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讀了若林正丈老師連載中的回憶錄,提到1992年的立委選舉,於是在推特上寫了隻字片語,其中提到彭明敏教授。沒想到今天一早就看到彭教授安息主懷的消息,有些惘然。
1992年的冬天,彭教授結束海外流亡,回到台灣。當時台大法學院還在徐州路,他返台第一場演講就辦在法學院大禮堂。當天現場摩肩擦踵,人山人海,擠都擠不進去。法大禮堂外面的走廊有不少人擺攤,多半都是販售『自由的滋味』這本書。才剛上大一的我從法學院的男生宿舍走過來湊熱鬧,在會場看到彭教授,很興奮。出來後買了李敖出版社的版本。其後兩天,窩在男四寢室的床板上,一口氣讀完全書,從此世界不一樣。
92年冬天也是台灣第一次全面改選立法委員,謝長廷和陳水扁是兩個最紅的政治明星,就算冬天的台北照常陰濕多雨,他們的政見發表會猶原擠到水泄不通。相形之下,彭明敏有點像浦島太郎。四年後,彭明敏和謝長廷搭檔選總統,果然不敵掌權的國民黨,但卻也讓台灣獨立的議題可以在台灣人第一次選總統的過程中,光明正大地辯論,象徵一個新時代來臨。
大約2006年秋天,彭教授來到芝加哥大學。當時台灣同學會舉辦了一場活動,邀請國際關係理論的現實主義大師John Mearsheimer和彭教授對談。(能夠促成這場對談,實在要歸功於 A-Naì Kuo 的老公。)Mearsheimer在美國政學界長期享有如日中天的聲譽,彭明敏則是亞洲一個小島來的老人。若沒有端出Mearsheimer,大概不會有什麼人想來參加和台灣有關的活動。這就是現實。
記得當天中午,我正好和指導教授Sunstein約了一起吃午餐。時間差不多的時候,我說,不好意思得先離開,因為有一場難得的對談。他問是什麼活動,我很興奮地說,有一位台灣的重量級政治人物(legendary political figure)來到芝加哥,他沒什麼反應。但提到Mearsheimer是與談人,他就很認真地說,那非常值得一聽,快去吧。
眾所周知,Mearsheimer在2014年的時候發表了「放棄台灣論」(Saying Goodbye to Taiwan)。但在2006年的時候,他還沒有那麼明顯,只是一再提醒台灣獨立必須顧及國際現勢。國際現勢是什麼?當時的狀況就是沒有一個國家會支持台灣獨立,甚至可能還覺得陳水扁就是用這個議題來鼓動民粹,嘗試製造國際危機。
彭教授講英文和中文的語速一樣慢,用字遣詞相當謹慎。這場對談不意外的,環繞在現實主義的觀點,彭教授經常是沈默的。
結束後,當天晚上李文雄教授在他家中準備晚餐,邀請台灣學生和彭教授一起聊聊。這時候,彭教授顯得格外平易近人,開懷暢言,充分展現浪漫的性格。當時正好有紅衫軍運動,總統府被包圍。遠在海外的台灣學生關心國內情形,有一位同學問說,佔據這麼久,是不是應該動用警力強勢驅逐,在美國如果碰到這種狀況,恐怕警察都開槍了。彭教授大概受到現場情緒影響,頻頻點頭稱是。
當時就有幾位同學認為這個問題似乎陷彭教授於不義,萬一傳回國內,還在擔任總統府資政的彭教授大概免不了會被圍剿。於是,緊急約了隔天和他見面,說明情形。
彭教授下榻於芝大有名的Q Club,英國式的建築爬滿了常春藤,餐廳面對寬敞的網球場。一早起來,他坐在那邊喝咖啡的模樣,真是標準的紳士派頭,令人嚮往。同行者跟他提到昨晚那位發問的同學曾經是「宋楚瑜之友」的幹部,擔心彭教授的回應可能會被曲解。
彭教授先是有點驚訝,但隨後完全不以為意,不擔心他的話會被扭曲,也不覺得對不同人要講不同的話,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好像微不足道,反而是坐在他對面的小伙子們想太多了。當下我覺得那個我從十八歲就認識的「作者」,還是一樣的熱情、天真,對人充滿善意,是個活生生的人。雖然外表像英國紳士一樣彬彬有禮,但內在毫不虛假。蘇貞昌說他是人格者,真的一點都沒錯。這麼浪漫的人,怎麼可能在後來台灣的政治現實中生存呢?怎麼可能在當年錯綜複雜的環境下,領導海外台獨運動?但或許也因為如此,他才可以和謝聰敏、魏廷朝在那麼危險的環境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
或許革命分子,本來就需要浪漫情懷。
彭教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他畢生堅信的台灣獨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還記得那天早餐,我們提到台灣人要更積極、全面地參與國際活動,爭取國際空間。聯合國是偽善的組織,但我們就是進不去。沒關係,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忍氣吞聲也要繼續打拼。長期以來,台灣在國際社會上不斷被封殺,兩三代的台灣人無法在國際組織上一展長才,對我們這個國家,造成長遠的傷害。假設像彭教授這樣的人才,在1960年代開始就能在國際組織裡面以台灣的名義,爭取國家利益,今日的台灣會有多大的不同?
彭教授或許在現實政治上沒有彪炳的功績,沒有像李登輝那樣參與時代的轉變。他就是個優雅的彭教授。但他留下了『自由的滋味』,紀錄了一個時代,改變了許多台灣青年的想法,啟動了他們對台灣的認同。
----
大學時的一堂課改變我一生!一個農村子弟憶李登輝:他教會我政治要和經濟一起看
潘明道
焦點新聞
攝影/陳永錚
2020-08-13 12:40
前總統李登輝過世,全民悼念。報章雜誌上刊登很多紀念文章,大多著重他從政後期的事蹟。我大學時代,有幸能夠聽到他踏入政壇前,給一小群對當時台灣農村問題有興趣的學生上的一堂課。課堂上他已完全展現一個偉大政治家應有的人格特質:知識高度、道徳勇氣和悲憫同情。記憶所及,寫下以為追念。
大學時(1972年初寒假期間)我參加了台大學生代表聯合會,舉辦的台灣社會調查隊的農村部分。我為什麼報名參加農村調查?我是農村子弟,我住的村子及附近,都是小農,耕種的面積大多只有幾分地,頂多2、3甲,每户人口都有6、7人以上。收成好的時候,要全家糊口就有困難,但又不是年年都是好收成,因此農戶普遍貧窮。
很多農戶為了生活,因此賣地,農地越耕越少。絕大部分的小孩子小學畢業後就綴學,想要繼續上初中、高中的,繳交學費都要靠借貸。我們附近幾個村子,上大學的加起來只有幾個人,因為完全付不起大學學費及在外生活費。
生活之外,如果不幸,家裡有人生了大病,家裡有些田地的,可以賣田鬻地去醫治,但如果沒有田地或不願因賣地而拖跨全家的,就只有放任不醫,任其生死。也有不少農戶,收成勉強糊口,沒有多餘的資金可投入下一季的農作生產,只有靠借高利貸才能繼續,一再舉債,惡性循環,最後所有田地就歸債主所有。
為什麼認真工作反而越來越窮?
很多附近的阿伯阿叔,常在問説,人人都説,只要認真工作,就能致富,為什麼我們努力辛勤工作,天未亮就上田,中午只略事休息,然後耕作到天黑才回家,卻越來越窮?多次從外地回鄉下時,碰到一些留在村子的小學同學或年輕人,告訴我説,他們都覺得沒有出路也沒有前途,就好像被大水淹到了脖子一樣,很難呼吸,有機會的話,他們想出一口氣。
很多年輕人心中有火,心情是不穩定的。我很想知道為什麼農村貧窮的原因,我也很想知道農村貧窮和年輕人心中有火的現像,是只在我們村子及附近村子才有,或者這是農村的普遍現象?我想了解這些問題,所以報名參加了台大代聯會的農村調查隊。
在出發前李登輝(當時任台大農經系教職及農村復興委員會技正)來對我們講了幾個小時台灣農民的利益,在台灣經濟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商業社會的過程中,是怎麼樣被政府刻意剝削和犧牲的。他提到了幾個政府農業政策是對農民所得的長期不合理的剝削。
我大略記得的。第一,政府刻意長期壓低糧價。因為有較低的糧價,工厰僱工才能維持低薪,才能降低產品成本,產品才比較有競爭力。因此政府藉長期壓低糧價,變相剝削農民所得來扶持工商業發展。第二,政府規定農民必須將其農地稅以稻榖來抵繳(田賦徵實)。另外在賦稅以外,徵購一定數量的稻榖(隨賦徵購)。但將徵購稻榖的價格壓得比市價低很多,變相剝奪農民,增加政府稅收。第三,政府規定以稻榖換肥料,耕種必須使用肥料,政府規定農民必須向政府購買肥料,但不能用現金購買,必須用稻穀換取(肥料換穀),而肥料換穀的穀價訂的比市價低很多,這是另一個政府刻意剝奪農民所得的政策。
為了扶持工業,政府刻意犧牲農民
這些政策都顯示,政府是刻意犧牲農民,將農業資本轉成工業資本,扶持工業。他還特別提到當時的台灣省糧食局長李連春每年都向農民超收鉅額稻穀,並以此為功。他也説政府這些政策的另一個目的,是要逼迫農村的工作人口因農村工作收入不足以糊口,而走出農村進入工廠,以保證工廠有充足的廉價勞工來源。
李登輝總结説,台灣在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商業社會的轉型過程中,為了扶持工商業,政府刻意犧牲農村,長久以來,已讓台灣農村瀕臨崩潰邊緣。他認為農村已長期對工商業發展做了很大的犠牲及貢獻,應該是政府及工商業回頭來回饋及挽救即將崩潰農村的時候了。
聽了李登輝對農村問題,在政治和經濟層㳄所作的非常深度和廣度的分析,立即讓我對台灣當時的農村狀況和政府政策之間的關係,有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解答了我先前的疑問,豁然大悟,農村貧窮,應該不是只有我們附近村子才有的特殊現象,而是所有農村的普遍現象。
農村普遍貧窮的原因,不是他們工作不努力,不夠認真,而是有一個更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刻意剝削犧牲農民的結果。我當時感受李登輝應該是全台灣最了解農村問题又敢把問題說出來的人。這堂課也是我的政治經濟學啓蒙,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從此以後,我都將政治和經濟連在一起看。
這堂課裡我對李登輝,油然產生崇高的敬意。
一, 無畏的道徳勇氣。
1970年代初期,白色恐怖的鬼魅仍然到處漂浮在台灣土地上。我就曾親眼目睹在台大門口博士書店(現在已不在)旁的人行步道上,有一年輕學生以刀割頸,血流淋淋,以手血書看版要求政府釋放被政府逮捕的幾個台大學生的事件。路上來往行人大都走避,不敢停觀。很快警察就將該年輕人送上警車帶走。
割頸血書,應該是一非常重大的抗議事件,但隔天的報紙看不到任何相關事件的報導,以後也沒看到,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在這種高壓恐怖的氛圍下,批評政府政策和揭發社會不公平是最大的禁忌。官員或媒體只見歌功頌德,無人敢説實話。報紙上看到有關農村的報導,都説農戶家家富裕,有冰箱、有摩托車(實際上,雖然非常少數農戶有摩托車,但我從沒看過任何一個農家有電冰箱的。這也是為什麼陳水扁年輕時到吳淑珍住處,會將衣櫃當作冰箱的原因)。李登輝在當時是一個政府技術官員,他竟然會有如此無人能比說實話的道徳勇氣,這對我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二, 無私的的悲憫同情。
李登輝不懼威權高壓,不顧自身安危和利益,挺身替無助的農村説話,讓我深受感動。我完全相信是他對農村貧窮的悲憫同情,讓他有無畏的道徳勇氣。這堂課,我看到了一個智仁勇兼俱的李登輝。
我參加的這個小隊有4個人,花了幾天的時間騎腳踏車拜訪了屏東幾個鄕鎭的數十農戶。就像我家附近的一様,毫無例外,沒有一家農戶不是欠債累累,發生在我們村子的事情也同樣發生在其他農村,農村貧窮是普遍的現象,不是我們村子特有的。我們訪問的很多農户也説他們的田地越耕越少,抱怨肥料換殻及其他農稅制度,讓他們收成相當大的的一部分不能用市價出售,大幅地減少了他們的收入。印證了李登輝所説的政府刻意剝削農民的政策,是造成農村蕭條瀕臨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
蔣經國為何破例?關鍵在歴史的教訓
就在我參加農村調查幾個月後(1972 年6月),在報紙上看到新上任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啓用李登輝當政務委員,負責農業和農村相關事務的消息。媒體都訝異蔣經國為什麼會重用這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李登輝。我那時的立即反應,蔣經國應該是希望借重深入了解台灣農村問題的李登輝,來挽救正在走向崩潰的農村,或者更確切的説,想要透過李登輝來化解未來可能出現的農村動亂甚或革命,以鞏固國民黨政權。依國民黨的傳統,對批評者是無法容忍的,更何況重用。但蔣經國為什麼破例這樣做?我的猜想是歴史的教訓。
中國農村貧窮崩潰,是中國共產黨可以煽動中國農民起義,革命推翻國民黨,將之趕到台灣的一個最主要原因。蔣經國可能已經意識到台灣農村正在走向崩潰中,懼怕中國共産黨的黑手也會伸入台灣農村,所以未雨綢繆,認為李登輝是一個知道農村現狀及可以提出解方之人,所以重用他,以阻止因為農村繼續崩潰引發動亂,而對其政權的存在延續造成嚴重威脅(蔣經國統治期間,為維護政權,實施特務治國、白色恐怖,迫害無數批評國民黨的異議人士。但為了維護政權的延續,他也可以跳脫傳統,啓用真正具有高超能力的批評者李登輝,並交付重任,不管喜歡或不喜歡,不能不說蔣經國確有政治上過人之處)。
李登輝上任後,行政院推出多項農業改革措施,包括投入大筆農業建設基金,廢除肥料換穀制度,取消田賦附徴教育捐,放寬農貸條件及保證稻米收購價格等。這些及其他後續的改革,增加了農民的收益,阻止了農村崩潰,挽救了農村,滅了可能因崩潰而引發的農村動亂之火。李登輝幫助穩住了國民黨政權,回報了蔣經國。但更重要的,他幫助台灣可以平穩順利地從農業經濟轉型到工商業經濟。農業改革、挽救農村,讓台灣可以順利從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業社會,這是李登輝初入政壇就對台灣做出的一個偉大貢獻。
在他的那堂課裡,我看到李登輝是一個深入了解農村問題,對農民的處境悲憫同情,有無畏的道徳勇氣為他們發聲,智仁勇兼的知識人。從政後的表現,證明他也是一個能夠將知識付諸行動,具體解決他所了解的農村問題的行動者。李登輝是一個智仁勇兼俱,知行合一的知識分子。
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發展,證實李登輝不只是一個智仁勇秉俱,知行合一的農業專家,更是具有如是特質的偉大的政治家。蔣經國提拔李登輝,一路從政務委員、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到副總統。1988年蔣經國過世,李登輝繼任總統,並兼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從只負責一個國家部門的高級技術官員,一路上升到可以決定國家前途走向和全體國民福祉的權力最高位。國民黨本質上是一個封閉保守、專制集權的人治政黨,一直以一黨專政,高壓和思想控制統治台灣,絕大部分台灣人的政治自由是被剝奪的。但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出國留學人數漸增,與西方民主自由思想接觸頻繁,民智漸開。
繼任總統時,李登輝面臨的2個抉擇
1970年代以後台灣人民要求自由民主,國家主權回歸人民的聲量越來越大(台大社會調查隊的形成,就是台大學生在這種要求自由民主、關懷社會浪潮下的產物),一波接著一波,執政的國民黨抗拒浪潮,動員軍警鎭壓,衝突不斷。到李登輝繼任總統時,衝突漸趨高峰。他面臨2個抉擇:
1.完全站在國民黨黨主席的立場,只圖國民黨一黨的利益,為延續國民黨政權,不惜犧牲人民生命,繼續以軍警暴力鎭壓那些爭取自由民主的人民,讓對立衝突升高,最後和平非暴力爭取自由民主的運動轉成暴力革命。
2.超越政黨的利益,站在國家總統的高度,以國家未來長期的發展和全體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放棄暴力鎭壓,接納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訴求,將專制集權人治的制度轉型為自由民主法治的制度。
對絕大部分國民黨人來說,放棄他們既得的利益,接納自由民主是不可能的選擇。李登輝再度展現他髙度的智慧,無畏的道德勇氣,和「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悲憫同情,毫不遲疑地選擇後者,堅定不移地推動自由民主轉型。
1996年,台灣總統改成直選,台灣脫離專制集權,正式進入一個名符其實的自由民主國家。這個和平不流血的政治制度轉型,被稱做「寧靜革命」。這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一個政治成就。1688年發生於英國的不流血革命(光榮革命),讓英國從此脫離君主專制,進入自由民主的議會政治。開啓英國現代化及工業革命的先機,為英國成了日不落的世界大國舖路。李登輝的寧靜革命,讓在台灣土地上的所有人們都能享有自由,人民成了國家主人而不是國家的工具,可以決定政府的組成,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潛在能力,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幸福,可以共同開創台灣的未來。就像光榮革命預告英國的未來,李登輝的寜靜革命也預告台灣未來的無限發展。
因緣際會,具有髙度智慧,無比的道徳勇氣、無私的悲憫同情的李登輝,走上政治之路,在台灣經濟及政治轉型的現代化過程中扮演了無人可取代的角色。從初入政壇時,挽救崩潰邊緣的農村,幫助台灣從農業社會順利過渡到工商業社會。後來又主導台灣從專制集權轉型成自由民主的國家。李登輝為台灣開創了無盡的未來,所有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應該感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對台灣的貢獻。
作者簡介_潘明道
加拿大McGill生技博士、哈佛博士後5年,前肯塔基大學副教授。
****
自由廣場》李登輝與我
2020-07-31 05:30
◎ 彭明敏
人生總有終點。雙方交情曾有起落。惟他去世,給我衝擊,使我悲傷。兩人間種種,回憶湧出,感慨萬千,將一部分,記述於此。
他出生早於我數個月,戰時日本他念京都帝國大學,中途被迫改名服兵役。我念東京帝國大學,中途為了逃避兵役,各所躲藏,終被美軍軍機掃射失去左臂。互相不認識,連名字都未聽過。
李登輝(右)和彭明敏(左)。(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戰前台北帝國大學,戰後改名國立台灣大學。台籍學生在日本的「帝國大學」肄業者,無條件轉學台大補學分畢業。人數不多有機會互動,有緣與他(農經)、A君(經濟)三人成密友,常一起吃飯雜聊國事,我談台獨,他大罵糧食局長李連春以「肥料換穀」政策,剝削農民太甚,但似對一般政治較無興趣。台大畢業後,他入農復會,我留校擔任助教,我出國留學,數年後他亦出國留學,回台後我任系主任,他為農復會技正,三個好友還是常聚餐。我因「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被捕前夜,我們還在A君家吃飯,他們兩人不知道我與謝聰敏、魏廷朝的陰謀,不久A君出國失聯,我入獄十三個月,被特赦,終身軟禁,五年後脫出台灣,流亡外國被通緝二十三年,我們在美國為台灣民主所作所為,他似無好感。他夫妻逢人就說「彭明敏都無進步」,我曾託人問他們我在哪方面無進步,他們就不再說了。
一九八○年後期,台灣開始民主化,當局對我的觀感也較軟化,甚至美國的國民黨系團體也曾邀我去演講,連戰及一些高官也在場。連戰因台灣發生水災,提前回台。
一九九○年他舉辦「國是會議」,公言我是愛國者,正式邀我參加,動員國民黨政府幾乎所有的在美機關,包含駐美代表,勸我回台參加,我要求撤銷通緝令,否則不參加(「你請我吃飯,卻在門口放一隻獰猛狼狗要咬我,我怎麼去」),他很不高興,因曾排除國民黨高層李煥等的反對,好不容易堅持邀請我,我卻拒絕,使他無面子。
他任總統是因蔣經國去世,作為副總統補上的。任滿後,還要正式選舉。我在紐約召開記者會,公開支持他。我雖然反對國民黨,但鑒於台灣現實,由他連任,政局才會安定。因此受到台獨聯盟無情的攻擊。他連任後,曾託人交一封信給他(不知道為什麼,此信全文曾在台北雜誌登載),信中建議(一)總統府太森嚴神秘,令人畏懼,總統親民,總統府應自由開放,任人參觀,最好每週舉辦音樂會,人民參加可唱流行歌曲。(二)政府文告要平易口語化,用庶民的語言。
最後通緝令撤銷,給我護照。我決定於一九九二年末回國。曾請吳澧培先回國,與各方接觸。吳與他會面,他相當冷淡,似有點困惑,說「他回來,要給他什麼工作,中央研究院院長嗎?」我終於回國,際遇立法委員選舉,歡迎群眾幾乎擠破機場,我下飛機也被擠得兩腳無法落地,官員怕「台獨」,大多不敢接近,只有立委候選人爭先恐後,要我站台助選。
回台後半年,被二十四小時監視跟蹤,不准上電視,他也未曾接觸,有一點奇怪。有一天他終於託人來說要我去他家裡,要我先到「中華文化發展委員會(會長黃石城)」躲藏,到了晚上八點以後他會派車接我,車窗要黑布遮起來,從外面看不到裡面,我聽了極不高興,見他要這樣偷偷摸摸,太無尊嚴,拒絕前往。此事耿耿於懷,曾告訴張榮發,他笑著說「我去看他也是一樣」。
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我也登記參選,報名保證金一千五百萬台幣,這對我是天文數字,一輩子也未曾看到那麼多錢(告訴訪台的捷克議員,他們驚倒了)。不得不從辜寬敏、林敏生、林誠一各借五百萬,這是我一生首次而唯一借錢的經驗。電視舉辦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出場前在舞台後面與他碰面,兩人默默握手,幾近陌生人,這是我回國第一次看到他。競選準備當中,有一個有趣的插曲,經由一好友,傳來神秘的提議,說若我退選,可給五億台幣的代價,我開玩笑地試探「十億怎樣?」神秘方面說「先拿五億退選,另五億以後再商量。」這可能是國民黨做事的典型。
幾年後輪到連戰競選總統,彭榮次陪我到他家裡,以後就有時到他家聊天。有一次連戰也來,他記得其結婚典禮,我擔任介紹人,相當親切客氣說要聘我為資政,李說選後再說。連戰在台大時我是指導教授,很愛護他,他到芝加哥大學進修,我每到美國,都專程到芝加哥去看他。陳水扁當選後,國民黨鬧罷免,政局混亂,一個晚上陳總統來電,看我能否去請連戰調解,我即請我親戚也是連戰親信楊寶發,問他能否與我密會,連戰說他二十四小時周圍都有人,無法密會,此事就作罷。
他作為總統經常到各地考察研究,連各地的地質農產也都很清楚,他不是才華橫溢,才氣煥發型,而是默默耕耘,耐性堅實,持久做事,實為一位好總統。
連戰競選總統時,投票前幾天,我告訴他連戰必敗,要他做心理準備。他反駁,各管道的報告,都說連戰必勝(可見官僚報喜不報憂)。我寫信給他,「連戰落選後,黨內一定有許多人要你辭職,但為政局安定,切勿辭職,要堅持下去」。果然連戰落選,國民黨煽動群眾,包圍其官邸,叫囂他辭職,他終於受不了,狼狽辭職,退出國民黨,很冤枉。
一天他接受報社訪問,談到台獨,所說完全錯誤,我忍不住也在報上為文強烈批判。他很生氣,其後若有人對他提起我,他就發脾氣。數年彼此忌避。
我常說,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身分在李登輝的身上結合在一起。一是作為台灣人的李登輝,另一是作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前者要保護和伸張台灣人的政治權利即民主化,後者則為了「統一」中國,一些基本人權必須犧牲,他在此兩種立場上掙扎,天人交戰。
二○一七年「喜樂島聯盟」在高雄成立,我倆都被邀參加,在舞台二樓休息時,他也進來,二人若無其事雜聊一下,這是最後看到他。
在台灣各方,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轉換時期,他站在過程中關鍵時點,主政成功,有形無形功勞甚大,相信在台灣歷史上,必將永久佔有偉大地位。
2018.2
【一鏡到底】當一輩子老骨董 彭明敏專訪之一
94歲的彭明敏出版《給台灣的備忘錄》,他出席新書發表會,致詞說自己的人與文章都到尾聲,趁此場合向諸親
大正七年=1918,日後到1940年代、課程或有小改變。
第一第二外國語、是近期本站話題。
¤
Jessie Chua
7月31日上午9:37 ·
李登輝和彭明敏的入學考試與高等教育
李登輝先生其實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少年英雄」事蹟。
日本舊制中學的修業年限是五年,五年中學畢業後,可以參加比帝國大學還難考的舊制高等學校的考試。
舊制高等學校非常難考,全日本進得了高等學校的平均人數不過是人口的1%而已。當年的高等學校,甚至有十年的重考生出現。
舊制中學的修業年限是五年,可是如果你夠實力,唸完四年也可以去參加高等學校的入學考試。
以四年中學學歷考上高等學校者稱為「四修生」,翻成現在的白話文,就是「跳級生」或是「資優生」的意思。
李登輝先生就是在1941年以淡水中學「四修」的身份考上台北高等學校的跳級資優生。
彭明敏教授以前讀過高雄中學,但是他並沒有畢業。他也是在「四修」之後,就跳級去報考仙台的第二高等學校,但不幸落榜。
彭明敏先生的中學第五年在兵庫縣西宮市(村上春樹成長的地方)的關西學院中學部度過。
彭教授關西學院中學部畢業後,考上日本屬一屬二的第三(京都)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畢業後,更考入日本最頂尖的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科。
從升學的過程來看,不管是李或者是彭,都是隨隨便便就能把甚麼157還要重考才能上台大醫科的政客比下去。
可是他們兩個長者從不會去強調自己小時候有多了不起,只因他們的一生已經有足夠的成就,所以好漢不用提當年勇。只有那些長不大、成年後還對自己沒信心的政客,才會三不五時吹噓自己小時候多麼會考試!
附圖,1918年時,日本高等學校的授課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