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余光中(1928─2017);37歲的A·G·蘇茲伯格

《紐約時報》新掌舵手

A·G·蘇茲伯格子承父業接任出版人

37歲的A·G·蘇茲伯格曾帶領團隊編寫了《創新報告》,被認為是一名革新者。老蘇茲伯格執掌時報25年,主持了時報的全國擴張,並引領其向數位化轉型。


****
余光中《你想做人魚嗎?》的詩問道:「你知道山高不及海深嗎? 你知道地廣不及海闊嗎? 你知道海量是怎樣的肚量?你知道海涵是怎樣的涵養?海神的財富是怎樣的秘藏?」



余光中曾說詩、散文、評論及翻譯是他的「四度空間」,這四大領域眾多跨世代文學愛好者昨也推崇,余是啟蒙導師。

主要著作:
˙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蓮的聯想》、《白玉苦瓜》、《與永恆拔河》、《紫荊賦》、《太陽點名》
˙散文集《焚鶴人》、《逍遙遊》、《聽聽那冷雨》、《青青邊愁》、《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翻譯《英美現代詩選》、《梵谷傳》
˙評論《藍墨水的下游》

圖像裡可能有6 個人、微笑的人

最先是阿邦告訴余先生的死訊。
我這幾天忙著準備胡適之先生紀念及其他主題的slides等,只簡單地說:90歲了。前幾周,無意間將百花文藝的余光中集 *9冊取出,還來不及看。
後來,跟一位朋友說,"你有點偏見。雖然近年少看他的作品,其質量還很可以 (當然他為馬英九作Bumbler解釋,發揮"御用作家"的一點娛樂作用)。
*這9冊2004年的文集,還列出數十篇"未收作品存目",很有意思。


余光中先生是著名的翻譯家。他談翻譯,喜歡舉自己翻譯的王爾德的作品為例,這點應該注意。

要真研究余光中先生如何改他自己的舊譯文,再討論。

在《書評書目》出版的《譯評》,收入一篇雨田的《評余光中的「譯論」和「譯文」》(頁3~16),末尾說,內文批評的余光中(新)譯《錄事巴托比》,"本搞所抽舉的一些闕失,已有三五處經余君更正......"
我買的是二手書,另有上一書主寫道"羅織也不少"。

****
Zhengguo Kang 鄉愿,德之賊也。余光中是鄉愿詩人。余英時說:「我沒有鄉愁」;余光中販賣鄉愁,迎合中共文化統戰。毛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已不是台灣人和被迫流亡海外華人的原鄉了。我們安身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哪裡就是我們的新鄉。不要用鄉愁吊我們的胃口,homesickness 是一種病態,nostalgia 是對此病態的美化。


****
【生命恨北囚,藝術思南征──悼詩人】
《字花》17期,周立民在〈苦瓜的白和洋蔥的辣──比較余光中〈白玉苦瓜〉和梁秉鈞〈洋蔥〉〉一文,指認出詩中「把苦瓜與人生連結,苦瓜與芸芸眾生同為可朽之軀,雕塑與詩歌皆是藝術,利用藝術普渡眾生,藝術成為轉化生命的中介,亦成為了天國所在。這是余光中的信仰,也是作為詩人的宗教使命。」
準備歡度冬至及聖誕之前,不如讀讀余光中(1928─2017)的兩首詩:
〈冬至〉(節錄)
想了很久都不能決定
最別致的一張聖誕卡
該怎樣來為你剪裁
直到冬至那一天,我說
對了,便沿著浪花的花邊
剪下溪子灣空曠的海景
正面,是今年最短的一日
——在壯麗的下端
紅艷艷印著一枚夕陽
反面,是今年最長的一夜
〈四方城〉(節錄)
聖誕節。怎能向春分的太陽
乞一面銅鑼敲來雪崩
結束白色太久的統治?
北向的窗下夢見梵谷
生命恨北囚,藝術思南征
靈魂的邊境無數次南北戰爭
天狼星瞭望於南方,懸著青芒

*****
#余光中 去世,激起一波漣漪,大家爭論他扣 #陳映真 紅帽子。
這件事要回歸到1970年代 #鄉土文學論戰 的整體圖像。
其實,帽子是連環扣的,陳映真也指摘 #葉石濤 是用心良苦的分離主義。在時間點上,比「狼來了」那篇還早一個月。
這場論爭,是台灣當代「衝突性公共領域」的原型。
背後是各種民間的隱蔽文本,對國民黨版民族主義的抗爭、對霸權論述下之現代性的反撥。

「狼來了」?當年打壓台灣鄉土文學作家,扣對方是「工農兵文學」、亦即是幫國民黨批判所謂「黨外是中共同路人」「三合一的敵人」!如今回首文壇滄桑,余光中情何以堪?

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詩人余光中在台灣文壇曾颳起不少風雨,1977年,余光中發表「狼來了」,點名批判陳映真、尉天驄、王拓等人,掀起「鄉土文學論戰」。《國立台灣文學館》資料顯示,70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除了...
NEWS.LTN.COM.TW

****
余光中先生可能忘記林語堂的書,以英文為主。

前賢與舊友
http://www.nsysu.edu.tw/files/14-1000-51982,r1235-1.php?Lang=zh-tw

****
【「筆止,而氣勢不休止」的余光中 】
三年前,余光中老師曾為高美館讀了一首詩,是觀董陽孜〈九萬里風鵬正舉〉有感而發的詩作。
那彷彿躍穿白紙的筆墨大鵬至今仍展翅於美術館大廳,詩人的心魂卻已如風遠行。我們只能透過詩句與聲音,再次懷想其風骨和詩心。
---
觀董陽孜書李清照句──九萬里風鵬正舉 
詩 余光中 (影片:黃明川)
寸心才動,墨跡落紙
筆勢呼應著腕勢
便隨緣展開,陰陽互激
便圍繞著筆尖旋轉
令鬼神都為之蠢蠢不安
而從渾沌的深處,手起
手落,召來九萬里長風
大鵬正高舉,耳際的呼嘯
該是,造化嗎,在重整秩序
筆勢正蟠蜿,蓄而不發
忽然一頓,如椽的大筆
天柱岌岌向南猛推移
一切江河,緊急都煞住
只為讓天柱由此過路
停筆之前,有誰敢攔阻
筆止,而氣勢不休止
長驅的天風浩蕩,正開始
-
#紀念余光中老師
→影片出自高美館朗詩影音專輯《典藏奇遇記─藝想天開詩與樂》 高雄市立美術館,2014


【「筆止,而氣勢不休止」的余光中 】…
YOUTUBE.COM


****
要真研究余光中先生如何改他自己的舊譯文,再討論。
在《書評書目》出版的《譯評》,收入一篇雨田的《評余光中的「譯論」和「譯文」》(頁3~16),末尾說,內文批評的余光中(新)《錄事巴托比》,"本搞所抽舉的一些闕失,已有三五處經余君更正......"
我買的是二手書,另有上一書主寫道"羅織也不少"。



余光中30年前的這篇〈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非常值得譯者細讀。
這兩篇也值得看:
余光中 - 哀中文之式微 (http://victranslates.blogspot.tw/2015/10/blog-post_13.html)
明藝.特輯:專訪余光中談文學翻譯 (http://victranslates.blogspot.tw/2015/04/blog-post_11.html)


明報月刊 1987 年 10 月號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七十年間,中文的變化極大。一方面,優秀的作家與學者筆下的白話文愈寫愈成熟,無論表情達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運用自如。另一方面,道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與民間文學�...
VICSFORUM.BLOGSPOT.COM


【一代大師余光中病逝 享壽90歲】
曾經,他把「鄉愁四韻」,用一枚窄窄的郵票,加上楊弦一聲聲輕輕的吟唱,安放在時代的心頭上。超過半個世紀,寫詩不輟,余光中真正要表達的是:中國文學的不朽接力。
「當黃昏來襲,許多靈魂便告別肉體,我的卻拒絕遠行,我願在此,伴每一朵蓮,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祕」余光中



詩人余光中14日病逝高醫,享壽九十。余光中與妻子范我存2016年在鑽石婚的前夕,夫妻倆先後進了加護病房。後來雙雙好轉,便以捐助弱勢團體的方式度過結婚60年。
CW.COM.TW

*****
在2011年的「myfone行動創作」的「家書組」中,余光中提筆示範,曾寫下,「有一句話對至親反而不說,或者說得不夠:『謝謝你。』乘早說吧,多說幾次。愛,該是現款,不是支票。」

在第7屆「myfone行動創作獎」的「情書組」示範,余光中也曾寫出「不要再買了。LV,只是Love的一半」的字句,簡短不失幽默。還曾寫下「母親,感謝你送我的這一副牙齒,一直耐用至今,否則這世界我怎麼消化得了」。

在擔任8年的行動創作獎評審中,余光中還留下許多讓人玩味再三的詞句,包括生活筆記示範:「分秒必爭嗎?當心輸掉了歲月。」

以及「粉絲只合成群,知音一定獨立。粉絲不嫌其多,知音不嫌其少。粉絲是虛榮的消耗品,知音是自信的救濟品。知音,是未來預付的掌聲。」

還有「私德猶如內衣,髒不髒自己明白。聲譽猶如外套,美不美別人評定」、「長痛不如短痛 短痛不如有點癢 長談不如短訊 短訊不如鈴聲 這麼緊急的暗號是誰啊心血來潮」等創作。

*****
“現代漢語遭受社論語式強暴三十年後,內地汪曾祺等少數作家也在勉力維持漢語的表達力,但相比汪曾祺的文火慢燒,李敖、白楊、三毛、余光中以及龍應台的「野火」顯然更有衝擊力。而在這批台灣放火者中,余光中顯然是最具有文學自覺的一個。毫不誇張的說,正是台灣余光中等作家的衝擊,才讓現代漢語又說起「人話」來,或者說是他們幫助內地人「恢復了漢語的尊嚴與美感」。”

WWW.XCNNEWS.COM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