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王敏川,楊仲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敏川1889年3月22日1942年9月2日),有時單用「錫」作為筆名。彰化人,是為台灣文化協會末代委員長。
1919年自公學校畢業後,任教於彰化公學校。1919年早稻田大學,接觸社會主義,並先後加入「啟發會」與「新民會」。1920年擔任《台灣青年》的編輯工作,並加入「台灣文化協會」。1922年回台,繼續擔任《台灣青年》的記者,積極投入知識啟蒙的工作。1923年因「治警事件」遭到逮捕,無罪開釋後,放棄台日合作的想法。1926年在台灣文化協會的分裂上扮演主導角色,成為新文協的實際領導角色。1928年發行《大眾時報》,是為新文協機關報,並擔任編輯部主任,但最後因總督府的刻意阻撓下被迫停刊。5月因「台南墓地事件」入獄,1929年出獄,此時文協發生分裂,台共分子主張解散文協,王敏川獨排眾議,堅持文協應作為「小市民的大眾團體」而繼續存在。1931年1月5日左派掌握台灣文化協會後,於第四次代表大會中被選為中央委員長兼財務部長,並且支持工農運動台灣共產黨,同年因參與簡吉發起的「台灣赤色救援會」,遭到檢舉而再度被補入獄,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外加判決前留置的2年,直至1938年被釋放。1942年逝世。戰後曾被國民黨政府列為「抗日英雄」而入忠烈祠,但1958年9月3日其在忠烈祠牌位遭撤除,當時國民黨給的理由是「故台共匪幹」。但其實王敏川本身並未曾加入台灣共產黨。2010年3月7日總統馬英九探望遺族,2010年3月29日王敏川將重新供奉於彰化縣忠烈祠。

 *****


日期:1942/9/2
抗日民族鬥士王敏川逝世,享年55歲
王 敏川因「治警事件」入獄時,蔣渭水寫了「送王君入監獄序」,引述王敏川的一段話:「……與其有譽於官,孰若無毀於其民;與其有財於身,孰若無害於其心。官 飯不食、紳士不為、藝姊(妲)不嫖、酒肉不華,大丈夫為民請命者之所為也。」非武裝抗日民族陣容中,王敏川,無疑是一位不忮不求、不屈不撓的鬥士。
王敏川,號錫舟,彰化街(市)北門外人。生於 1887 年 3 月 22 日。他出身書香門第,中國文、史鑽研頗深。21 歲時畢業於「國語學校」,分發於彰化第一公學校任教。
1919 年負笈東京,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那年已經是 34 歲的壯年了。
王敏川以書生報「台」的心懷,參加了「啟發會」、「新民會」。他抱著「吾台文化之隆替,實繫吾輩」的精神,以如喙巨筆,在《台灣青年》、《台灣民報》發表以社會教育、提升文化、婦女自覺為主題的論說,寄望喚醒人人之自覺,使台灣人不再是「殖民地土著民。」
王敏川雖擔任台灣民報「台灣支局」繁雜發行業務,但他還是積極投效抗日活動,和蔣渭水組織「台北青年會」、「台北青年讀書會」,研討社會問題及當代 主義思潮。「文化協會」舉辦的文化演講,身為理事的王敏川講述《中國古代哲學史》、《論語》……等,常常造成「滿堂無立錐之地。」
「治警事件」王敏川也遭拘捕,他在台北監獄以打坐,讀中國哲學史排遣鐵窗時光,更留下了幾首不朽的詩作:
「莫笑書生受奇禍,民權振起義堪尊。」
「且喜平生多曠達,不將得失作悲歡。」
「人生求學終何用,只在修身與濟時。」
「台灣文化協會」分裂後,他在「新文協」歷任要職。以上海大學的學生為中心的「上大派」支持下,王敏川的地位,扶搖直上,由財政部及青年部部長,最後幹到中央委員長兼財政部長。
當左翼陣容、台共份子先後主張解散文化協會時,他獨排眾議,主張以「小市民的大眾團體」繼續存在,在獨木難支的困局下,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念、理想,和日閥周旋、抗爭。
1931 年,當局檢舉台共,王敏川率眾參加了簡吉的「台灣赤色救援會」籌備會,以致使他和新文協十餘位中央委員,都遭到檢束。
王敏川,這位「台灣文化協會」最資深的會員,也是「最後的委員長」,因本案被處 4 年徒刑,加上未審前的留置,坐了六載黑牢;出獄已是一身貧病,晚年雖吟「更留癡態在,書卷當良儔」之詠,但終於 1942 年今日,抑鬱而終。
◎歷史台灣內容節錄自莊永明先生著《台灣紀事(上)(下)》一書(時報出版社出版 2006),
 ****
 莊永明先生著《台灣紀事(下) 永和網溪一詩翁》頁728-29
 楊仲佐 1876-1968
......勿妄求  勿奸巧 奸巧天不容.....(《楊仲佐‧養生歌》楊仲佐91歲)

7 、 網溪泛月
        在今日永和市中正橋附近的河域,人稱網尾寮溪,民國八年士紳楊仲佐(楊三郎之父)結蘆在此地,名叫網溪別墅。據說想模仿王維輞川別墅的意境,因種植菊蘭及 奇花異草而聲名大噪。每到花開的季節許多人從對岸的川端町渡河來觀賞,因此形成了月下舟船往返絡繹不絕的奇觀。故有詩云:「乘搓放浪隨鷗去,擊揖高吟載月 回;也似東坡遊赤壁,夜深有客共追陪。」網溪別墅在今日的永和市博愛藝術街,保存完整,在旁邊新建的楊三郎美術館﹝永和市博愛路 7 號﹞,是中永和地區唯一的美術館。
網溪泛月 ─
←楊仲佐立於昔日網溪別墅
(照片來源:中和庄寫真集)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