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Putin’s Man in Germany: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為例,稱他「是最惡名昭彰的普京理解者之一」德國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我錯了,過去對北溪2號的堅持。Gerhard Schröder (格哈特‧施羅德,德國總理1998–2005) 挺俄臭名, Ole Schröder 奧勒‧施羅德。張桂祥(福衛五號 主功能可能形同報銷?);

 
The Former Chancellor Who Became Putin’s Man in Germany

WORLD

The Former Chancellor Who Became Putin’s Man in Germany

By Katrin Bennhold

Gerhard Schröder, who is paid almost $1 million a year by Russian-controlled energy companies, has become a pariah. But he is also a symbol of Germany’s Russia policy.



不同政治派別中的「普京理解者」

這種情緒可以在德國的整個政治光譜中發現,特別是在民粹主義政黨中—— 有些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被貼上「普京理解者」標籤的政治家可能後來反悔了,或者至少不再公開表示支持。

早在這個詞擁有維基百科頁面之前,「普京理解者」這個詞已經在各種英語文章中出現。2021年1月發表在研究俄羅斯政治的網站Riddle上的一篇文章中,政治歷史學家Dmitiri Stratievski研究了曾擔任德國中右翼政黨基民盟領導人的拉舍特(Armin Laschet)是否應被視作「默克爾式的普京理解者」,因為他支持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休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格雷戈里(Paul Gregory)在《福布斯》上有一個博客,他在2014年4月的一篇文章的標題中使用了這個詞:「對魔鬼的同情心:德國的普京理解者們如何包庇俄羅斯」。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些德國政治高層是如何不顧俄羅斯政府糟糕的人權記錄和對克里米亞的吞併而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邊的。

「最惡名昭彰的普京理解者之一」

格雷戈里舉了1998年至2005年領導德國的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為例,稱他「是最惡名昭彰的普京理解者之一」*。施羅德在擔任總理期間與普京一起策劃了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後來還成為俄羅斯國家能源公司Rosneft的監事會主席。他被認為私下與普京交情不錯,即使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時候,施羅德也避免發表可能使俄羅斯政權入罪的言論,以至於他辦公室的所有員工都遞出了辭職。


*德語詞「普京理解者」(Putinversteher)的新英語頁面,該詞的字面意思是「理解普京的人」。這個詞結合了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名字和德語名詞「Versteher」,意思是「理解者」。

在近幾年被挪用至英語的德語名詞中,一個引人注意的例子是「Lügenpresse」。這是一個在納粹時代流行的貶義詞,字面上的意思是「騙子媒體」,用於詆毀那些與用戶意識形態不一致的媒體報導。近年來,這個詞被德國極右翼的選項黨(AfD)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發揚光大。


德國總統: 我對北溪2號的堅持很顯然就是個錯誤
德國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長期提倡西方國家跟俄羅斯和解,他今天對自己之前的立場表示遺憾,並稱自己多年來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支持很顯然就是一個錯誤。
Frank-Walter Steinmeier今天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坦承「我對北溪2號的堅持很顯然就是一個錯誤,我們堅守在一座俄羅斯不再相信的橋樑上,而且我們盟友也曾經警告過我們。」
美國和其他盟友多年來曾經針對北溪2號管道警告過德國,認為這對烏克蘭來說很危險,而且在普丁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向普丁發出錯誤的信號。
不過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到去年底卸任前都一直堅持認為,北溪2號只是一個商業項目,跟政治無關。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前幾天,現任德國總理蕭茲改變北溪2號的方向,北溪2號現在已經死了。
跟蕭茲同樣來自社會民主黨的Frank-Walter Steinmeier對這個政策失敗感到痛心。
「我當初的評估是, 普丁不會因為他的帝國主義狂熱而接受他的國家在經濟、政治和道德上的徹底毀滅。但我錯了, 德國把俄羅斯納入共同安全架構的做法是失敗的。」
乌克兰战争施罗德因继续挺俄激怒德国民众为抗议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多数在俄罗斯国企董事会拥有高薪职位的前欧洲国家领导人都迅速辞职,只有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没有这样做。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1949–present)
  • Gerhard Schröder (1998–2005)
格哈特·弗瑞慈·庫爾特·施若德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1944年4月7日),生於北萊茵-威斯伐倫的莫森貝格[1]德國政治家,曾任德國總理


2005年5月22日,社民黨執政四十年北萊茵-威斯伐倫的州選中被基民盟擊敗,作為反應,施若德迅速聲稱接受不受民眾擁護的事實,會「儘快為新的聯邦選舉鋪平道路」,於議會中首先要求自己的社民黨通過對其個人的不信任議案,進而根據憲法對總統提請解散議會提前舉行聯邦大選。請求獲通過,同年9月18日舉行的大選中,施若德領導社民黨相當成功地挽留和扭轉了一部分選民的支持,連續追回民意率,並於最終選舉中與基民盟打成平手,基民盟僅多社民黨四席,不論是基民盟和自民黨的中右派聯盟,以及社民黨和綠黨的中左派聯盟均難以達到多數繼續執政。最終經過三個月的聯合政府談判後,社民黨與主要對手基民盟達成協議,結成「左右大聯盟」聯合政府,由對手梅克爾出任總理,社民黨則擔任內閣的多數要職。施若德宣布自己不在內閣任職,並退出政壇。2006年起施若德於瑞士某出版社任職。

後來他出任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全球經理,並成為北溪股份公司俄羅斯石油的董事會主席,同時他也是漢諾瓦96足球俱樂部的董事會主席。

施若德被外界批評與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互相勾結,並且涉嫌參與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022年3月1日,由於施若德被指與俄羅斯和普丁往來密切,大批施若德的下屬宣佈辭職[2]。2022年3月8日,德國公共檢察長啟動了對施若德的調查,外界指控因施若德在俄羅斯國有企業中擔任核心角色而成為反人類罪罪犯的共犯。[3] 同一天,他所在的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啟動程序,準備將他開除出黨。[4]



Gerhard Fritz Kurt "Gerd" Schröder (German: [ˈɡeːɐ̯haʁt fʁɪts kʊʁt ˈʃʁøːdɐ] (audio speaker iconlisten); born 7 April 1944) is a German lobbyist and former politician, who served as the chancellor of Germany from 1998 to 2005. From 1999 to 2004, he was also the Leader of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SPD). As Chancellor, he led a coalition government of the SPD and Alliance 90/The Greens. Schröder was nominated to become a director of the Russian state-owned company Gazprom in February 2022,[1] and he has been chairman of Russian energy company Rosneft since 2017.

Schröder was a lawyer before becoming a full-time politician, and he served as Minister President of Lower Saxony (1990–1998) before becoming Chancellor. Following the 2005 federal election, which his party lost, and after three weeks of negotiations, he stood down as Chancellor in favour of Angela Merkel of the rival 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He is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Nord Stream AG and of Rosneft, after having been hired as a global manager by investment bank Rothschild, and also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football club Hannover 96.

Schröder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colluding with Vladimir Putin's Russia and being complicit in the 2022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On 1 March 2022, Schröder's entire staff including long-time office manager Albrecht Funk resigned due to Schröder's alliances with Russia and Putin directly.[2] On 8 March 2022 the Public Prosecutor General initiated proceedings related to accusations against Schröder of complicity i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due to his role in Russian state-owned corporations.[3] On the same day his party initiated proceedings to expel him from the SPD.[4] Shortly before the formal vote to strip him of the honorary citizenship of his hometown of Hanover, Schröder wrote that he relinquished the honour.[5] The CDU/CSU group demanded that Schröder is includ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sanctions against individuals with ties to the Putin regime.[6]




*****
德國之聲:這是您第一次來台灣嗎?
奧勒‧施羅德:不是,我在2003年還是2004年的時候曾經作為新當選的議員去台灣考察過。
......從您第一次訪問台灣至今,這裡發生了什麼變化?
台北的發展當然是令人驚嘆的。這座城市的面貌整個煥然一新。這裡的數字化發展也非常迅猛。台灣的高科技優勢比過去更加明顯了。⋯⋯
更多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与台湾保持密切的交流——德国内政部国务秘书奥勒•施罗德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这两者并不相互矛盾。
DW.COM


2017.9.20   上個月才歡聲慶祝福衛五號升空,說太空夢邁進一步,但旋即傳來功能出大問題,主功能可能形同報銷,有知情者說內部早就有人對運作提質疑,但被壓下來,緩頰者說應該再給多一點時間調整;這當然不該驟然判生死,但最後會責任清楚、紀律像紀律嗎?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25日電)「福衛二號是學習;福衛三號是機會;福衛五號則是扎根。」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表示,衛星科技是許多技術的…
CNA.COM.TW|作者: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一顆衛星代表的是動輒10億元起跳的研發經費,以及花費4至5年的人力、物力;這些投入可以是發展下一步的基石,卻也可能一夕成空。

尤其第二期太空計畫首枚自製衛星「ARGO」因採購案爭議停擺,自2006年發射福衛三號後,台灣的第四顆衛星竟讓國人一等11年,這中間太空中心其實吃了不少苦頭,卻也刺激團隊在這幾年間,大幅發展自主技術能力。

當年義無反顧接下福五計畫主持人的張桂祥說,接替的福五是一個「逼到死胡同、沒有退路、也沒有備案」的計畫,同仁反對的聲浪其實也不少,「不做,太空中心可能就要面臨解散的命運,但叫我再做一次,不可能」。

延伸閱讀》福衛五號升空 開啟台灣太空計畫新紀元

張桂祥既要化解內外的阻力,也要帶領各自學有專精的專家發揮團隊最大戰力,外表溫文儒雅的張桂祥說,太空中心每一位成員都關係團隊的成敗,「衛星科技是許多技術的整合,因此沒有所謂的衛星專家,只有衛星團隊,未來還是要培養優質的團隊,才有可能遨翔太空」。

他說,衛星技術是很敏感的議題,例如北韓把衛星打上太空後,全世界都在緊張。福衛二號是台灣藉由國際合作「學習」;福衛三號是讓台灣有機會跟國際好手交流外,也多個沙盤推演「機會」;福衛五號則是研發型任務導向,為台灣未來的太空產業發展「扎根」。

張桂祥信心十足的說,太空計畫要提供國內產業驗證的平台,「有飛過就有競爭力」,廠商才能夠賣產品,盼未來台灣所有的衛星計畫都採用自製元件,進一步推升產業發展。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