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姚仁祿 ,姚仁喜,姚家兄弟 and A President 東海的朋友



姚仁喜獲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是台灣第一位獲此榮銜的建築師。
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建築師協會七日公布二○一四年榮譽院士(Honorary Fellowship of AIA),由姚仁喜與Antonio Cruz等三位西班牙建築師獲選。姚仁喜是首位獲此榮銜的台灣建築師。 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簡稱AIA)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為該協會賦予國際建築師的最高榮譽,已有超過六十年的傳統。每年選拔 在建築設計上有卓越成就,或對教育、環境、或社會議題具貢獻的建築師,予以肯定。
歷年榮譽院士包括普立茲克獎得主倫佐‧皮亞諾、庫哈斯、諾曼‧福斯特、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也於二○一一年獲此頭銜。
姚仁喜去年九月接到通知獲推薦提名,他寄上作品資料後,經過十名評審的評選,從多名國際建築師中脫穎而出。
姚仁喜指出,台灣建築師常自認國際地位「很邊緣」;但他作品多位於兩岸,依然有被國際「看見」的機會。如高雄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去年便打敗S.O.M等國 際知名設計團隊,獲紐約Architizer A+高層辦公室首獎。證明只要作品成熟、有特色,本土建築也能走上國際舞台。
二○一四年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共四位,除了姚仁喜,其餘三位都是西班牙建築師。西班牙是近年國際上最強勁的一支建築隊伍,屢屢拿下各種國際競圖與大獎。
姚仁喜觀察,西班牙非強國、經濟疲軟。但西班牙政府幾乎不辦國際競圖,堅持將國內建築設計的機會留給本地建築師,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建築師,支持他們走向國外。反觀台灣,地標建築必辦國際競圖,「能不能多留些機會給台灣建築師?」
姚仁喜將參加美國建築師協會六月於芝加哥舉行的年會,領獎並發表演說,講述其建築作品與理念。
【2014/02/09 聯合報】  @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台灣首位 姚仁喜獲美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2012.8.17
談幾位不熟識的東海人

昨天在書店看到 姚仁祿《星空之下永遠有路》。我與作者在東海同學過,不過他不認識我,我們不同系不同年級,當時東海師生數只近1500人。

前幾天羅時瑋與陳珍吾之子說起東海大學建築系兄弟檔似乎沒提到姚仁祿的哥哥姚仁喜 (他們提到6-7 ,我只聽得懂李安國兄弟) 姚仁喜看起來比較沉穩,我久無其消息。

姚仁祿則在80年代末的設計界小有名氣,我們公司杜邦的新辦公室,就是他們事務所設計的。當時,約1991年,他的事務所似乎人人一部Apple 電腦,當時這牌電腦在全世界PC 的佔有率只有約12 % (我的記憶)

7年前羅時瑋有次與東海的新校長到台北來訪問Eric Yao 等人,當時他們興致勃勃想成立「創意學院」之類的時髦東西,這我不喜歡,雖然在1972年我們在東海就成立「創意社」,因為我認為外國用” Art and Architecture”稱呼之比較恰當,而且建築物的工程層面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形的設計」。後來,程校長沒魄力「破格」請Eric Yao 當新組合成的院之長
不過,Eric Yao 當上台灣的名人榜是沒問題的

我今天注意到Eric履歷表中的 「就學期間創辦校園地下報「矢」與「大師傅」」。
妙得很,「矢」我竟然不知道,而「大師傅」似乎是報紙型的雜誌,全彩,我看過Eric 拿到女生宿舍去「叫賣」過,此舉也頗不平凡。可惜,它也似乎只發行1-2期。然而,大學的志工不在量,而是質。我很喜歡Eric 當時的幹勁。
 ---


 
Mar 28 2013

傑出校友姚仁祿行政會議談創新與創意




      湯銘哲校長就任以來,馬不停蹄南來北往參加各項活動,深刻感受到校友們對母校的殷殷期盼。湯校長更親自帶領行政團隊,排定時間逐一拜訪各系同仁,一方面宣 揚東海的教育目標,一方面廣邀群賢來推動博雅教育。把握各種機會分享對東海的定位與願景:以專業教育和博雅教育均衡發展,培養具有創意、國際觀,以及跨領 域學習的學生。

      為了形塑一個優質的學術人文環境,而且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提供任何機會給全校教職員生一起成長,培養學生具有廣義的思考力、批判力和創新力。湯校長創新 在行政會議邀請傑出校友姚仁祿(15屆建築系,1973年畢)先生與一級行政主管談創新與創意-東海大學2.0。

      姚仁祿先生是本校建築系的校友,是「大小創意+大小媒體」的創辦人兼創意長。這次在湯校長盛情邀請下,以校友回饋母校的熱情,和大家一同分享大學教育創 新。他以「東海1.0,是什麼?」:是一種夢想。夢想,有個地方可以種植出一種叫做「氣質」的東西...充滿感性的自問自答說著東海夢想成真、辛勤實踐, 當初他是以第一志願來到東海這個夢想之地,成為東海1.0培育的種子。如今年過半百的他,思考著「東海2.0,是什麼?」:是一種STARTING OVER...夢想注入活水,這個地方,可以不再枯萎,還是可以種出一種叫做「氣質」的東西......相信東海人的夢想可以再次被喚醒,重建夢想,建構 新品牌。
      參與行政會議的主管們,對於這樣「創新」安排,除了對姚仁祿校友的分享深深感動外,更加重了以邁向博雅大學為目標的責任。湯校長也以退休師長「不信春風喚 不回」期許,重建東海特色帶著信心持續推動全校博雅教育,孕育學生的宏通器識,並賦予人文素養的培育,以及創新的精神。

***
今天翻羅素寫於1905年的《科學與假設》的書評 (收入1910年的文集 Philosophical Essays ) 。羅素文末指出英譯本一些地方(四處)將「非否定」句錯譯為「否定」句。我查出版商,它在英國有兩印刷所,一處當然是倫敦,一處是 Newcastle-on-Tyne…

“Newcastle-on-Tyne” 讓我想起羅時瑋前幾天跟我說,他有一次到英國開會,之後還搭近2小時火車去那兒拜訪東海數學系的老師 羅時瑋對他的評價很高。幾年前,這位當上東海的副校長。他角逐下屆的校長失利。妙的是,程校長「因事」提前辭職去追求他的career,我們這位朋友有機會「大展鴻圖」6個月,這是教育部規定「代裡校長」的最長期限。我比較喜歡的是,據時瑋說,這位代校長有志向把握這半年。
我為他祝福,雖然「東海校譽之日衰」,是過去30年的混混之結果,似乎「微臣無力可回天」。

----阿擘告訴我姚家兄弟的大小序我去找到這篇
實戰創意2∕姚仁祿,姚仁喜,姚仁恭 踏實父母,給他們的養分是自由 


遠見雜誌2007年1月號 第247期
作者:徐仁全、陳建豪 │ 攝影:陳宗怡
 1  0
 0


     從小在民主家庭長大的三兄弟,在父母以自由和關心做為養分,加上良好身教和言教,就是造就姚家三兄弟在美學創意時代發光發熱的祕密武器。
     2006年12月7日,在台北的大元建築及設計事務所裡,聚集了建築、設計界中,被公認為最有創意能量的兄弟檔,姚仁祿、姚仁喜、姚仁恭。
     幾十年來,姚家三兄弟,在台灣的建築、文化相關領域,可說是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長兄姚仁祿外表看起來像是謙謙學者,雖然已經57歲,但內心卻如孩童般,充滿好奇心。不僅在2006年成立大小創意齋、迷上部落格,還曾擔任台北市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大愛電視台總監,人生際遇十分精彩。
     與姚仁祿一樣,56歲的二弟姚仁喜也有著不凡的顯赫資歷。
     藝術家氣息濃厚、留有長髮的姚仁喜於1985年成立大元建築事務所,並有許多知名作品,包含內湖科學園區的仁寶大樓、光寶、神通企業大樓,而在三個月前,更以新竹高鐵車站的設計,拿下台灣建築獎首獎。
     另外,約比兩位哥哥小八歲、體型結實的三弟姚仁恭在燈光設計界的地位,也是執台灣牛耳的先驅。他曾為亞都麗緻、誠品敦南店、微風廣場等地做過燈光設計,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國際燈光協會(IADL)頒贈最高評鑑獎的華人。
     傑出的姚家三兄弟,難得共同接受採訪。三兄弟在二弟姚仁喜21樓高的辦公室裡分享經驗,從落地窗可俯瞰台北城,而三人也從自己目前的高度,回首如何走上創意工作這條路。

父母給自由,允許不念台大念東海
     一門三傑同樣都走上創意工作,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或許是許多正值教育小孩的父母們,一個參考的典範。
     而事實上,他們的父母並不是藝術工作者,而都是在講求制度的銀行業工作。
     「父母並沒有刻意栽培我們走創作這條路,」三兄弟異口同聲地回答,讓人大感意外。
     「但是,父母親卻給我們最剛好的『陽光』和『水』,」有著最多原創性想法的姚仁祿很感謝父母親「適當」的栽培。
     而什麼是陽光和水?
     姚仁祿以他念建中時,打橄欖球校隊為例。「通常練完球,回到家都已經很晚了,但是不論多晚回到家,母親一定坐在客廳等我。我知道她很擔心我,但是她從來沒有禁止我。」
「沒有禁止,給我自由與空間,同時又讓我知道她在關心我,那是一種無聲的溫暖,」姚仁祿認為,「自由」與「關心」對小孩的發展,就如陽光和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水太少,植物會枯死;陽光太多,卻又會被曬死,」姚仁祿接著補充,「同時取得兩者的平衡,才是重點。」
     而姚家父母所給的自由,廣到能同意可以高分錄取台大的姚仁喜,去念私立大學。
     「還好父母同意讓我去東海念建築,不然我現在不曉得在哪裡。」姚仁喜回憶,父親雖然滿希望有一個念台大的兒子,但到最後還是尊重他的抉擇,算是台灣早年少見的民主家庭。
     「我的許多同學,都被他們的父母『規定』要當醫師或工程師,」姚仁喜認為父母提供自由的環境,是他能走上創意工作者的先決條件。

父母有身教,從雜誌培養小孩審美觀
     除了給予自由與關心外,姚家父母一週總是要看七、八本日文雜誌,這個習慣也無形中給了三兄弟最好的美學刺激與養成。
     1961年左右,當時的雜誌是由「行動書店」配送到府。一台腳踏車、載一個木箱,裡頭裝著滿滿的最新雜誌,就是姚仁祿打趣形容的「行動書店」。
     而每週,姚家三兄弟就會翻閱由「行動書店」送來的新雜誌。雖然看不懂日文,但三兄弟看的其實是:雜誌的編排、有設計感的照片以及日本的生活風格。
     「我想或多或少,在小時候經常翻閱這些雜誌,也影響我們日後的審美觀,」時隔約50年,姚仁祿卻還依稀記得這些雜誌的風格與編排。
     而在父母的言教與身教方面,對三位天馬行空的創意人而言,他們最記得的,卻居然是父母親的腳踏實地。
     「認真、老實,這種古老的美德,在父母身上都有,」姚仁恭認為自己在看似夢幻的燈光設計工作中,其實運用的是苦功、苦心,與父母親帶給他的身教,不謀而合。
      「因為做燈光設計,你要考慮的東西變更多了,周圍的建築與環境、時節的變化等,」姚仁恭指出,燈光是從1到10的加值,一定要先花功夫把「1」都摸熟、瞭解,才不會變成從1到0。
  「所以,某方面你可說我是比較膽小、保守,不熟悉的環境,我不會靠幻想,一定會把找資料調查清楚,」姚仁恭認為設計不僅靠創意,更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
父親退休寫徘句,仁祿當紅部落客
     而姚家,這個創意家族,最近剛好每個人都在著迷一項新嗜好,而新嗜好,也不斷在有形、無形中,刺激他們的成長。
     把整夜的擾人耳鳴,形容成「聽了一晚的交響曲」,三兄弟的82歲父親,在最近完成了1000首日本徘句。
     「本來以為父親是最沒創意的,不過看來父親或許是因生活所壓迫,年輕沒時間投入,」三兄弟都驚訝於父親退休後的美學發展。
     「父親80歲的時候,我們出版了他的徘句集,做為生日賀禮,那時還只有幾百首,兩年後,則增到1000首,」姚仁祿認為父親的創作能量十足。
     而姚仁祿,則是在2006年3月成為了最當紅的「部落客」。「部落格是一個很迷人的平台,免費又影響力無遠弗屆,」雖然曾經是電視台總監,但是姚仁祿認為部落格的出現,將會讓媒體有一翻全新的變化,對新事物永遠好奇十足的姚仁祿,便就為部落格深深著迷。

仁喜情感源電影,仁恭養分靠足球
     至於姚仁喜,則是在去年,前往美國紐約學習拍電影。
     「學電影、寫劇本,讓我在工作時,能多投入情感在建築物中,」姚仁喜認為自己過往都是保持著距離在看世界,但是因為寫劇本,便被迫必須要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以感同身受,以推動劇本的發展,也讓姚仁喜漸漸地把更多的場景、故事帶入建築物中。
     日前獲獎的高鐵新竹車站,就是一個例子。「在車站的設計裡,月台的設計元素最單純,兩條配合鐵軌延長的直線、再搭配上屋頂就完工,但是在最簡單的設計中,卻包含了人們最複雜的悲歡離合,」姚仁祿試圖用理性的設計表達感性的情緒,在建築領域上開出一條新的路。
     三弟姚仁恭則是始終保持自小學以來就有的踢球的習慣,不過踢球的原因已經從「好玩」變成「心理治療」。
   「說實話,現在在工作場合中,有很多人會把我捧得太高,讓我可能會忘了自己是誰,這對設計工作而言很危險,」姚仁恭接著補充「但是在踢球時,我不過是個無名小卒,踢不好,就是被罵,再難聽的話都被罵過。」
     「踢球除了在精神、心理上有幫助外,打球時經常有的身體衝撞,對身體來說,也是一種重整,」姚仁恭指出坐在辦公室裡,身體都逐漸縮在一起,利用踢球把身體拉開,也是一種恢復。
     然而這樣的身體衝撞安全嗎?
     特別是姚仁恭的球友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我危險?我看是那些年輕人比較危險吧!」姚仁恭幽默地表示。
     以自由與關心做為養分、良好的身教與言教做為示範、美學的書籍做為刺激,再不斷藉由嗜好的培養,增加生活體驗,或許就是姚家在美學創意時代的祕密武器。





建築師 姚仁喜
大元建築及設計事務所 創始人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建築碩士
主要作品
蘭陽博物館
國立台灣戲劇藝術中心
台灣高速鐵路 新竹站
故宮晶華
得獎榮譽
聯合國 環境規劃署(UNEP)國際宜居城市人造環境類金獎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傑出校友獎
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國際建築獎
國家文藝獎
國家卓越建設獎
台灣建築獎 首獎
 ****



*****

現在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多很不相同。我昨天在胡思二手書店碰到一位東海的學弟,法律系,後來愛師大取得博士,在某中學教書。他老哥是中研院副院長,兩兄弟藏書量近8萬本,不知要送往何處才好,因為台灣的圖書館是不可能照捐書單全收的。除非像李先生的: 同溫層-文藝沙龍 苦澀的深情-李哲洋與林絲緞
我因為看到一本英文《儒林外史》(有夏志清的序)問他作者的名字。他說忘啦。他跟我說東海校長的月薪30萬元(老哥薪水才十幾萬!我說你老哥的外務肯定比他說的,現在的東海校園的每一隻狗都叫”()海東多多……)某銀行家捐博雅學院等,我問為什麼知道那位低調的銀行家?他說上月某期的《商業周刊》揭露的。
我見他桌上一疊談蕭伯納的文稿,以及一本香港啟明版的《人與超人》,出書50年之後字體仍很清楚,他說這是香港的印書水準。我說那本《人與超人》我高中讀的是台中圖書館的台灣商務漢譯世界名著本,它是轉印80年前的上海商務本…..他在學的某一年,外文系的畢業公演是蕭翁的Clepetra 劇,這一定深深影響他 。我跟他談東海外文系不開設研究所課程,現在不合時宜,雖然台灣的外文研究所的論文準……..

他追述幾個馬英九的核心 幕僚(他在很久以前引薦給馬的)的思想發展背景,譬如說某人從國際法角度談區域的作用,所謂一國兩區的理論,(說可惜胡錦濤聽到這,表情一副死豬臉……_) 國事無法談,因為都是些傷心事。他又談許多建議,譬如說南部的故宮可不知道為什麼設在嘉義....

我們肯定還談過,搞不清楚東海的茂榜廳為什麼要拆掉,沒有法律或道義責任嗎?東海廣設科系之後,似乎就缺醫學院啦。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