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高友工 (3)往事依依憶高師 劉 婉 等

※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 • 17 • 往事依依憶高師 劉 婉 *

高先生是一位既高瞻遠矚又著眼當前實際的教師。他一方面急切地與學生分享 他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宏觀見解,傳授他或者其他學者關於中國文學藝術基本原則的 宏大理念;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時卻經常從文學藝術的具體事例入手,從全新的角 度講解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或現象,通過分析常人往往忽略的細節,使抽象複雜的 概念變得簡明易懂。 一次研究生課,高先生放京戲《單刀會》關羽過江那一折戲的錄影帶。隨著飾 關羽的演員開始演唱該折戲的主要唱段,高先生在書桌上輕點手指顯示戲曲板眼。 但是在演唱之前之後都有細節需要注意。演唱後,高先生重復飾關羽的演員的京腔 道白及唱腔,來提醒我們注意該演員所採用的悲壯激越的聲腔。 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他的這一提示與他之前講解的戲劇其他方面的知識有關,如:舞臺、布景、道 具、演員步態都有一定的格式,演員的京腔道白也有格式化。格式化的目的不是為 了逼真模仿現實外界的外在行為,而是著重強調劇中人物的內在心理經驗。格式化 是中國戲劇抒情美典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中國戲劇抒情美典是高先生著作中悉心闡 發的一個宏觀論點。在課堂上高先生還解釋說,當年去戲園聽戲的觀眾多對劇情瞭 若指掌,他們一次次到劇場聽戲或聽某折戲,不是為了知道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是 看戲曲表演家如何憑借聲腔、身段發揮傳統格式,來刻畫劇中人物的心靈個性及人 格深度。 又有一次,高先生在課堂上播放一段昆曲錄音帶;飾演一位年輕女主角的演 員以昆曲典型的柔婉唱腔表現其內心微妙的情緒。幾近尾聲時,唱詞中有一「水」 * 劉 婉,美國舊金山大學現代與古典語系客座教授。 • 18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七卷 • 第二期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字,這位女演員的聲腔變得特別輕柔婉曲,以致改變了「水」字的發音,其音質如 水在伴奏樂聲中溶化了一樣。高先生本來一聲不吭凝神聽戲,但該段昆曲剛完,他 立即評論說「水」字的發音在這裏「液化了」(liquefied)。他這種內行專家對細節的 注意,不僅點明了戲曲審美樂趣的本原之一,還點明了戲曲抒情美典的植根所在。 女演員的唱腔音色變得特別柔軟似水,正好傳達戲中女主角柔情似水的多層次內心 經驗。 高先生講課歷來都引人入勝。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本人對所講的題目的 專注投入,讓他的熱情感染學生。與他的專注投入相關聯的另一特點是,由於他對 中國文學之外的其他專業領域有廣泛的興趣和浩瀚的知識,他講解某個中國文學題 目時經常縱橫發揮。一次,講到杜甫〈秋興八首〉,他突然聯繫到普魯斯特的巨著 《追憶似水華年》(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1 。因為高先生精通芭蕾舞和現代舞, 他講課時會提到芭蕾三人舞 pas de trois,或者討論中國詩短小緊湊的傳統形式時, 會引用西方現代舞的概念。 另一次,在我跟高先生修的閱讀課上,討論詩歌語言在傳統形式中的表意方 式時,高先生引用李煜〈虞美人〉一詞作為例子,提到西方現代舞「緊縮-釋放」 (contraction and release) 的觀念。在他開始吟誦「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時,他的雙臂掌心相對,開始從胸前緩緩有度地擴展收縮,好像在啟動抒情詩語言 蘊聚在固有傳統詩詞形式中潛在的能量。當他吟誦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時,他的 音量略有提高,而到末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時,他的音量更高,同時雙臂大 大張開,然後短暫停留在空中,似乎讓所有逐漸壓縮空間所凝聚的能量全部釋放出 來。而此末句是該詞中主謂結構句式最長的一句,也是李後主在該詞中抒發國破家 亡絕望之情的高潮。高先生當時吟誦〈虞美人〉的跌宕起浮的聲調和有節奏的一開 一合的雙臂示意,不僅生動地傳授了他的觀點,更在他當時唯一的聽眾心目中銘刻 下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誨人不倦、樂此不疲的楷模導師的印象。 在另外一堂閱讀課上,我從另一側面加深認識了高先生。這一次是他令人深 思的關於孔子偉大所在的評論。高先生這段評論,我在課後第二天致我父母的信中 1 普魯斯特的著作原名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高先生當時用的英譯書名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如直譯中文可為《追憶往事》。已出中文版為《追憶似水華年》。後來英文另外有較 直譯版,書名為 In Search of Lost Time,中文可譯為《追尋逝去的時光》。 • 19 •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往事依依憶高師 轉述:「昨天,高先生提到孔子。他說孔子的偉大,不是在於他仁的教義,而是在 於他能看見並承認別人的長處勝於自己(如他的門徒顏回),且在於孔子的兩條原 則:不遷怒,不二過。」 那天閱讀課的題目是《易經‧繫辭》與文學的關係和莊子精神。在他壯思堂 瓊斯樓的辦公室,高先生對我講解〈繫辭〉的原則,並耐心地回答我對徐復觀的所 有問題,包括我對徐先生「美的觀照」論點的疑問。從表面上看,高先生對孔子偉 大之所在的評論與當天閱讀課的題目無關,但是我後來悟出,對高先生來說,藝術 和人生息息相關。雖然高先生極少對我談及他自己,但是從他的教課和著述中,我 感到高先生有強烈的精神生活和藝術追求。當查爾斯‧泰勒 (Charles Taylor) 的新 書《自我的源泉》(Sources of the Self) 剛出版時,高先生即喜形於色,因為他與這 位西方哲學家雖然各自關注的文化價值觀架構全然不同,卻有很多觀點不謀而合。 果然不久,泰勒一個別致的觀點「域間啟悟」(interspatial epiphany) 就赫然出現在 高先生本科生中國文學課的演講提綱上(當時我是高先生這門本科生課的助教)。 另一個高先生強烈的精神生活的例子,是在他自用的書上,包括泰勒的《自我的源 泉》,經常有高先生眉批旁注的手跡,有些書頁上的評論滔滔不絕,好像他在與每 一位作者進行即時的探討、熱烈的辯論。 高先生對藝術的強烈熱情,可從他對一個姜夔詞樂演唱錄音帶的欣賞略見一 斑。一次課堂上,高先生播放了中國唱片公司一九八六年製的「姜白石歌曲十七 首」錄音帶選段。這個一九八六年版本,是根據楊蔭瀏一九五六年從姜夔工尺譜 翻譯成的今譜而製作的。高先生解釋說,現代音樂史家唯一無法從工尺譜得知的是 音樂旋律節拍的速度。這個演唱錄音帶大概是詞樂愛好者能得到的最接近地道的宋 樂。幾週後,我聽高先生說,他「每天聽一遍」姜夔詞樂演唱錄音帶。 另外,從高先生回答我對徐復觀的問題中,我感到他對藝術的熱情和強烈的審 美興趣,不是唯美觀的「為藝術而藝術」。藝術對於他,具有極關切人生的意義: 即孔子般的「為人生而藝術」,或者莊子般的「以人生而藝術」。 總的來看,高先生著重推崇孔子的個人操守原則,是因為自謙自律是實踐仁之 美德的前提基礎。在他本科生中國文學課上,他以象形文字「仁」兩偏旁為例,直 觀地分析孔子倫理的主導思想─「仁」即人際關係之間的美德。在現實生活中, 他對包括我在內的學生的慷慨熱忱的關懷,是仁之美德在人際關係中的具體典範。 回想往事,高先生一貫為人低調,謙虛為懷,與他對孔子的虛懷若谷、自謙自律的 • 20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七卷 • 第二期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推崇備至有關。 從一九八七年進入普林斯頓研究院,至今已三十載。高先生多年來對我的教 誨、關心及寬容的往事仍歷歷在目。去年十月底驚聞先生於二十九日仙逝紐約,感 念萬千。謹賦小詞以誌感念先生殷殷賜教之情。 虞美人 悼高友工師尊 師恩似海何當報 雲淡碧空浩 山青物外豁達觀 賢則准身虛谷向流川 瓊樓紅葉猶相望 面命書窗敞 循循詩教幾多存 仰止高山默啟後來人 二○一七年三月劉婉於舊金山 感謝林順夫教授在本文翻譯和修改過程中的鼓勵和指教!



※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 • 21 • 開闢鴻蒙的時代光芒 ─高友工先生與抒情傳統 朱先敏 * 整理 對談人:柯慶明(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鄭毓瑜(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二○一六年十月底,高友工先生與世長辭。他退休前任教的普林斯頓大學為 他降下了半旗,他的同事、朋友、學生─同時也是當代重要的學者─浦安迪 (Andrew H. Plaks)、梅祖麟 (Tsu-lin Mei)、孫康宜 (Kang-i Sun Chang) 等諸位先生於 二○一七年三月十一日為他舉辦追思會。而深受高先生所開啟的抒情傳統影響的臺 灣中文學界,自然也被這哀痛的訊息激起了沉沉回聲。柯慶明老師與鄭毓瑜老師的 對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高先生在比較文學學會發表〈知與言〉的時候,我當時修了殷海光先生的哲 學解析,對分析哲學是不陌生的。所以對於高先生認為一個語言的表達可以做各種 功能用,我當時是持不同意的看法,所以提問的時候我就盯住他,反覆辯論」。柯 老師談起親炙高先生風采的經驗,說自己向來不為身分拘限,有疑問就要提出,於 是一來一往地在演講會場直接與高先生對話。那場小辯論後來受限會議時間而簡單 作結,但柯老師執著求知的精神卻讓高先生印象深刻,於是推薦了徐復觀《中國藝 術精神》一書,因而有了後續的交往。 「為什麼高先生要特別推薦徐復觀的書?妳覺得高先生會不知道同時期的其他 新儒家的思想家嗎」?柯老師俏皮地問,鄭老師笑著搖頭。「高先生特別看重徐復 * 朱先敏,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 22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七卷 • 第二期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觀由實踐理性轉向美感經驗的特質,這是其他新儒家的思想家沒有提到的」。柯老 師如此解答,而他自己對高先生的一場追問也是源自於此。高先生試圖將「經驗之 知」導向美學,然而柯老師卻覺得語言可用以認知,也可以傳達美感判斷。他舉了 「生年不滿百」的詩句為例:「生年不滿百是一個認知,因為當時的人大多活不到百 歲,它同時也是一種情緒語言,傳達對生命無常的憂慮。但是,生年不滿百是文學 語言,並不是所有語言都具備這樣的功能,不然數學怎麼辦?」 柯老師的追問,高先生在〈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裏回答了。柯老師現 場翻閱原文給我們看:「高先生按語裏提了徐復觀、傅瑞 (Northrop Frye)、耶考布 森 (Roman Jakobson)、摩爾 (G. E. Moore)、維根斯坦 (L. J. J. Wittgenstein)、奧斯汀 (J. L. Austin) 這麼多位學者,但他們的論著卻沒有出現在後面論文的註腳裏,這是 為什麼呢?」柯老師豪爽地大笑:「高先生是在叫我們多讀書啊!把前面提到的研 究都先讀過了再談。」原來,當時有許多人向高先生請益,於是他乾脆在文中如同 開書單一般,提供了後人按圖索驥的思考軌跡,其中不但有他自己融會中西的進 路,也有注重當代哲學的學術背景。通過柯老師的經驗分享,再次展讀《美典》一 書時,也彷彿身入其境地體驗了當年新學說引發的旋風,以及眾人爭相研讀、討論 的學術盛況。 柯老師和鄭老師談論高先生的學術脈絡,從羅素 (Bertrand A. W. Russell)「普遍 經驗」的分析到瑞恰慈 (I. A. Richards) 以「意義的不確定,而尋求正解」談起,再 到康德 (Immanuel Kant) 普遍的道德律與新儒家的實踐理性。顯然高先生早已經歷 過這些思索,當他論述中國美學精神時,就成為豐厚的背景與土壤,從中生長出茂 密的枝椏。 從語言論中國文化的美感精神 在追溯高先生思考路徑的過程中,鄭老師更試圖抓準高先生與前人不同的研究 取徑:「高先生並不想要處理分析哲學的議題,而是試圖突顯中國文化的一個面向 ─美學的面向,所以他的文章是以『中國文化史』為題,可以這樣說嗎?」柯老 師:「對!」了一聲,然後說明:不同的文化風俗之中不會實現普遍理性,這是高 先生標舉「中國文化的美學面向」的原因。不同於康德的「美」是純粹形式的,中 國的美感經驗中卻有著理想性,如同「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句所蘊含的內涵和價值 • 23 •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開闢鴻蒙的時代光芒―高友工先生與抒情傳統 觀。 除此之外,高先生也承接了耶考布森帶起的語言分析概念。語言如同數學程 式可供分析,只要依樣運作就會達到固定的結果。這種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觀點,讓 人聯想起六朝以降的對偶風潮,不同的是,隨著詩歌的發展,原本為求對仗工整而 形成的許多奇異、新鮮的對句,慢慢地在追求形式整齊之外,衍生出深刻的意蘊。 柯老師引用杜甫詩為例,「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對句中,「尋」與 「常」原先是度量衡單位,因此與數字七、十是漂亮的對句,但「尋常有」和「古 來稀」除了對偶之外,更寄託了詩人對人世滄桑的體會。高友工先生立基於耶考布 森的語言分析,再更進一步探求字面外的深意,這正是其學說精采深刻之處。 高友工先生與梅祖麟先生合作的《唐詩三論》研究,不僅呈現了兩位上承耶考 布森對語言的深入探討,同時也對中文學界產生影響。柯老師說,一九七○年代的 中文學界,研究路徑仍以考據、聲韻、訓詁為主,但即使是最典型的中文學者在論 及文學研究時,也對高、梅二位先生的研究心服口服,認為做文學研究當如是,才 稱得上客觀分析、科學研究。 由於不同領域的學者大加推薦,柯先生細細地研讀《唐詩三論》等相關論著, 於是發現唐詩的語言分析固然是精采的學術演示,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語言之後, 對於情意和美感經驗的捕捉。「我以自己的創作經驗做例子」,柯老師說:「作者意 圖是無從驗證的,重要的是你讀到什麼、怎麼讀,能讓旁人也覺得你說得有道理。 不是一定要作者自己這麼想才是對的,因為他也可能『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 已惘然』啊!」柯老師幽默地化用詩句。 「高先生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議題,那就是,中國的頂尖哲人在闡述自己的學 說時,都運用了詩歌的語言,比如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 下』,這是中國和西方對於語言的不同認識。西方人看到一個詞先想詞性、單複 數、性質,但漢語不會這樣。一個詞、一個句子能夠同時兼有具體的描述、普遍命 題和美感經驗」。柯老師進一步闡述高先生研究的獨特性。鄭老師於是追問,高先 生把內在價值拉入了語言的客觀分析裏面,那對於一九七○年代盛行於臺灣學界的 新批評是不是也有所影響?柯老師認為,高先生為文學研究帶來的新思維在於:純 粹對形式進行研究,其實不能完全解決藝術問題,經驗的意義不能被形式取代,新 批評只能研究形式而已。這樣的新眼光,緩解了當時新批評的研究取徑已陷入被評 為只是自由聯想的困境。 • 24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七卷 • 第二期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抒情傳統與中文學界的對話 從一九七○年代高先生提出學說時振聾發聵的新局面,到當代抒情傳統已經 成為文學研究的重要主題,鄭老師於是針對抒情傳統的學術現況發問:「王德威教 授、陳國球教授、黃錦樹教授引入抒情傳統討論近現代文學,讓抒情傳統的詮釋範 圍更廣大,而顏崑陽教授曾經批評抒情傳統這個理論的包覆性太大,對此柯先生有 什麼看法?」 柯老師認為,抒情傳統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前者當然是以抒情詩為主, 因為歷代創作的數量很多,又已經生成了相似的主題和共項;後者則是從詩擴散到 其他文類的抒情現象。「中國文、史有自己的敘事傳統,跟國外的史詩不一樣,不 是韻語而是散文。但你會發現最好看的、最經典的前四史,抒情性都很強。而敘事 文學中特別動人的部分,其實都有抒情的時刻 (lyric moment)。比如垓下之圍項王 敗了要唱歌、劉邦為小兒子趙王如意操心時也要唱歌,用歌來做敘述的焦點。甚至 唐傳奇、《水滸傳》、《紅樓夢》也大量運用詩意的語言和詩歌。中國戲曲中,曲子 也比故事來得重要」。柯老師舉了各種文類為例,說明抒情傳統以抒情詩為端點, 逐漸將抒情性擴散到各類文學體裁的現象。 藉由對中國文學跨體裁的抒情性討論,兩位老師於是談論到中西對於文學的不 同設想。柯老師從維根斯坦視語言為遊戲 (game),詩 (poem) 的字源是製作 (make) 說起,說明西方的創作重視技巧、方法、形式,因此語言成為深入分析的途徑。而 鄭老師則藉著柯老師提到,上帝造物只將「自我形相」放入「人」中,因而只有 「人」有神性,與中國萬物皆有神性或靈性的對比,指出中國對於宇宙的討論更為 豐富有趣,而不僅是將宇宙視為被造物來進行觀察。 試圖從語言形式跨足閱讀感受固然需要研究方法,但更多時候還需要倚靠直 覺。高先生提出的理論著重「經驗之知」,但是創作者永遠會有媒介與經驗能否貼 合的焦慮。「經驗是內省的、自我的,甚至是主觀的、價值的,那麼跟語言這個媒 介配合的時候會不會有什麼問題」?鄭老師於是發問。 「我跟你講,這就是高先生的研究最難得、最深刻的地方」。柯老師彷彿分享 祕密般,壓低聲音說著:「他其實是透過非常深入的語言分析,甚至我們姑且稱之 為閱讀現象學,但是,他是運用結構主義的語言分析,來談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 • 25 •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開闢鴻蒙的時代光芒―高友工先生與抒情傳統 這就牽涉到一個字的形、音、義,如何一路變成句子,再到全篇連綴成的境界。」 從同一篇的字句之間如何逐漸經營鋪陳,自經驗生發,搜尋適合材料,再到語言 表達。在此之前,中國的文學研究並不講求這方面的進路,也不著重於語言學的 分析,高先生的研究一舉突破了既有的窠臼,用新的眼光看待舊有的文學。「我跟 高先生說啊,這是他的研究最深刻的地方,他回答我:『如果大家都這麼想就好 囉!』」柯老師說著,呵呵呵地笑了起來。 回望高友工先生的研究貢獻 從〈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試論知與言〉就已經展露出高先生對語言的關 注,再到〈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上)、(下)兩篇,再一次顯露出高先生對於經 驗與語言之間關係的掌握。鄭老師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她認為從陸機極力描繪意 念的難以捕捉後,思、意、言之間的距離就成了文學創作者與詮釋者企圖跨越而且 不能忽視的大問題,而這樣的難題在高先生的研究中卻讓人看見了解決的可能。 「高先生的貢獻在於對於語言多層次的分析」。柯老師一錘定音,指出高友工 先生的時代意義。自從結構語言學出現後,人們開始對語言的多層次性有了認識, 使得人們對語言、對知識、對世界的認識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結構語言學的特色 在於,將語言的系統變成多層次,從音位、構詞,再到句法,進入文學之後語言 的安排還牽涉到謀篇,這些元素一層一層地翻轉,讓語言經驗和實際經驗結合、 轉化。結構語言學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而高先生充分掌握了結構語言 學的由形、音、義的「辭」,進而觸及語言結構的「骨」,而發展為作品所顯現的 「風」,以至於作品與人格情性一以貫之的「氣」,以此來解決文學問題。 「語言是結構性的,而結構的後面其實是經驗。結構性的經驗的發展,轉變成 了很高的精神境界的表露,這是高先生的研究最為精采的部分」。柯老師如此作 結。 高友工先生一九七八年來臺的發表和講學,是柯老師親身接近並被引領入門的 青年時光;也是鄭老師撫卷展讀、再三讚嘆的閱讀體驗。時移事往,從一九七八年 走到二○一六年,高先生的時代意義越發突顯,對此兩位老師做了如此總結:「高 先生沒有忽略當時很多哲學理論的發展,像他用耶考布森的時候,從一個結構主義 的語言學發展出來,但他其實反對純粹的結構主義語言學,而是出入當時的各種學 • 26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七卷 • 第二期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說,提出自己觀點。因為我們已經沒有辦法不管知識論、人文科學、分析哲學,所 以高先生還是從這裏進入,但超越了。」 從結構主義語言學、新出的文學批評理論到分析哲學,高友工先生摶扶搖而直 上,藉著前人的立論基礎開闢了新的研究路徑。而在二○一七年的後高先生時代, 是不是能夠在高先生種下的大樹之上再翻出新綠?這就是下一個世代的任務了。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


  1. 高友工教授紀念專輯前言 /胡曉真 1 - 2
  2. 「遊戲人」之典範:緬憶恩師高友工先生 /林順夫 3 - 7
  3. 懷念恩師高友工 /孫康宜 9 - 11
  4. 緬懷恩師高友工教授 /蔡宗齊 13 - 16
  5. 往事依依憶高師 /劉婉 17 - 20
  6. 開闢鴻蒙的時代光芒――高友工先生與抒情傳統 /朱先敏/整理 21 - 26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曾俊欣; James Harrison台灣網球之光; 偉大的抗病源黃金捐血手臂

夜市小吃攤中崛起的台灣網球之光

DAVID WALDSTEIN
17歲的曾俊欣今年一路過關斬將,在世界青少年排名中登頂。多年來,父親陪同四處征戰,母親在台灣夜市賣糖葫蘆為生,這位小吃攤中成長起來的網球新星正朝著夢想前行。

曾俊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曾俊欣

曾俊欣(Tseng Chun-hsin;2001年8月8日-),是一名中華民國網球職業選手。2018年賽季在澳網青少年單打賽事打進決賽,並於法網、溫網青少年組賽事贏得單打 ...
身高‎: ‎175cm
現今排名‎: ‎No. 441(2018年12月10日)
美網青少年‎: ‎四強 (2018)
職業獎金‎: ‎$26,166
個人生活 · ‎生涯紀錄 · ‎青少年賽事 · ‎職業賽事



Videos




1:51
奪溫網青少年冠軍! 建中曾俊欣「文武雙全」

TVBS NEWS
YouTube - Jul 16, 2018



1:44
台灣第一人!曾俊欣溫網奪冠母激動歡呼

TVBS NEWS
YouTube - Jul 16, 2018



2:03
台灣第一人! 曾俊欣溫網青少年男單奪冠

年代新聞CH50
YouTube - Jul 16, 2018








He's called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 and for good reason: James Harrison's blood has unique, disease-fighting antibodies that help fight a potentially deadly disease in unborn babies
















關於這個網站


CNN.COM

He donated blood every week for 60 years and saved the lives of 2.4 million babies

鮑彤:習近平改革40年講話 宣布改革已死的悼詞。不分晝夜監視; 劉曉波與習近平-同樣的訴求 不同的命運;20年前不是承諾假普選;開放黨禁,開放報禁:王立軍案審結、Kjell Bloch Sandved、


習近平日前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講話公認沒有新意,但“有一副對聯很吸引眼球”:“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對此,已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有獨到的見解。

2017年09月18日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攸關中共第六代接班人布局的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下月18日登場,北京加強維穩,長期遭軟禁監控的已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政治秘書鮑彤,近日被威脅不得接受媒體採訪,官方甚至在他家樓下開設「音像公司」當幌子,更直接用閉路電視偷拍其住處,而對方還曾「搞烏龍」,點了外賣卻誤送到他家。

開音像公司當幌子

自由亞洲電台(RFA)前天引述知情人士稱,84歲鮑彤在北京的2個住處,近日有32人不分晝夜監視,且各有分工,包括公開跟蹤、錄音錄影,電話監聽等,每逢他外出,一定有車輛尾隨,且有2名便衣人員監控。
鮑彤說,官方在他家樓下開了一家「音像公司」當幌子,並在外面的電線桿裝設閉路電視,直接偷拍他家的情形,每天傍晚,還有一輛車來取走監控資料。
鮑彤說,監控他的人還曾搞烏龍,叫外賣時不慎說錯地址,把餐點誤送到他家,令他啼笑皆非,「有一次送飯的人送錯門,送到我這兒來了。」 



專訪:劉曉波與習近平-同樣的訴求 不同的命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生前的好友、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表示,在要求依法治國的問題上,劉曉波和習近平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在於他們一個是國家主席,一個死在獄中。
Bao Tong Dissident in China ARCHIV 2014 (picture-alliancedpa/B. Smith)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一直處於軟禁狀態
德國之聲:據您估計,劉曉波先生逝世後,他的妻子劉霞的命運將會如何?
鮑彤:劉霞本來是一個中國公民。沒有犯任何罪。但是劉曉波被判刑以後,劉霞也被軟禁了。我不知道中國是根據哪一條法律,來把一個無罪的人軟禁起來的。這個問題只有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組長知道。
劉霞現在的情況您有所瞭解嗎?因為外界完全無法和她取得聯繫。
鮑彤:不瞭解,劉曉波先生坐牢以後頭兩三個月,我可以去找劉霞。當時允許我到劉霞家裡,後來就不允許了。我知道劉霞喜歡抽菸,我就把煙送到她那裡去。他們不讓我進去,是她門口的便衣拿進去的。後來過了兩個月以後,便衣也不送了。我送東西就送不進去了。劉霞是被非法軟禁的,這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裡面,應該怎麼解釋這樣的現象,我不知道。我看也只有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組長知道。


劉曉波去世後,劉霞的命運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那您認為,劉霞現在應該被給予怎樣的待遇?

鮑彤:她應該是自由人。她應該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一切公民權利。黨和政府應該保障她的權利。如果任何人侵犯她的權利,政府應該為她說話,否則這個政府就不是政府。
劉曉波先生雖然去世了,可是對於中國社會來說,您覺得他留下了怎樣的遺產?
鮑彤:他留下的遺產就是《08憲章》,就是要求中國要實施憲法。
劉曉波這個名字其實更被國際社會所瞭解。那對於國際社會來說,他留下了怎樣的政治遺產?
鮑彤:我想國際社會會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中國共產黨這個黨是這樣來對待其公民的。其公民沒有別的要求,只是要求實施憲法,就把他判罪了,就把他抓起來了,就讓他在監獄裡面死了,而且死了也沒有人救,而且他還是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這樣一個偉大的公民。
劉曉波先生生前,您和他有過很多的接觸,在您眼中,劉曉波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鮑彤:2007年到2008年期間,我和他每個月都在一起喝茶。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很好的朋友。他其實不是政治人物。作為一個公民,他只是因為看到中國的憲法沒有實行,他覺得太悲哀了。他是為憲法說話的。在這一點上,他和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他的名字叫習近平--的態度是一樣的。習近平說,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在於實施。劉曉波的意思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必須實施。他們兩個人的意見是一致的,一個人現在在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另外一個人因犯有顛覆國家罪而被判刑。這個事情給了全世界一個最明確無誤的訊息:中國公民就是這樣對待國家主席和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他們兩個共同的要求都是要求實施憲法,一個在當國家主席,另外一個因叛國、顛覆國家被判刑了。

既然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高層也都表態應該執行憲法中所規定的各項內容,但憲法在中國實施還是很困難。您覺得在中國實施憲法的最大阻力來自哪裡?如果不是來自於習近平主席?

鮑彤:這個問題我覺得你最好問外交部發言人,他很可能告訴你,實施不實施憲法,這是中國的內政。為什麼要求實施憲法的兩個人,一個人當國家主席,一個人被判刑,這也是中國國家的內政。他大概會這樣回答你,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我代表不了這個國家,我無法解釋這樣的現象。但我對德國民眾,德國之聲的聽眾關心劉曉波先生的命運,關心憲法在中國的命運表示感謝。

採訪對象:鮑彤,曾任中國國務院總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在1989年六四事件期間反對中國當局用武力鎮壓民主運動,成為當時被中國當局逮捕的最高級別官員。1996年刑滿釋放後,鮑彤一直生活在軟禁之中。




[新聞] 翩翩飛舞的,是給你的隻字片語
人類文明創造了語言和文字,提供我們發展了極為抽象的哲學、文學、藝術,來接近世界的真、善、美。如果,這些文字本就源於大自然呢?來自挪威的 Kjell Bloch Sandved 出生於 1922 年,是一位作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自然攝影師。Kjell Bloch Sandved 認為,若想要發現世界的美麗,必須先學會仔細觀察。而這項觀察的功力,也反映在他最知名的攝影作品中──他在蝴蝶的翅膀上,發現了英文字母表: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4568[新聞] 翩翩飛舞的,是給你的隻字片語

人類文明創造了語言和文字,提供我們發展了極為抽象的哲學、文學、藝術,來接近世界的真、善、美。如果,這些文字本就源於大自然呢?來自挪威的 Kjell Bloch Sandved 出生於 1922 年,是一位作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自然攝影師。Kjell Bloch Sandved 認為,若想要發現世界的美麗,必須先學會仔細觀察。而這項觀察的功力,也反映在他最知名的攝影作品中──他在蝴蝶的翅膀上,發現了英文字母表: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4568

中共元老歎 20年前不是承諾假普選

資料照片
2014年10月05日22:26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呼籲香港學生撤離抗議地點,他表示如果學生不肯退讓,「各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會否以暴力收場則要終取決於當局,他強調「我不知道當局凖備怎麼做」。

對於這次香港學生的抗議,鮑彤認為與1989年六四事件有相似之處,他說:「都是學生、公眾對當局的要求;這一點是相似的。至於領導,現在的領導和當時的領導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我不清楚,我無法判斷。」他還表示希望今日的領導人與當年授權六四鎮壓的領導人「不是一回事」;他說:「但是這需要證明,需要他們自己來證明。」

對於香港的普選爭議,鮑彤表示當年北京20年前承諾香港可以普選的時候,應該是誠心做出的承諾。他說:「當時假普選這個概念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我毫無疑問,如果趙紫陽還在,他會說我說的普選就是普選,就是普世公認的普選,而不是所謂中國特色的普選,因為根本不存在什麼所謂中國特色的普選,這樣一種不同於普世普選的普選。」

鮑彤更希望當今中共領導人能做出真正符合「港人治港」原則的決定,而不要採取一個「港人不治港或非港人治港的」錯誤決定。他說:「如果他們採取錯誤的決定,他們凖備把鄧小平置於何地?如果他們把港人治港變成假的,他們是不是決定把鄧小平也變成假的?」(余浚安/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報摘:王立軍案審結

更新時間 2012年9月1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7:55

原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於成都中級法院出庭應訊(中國中央電視台畫面截屏18/9/2012)
王立軍引爆中國近年最嚴重的政治醜聞。
王立軍案於成都一審結束,星期三(9月19日)的中國內地報章紛紛作冷處理。
原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被起訴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和受賄四項罪名。法院官員表示被告人沒有提出異議。
包括 按鍵 《重慶商報》按鍵 英文《中國日報》在內的多份報章只刊登了官方新華社的通稿,並未配發任何評論。
《人民日報》國內版本在 按鍵 第16版刊登該新華社通稿,《海外版》則刊登在 按鍵 第四版
不過, 按鍵 《環球時報》英文版在頭版刊登通稿。
按鍵 英文《上海日報》則在第二版刊登了綜合採寫通訊社稿件的報道,當中提到,從中國中央電視台畫面所見,王立軍「在庭審中神情輕鬆」。
按鍵 香港《明報》報道,分析家們認為,官方報道中對王立軍有利的言辭較多——例如指出他為調查谷開來殺害英國商人海伍德案提供了證據——顯示他將有望得到輕判。
原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妻谷開來於8月份被法院裁定故意殺人罪成立,判處死緩。
按鍵 《星島日報》指出,王立軍並非身穿囚衣出庭應訊。這有別於大多數中國刑事案件審判,谷開來受審時也有同樣對待。
《南華早報》則引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者張鳴教授說,法院聲明「沒有提及王於重慶與薄合力打黑時所涉及的問題」,顯示薄熙來在政治上安全。

*****
《鮑彤文集》:又一本中共必禁之書?香港書展在即,《鮑彤文集》將於7月17日正式出版。他在序言中寫道:中共既未搞民主革命,也沒有搞社會主義;中國已進入民眾維權時代。學者姚監复表示,這本文集又將成為中共當局必禁之書。Sammlung von Bao Tong ist in Hongkong veröffentlicht. Copyright: Bao Pu/Verläger Juli, 2012(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書展前夕,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前秘書、中國知名的民主人士鮑彤所著的《鮑彤文集--二十一世紀編》將於7月17日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本書收錄鮑彤從2001年至今100餘篇文章。涵蓋中國政治、法治層面及社會底層社會問題等諸多內容,其中2008年12月12日抗議當局逮捕劉曉波而寫下的《零八憲章何罪,不得不說的話》,也包括德國之聲曾經發表的《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社會義制度》等。本書文章早前只能在境外媒體發表,本次集結出版,中國學者姚監复認為,將成為中共當局必禁之書。為此7月9日,香港新世紀出版社還在Twitter微博上註冊"鮑彤文集推特版"帳號,從本書中摘取精彩內容,每天在網上推出,籍此將此書更廣泛的向公眾進行傳播。鮑彤曾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支持趙紫陽提出的"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反對鄧小平出動軍隊鎮壓學生而被當局逮捕,其後,中共當局以"洩漏國家機密罪"和"進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判處鮑彤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 1996年5月,鮑彤刑滿釋放;1998年5月他恢復政治權利,開始接受媒體採訪及進行獨立寫作。目前,鮑彤依然處在長期被軟禁和監控的狀態。鮑彤悼念趙紫陽"鮑彤可以寫出葛蘭西《獄中札記》這樣的作品"因鮑彤目前正在醫院就醫,德國之聲採訪了鮑彤好友,中國學者姚監复,他向德國之聲介紹,早前曾有一位學者認為鮑彤,不僅可以寫作時論文章,也有像葛蘭西一樣寫出《獄中札記》這樣的傳世之書的能力,但鮑彤拒絕了,他堅持撰寫時評,十幾年來從未停止對中國現狀的觀察和思考。Sammlung von Bao Tong ist in Hongkong veröffentlicht. Copyright: Bao Pu/Verläger Juli, 2012《鮑彤文集》7月17日在香港發行姚監复表示:"他堅持寫短的東西,但是集腋成裘,我想他出來的這本書,大家會看到文章的思想性、理論性,會有深遠的意義。鮑彤關心六四事件、歷史、《零八憲章》中的憲政,再到目前的中國社會現實問題,及百姓維權,鮑彤是在全方位的關心中國的現實和未來,關心中國向何處去,我希望這本書給要求民主的百姓和知識分子以精神武器。"但姚監復也表示以往在香港出版的多部書籍,諸如他自己於今年5月28日出版的《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早前出版的胡績偉作品《胡趙親政啟示錄》、杜光的《回歸民主》等作品皆被中共當局列入"掃黃打黑"的禁書名錄,他也擔憂《鮑彤文集》因抨擊時政,直言社會問題而難逃此運:"鮑彤的書出來,我希望國內能夠開放,讓大家知道鮑彤,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的權利需要落實。對這些有不同意見的書就給禁止了,那不就證明你沒理嗎?"鮑彤:中國人進入了民眾維權的時代鮑彤在本書的序言一中表示,目前的中國已經進入民眾維權的時代,腐敗和專制的黑暗,將在民眾維權過程中消翳。公道和自由,理性和活力,將通過維權而獲得。而維權的過程,就是建立民主制度的過程,在各社會主體之間建立協商對話制度的過程。《鮑彤文集》:又一本中共必禁之書? (音頻)對此姚監复深表贊同,他認為目前的中國呈現官民對立狀態其一的體現既在於,上層維穩而老百姓在維權:"中國現實是維穩還是維權的鬥爭,維穩就是壓制老百姓享有憲法賦予的權利,包括言論、出版、私有財產的權利。我想現在到了一個人們為了爭取自己生存權、講話的權利,老百姓維護的其實是最低的權利,這是一種初步的覺醒,但這種維權經常受到維穩的壓力。""中共沒有搞民主革命也沒有搞社會主義"鮑彤在書中序言二中也直指,中共黨史及教科書中,宣稱中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及發展社會主義這些都是謊言,中共沒有搞民主革命,也沒有搞社會主義對此姚監复認為,對比中共教科書《共產黨宣言》,其中提出的目標在很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現,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卻並未實現:"什麼是社會主義?可以把資本主義國家達到的社會福利水平,和共產黨宣言對照下,把中國達到的程度也對比一下,不要老自吹自擂自己是社會主義。"Yao Jianfu: Chinese Scholar, Former Researcher on CCP Policies; Copyright: Yao Jianfu姚監复他也認為中共當局標榜社會主義民主及新民主主義等,並用這些概念來模糊公眾的視線與判斷:"朱厚澤的觀點是,民主就是民主,民主不分資產階級民主或無產階級民主,也不分新民主主義或舊民主主義。"作者:吳雨責編:石濤

鮑彤談政局(一):我看新民主主義依然處在軟禁中的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就中國政局撰文,表示"回到民主主義",這是中國的必需。bao tong Umgang mit einem Tabu - das verordnete Schweigen zu Tiananmen鮑彤早在去年,中國學者張木生在成都舉行的一次公開活動中,曾發表"回歸新民主主義"、呼籲"司法獨立"等看法。就此延伸,談談我對新民主主義的看法,和麵對中國時局,中國的出路在哪裡?新民主主義在毛澤東手裡,是假冒偽劣的贗品我曾為胡績偉的一本書寫了一篇序言。胡老全面分析了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是個很複雜的概念,毛澤東當年提出新民主主義,起了兩個作用。一個是正面的、積極的作用。你看,毛居然跟斯大林拉開了距離,居然跟"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拉開了距離,居然願意搞新民主主義而不去搞社會主義。毛還給了人們這樣一個印象:新民主主義就是羅斯福,就是林肯,就是孫中山,換言之,就是民主主義,只不過蔣介石不做,共產黨當仁不讓,挺身而出,所以就"新"起來了。當毛澤東在這個限度以內講新民主主義的時候,它曾經起了正面的、鼓舞人心的、很大的歷史作用。但是歷史最後又證明,新民主主義在毛澤東手裡,是假冒偽劣的贗品,是他縱橫捭闔,建立反蔣統一戰線的口號。毛1949年把統治權奪到了,1953年臉就變了。他在1952年底1953年初提出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親手把新民主主義否定了。否定之後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是中國的災難。因此新民主主義有負面的作用,它在毛澤東手裡是一張空頭支票,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我在那篇序中說,胡績偉同誌有充分的理由把它重新提出來,要求中國共產黨兌現這張空頭支票。這是合情合理,有根有據的,誰欠債,誰就應該還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新民主主義"提到"新民主主義",使我聯想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十多年前,在組織起草十三大報告的時候,我用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沒有用"新民主主義"的概念。當時如果用了"新民主主義",一定是百分之百通不過。為了讓文件百分之百被通過,我不可能用"新民主主義"的概念,只能用中央文件中已經出現過的現成的概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起草十三大報告的時候,我腦子裡有一個藍本,這個藍本,不是別的,就是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早在胡耀邦辭職前幾個月,十三大報告起草小組已經成立了,那時沒有我。有一天上午,我接到耀邦辦公室通知,臨時去列席。那天的會,耀邦主持,聽起草小組意見。我遲到,進去的時候,袁木在匯報。他說,準備寫這麼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偉大的成績,第二部分豐富的經驗,第三部分今後的目標,第四部分黨的建設……諸如此類,袁木是這樣講的。輪到要我發言,我建議講初級階段。耀邦說,已經研究過了,這是要講的。我聽說起草組已經研究過了,就不再重複。過了幾個月,耀邦下來,紫陽代理總書記,有一天,紫陽通知我去開會,那天是紫陽想听聽起草組的想法。仍然是袁木匯報,仍然是第一偉大成績,第二豐富經驗……。紫陽問我,有什麼考慮。這一次,我多說了幾句,我說,希望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命題作為十三大立論的基礎,從這裡出發,抓住根本,把我們所以採取改革開放的政策,而不採取毛澤東時候的政策徹底講清楚。紫陽說,好,就這麼寫。會後,紫陽要我把這個意思寫成簡報,告訴小平。小平回覆,"這個設計好"。我講"以初級階段作為立論的基礎"時,我腦子裡在想什麼?我腦子裡就是想寫一篇新的《新民主主義論》。當年,大家都認為共產黨必須搞社會主義,毛澤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不能搞社會主義,必須搞新民主主義。毛澤東以什麼為根據?以中國的社會性質為根據,他以此駁倒了共產黨只能搞社會主義的天經地義,使共產黨贏得了反對社會主義的人的擁護。其實,不僅三十四十年代搞不得社會主義,八十九十年代同樣搞不得社會主義,再過一百年以後怎麼樣,讓後人去思考,去判斷,反正我們這一代,乃至我們的兒子代,孫子代,免談社會主義,只能搞搞初級階段。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就是這個意思,只是當時沒有明說,說了也是徒費口舌。張木生講:有人問過鮑彤,什麼是初級階段;鮑彤說,就是新民主主義。這是事實。我講初級階段,我腦子裡就是以新民主主義為藍本,就是從中國社會性質出發,來考慮我們的社會政策。毛澤東拋棄了新民主主義拿新民主主義來跟社會主義拉開距離,這是毛澤東正確的地方,聰明的地方,他抓住了人心民意,抓住了中國人的要求。需要抗日,所以有民族主義的要求;需要反封建專制獨裁,所以有民主主義的要求;中國落後,因此有民生主義的要求。這樣一來,新民主主義就跟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全面掛上鉤了。毛澤東還拿這個東西和蔣介石區別開來,劃清界限。毛澤東當時把蔣介石的東西概括為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黨。一個主義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很好,但為什麼必須反對一個主義呢?因為在任何一個國家裡,不應該只有一個主義唯我獨尊,一個黨內部也未必只許奉行一個主義。總而言之,任何主義都不能稱王稱霸,中國的大事必須由四萬萬同胞公決,四萬萬同胞又分成這個群體那個群體,其中有知識分子又有工農又有資本家地主,有左派又有右派又有中間派,有多少派就有多少主義。一部社會發展史就是各種群體又合作又鬥爭又互助又競爭的多元共存史。到了什麼時候,社會才會變成鐵板一塊?我想,恐怕要等到人類社會的生命結束的時候,人類毀滅了,到了那個時候,"一個主義"就能大功告成了。毛拋棄新民主主義,連劉少奇也毫無思想準備。劉少奇有個根本觀點:中國苦於資本主義太少而不是太多。所以,新民主主義是劉少奇願意長期認真堅持的綱領,他主張建立新民主主義秩序,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他因此從1953年起,就"跟不上"毛澤東了,直到文革,被鬥至死。在毛手裡,社會主義又是一把刀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毛澤東翻臉不認人,不管你是黨外的章伯鈞儲安平,還是黨內的劉少奇彭德懷習仲勳。我不知道希特勒有多大的權力,反正毛在中國,有權肆無忌憚,有權為所欲為,儘管鬥死餓死了幾千萬人,至今毛還供奉在憲法中,盤踞在國門上,象徵著中國特色的四個堅持。這就是中國的是非,中國的倫理,中國的現行製度。這就是腐敗。制度如此腐敗,老百姓怎麼活?這種制度,不改行嗎?毛澤東是不是一開始就準備作假?我當然不得而知。即使當時就是假的,這個假綱領仍然在歷史上起了作用:巨大的欺騙作用。你看,工人因為共產黨自稱代表無產階級而擁護它;農民因為共產黨願意實現耕者有其田而擁護它;知識分子因為共產黨認同羅斯福、林肯、孫中山而擁護它;資本家因為共產黨講勞資兩利也擁護它……。我很願意十三大報告退到"民主主義"平心而論,在中國共產黨以往的綱領中,只有新民主主義比較實事求是,它真的是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出發,從社會性質出發,來立論的。後來,毛髮動的所謂"社會主義革命",他建立的所謂"社會主義制度",都是做夢,不僅他自己做夢,而且裹脅全中國的人統統做夢,不准不做夢,誰不做夢誰就是右派,走資派,反革命,自由化分子,階級敵人,打倒在地,格殺勿論。如果說馬克思所從事的是從空想到科學,毛澤東所從事的就是從科學到空想。按照馬克思,只要沒有成為禁錮生產力的桎梏,舊的社會形態"決不會滅亡",新的社會形態"決不會出現"。瓜熟才能蒂落。社會主義不可能也不應該依靠超經濟、非經濟的強制力量去建立。但是按照毛澤東,社會主義是可以隨心所欲,召之即來的,只要手裡掌握槍桿子,就能驅策老百姓,就無往不利。鄧小平所謂"科學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體系",無非是依靠槍桿子強行摧毀和建立社會關係的體系。這個理論,說來話長,十三大不是談理論的場合。十三大應該回答現實生活中最重大的問題:為什麼必須廢除人民公社,什麼必鬚髮展個體經濟,為什麼必須改革開放……?不能不回答,也不應該弄玄虛,必須老老實實回答。儘管共產黨的綱領上寫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但是在實踐中,這些東西不僅無用而且有害。中國如果非跟社會主義套近乎不可,充其量只能套個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當然不是社會主義,中國沒有資格搞社會主義,應該起碼拿出上百年時間來補資本主義不發達的課。如果有可能,在起草十三大報告時,我很願意退到新民主主義。不僅如此,我更願意退到"舊"民主主義,因為"舊"民主主義才是林肯、孫中山、羅斯福。剛才說了,如果那樣寫,報告就通不過,因此在"社會主義"四個字下面加了四個字,"初級階段"。這八個字是吃現成飯,《歷史決議》裡已經有了,不是我的發明。可惜它在歷史決議裡被一筆帶過,驚鴻一現,才亮相就退席,白白浪費掉了。因此這次起草十三大文件,就抓住這個概念不放,把它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作為中國"至少上百年"不搞社會主義的立論基礎,作為中國現行的非社會主義政策的立論基礎。如果一定要說什麼"發明",這倒可以算是一點"發明"。中國在生病,應該靠民主主義起死回生初級階段至少得搞"上百年",這就和毛劃清了界限。毛澤東出爾反爾,彈指一揮間,就把《共同綱領》撕毀了。十三大報告非但不准備撕毀,而且怕被人撕毀,所以特別寫了"至少"需要上百年。 "至多"多少年呢?誰也不知道。 "至少上百年"當然不是一代人,起碼是幾代人,我們這一代,至少加上兒子代、孫子代……,誰也別再去做社會主義的夢。兩種人,不贊成馬克思的人和真贊成馬克思的人,聯合起來。你不贊成馬克思,你不會去做這種夢。你真贊成馬克思,你也不會去做這種夢。在物質條件和社會關係不充分成熟的條件下,不能實行社會主義,只能為社會主義做準備。什麼叫"為社會主義做準備"?主要就是經濟上建設自由競爭的市場,政治上建設自由競選的民主。這是社會主義的最好的準備。所以,贊成馬克思和不贊成馬克思的人,在別做社會主義的夢這一點上,是完全可以達成共識的。總而言之,"回到民主主義",這就是中國的必需。無民主則死氣沉沉,有民主則生氣勃勃。中國在生病,很危險,應該靠民主主義起死回生。社會主義是什麼?毛澤東知道嗎?根據毛的實踐可以斷定,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其實是斯大林聯共黨史的某些章節,加上東漢末年的五斗米道。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好像有點研究,時而提出生產力發達,時而提到貧富差別小,我願意替鄧小平的這兩條標準唱讚歌,按照這兩條標準,美國和西歐無疑都比中國更有資格被稱為社會主義,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相形見絀,只能無地自容。可能鄧小平也發現自己陷了無法自圓其說的絕境;所以他又說,不爭論姓社姓資;又說,什麼是社會主義,誰說得清楚! "鄧小平理論"的水平,可見一斑。鄧小平在跟全體中國人做遊戲,一方面承認社會主義是說不清楚的東西,另一方面又拿出坦克車衝鋒槍來捍衛這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社會主義"。作為鄧小平理論主體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本來就是如此這般,只因為中國臣民有禁止和皇帝爭論辯駁的傳統,所以,"鄧小平理論"至今尚能保持冠冕堂皇的體面。新民主主義跟舊民主主義之間的區別,好像只有一點:新的,有共產黨領導,舊的,沒有共產黨領導。為了弄清楚"共產黨的領導權"是什麼東西,我們最好把它的發明者毛澤東請出來作證。毛澤東說,領導權這個東西,不是要領導人當做口號一天到晚放在嘴巴上喊。光憑毛的這句話,叫人聽不懂是什麼意思,但聽他下一句就清楚了,毛澤東接著說,也不是硬要人家服從我們。講得太好了!那麼怎麼辦呢?毛澤東回答說,要靠第一正確的政策,第二模範的工作,第三感動黨外人士,使他們接受黨提出的建議。好極了。這種"黨的領導",誰不贊成?這三條是毛澤東處於清醒而不胡塗狀態下的主張。離開了這三條,一定是壞領導。毛澤東的這三條, 是關於"黨的領導權"的​​最權威的真定義;至於那種利誘威脅強制人們非服從黨的領導不可的管理體系,當然是反毛澤東思想的,人民理所當然不必"服從" 假貨和民主主義水火不兼容,真東西和民主主義則可以和諧相處。順便說說,毛澤東這些真貨,鄧小平當年也是讚成過的。毛在延安一發話,鄧小平就緊跟,在山西也有一篇講話,但好像沒有收進《鄧小平文選》。也許鄧小平變卦了?我不知道。作者:鮑彤責編:吳雨

 鮑彤談政局(二):中國到底該怎麼辦依然處在軟禁中的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就中國政局撰文,他認為中國應該和平改良​​,借鑒台灣民主經驗,開放黨禁、報禁,走向民主。Bao Tong, right, poses for photo near a picture of Zhao Ziyang, the Chinese leader ousted for opposing the crackdown on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democracy movement, at his home in Beijing, China, Friday, May 15, 2009. Bao who was then a top aide to Zhao, hopes Zhao's posthumous memoirs which are to be published just weeks before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crackdown will provide lessons to China's future generation and top leaders. (AP Photo/Ng Han Guan)鮑彤有人擔心,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暴力,或者出現權力真空的無政府狀態,從而付出本來可以避免的重大代價。這種擔心很正常。我給《劉曉波文集》寫序,寫的就是和平道路,改良。毛澤東的革命,全民為它付出代價我主張和平改良,我反對革命。我坐牢的時候,他們說我"反革命",所謂"罪證",是捏造的,但帽子倒是戴得很對。我沒有力量反對別人革命,但我堅決反對自己再去參加什麼革命。現在反革命好像不再有罪了,反革命罪好像已經在《刑法》中刪掉了。本來,革命觀點和反革命觀點都不是罪,文明社會裡不應該有思想罪。但是,在唯我獨尊的革命領袖眼裡,當然容不得異己:領袖昨天要造反,就宣布反革命思想有罪;領袖今天要維穩了,就立馬倒過來,革命變成有罪了。反正翻雲覆雨,有罪無罪,都取決於領袖的心情和胃口。至於我,我為什麼現在反對革命呢?我在那篇序言裡邊講,中國兩千多年以來沒有一次革命是成功的。據說有過兩次成功, 據說朱元璋革命成功了,但是朱元璋成功,不等於農民成功,只不過明太祖成了總地主而已。還有誰成功呢?劉邦、項羽不是農民,真正的農民是陳勝吳廣,陳勝吳廣失敗了,劉邦成功不等於農民成功。隋末呢?瓦崗寨成功了嗎?沒有;誰成功了呢?李世民的爸爸李淵成功了,軍閥成功了。太平天國占了半個中國,只能算半個成功,但洪秀全個人完全成功,他腐敗成功了,這位革命領袖的腐敗,超過了皇帝。中國革命,只成功過兩次,除了朱元璋,就是毛澤東。毛成了國家主席,但耕者沒有得到土地。毛依靠農民打倒了大大小小的老地主,使國家成為總地主,使國有土地成為搖錢樹,誰有權有勢誰就來支配土地,發土地財。共產黨的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了舊社會的資本家,新社會的權貴又成為新的資本家。革命成功了嗎?沒有。革命叫全民替它付出代價,結果是以暴易暴,對勞苦大眾有什麼好處?代價慘重, 好處沒有,我為什麼不反對革命?簡言之,從起因說,從道義說,革命無疑是正義的,可歌可泣的;從利害說,從後果說,革命使全民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常常以暴易暴,未必能夠實現革命的初衷。所以,無法選擇則已,誰也身不由己;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選擇和平改良,和平演變。和平改良拒絕暴力,但不拒絕壓力講到和平改良,和平演變,講到暴力和權力真空的代價,不應該責備被逼上樑山的民眾,他們是值得同情的被侮辱與損害者;應該責備的,​​是把民眾逼上樑山的製度,是有責任主動進行和平改革但麻木不仁的統治者。識時務的政治家應該懂得,把民眾逼上樑山的製度,好比活火山,坐在上面是永世不得安寧的。主動改,真改,既不會激起暴力,也避免了權力真空。老百姓是善良的,願意給你主動改的機會。但是如果不抓住和平改革的機會,革命說不定真的就會來了,誰也左右不了,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和平改良拒絕暴力,但不拒絕壓力,而且需要壓力。向統治者施加壓力是絕對少不得的。沒有壓力,舒舒服服,何必​​改革?對蔣經國先生,過去臧否不一;現在可以肯定,他以最後的業績,奠定了自己在歷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蔣經國其實也是被民意逼出來的。官員把老百姓逼上樑山, 是死路,是悲劇,對誰都不利。但是還有另外一條路,活路,正路,這就是老百姓把領導人逼上和平改革!這條路,台灣走通了。台灣老百姓用壓力幫助了蔣經國, 把他和他的同道們逼成一群偉大的歷史人物。大陸人也應該用壓力,幫助逼出一群大政治家來。以蔣經國為師,開放黨禁,開放報禁在說了前面那些話之後,回答可以非常簡單。海峽彼岸有成熟的豐富的轉型經驗,代價小,效果好,值得此岸受用不盡。我主張以台灣為師,以台灣人把蔣經國逼成偉人為師,以蔣經國為師,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開放黨禁和報禁,打開總閘門,活水所到之處,一切皆活,好整以暇,從容不迫,水到渠成,有條不紊,用不著害怕什麼暴民政治無政府主義,也用不著去支付這筆學費那個代價了


《鲍彤文集》:又一本中共必禁之书?

香港书展在即,《鲍彤文集》将于7月17日正式出版。他在序言中写道:中共既未搞民主革命,也没有搞社会主义;中国已进入民众维权时代。学者姚监复表示,这本文集又将成为中共当局必禁之书。
Sammlung von Bao Tong ist in Hongkong veröffentlicht.
Copyright: Bao Pu/Verläger
Juli, 2012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书展前夕,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前秘书、中国知名的民主人士鲍彤所著的《鲍彤文集--二十一世纪编》将于7月17日由香港新世纪出版 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收录鲍彤从2001年至今100余篇文章。涵盖中国政治、法治层面及社会底层社会问题等诸多内容,其中2008年12月12日抗议当 局逮捕刘晓波而写下的《零八宪章何罪,不得不说的话》,也包括德国之声曾经发表的《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社会义制度》等。
本书文章早前只能在境外媒体发表,本次集结出版,中国学者姚监复认为,将成为中共当局必禁之书。为此7月9日,香港新世纪出版社还在Twitter微博上注册"鲍彤文集推特版"帐号,从本书中摘取精彩内容,每天在网上推出,籍此将此书更广泛的向公众进行传播。
鲍彤曾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支持赵紫阳提出的"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反对邓小平出动军队镇压学生而被当局逮捕,其后,中共当局以"泄漏 国家机密罪"和"进行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处鲍彤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1996年5月,鲍彤刑满释放;1998年5月他恢复政治权利,开始接 受媒体采访及进行独立写作。目前,鲍彤依然处在长期被软禁和监控的状态。
鲍彤悼念赵紫阳
"鲍彤可以写出葛兰西《狱中札记》这样的作品"
因鲍彤目前正在医院就医,德国之声采访了鲍彤好友,中国学者姚监复,他向德国之声介绍,早前曾有一位学者认为鲍彤,不仅可以写作时论文章,也有象葛兰西一样写出《狱中札记》这样的传世之书的能力,但鲍彤拒绝了,他坚持撰写时评,十几年来从未停止对中国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Sammlung von Bao Tong ist in Hongkong veröffentlicht.
Copyright: Bao Pu/Verläger
Juli, 2012
《鲍彤文集》7月17日在香港发行
姚监复表示:"他坚持写短的东西,但是集腋成裘,我想他出来的这本书,大家会看到文章的思想性、理论性,会有深远的意义。鲍彤关心六四事件、历史、《零八 宪章》中的宪政,再到目前的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及百姓维权,鲍彤是在全方位的关心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关心中国向何处去,我希望这本书给要求民主的百姓和知 识分子以精神武器。"
但姚监复也表示以往在香港出版的多部书籍,诸如他自己于今年5月28日出版的《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早前出版的胡绩伟作品《胡赵亲政启示 录》、杜光的《回归民主》等作品皆被中共当局列入"扫黄打黑"的禁书名录,他也担忧《鲍彤文集》因抨击时政,直言社会问题而难逃此运:"鲍彤的书出来,我 希望国内能够开放 ,让大家知道鲍彤,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的权利需要落实。对这些有不同意见的书就给禁止了,那不就证明你没理吗?"
鲍彤:中国人进入了民众维权的时代
鲍彤在本书的序言一中表示,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民众维权的时代,腐败和专制的黑暗,将在民众维权过程中消翳。公道和自由,理性和活力,将通过维权而获得。而维权的过程,就是建立民主制度的过程,在各社会主体之间建立协商对话制度的过程。

《鲍彤文集》:又一本中共必禁之书?(音频)

对此姚监复深表赞同,他认为目前的中国呈现官民对立状态其一的体现既在于,上层维稳而老百姓在维权:"中国现实是维稳还是维权的斗争, 维稳就是压制老百姓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包括言论、出版、私有财产的权利。我想现在到了一个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生存权、讲话的权利,老百姓维护的其实是最低 的权利,这是一种初步的觉醒,但这种维权经常受到维稳的压力。"
"中共没有搞民主革命也没有搞社会主义"
鲍彤在书中序言二中也直指,中共党史及教科书中,宣称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及发展社会主义这些都是谎言,中共没有搞民主革命,也没有搞社会主义;
对此姚监复认为,对比中共教科书《共产党宣言》,其中提出的目标在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却并未实现:"什么是社会主 义?可以把资本主义国家达到的社会福利水平,和共产党宣言对照下,把中国达到的程度也对比一下,不要老自吹自擂自己是社会主义。"
Yao Jianfu: Chinese Scholar, Former Researcher on CCP Policies; Copyright: Yao Jianfu 姚监复
他也认为中共当局标榜社会主义民主及新民主主义等,并用这些概念来模糊公众的视线与判断:"朱厚泽的观点是,民主就是民主,民主不分资产阶级民主或无产阶级民主,也不分新民主主义或旧民主主义。"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鲍彤谈政局(一):我看新民主主义

依然处在软禁中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就中国政局撰文,表示"回到民主主义",这是中国的必需。
bao tong
Umgang mit einem Tabu - das verordnete Schweigen zu Tiananmen 鲍彤
早在去年,中国学者张木生在成都举行的一次公开活动中,曾发表"回归新民主主义"、呼吁"司法独立"等看法。就此延伸,谈谈我对新民主主义的看法,和面对中国时局,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新民主主义在毛泽东手里,是假冒伪劣的赝品
我曾为胡绩伟的一本书写了一篇序言。胡老全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毛泽东当年提出新民主主义,起了两个作用。一个是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你看,毛居然跟斯大林拉开了距离,居然跟 "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拉开了距离,居然愿意搞新民主主义而不去搞社会主义。毛还给了人们这样一个印象:新民主主义就是罗斯福,就是林肯,就是孙 中山,换言之,就是民主主义,只不过蒋介石不做,共产党当仁不让,挺身而出,所以就"新"起来了。当毛泽东在这个限度以内讲新民主主义的时候,它曾经起了 正面的、鼓舞人心的、很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史最后又证明,新民主主义在毛泽东手里,是假冒伪劣的赝品,是他纵横捭阖,建立反蒋统一战线的口号。毛1949年把统治权夺到了,1953年脸就变 了。他在1952年底1953年初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亲手把新民主主义否定了。否定之后所发 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是中国的灾难。因此新民主主义有负面的作用,它在毛泽东手里是一张空头支票,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在那篇序中说,胡绩伟同志有充分 的理由把它重新提出来,要求中国共产党兑现这张空头支票。这是合情合理,有根有据的,谁欠债,谁就应该还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
提到"新民主主义",使我联想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多年前,在组织起草十三大报告的时候,我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没有用"新民主主 义"的概念。当时如果用了"新民主主义",一定是百分之百通不过。为了让文件百分之百被通过,我不可能用"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只能用中央文件中已经出现 过的现成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起草十三大报告的时候,我脑子里有一个蓝本,这个蓝本,不是别的,就是毛泽东的 《新民主主义论》。早在胡耀邦辞职前几个月,十三大报告起草小组已经成立了,那时没有我。有一天上午,我接到耀邦办公室通知,临时去列席。那天的会,耀邦 主持,听起草小组意见。我迟到,进去的时候,袁木在汇报。他说,准备写这么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伟大的成绩,第二部分丰富的经验,第三部分今后的目标,第四 部分党的建设……诸如此类,袁木是这样讲的。轮到要我发言,我建议讲初级阶段。耀邦说,已经研究过了,这是要讲的。我听说起草组已经研究过了,就不再重 复。过了几个月,耀邦下来,紫阳代理总书记,有一天,紫阳通知我去开会,那天是紫阳想听听起草组的想法。仍然是袁木汇报,仍然是第一伟大成绩,第二丰富经 验……。紫阳问我,有什么考虑。这一次,我多说了几句,我说,希望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命题作为十三大立论的基础,从这里出发,抓住根本,把我们所以采 取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不采取毛泽东时候的政策彻底讲清楚。紫阳说,好,就这么写。会后,紫阳要我把这个意思写成简报,告诉小平。小平回覆,"这个设计 好"。
我讲"以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基础"时,我脑子里在想什么?我脑子里就是想写一篇新的《新民主主义论》。当年,大家都认为共产党必须搞社会主义,毛泽东说, 我们中国共产党不能搞社会主义,必须搞新民主主义。毛泽东以什么为根据?以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根据,他以此驳倒了共 产党只能搞社会主义的天经地义,使共产党赢得了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的拥护。其实,不仅三十四十年代搞不得社会主义,八十九十年代同样搞不得社会主义,再过一 百年以后怎么样,让后人去思考,去判断,反正我们这一代,乃至我们的儿子代,孙子代,免谈社会主义,只能搞搞初级阶段。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当时没有明说,说了也是徒费口舌。
张木生讲:有人问过鲍彤,什么是初级阶段;鲍彤说,就是新民主主义。这是事实。我讲初级阶段,我脑子里就是以新民主主义为蓝本,就是从中国社会性质出发,来考虑我们的社会政策。
毛泽东抛弃了新民主主义
拿新民主主义来跟社会主义拉开距离,这是毛泽东正确的地方,聪明的地方,他抓住了人心民意,抓住了中国人的要求。需要抗日,所以有民族主义的要求;需要反 封建专制独裁,所以有民主主义的要求;中国落后,因此有民生主义的要求。这样一来,新民主主义就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面挂上钩了。毛泽东还拿这个东西和蒋 介石区别开来,划清界限。毛泽东当时把蒋介石的东西概括为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党。一个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很好,但为什么必须反对一个主义呢? 因 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里,不应该只有一个主义唯我独尊,一个党内部也未必只许奉行一个主义。总而言之,任何主义都不能称王称霸,中国的大事必须由四万万同胞公 决,四万万同胞又分成这个群体那个群体,其中有知识分子又有工农又有资本家地主,有左派又有右派又有中间派,有多少派就有多少主义。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各 种群体又合作又斗争又互助又竞争的多元共存史。到了什么时候,社会才会变成铁板一块?我想,恐怕要等到人类社会的生命结束的时候,人类毁灭了,到了那个时 候,"一个主义"就能大功告成了。
毛抛弃新民主主义,连刘少奇也毫无思想准备。刘少奇有个根本观点:中国苦于资本主义太 少而不是太多。所以,新民主主义是刘少奇愿意长期认真坚持的纲领,他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他因此从1953年起,就"跟不上"毛 泽东了,直到文革,被斗至死。在毛手里,社会主义又是一把刀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毛泽东翻脸不认人,不管你是党外的章伯钧储安平,还是党内的刘少奇彭 德怀习仲勋。我不知道希特勒有多大的权力,反正毛在中国,有权肆无忌惮,有权为所欲为,尽管斗死饿死了几千万人,至今毛还供奉在宪法中,盘踞在国门上,象 征着中国特色的四个坚持。这就是中国的是非,中国的伦理,中国的现行制度。这就是腐败。制度如此腐败,老百姓怎么活?这种制度,不改行吗?
毛泽东是不是一开始就准备作假?我当然不得而知。即使当时就是假的,这个假纲领仍然在历史上起了作用:巨大的欺骗作用。你看,工人因为共产党自称代表无产 阶 级而拥护它;农民因为共产党愿意实现耕者有其田而拥护它;知识分子因为共产党认同罗斯福、林肯、孙中山而拥护它;资本家因为共产党讲劳资两利也拥护 它……。
我很愿意十三大报告退到"民主主义"
平心而论,在中国共产党以往的纲领中,只有新民主主义比较实事求是,它真的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出发,从社会性 质出发,来立论的。后来,毛发动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他建立的所谓"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做梦,不仅他自己做梦,而且裹胁全中国的人统统做梦,不准不 做梦,谁不做梦谁就是右派,走资派,反革命,自由化分子,阶级敌人,打倒在地,格杀勿论。如果说马克思所从事的是从空想到科学,毛泽东所从事的就是从科学 到空想。按照马克思,只要没有成为禁锢生产力的桎梏,旧的社会形态"决不会灭亡",新的社会形态"决不会出现"。瓜熟才能蒂落。社会主义不可能也不应该依 靠超经济、非经济的强制力量去建立。但是按照毛泽东,社会主义是可以随心所欲,召之即来的,只要手里掌握枪杆子,就能驱策老百姓,就无往不利。邓小平所谓 "科学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体系",无非是依靠枪杆子强行摧毁和建立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个理论,说来话长,十三大不是谈理论的场合。
十三大应该回答现实生活中最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废除人民公社,什么必须发展个体经济,为什么必须改革开放……?不能不回答,也不应该弄玄虚,必须老老 实 实回答。尽管共产党的纲领上写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在实践中,这些东西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中国如果非跟社会主义套近乎不可,充其量只能套 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然不是社会主义,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应该起码拿出上百年时间来补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课。
如果有可能,在起草十三大报告时,我很愿意退到新民主主义。不仅如此,我更愿意退到"旧"民主主义,因为"旧"民主主义才是林肯、孙中山、罗斯福。刚才说 了,如果那样写,报告就通不过,因此在"社会主义"四个字下面加了四个字,"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是吃现成饭,《历史决议》里已经有了,不是我的发明。可 惜它在历史决议里被一笔带过,惊鸿一现,才亮相就退席,白白浪费掉了。因此这次起草十三大文件,就抓住这个概念不放,把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中国 "至少上百年"不搞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作为中国现行的非社会主义政策的立论基础。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发明",这倒可以算是一点 "发明"。
中国在生病,应该靠民主主义起死回生
初级阶段至少得搞"上百年",这就和毛划清了界限。毛泽东出尔反尔,弹指一挥间,就把《共同纲领》撕毁了。十三大报告非但不准备撕毁,而且怕被人撕毁,所 以 特别写了"至少"需要上百年。"至多"多少年呢?谁也不知道。"至少上百年"当然不是一代人,起码是几代人,我们这一代,至少加上儿子代、孙子代……,谁 也别再去做社会主义的梦。两种人,不赞成马克思的人和真赞成马克思的人,联合起来。你不赞成马克思,你不会去做这种梦。你真赞成马克思,你也不会去做这种 梦。在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不充分成熟的条件下,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只能为社会主义做准备。什么叫"为社会主义做准备"?主要就是经济上建设自由竞争的市 场,政治上建设自由竞选的民主。这是社会主义的最好的准备。所以,赞成马克思和不赞成马克思的人,在别做社会主义的梦这一点上,是完全可以达成共识的。
总而言之,"回到民主主义",这就是中国的必需。无民主则死气沉沉,有民主则生气勃勃。中国在生病,很危险,应该靠民主主义起死回生。
社会主义是什么?毛泽东知道吗?根据毛的实践可以断定,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其实是斯大林联共党史的某些章节,加上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好 像 有点研究,时而提出生产力发达,时而提到贫富差别小,我愿意替邓小平的这两条标准唱赞歌,按照这两条标准,美国和西欧无疑都比中国更有资格被称为社会主 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相形见绌,只能无地自容。可能邓小平也发现自己陷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绝境;所以他又说,不争论姓社姓资;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谁 说得清楚!"邓小平理论"的水平,可见一斑。邓小平在跟全体中国人做游戏,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是说不清楚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拿出坦克车冲锋枪来捍卫这个不 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社会主义"。作为邓小平理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来就是如此这般,只因为中国臣民有禁止和皇帝争论辩驳的传统,所以,"邓 小平理论"至今尚能保持冠冕堂皇的体面。
新民主主义跟旧民主主义之间的区别,好像只有一点:新的,有共产党领导,旧的,没有共产党领导。为了弄清楚"共产党的领导权"是什么东西,我们最好把它的 发明者毛泽东请出来作证。毛泽东说,领导权这个东西,不是要领导人当做口号一天到晚放在嘴巴上喊。光凭毛的这句话,叫人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听他下一句就 清楚了,毛泽东接着说,也不是硬要人家服从我们。讲得太好了!那么怎么办呢?毛泽东回答说,要靠第一正确的政策,第二模范的工作,第三感动党外人士,使他 们接受党提出的建议。好极了。这种"党的领导",谁不赞成?这三条是毛泽东处于清醒而不胡涂状态下的主张。离开了这三条,一定是坏领导。毛泽东的这三条, 是关于"党的领导权"的最权威的真定义;至于那种利诱威胁强制人们非服从党的领导不可的管理体系,当然是反毛泽东思想的,人民理所当然不必"服从"。假货 和民主主义水火不兼容,真东西和民主主义则可以和谐相处。顺便说说,毛泽东这些真货,邓小平当年也是赞成过的。毛在延安一发话,邓小平就紧跟,在山西也有 一篇讲话,但好像没有收进《邓小平文选》。也许邓小平变卦了?我不知道。

作者:鲍彤
责编:吴雨
作家简介,鲍彤,原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因"六四事件",鲍彤于1989年5月28日被 捕,1992年7月,中国当局以"泄露国家秘密罪"和"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处鲍彤七年有期徒刑;1996年,鲍彤刑满释放,目前一直被中国当局软禁



鲍彤谈政局(二):中国到底该怎么办

依然处在软禁中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就中国政局撰文,他认为中国应该和平改良,借鉴台湾民主经验,开放党禁、报禁,走向民主。
Bao Tong, right, poses for photo near a picture of Zhao Ziyang, the Chinese leader ousted for opposing the crackdown on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democracy movement, at his home in Beijing, China, Friday, May 15, 2009.   Bao who was then a top aide to Zhao, hopes Zhao's posthumous memoirs which are to be published just weeks before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crackdown will provide lessons to China's future generation and top leaders. (AP Photo/Ng Han Guan) 鲍彤
有人担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暴力,或者出现权力真空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付出本来可以避免的重大代价。这种担心很正常。我给《刘晓波文集》写序,写的就是和平道路,改良。
毛泽东的革命,全民为它付出代价
我主张和平改良,我反对革命。我坐牢的时候,他们说我 "反革命",所谓"罪证",是捏造的,但帽子倒是戴得很对。我没有力量反对别人革命,但我坚决反对自己再去参加什么革命。现在反革命好像不再有罪了,反革 命罪好像已经在《刑法》中删掉了。本来,革命观点和反革命观点都不是罪,文明社会里不应该有思想罪。但是,在唯我独尊的革命领袖眼里,当然容不得异己:领 袖昨天要造反,就宣布反革命思想有罪;领袖今天要维稳了,就立马倒过来,革命变成有罪了。反正翻云覆雨,有罪无罪,都取决于领袖的心情和胃口。
至于我,我为什么现在反对革命呢?我在那篇序言里边讲,中国两千多年以来没有一次革命是成功的。据说有过两次成功, 据说朱元璋革命成功了,但是朱元璋成功,不等于农民成功,只不过明太祖成了总地主而已。还有谁成功呢?刘邦、项羽不是农民,真正的农民是陈胜吴广,陈胜吴 广失败了,刘邦成功不等于农民成功。隋末呢?瓦岗寨成功了吗?没有;谁成功了呢?李世民的爸爸李渊成功了,军阀成功了。太平天国占了半个中国,只能算半个 成功,但洪秀全个人完全成功,他腐败成功了,这位革命领袖的腐败,超过了皇帝。中国革命,只成功过两次,除了朱元璋,就是毛泽东。毛成了国家主席,但耕者 没有得到土地。毛依靠农民打倒了大大小小的老地主,使国家成为总地主,使国有土地成为摇钱树,谁有权有势谁就来支配土地,发土地财。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 消灭了旧社会的资本家,新社会的权贵又成为新的资本家。革命成功了吗?没有。革命叫全民替它付出代价,结果是以暴易暴,对劳苦大众有什么好处?代价惨重, 好处没有,我为什么不反对革命?
简言之,从起因说,从道义说,革命无疑是正义的,可歌可泣的;从利害说,从后果说,革命使全民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常常以暴易暴,未必能够实现革命的初衷。所以,无法选择则已,谁也身不由己;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选择和平改良,和平演变。
和平改良拒绝暴力,但不拒绝压力
讲到和平改良,和平演变,讲到暴力和权力真空的代价,不应该责备被逼上梁山的民众,他们是值得同情的被侮辱与损害 者;应该责备的,是把民众逼上梁山的制度,是有责任主动进行和平改革但麻木不仁的统治者。识时务的政治家应该懂得,把民众逼上梁山的制度,好比活火山,坐 在上面是永世不得安宁的。主动改,真改,既不会激起暴力,也避免了权力真空。老百姓是善良的,愿意给你主动改的机会。但是如果不抓住和平改革的机会,革命 说不定真的就会来了,谁也左右不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和平改良拒绝暴力,但不拒绝压力,而且需要压力。向统治者施加压力是绝对少不得的。没有压力,舒舒服服,何必改革? 对蒋经国先生,过去臧否不一;现在可以肯定,他以最后的业绩,奠定了自己在历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蒋经国其实也是被民意逼出来的。官员把老百姓逼上梁山, 是死路,是悲剧,对谁都不利。但是还有另外一条路,活路,正路,这就是老百姓把领导人逼上和平改革!这条路,台湾走通了。台湾老百姓用压力帮助了蒋经国, 把他和他的同道们逼成一群伟大的历史人物。大陆人也应该用压力,帮助逼出一群大政治家来。
以蒋经国为师,开放党禁,开放报禁
在说了前面那些话之后,回答可以非常简单。海峡彼岸有成熟的丰富的转型经验,代价小,效果好,值得此岸受用不尽。我主张以台湾为师,以台湾人把蒋经国逼成 伟人 为师,以蒋经国为师,开放党禁,开放报禁。开放党禁和报禁,打开总闸门,活水所到之处,一切皆活,好整以暇,从容不迫,水到渠成,有条不紊,用不着害怕什 么暴民政治无政府主义,也用不着去支付这笔学费那个代价了。
作者:鲍彤
责编:吴雨
作者简介,鲍彤,原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因"六四事件",鲍彤于1989年5月28日被 捕,1992年7月,中国当局以"泄露国家秘密罪"和"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处鲍彤七年有期徒刑;1996年,鲍彤刑满释放,目前一直被中国当局软禁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