksi-nipio.htm

6. http://www.ntmofa.gov.tw/m/taiwan-art/war/c4.pdf

7.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c/chu-ka-hui/sek-su/liong-li-seng-pheng

8. http://140.138.172.55/LAIHE/B3/b_32.htm

9. http://homepage.ntu.edu.tw/~bcla/e_book/66/6607.pdf

10. http://geart.nhcue.edu.tw/Mfigure.aspx?i=10

11. http://webpac.library.ntpu.edu.tw/Webpac2/store.dll/?ID=54405&T=0

12. http://blog.chinatimes.com/ray33/archive/2005/08/17/11386.html

13. 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long_ying_zong/long_composition/long_onlin/essay/essay_c08.htm

以上資料由黃泊凱收集整理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hhho/ushuangmemo.htm

何秀煌、王劍芬著。《異鄉偶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年八月。

追悼黃金穗老師

何秀煌


黃老師:

今天我們住的小城下著毛毛的細雨,從L城歸來已經是迷濛的黃昏。展開臺灣友人的來信,我不禁愕然。在模糊的知覺中,我不住地問這是真的嗎?可能的嗎?我是在夢幻中嗎?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您已經走了。離開了親人,離開了妻女,離開了知友,離開了學生。遙遠遙遠地走了。我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讓死亡的陰影籠罩在您和藹的面容上,不能接受讓那陰影隔絕您真摰可親的聲音。我可以看到你、聽到你。我不相信,我不能相信。
這是台大的哲學系,我又坐在第五研究室,又遙遙地聽到你在討論室裏上課的聲音。每逢上課,您總是又嚴肅又莊重。那堅定又高朗的聲音,在幾個教室之外都可以 清楚聽見。我又遙遙地聽到你在上數理解析,在談數系結構。也許因為您在日本停留的日子長,每逢要說「那麼……」,或是 "Now,……" 的時候,您總喜歡說: "Hi,……"。於是它變成了您上課時最鮮明的標記。
下課的鈴聲響了,我聽到您走過來,進了研究室。我從桌上抬起頭,對您說聲早安,您笑瞇瞇地回了一聲早,又開始像往常那樣樸素自然地說:
「今天我又感冒了;每次我要出門以前總先問我太太天氣如何,每次她都說錯了,不是令我穿得厚厚的衣服大曬太陽,就是穿件單衣,挨了一陣冷……」。
我聽了不禁大笑,您也笑了。
在研究室裏,我們經常像這樣的朗聲大笑,每次都是為了那些可愛的人生小片段。
自從認識了您,自從我們一起在同一個研究室之後,我一直傾慕於您的天真自然,尤其是您的為人、談吐與和藹可親的笑容。我第一次體會到讀了哲學與數學之後, 一個人所建立的樸素優美的人格。我深深地受了感動。有一次一位友人生日,我送他一隻吹氣的玩具長頸鹿,並且寫了一個字條說:「讀哲學的目的之一,在於還我 天真。」這是從您的生命中所體驗出來的真義。從那時候起,我不再疑惑,不再失望,不再以為讀了哲學只會令人變得鬼怪多端,變得不必要的複雜與只剩言辭豐采 而沒有血肉生命。
維根斯坦寫過:「對於我們所沒法言說的,我們應該沉默無語」。您未曾標榜過這個原則,可是您卻默默遵循。事實上,您並不是志在遵循什麼原則,而是它輕輕地在您的生命中繁發滋長,自然流露。
有一次,我們幾個人一起聚餐。在談論裏我們說到了數學的性質。有一位友人問起您數學命辭是否基於經驗得來。您說:「它們也像是經驗科學的命辭一樣地,從數 學家的經驗中得來的」。那位友人立刻接著問:「那您是贊成Mill?」您說:「那也不是什麼Mill不Mill。」真的,世界上並不只是Carnap 與 Mill 兩個人,我們的思想為什麼要接受哲學範疇的籠罩?
天色慢慢地暗了。路過的車燈透過紗窗,在牆上漫畫著變幻不居的影子。我又從回憶裏乍然返回片刻的知覺。體認到手中友人的來信,體認到我是在現實的座落裏。我不相信,我不能接受,我不能想像您已經逝世了。
有一次上你的討論課,您要我報告一篇Church 寫的論文。我覺得我報告得不好。前年秋天,我離開台大到這個遙遠的異國,有幾次在與您通信中,我就在想:將來回去之後,再參加您的討論課時,一定可以報告 得好些。沒有想到您竟已撒手西歸,絕離塵世。去年的耶誕我寄了卡片,沒有您的回音,我以為您已經啟程前往德國去。沒料到那時您正躺臥在病床上,更沒有料想 到您竟然一病不起。啊!生命就是映在牆上那變幻難測的光影,人生那堪令人定神細想!
我一直沒有接受「上帝內存心中,所以上帝存在」的論證。可是今晚我相信了。我相信您沒有去世,因為您存在,因為您活在我們的心中,因為在心底深處我看到您和藹可親的笑容,聽到您明朗純真的笑聲。
四月,不正是台大校園杜鵑花盛開的季節嗎?我又看見您從校門口遠遠地走過來。我要跑過去告訴您,告訴您我回來了……。
啊!那封友人的信不會是真的,那只是一場惡夢。請告訴我那夢不是真的,那只是一場夢裏夢中的夢……。您沒有去世,我要告訴黃師母,告訴小弟小妹們,告訴所 有的友人,您永遠活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活在我們心底深處。我明明知道您活著,明明看到您和聽到您,可是我為什麼這樣傷心?淚水為什麼要偷偷地滴落下 來?


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三日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