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憶李登輝二三事(黃文局)。 中學時代的李登輝



6 小時
很感性也很重要的一篇回憶李總統的文章,披露重要史實。
憶李登輝二三事
與李登輝見過面的人,多有相同怨言,90 % 都是他在講話 。也許我的層次太低,反應完全不同 。能與這種高度的人見面,何其榮幸 ? 有機會聆聽這種深度的人細數天下,人生哲理,何等福分 ?
大概是 2004 年,我帶葉望輝 ( Steve Yates ) 與前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副院長 Robert Blackwill 去拜會李登輝。結束之後,Robert 一上車,迫不及待告訴我,李前總統真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他在哈佛任教 14 年,被布希總統派為伊拉克特使,後調任印度大使,見過多少人物 ? 他也幾乎見過所有台灣高層政治人物,他們只會東家長,西家短,完全沒有格局 。只有李登輝有國家大戰略 Grand Strategy , 高瞻遠矚 。
我聽了真是汗顏,也很慶幸帶他來見李登輝,替台灣扳回顏面。
李登輝完全沒有寒暄, 劈頭就談石油與地緣政治 Geopolitics , 當然,一如往常
,一個多小時,全程由他侃侃而談 ,他人衹有聆聽的分 ,而且興味盎然 ,誰捨得插嘴 ?
第一次與李登輝見面,大概是 2003 年
,由「萬年立委」楊寶琳的女婿譚順誠帶路,聊了將近 7 個小時 ,僅喝水不吃東西,他的體力與記性,令人驚訝 。他問我美國國會與政情,我說,猶太人僅占美國人口 0.23 %,但是諾貝爾獎得主幾占 45 % ,政治上,更能呼風喚雨 ,參議員共100 名,猶太人占 11 名,9 個民主黨 ,1 個共和黨,1 個無黨。衆議員有 29 名,26 個民主黨,1 個共和黨 ,2 個無黨 。台灣必須了解猶太人如何在美國崛起,並與他們合作 。
隔天一早,譚順誠來電,說他與李總統認識大約 20 年,從來沒有半夜打電話給他,昨晚半夜一點打來,問他為什麼現在才帶我來 ? 可能是我說的猶太人與國會結構 ,給他很大的刺激,思考難眠 。
那次會面,印象最深的是,他把台灣與中國定位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內幕
1992 年,第一次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第二次辜汪會談,1998 年在上海
舉辦,第三次,隔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移師台北 。等到四月,全無動靜 。李登輝覺得事有蹊蹺,請一日本學者 ( 可惜我不懂日文,記不得名字 ) 去中國跑一趟 ,回來報告 ,原來是江澤民打算拖到 1999 年 10 月1 日,中國建國 50 週年,當著 150 個各國元首宣布,汪道涵己經啓程到台灣,洽談「一國兩制」的細節 ,李登輝大吃一驚,那台灣不就被「一國兩制」框住了嗎 ?
李登輝先前已派蔡英文去英國調查學者們對兩岸的看法。蔡英文的報告是,10 個有 6 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 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叛亂一省,2 個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
李登輝苦思化解之道,於是在 1999 年7 月 9 日,精心策劃「德國之聲」的專訪,丟出這個震撼彈,台灣與中國是國與國的關係,至少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 。江澤民被破局,才會說李登輝是台灣最難纒的人物。
這是我由李登輝親口完整敘述的「特殊國與國的關係」的來龍去脈 ,這歷史事件,極為重大,也是李登輝替台灣留下的最重要資產之一 。替台灣定位 ,台灣就是台灣 ,中國就是中國 。而且,是由國際媒體發聲。
我與李登輝多次見面,夫人只有第一次打過招呼就不介入 。只有一次,我與張燦鍙同往,他要夫人曾文惠參加,因為
,最近曾文惠非常憂心台灣的時局與前途,睡不好覺 。他説,文局要來 ,聽他怎麼分析 ,所以要夫人全程在座,最後還一起合照 。
2005 年,李登輝最後一次到訪紐約 ,下塌時代廣場附近的 5 星級旅館Sofitel,賴弘典主辦接待, 餐會設在一流義大利餐廳 Cipriano 。原來規劃與李登輝同坐,一人 3000 美金,我先響應,後來熱爆, 只能收 25 人同桌,一共有 1000 多人參加,盛況空前 。
我帶了三個青年才俊,李敦厚的兒子 ( 哈佛 ) ,潘明道的兒子 (普林斯頓 ) ,另一位是 MIT畢業的 ,到李登輝的總統套房,要介紹給他的寶貝孫女巧巧 ,李坤儀 。
李登輝對潘明道的兒子,贊不絕口,因為他身高 192 公分,台灣話又滑溜 。李登輝要他回台灣選總統 ,當他的總幹事 。後來潘明道的兒子與巧巧通郵一年多,不來電,散了 。
2015 年,許龍俊帶我去見李登輝,也是一入座,馬上進入主題,頁岩油與物聯網 IOT ( internet of things ) 。他認為頁岩油會改變地緣政治 , 美國,會由石油進口國變成出口國 。物聯網會改變世界面貌 ,台灣硬體極強,若與日本軟體結合,將可領導這個產業 。當時 ,這兩個產業正在發展中,他已鑽研甚深 ,甚至與日本首席經濟學家合寫一本物聯網的專書 ,當場送我一本及另一本日美台關係的日文著作 。我不懂日文,後來分贈年輕朋友 。
2016 年,蔡英文當選總統,他有些不滿,因為沒來探望他 。那次提及台灣電
力問題,他認為,應該把台灣劃為六個區域 ,各自用不同科技發展能源 ,相互
競爭 ,進步才快 ,同時,分散風險 。也提到台灣農業,應往觀光精緻農業方向發展 。
2017 年10 月,我由美國搬回台北定居,11 月 14 日 拜會李登輝,這是最後一次會面,他的體力與記性,己大不如前。論及日本政情,他很替安倍擔心,安倍到台灣,都先到翠山莊向他請益。2012 年,安倍與石破茂競選自民黨主席,首輪石破茂贏,第二輪安倍才反敗為勝,李登輝要說石破茂,說了幾次,仍說不出口,王燕軍立即寫在紙上給他
不過,那天他很興奮 ,因為再三天,星期五 (11/17 ) ,蔡英文要請他吃飯 ,頻頻問王燕軍,到時要說什麼,農漁會問題 ? 憲改問題 ? 可見他時時刻刻思考台灣的問題 ,鉅細靡遺,由宏觀到微觀
王燕軍後來告訴我 ,李登輝己不見不熟的人,因為,記性已差,而且,李登輝知道訪客的背景 ,就要王燕軍去買那人專長的書,累死王燕軍,李登輝每天 K書到半夜三更,損害健康 。
最後,李登輝念茲在茲的是 ,學習美國,建立李登輝圖書館,把他的藏書聚在一起 ,方便研究 。台北縣長朱立倫找了 10 多處地方由他挑選,年租一元,他挑一塊崎嶇地,因為其他完整地可以開發商用 ,可惜,藍軍全力杯葛 ,此案無疾而終 。
這是他的最後心願,也可以成為民主聖地,不知何日可以完成 ?
8/2 / 2020
黃文局 敬悼




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中學時代的李登輝


李登輝是上排、左邊數來第四位學生。(相片提供/淡江高級中學校史館)
【林宜瑩專題報導】「因為李登輝在日治時期改名為岩里政男,後面的人就罵他,這樣並不公平。」淡江高級中學前校史館長蘇文魁說,台灣在日治時期大環境下,每個人都是日本皇民化政策下的被迫害者,改名也是非不得已,這也是為何李登輝說出「身為台灣人的悲哀」的原因。
蘇文魁說,1923年(大正12年)1月15日出生的李登輝,其父親李金龍(明治33年3月2日出生)在日治時擔任巡查補(日治早期,台灣警察由日人擔任,台人只能擔任巡查補);從李登輝學籍資料上顯示,當時李登輝及父親李金龍都是在皇民化政策下被迫改名,李金龍為「岩里龍男」,李登輝為「岩里政男」,而「岩里」就是日文姓氏表中「李」姓的對應詞,是官方所建議的。蘇文魁說,身為台人與日人就讀的學校也有分別,很多台人完成公學校(小學)學業後,再就讀2年的高等科就投入職場。
因李金龍工作職務常有更動,李登輝小學轉過好幾次學校,後來才又回到三芝、淡水公學校就讀;李登輝在1938年4月從私立台北國民中學(位於台北大同)轉學,轉入已被日人強制接管、由有坂一世擔任校長的淡水中學(今淡江高中)。當時李登輝被安排在二年忠班(忠組),之前淡中被列入乙級的5年制中學(甲級是日人正式立案5年制中學),因此淡中畢業生很多是進神學院就讀。

(相片提供/淡江高級中學校史館)

蘇文魁說,李登輝在淡中只讀了二、三、四年級,因其成績優異,就越級考上台北高等學校(灣高,今台灣師範大學),「日治時期,淡中能越級考上的只有2人,李登輝是其一。」他指出,若根據當時李登輝同學事後回憶描述(詳見《海天雜文》,周明德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對中學時期李登輝的印象,就只是一個沉默文靜、很會讀書的孩子。
至於李登輝被說曾在學校擔任劍道社社長,蘇文魁說並無學籍資料可佐證,但他確實在「運動競技」項目上填寫了「劍道」,且具備「劍道二級」的檢定資格;學籍上寫到他是園藝班幹部;另外,根據當時「身體狀況」紀錄,李登輝中學時期非常健康,在淡中3年期間,身高從160公分增長到175.2公分,體重則稍輕維持在56公斤上下,左右眼視力都有2.0;老師給李登輝的評語,在「人物性行」為「溫良上品勤勉」,「思想」中正,「言語」明瞭。
據了解,李登輝學籍相關資料正本在淡江高中至今保存良好,李登輝本人多年前也獲贈複本,中央研究院內也有存檔;當年李登輝在中學四年級時退出學寮(學生宿舍),與學長陳旭日(苑里醫生)一起租屋,在淡水教會牧師樓下苦讀一年,越級考上「灣高」,對台生而言是非常不簡單的,那時也轟動了整個淡水鎮。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