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毛姆(1874 年 - 1965 年 )與志文Skinner 史金納回憶錄 感動 皮毛的故事等。《人性的枷鎖》(1915 年)、《月亮與六便士》(1919 年)、《面紗》(1925 年)、《蛋糕與麥酒》( 1930 年)和《刀鋒》(1944 年)。他的短篇小說出版於《木麻黃樹》(1926 年)和《如前的混合》(1940 年)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稍早公布了,其中的和平獎是頒給過的美國心理學家史金納(B. F. Skinner, 1904–1990),以表彰他訓練鴿子控制長程飛彈的飛行方向。


More than ninety of Somerset Maugham’s works were adapted for the screen



之前我在《科學史上的今天》就介紹過他以及訓練鴿子駕駛飛彈這件事,現在再整理轉貼於下。


〈鴿子不但會打桌球,還會操控飛彈?〉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逼得美國也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派出空軍,海軍也需要遠程飛彈以打擊敵方軍艦。然而當時還沒有自動導航系統,要怎樣才能讓飛彈命中移動的軍艦?有人向軍方獻上妙計:讓鴿子駕駛飛彈。


此人可不是頭殼壞去的神經病,而是心理學的行為主義學派宗師史金納,而且他真的已經訓練鴿子會打桌球。


史金納念研究所時,心理學界仍是由佛洛伊德學說主宰,心理學與哲學的相關性遠遠甚於與科學的關係。但史金納更尊崇俄羅斯心理學家帕夫洛夫,帕夫洛夫成功讓狗對鈴聲產生制約反應,激起史金納更大的野心:訓練動物做出不曾做過的行為。


史金納打造了一個後來以他為名的「史金納的箱子」,裡面有控制桿與送食器,然後把老鼠關進去,發現老鼠很快就學會如何壓控制桿以獲取食物,並從此維持固定行為模式。之後他改變需要按壓的次數與間隔,觀察老鼠多久才形成新的行為模式;而倘若不再有食物獎賞,牠又要多久之後才會放棄徒勞無功的嘗試。


結果大出史金納的意料,當獎賞間隔越久才出現,而且間隔越沒規律時,老鼠反而越不會放棄嘗試(後來的電動遊戲設計者肯定知道這一點)。


史金納發現藉由獎賞可以增強動物的行為模式,便利用這樣的機制成功訓練兔子投幣、貓彈鋼琴,以及——讓兩隻鴿子進行桌球比賽。鴿子當然沒辦法拿球拍,而是用鳥喙把球啄回對面,只要對手漏接,就能從桌下的洞口取得食物(影片連結在留言處)。


同樣這套方法當然也可以訓練鴿子操控飛彈。史金納的構想是在飛彈前方裝上攝影鏡頭,如果飛行方向正確的話,目標應該會在螢幕正中央。把事先經過訓練的鴿子固定在螢幕前,當牠看見目標偏離中央,就會去啄螢幕上的目標。此時控制系統再根據鴿子所啄的位置,調整飛彈的飛行方向,讓目標回到螢幕正中央,如此便能確保飛彈命中目標。


結果美國海軍還真信了,特別成立「鴿子計畫」(Project Pigeon),撥款給史金納著手研發。結果發現訓練鴿子倒不是問題,但感應與操控的部分卻沒那麼簡單,若要再投入人力恐怕會耽擱其它更優先的項目,因此鴿子計畫在1944年10月便喊停了。戰後軍方原本要重啟這項計畫,但在導彈研發出來後,自然就不需要鴿子來當神風特攻隊了。


不過「史金納的箱子」的餘波卻迴盪至今,因為這些動物的例子不禁讓人推想:我們的行為習慣也是因為獎賞的增強作用所造成的嗎?那麼,藉由調整獎賞也會改變人類的行為嗎?如果我們只是被外部條件牽著鼻子走,那麼人類的自由意志何在?


或許是史金納的實驗背後意涵令人隱隱不安,一直有謠言說他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讓她從嬰兒到孩童時期一直住在史金納的箱子裡,以致於長大後發瘋自殺。


其實史金納只是將嬰兒床改裝成有空調裝置,又有玩具的舒適密閉空間。他女兒也親自出面澄清自己很好,但這個謠言一直陰魂不散,背後原因大概就是前面所說,倘若他人可藉由獎賞的增強作用來形塑我們的行為,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吧?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 年 1 月 25 日 - 1965 年 12 月 16 日)是一位英國作家,以其戲劇、小說和短篇小說而聞名。毛姆出生於巴黎,並在那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初十年,後來在英國接受教育並考入德國的一所大學。他在倫敦成為一名醫學生,並於 1897 年獲得醫師資格。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897 年)研究了貧民窟的生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直到作為劇作家,他才首次獲得了全國的聲譽。到了 1908 年,他在倫敦西區同時上演了四部戲劇。 1933 年,他寫出了第 32 部也是最後一部戲劇,此後他放棄了戲劇,專注於小說和短篇故事的創作。

毛姆在《蘭貝斯的麗莎》之後創作的小說包括《人性的枷鎖》(1915 年)、《月亮與六便士》(1919 年)、《面紗》(1925 年)、《蛋糕與麥酒》( 1930 年)和《刀鋒》(1944 年)。他的短篇小說出版於《木麻黃樹》(1926 年)和《如前的混合》(1940 年)等集子中。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 25 January 1874 – 16 December 1965) was an English writer, known for his play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Born in Paris, where he spent his first ten years, Maugham was schooled in England and went to a German university. He became a medical student in London and qualified as a physician in 1897. He never practised medicine, and became a full-time writer. His first novel, Liza of Lambeth (1897), a study of life in the slums, attracted attention, but it was as a playwright that he first achieved national celebrity. By 1908 he had four plays running at once in the West End of London. He wrote his 32nd and last play in 1933, after which he abandoned the theatre and concentrated on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Maugham's novels after Liza of Lambeth include Of Human Bondage (1915), The Moon and Sixpence (1919), The Painted Veil (1925), Cakes and Ale (1930) and The Razor's Edge (1944). His short stories were published in collections such as The Casuarina Tree (1926) and The Mixture as Before (1940).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