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政府的全面失能:從羅浮宮到奧運舞台的文化墮落
在經濟上,他是親商、削稅、精算債務的「富人總統」;但在文化與價值觀上,他又是典型的進步左派:崇尚多元、包容、性別平權與象徵政治。
這種「右手算錢、左手表態」的執政風格,使他同時得罪兩邊:左派罵他親資本、右派嫌他太軟。當財政緊縮與文化姿態交織在一起,治理裂縫便成了法國的致命傷。
法國的墮落不是一夜之間——從巴黎奧運開幕式那段為了「進步符號」而堆疊的性別與宗教戲碼開始,國家就忙著上演立場秀,卻忘了把"螺絲鎖緊"。
面子工程滿分,裡子工程欠帳:安控、人員、維護、採購一再延宕。等到羅浮宮真正要「上場」,七分鐘就被打回原形。
羅浮宮的皇冠珠寶在 2025 年 10 月 19 日 被人用電動切割機「七分鐘解決」,法國全國哀嚎——不是因為文物受損,而是因為國家顏面被偷走。問題是:這場恥辱,到底是誰的錯?是那套被吹成高尚道德的 DEI(多元、平等、包容),還是多年累積的預算與治理腐蝕?左派當局很愛講包容、談「敘事正義」,但當歹徒扛走珠寶、國民只剩憤怒,誰來為安全缺口負責?
從展覽敘事到安控縫隙:"優先順序顛倒"的現代博物館
Laurence des Cars——羅浮宮史上首位女館長。履歷漂亮、語言正確、國際對話一流,代表著法國文化界的「新時代」。她在 2019 年主導的《黑人模特兒:從熱里科到馬蒂斯》展,確實打開藝術史的盲區,對"邊緣議題"做了必要補課;但 當展覽與象徵政治被擺到最高位階時,"安全與基礎設施"就被擠到次要清單——審計報告寫著建物老化、窗扇脆弱、溫控滲水,卻年年延宕。結果呢?七分鐘的「高速策展」,幫我們做了最殘酷的現場評測。
Catherine Chevrier——藝術品部門主任,專業、低調,長年負責阿波羅畫廊(皇家珠寶與裝飾品)。2019 年更換展示櫃,從「裝甲+自動縮入保險機制」改為更美觀的「超現代」玻璃櫃。博物館學(好看、敘事)壓過安控(厚度、安全),終於成了歹徒的發財捷徑,輕薄、無自保、一次命中。當然,說她是「DEI 官僚」並不精確——她更像技術官,但在政治風向與審美話語的合力下,安全這件「醜但有效」的事,被悄悄降級。
然而,治國與治館的順序感,這點只有川普悟出來:沒有安全,一切美麗敘事都是白搭!
左派治理:象徵政治滿分,系統管理不及格
把責任全甩給 DEI 當然粗暴,但也別假裝政治機器沒有偏好。文化左派政府擁抱的,是看得見、拍得到、寫得出新聞標題的東西:性別玻璃天花板破了、殖民敘事反思了、國際合作簽了、博物館的社會使命升華了。唯獨那些"不上鏡頭"的東西——人力編制、安控演練、門窗加固、預算執行——永遠是下一季預算再說。
然後,經濟緊縮、債台高築、部會普砍,文化部成了軟柿子。「遇缺不補」與維護延後成為制度性常態。當右派怒吼「國家恥辱」時,左派反擊「別把 DEI 當戰犯」——雙方各打一半,真正的受害者是治理本身:流程破洞、責任漂移、決策遲緩,最後把一切交給命運。
更具象徵意味的是:羅浮宮的安全主管 Dominique Buffin——該館首位女性安全長,於去年九月由首位女性館長 Laurence des Cars 任命——如今也被英國《Telegraph》點名為「多元化任用的爭議象徵」。
這場「女主管接棒女館長」的故事,本來被視為進步里程碑,如今卻被輿論倒過來審問:到底是制度真的平權了,還是"姿態治理"?
更糟的是,今晚《鴨鳴報》(Le Canard Enchaîné)又爆出新一輪指控:自 2021 年上任以來,館長 Laurence des Cars 「更關心個人舒適勝過博物館安全」,近年來羅浮宮在防盜上的投資竟然只有 2006–2008 年的五分之一。
該報痛批,這不只是預算疏漏,而是整個文化體系的失職。
馬克宏的「四不像」與文化傾序
老實說,馬克宏在政治上是典型的「四不像」——財政偏右、文化偏左,結果左右都看不順眼:左派叫他「富人總統」(廢財富稅、降企稅、資本利得單一稅率),黃背心因此爆燃;右派嫌他驅逐非法移民不力、邊境控管不夠硬。也因此,羅浮宮的人事與文化路線,自然更傾向左:象徵政治(DEI、去殖民敘事、包容展陳)握方向盤,基建與安控被擠到後座。
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看時間線就懂:
薩科齊 → 奧朗德 (2007–2017):從中右到中左的清楚擺盪。薩科齊主打經改+安全;奧朗德主打再分配與社會進步。
馬克宏 (2017–):自詡「跨越左右」。經濟上比奧朗德更右(親商減稅、勞動鬆綁);文化上延續甚至加碼左派進步議題(DEI、文物歸還、性別與多元符碼)。安全與移民則居中偏右,但右派仍嫌不夠硬。
財政右、文化左的混搭,使得文化任命與展陳取向往左傾幾乎是制度性結果;而當債務高企、緊縮來襲,最先被犧牲的往往是不「上鏡」的安控細節——正是羅浮宮此役暴露出的命門。
但馬克宏左右混搭政府的最大問題是:左派政府是靠「大撒幣」討好選民的——特別是那群仰賴社會福利過活的人。
偏偏法國如今財政緊縮、債務高築(GDP 負債比逾 114%),想撒也撒不出錢。
法國人嘴上避談錢,內心充滿金錢焦慮
我那幾年住在法國,最深的感慨就是——多數人避談錢,也因此失去學習金錢的機會。
表面浪漫、實際拮据;嘴上高談藝術與自由,心裡卻充滿對金錢的焦慮。
這是哪門子的壓抑人生?
倒不如美國人,從裡到外都承認「要錢」——坦白、實際,也因此懂得學習理財、投資與創造收入。
法國的問題,不只在於錢太少,而是太多人假裝錢不重要。
右派社論的憤怒與左派回應的蒼白
右派媒體說:這是國恥,是法國靈魂的傷口。
要求館長與部長辭職,呼籲把錢從「非優先」挪回安全。
左派回:這是犯罪專業+多年積弊,DEI 不是主因,請別獵巫。
兩邊都講到一部分真相——但誰能給出可量化、可問責、可驗證的修復路線?
如果答案仍是公關稿與宣示政治,那下一次的七分鐘,時鐘已經在倒數。
該怎麼做:回歸「治理」之上
安全優先序入法:把展陳、敘事、國際合作的每一筆新增支出,與安控 KPI 綁定。沒達標,展不開。
還權於專業:安全長與典藏維護擁有獨立否決權,任何「好看但變脆弱」的設計,一票否決。
DEI 不是原罪,失序的治理才是。馬克宏政府若真在乎文化榮耀,就該重視預算表、維護表、演練表與保險表。少一點舞台煙火,多一點耐久流程。
當安全回到第一順位,展覽自然可以更勇敢;當治理站得住腳,包容也不落人口實。下一次,讓世界記住羅浮宮,是因為修好了每一扇窗、守住了每一件寶,而不是因為「七分鐘的恥辱」。
2017
No 'first lady' title for Brigitte Macron after petition over her status ...
https://www.theguardian.com › World › Brigitte Macron
9 hours ago - The French president's wife, Brigitte Macron, will not be given an official “first lady” title or her own budget, the French government has said ...
马克龙欲给太太加官方"名分" 法国民众不答应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France's new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has shown himself to be fascinated with "the California ver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Silicon Valley libertarianism mixes with a general progressivism on social issues," writes Sylvain Cypel.
Macron’s California Revolution
Among the many ideas put forward by Emmanuel Macron, the new French president, was to institute an annual speech to the French parliament, a sort of State of the Union à la française. He also introduced a raft of bold proposals…
NYBOOKS.COM
BBC World Service
Critics have accused Emmanuel Macron of aloofness for making an unusual address at the Palace of Versailles.
📻
Why was Macron portrayed as the Greek god Zeus?
BBC.CO.UK
更新於2017年5月22日07:00 英國《金融時報》喬•埃利森
太棒了!中間立場的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法國大選中勝出,不但擋住了讓全球精英們抓狂的極右民粹主義浪潮,還為已經陳腐不堪、充滿刻薄、無禮和極度自私自利的公眾話語帶來了他的新生政黨“前進”(En Marche!)招牌的“希望”。
但是,先不管這些。馬克龍的勝利首先值得慶祝的,是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窺視他的妻子,布麗吉特•特羅尼厄(Brigitte Trogneux)。布麗吉特今年64歲,有7個孫子孫女,第一次俘獲她丈夫的心,是在亞眠(Amiens)一所耶穌會學校她執教的文學課上,15歲的馬克龍是她的學生。如今她將作為法國史上年齡第二大的第一夫人入主愛麗舍宮。這一切可圈可點。
馬克龍夫人生平過往的看點之多,幾乎無法決定哪個細節最精彩。是她的女兒當年與馬克龍是同班同學?是這對夫婦在排練校園話劇時墜入情網?是馬克龍的父母發現倆人情事後如遭晴天霹靂,於是將年輕的埃馬紐埃爾趕到巴黎(就像苦命的羅密歐),但他每個週末都要回老家去追求他的情人?是她出身一個巧克力家族(多麼典型的法國人)?最後,還有一個無比美妙的巧合,布麗吉特成為第一人夫人的這一年,恰是《畢業生》(The Graduate)——以及片中聲音沙啞的中年女士羅賓遜太太——上映50週年。這是何等的完美。
事實上,布麗吉特最迷人之處在於她的自嘲式幽默和有品味的時尚風格。這並不是因為她那些全部灰色色調、下擺高度剛剛好、優雅時髦但缺乏特色的政治伴侶制服。布麗吉特不顧社會習俗,四肢永久曬成栗褐色,蓬鬆的波波頭漂染成金色,拿著新潮設計師手袋。她的形像被稱為“時髦布波族”(Chic Bobo,時髦的中產階級式的波希米亞人——譯者註)。用《快報》(L'Express)的話來說,她代表了“魅力搖滾”,而她大膽、清涼的服裝迷倒了法國媒體,後者雖然小心地對這對夫婦25歲的年齡差距避而不談,但對她的照片表現出強烈渴求:她穿著誘人泳衣沿著沙灘漫步,以及她身著緊身牛仔褲和運動鞋陪著丈夫拉票。
----
婦女新形象:花甲之年的花樣年華
安哥拉·默克爾,安娜·文圖爾以及布里吉特·馬克龍。她們的共同點是:女性,年過六十,有都是同齡婦女中的佼佼者。然而,這一年齡段的女性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挑戰。
(德國之聲中文網)是的,馬克龍夫人要對她先生歲數大很多。不是幾歲,而是整整24歲。雖然這只比特朗普夫婦的歲數差距多一歲,但馬克龍夫婦的年齡差問題顯然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谷歌搜索記錄顯示,即便是特朗普上任之初,查詢總統夫婦年齡差距的數量也只是上週查詢馬克龍夫婦年齡差距的一半。
對於自己的年齡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馬克龍夫人總是一笑置之,甚至還不無自嘲地說,我已經64歲了,你們現在必須要把票投給我丈夫,畢竟五年後我會變得更老。
科學家:必須重新定義"老年人"概念
對於男女的年齡問題,人們通常會採取雙重標準,也是大家喜聞樂道的話題。不過,中老年婦女的形象顯然已經今非昔比。過去,一滿六十歲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歸入"老年"行列,而現在六十歲的人還"正當年"。這也是西方社會老齡化發展的結果,人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高,而出生率卻不斷降低。德國也不例外。
有鑑於此,位於維也納的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提出建議,今後不再以經歷的歲月作為標準評判一個人是否老化,而是以距離平均壽命的差距作為標準。兩百年前,六十歲簡直就是壽星,而今天活到八十也毫不稀奇。可以簡單地說,今天的70歲相當於以前的50歲。
成熟的消費者:市場最佳年齡
老齡化趨勢顯然也引起了經濟界的注意。市場專家們早已意識到,六十歲以上的消費者人群是一個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市場。在專業圈裡,他們被稱為"最佳年齡段","黃金一代"或者"成熟型消費者"。
尤其是時尚和娛樂市場早已經就社會的老齡化進行了調整。比如,德國著名出版商Gruner + Jahr就在前不會推出了專門面向"生命第三階段婦女"的現代化雜誌。而在此前,針對老年人的雜誌裡充滿了自動扶梯或老年尿不濕的廣告。
幾位年逾花甲的婦女則是當今時裝行業的主導,比如Conde Nast出版社的總裁安娜·文圖爾(Anna Wintour),還有時裝設計界泰斗級人物維維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以及伊利斯·阿普弗爾(Iris Apfel)。美國博客"先鋒時尚Advanced Style"則專門面向那些退休之後仍對時裝情有獨鍾的老年人。
老當益壯:簡·方達成了"網紅"
娛樂行業也在主動向老年人靠攏:流媒體網站Netflix推出的系列劇"Grace und Frankie"中,當年的好萊塢明星簡·方達扮演了一位雖已年逾古稀,但絕不服老的老年婦女。
現年79歲的簡·方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部戲展示,即便是在生命的第三階段,人們仍然可以充滿活力,性感和快樂地生活。"這部戲裡涉及了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愛情,性以及自我價值的體現。簡·方達說:"我五十歲時離開了影視界,卻在65歲時重操舊業,當然這絕非易事,但我有動力,因為我想讓老年生活充滿文化色彩。"
另一個極端:貧困和失業
但年齡增長也暗藏著風險,這一點對女性尤為突出。在就業市場上,對大齡婦女的歧視特別嚴重。德國政府反歧視機構2012年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55歲至64歲年齡段的婦女中,擁有正式工作的人數不足一半。
聯邦反歧視機構負責人克里斯蒂娜·路德斯(Christine Lüders):"年齡歧視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為有些年齡段的人在就業市場上無法發揮作用。"
四月底召開的G20婦女峰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承諾,將為改善婦女收入做出更多努力。峰會期間,有人問默克爾是否自認為是女權主義者,默克爾沒有對這一問題做出正面回答,不過,她仍被看作是60歲以上組成功婦女的楷模。
馬克龍夫人也有望成為這類楷模:馬克龍當選總統後曾這樣談到他的夫人,正是由於她的歲數,第一夫人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那麼,作為第一夫人,她將如何關注她同齡人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對此人們拭目以待。
Emmanuel Macron Is Inaugurated as France’s President
On Monday, he is expected to travel to Berlin to meet with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of Germany, France’s most important ally.
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統馬克宏昨宣誓就職,上周二出刊的知名嘲諷刊物《查理周報》(Charlie Hebdo)封面卻畫了馬可宏和明顯懷孕的年長妻子布莉姬,斗大標題還說「他讓奇蹟發生」,被批評是年齡歧視兼性別歧視。
網友批該刊噁心
自馬克宏參選以來,外界就一直拿他與布莉姬的年齡差距大做文章,甚至人身攻擊。馬克宏曾稱,這是「厭女情節」,「倘若我比妻子大20歲,沒有人會認為我不可能成為她的親密夥伴。只因為她比我大20歲,許多人就說『這段關係不可能』。」
馬克宏勝選後,嘲諷卻未停止,最新《查理周報》封面標題「讓奇蹟發生」,取自馬克宏的競選承諾,但畫的卻是已過適合生育年齡的布莉姬懷孕,引發輿論抨擊,網友怒指該刊歧視,「品味拙劣」、「可恥」、「噁心」。布莉姬則在推特轉貼該封面,大氣回應,「所有技術上可行的事,未必是讓人渴望或希冀的事。」
國際中心
馬克宏勝選後,嘲諷卻未停止,最新《查理周報》封面標題「讓奇蹟發生」,取自馬克宏的競選承諾,但畫的卻是已過適合生育年齡的布莉姬懷孕,引發輿論抨擊,網友怒指該刊歧視,「品味拙劣」、「可恥」、「噁心」。布莉姬則在推特轉貼該封面,大氣回應,「所有技術上可行的事,未必是讓人渴望或希冀的事。」
國際中心
《查理》畫諷懷孕 布莉姬大氣回應
-----
馬克宏在當地時間昨上午10時(台灣時間下午4時)就職,前總統歐蘭德在愛麗榭宮中庭迎接。兩人在數百名記者前握手合照,接著進總統辦公室交接機密要事,包括法國核武密碼。這場會面原計半小時結束,馬克宏和歐蘭德卻欲罷不能地談了一個多小時,網路直播的法媒只好開始閒聊,包括刊登國宴廚師團隊的照片。
讓歐盟恢復元氣
法國前後任總統會談那麼久,多半是因馬克宏接棒的時機,正值歐盟因難民危機、恐攻威脅,和英國脫歐等問題風雨飄搖。法國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此次總統大選也造成前所未有的分裂,馬克宏本月7日一當選就坦言面臨「艱鉅的任務」。
馬克宏歡送歐蘭德離開後,發表上任後首場演說,表示法國人民選擇了「希望」,期盼能看到國家有所改變。此次大選首輪投票出現前所未見的中、右、極左、極右四強鼎立局面,人民憂心國家分裂嚴重。馬克宏誓言敉平社會分歧,讓法國重新團結起來。他也說任內將致力讓受英國脫歐衝擊的歐盟「恢復元氣並重新出發」。
馬克宏歡送歐蘭德離開後,發表上任後首場演說,表示法國人民選擇了「希望」,期盼能看到國家有所改變。此次大選首輪投票出現前所未見的中、右、極左、極右四強鼎立局面,人民憂心國家分裂嚴重。馬克宏誓言敉平社會分歧,讓法國重新團結起來。他也說任內將致力讓受英國脫歐衝擊的歐盟「恢復元氣並重新出發」。
穿LV網友讚高雅
馬克宏的妻子布莉姬是就職典禮上焦點,時尚品味頗受稱讚的她昨穿LOUIS VUITTON(LV)薰衣草藍洋裝和外套,搭配LV手提包和裸色高跟鞋,法媒稱是LV創意總監特地為她量身打造,網路一片「高雅」好評。
布莉姬的2個女兒也帶家人盛裝出席,大女兒也挽LV包,幫馬克宏競選有功的小女兒則穿黑色上衣與花裙,簡單不失活潑。
馬克宏昨也公布兩位內閣高官人事命令,44歲的競選團隊幕僚寇勒擔任愛麗榭宮秘書長,61歲的前駐德國大使艾堤恩為總統外交顧問。馬克宏今天將公布外界最關注的總理人選。
布莉姬的2個女兒也帶家人盛裝出席,大女兒也挽LV包,幫馬克宏競選有功的小女兒則穿黑色上衣與花裙,簡單不失活潑。
馬克宏昨也公布兩位內閣高官人事命令,44歲的競選團隊幕僚寇勒擔任愛麗榭宮秘書長,61歲的前駐德國大使艾堤恩為總統外交顧問。馬克宏今天將公布外界最關注的總理人選。
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年齡:39歲(1977/12/21)
★學歷:
.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公共事務碩士
.國家行政學院高階公務員培訓畢業
★婚姻:
.妻子布莉姬是比他大24歲的高中老師,有3名繼子女
★經歷:
.法國經濟部長
.共和前進黨創黨人
.法國第25任總統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學歷:
.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公共事務碩士
.國家行政學院高階公務員培訓畢業
★婚姻:
.妻子布莉姬是比他大24歲的高中老師,有3名繼子女
★經歷:
.法國經濟部長
.共和前進黨創黨人
.法國第25任總統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In an interview with ClassiqueNews.com, Macron said he has a particular love for the music of Robert Schuman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