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駐美記者劉屏華府報導】中國大陸「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一事,引發全球關注。她能否交保候傳,法院已經連開2天公聽會。辯護律師提出各項保證,甚至提出美金1100萬元(約合新台幣3億4千萬元)的擔保,仍未能使法官同意交保,將繼續舉行第3天的保釋公聽會。
這幾天,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異常高調,愛國主義高唱入雲;外交部動作頻頻,包括召喚美國及加拿大的大使,高聲抗議;但是西方的專家及媒體認為,北京當局真正的態度是希望孟晚舟被捕一事不要傷及陸方正與美方進行的貿易談判,故有美國媒體以「習近平面臨考驗」形容當前的態勢。
孟晚舟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12月1日,她在溫哥華轉機時,遭加拿大逮捕,可能引渡至美國。美國要求加拿大抓人,理由是她涉嫌欺詐,藉由華為旗下的「天通科技」(Skycom Tech)與伊朗交易,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她的律師要求交保,溫哥華法院在上周五及本周一各舉行6小時的公聽會,仍未獲結論,周二將繼續開保釋庭。
西方媒體這幾天披露了諸多細節,例如《紐約時報》說,因為有了保釋庭上的辯論,這件案子的許多神秘色彩得以揭去。
依照檢方資料,2009年至2014年,華為利用天通在香港的分公司,把美國製造的電腦等設備銷售給伊朗,違反了美國的禁令。檢方說,天通員工使用的電子郵件地址是華為的,天通員工佩戴的識別證以及使用的信箋都印有華為的標誌,而華為出售所持的天通股票時,買方是華為旗下的公司。
紐約東區聯邦法院在8月22日發布對孟晚舟的逮捕令。11月30日,加拿大得知孟晚舟將由香港飛至溫哥華,轉機前往墨西哥,加拿大法官於是發出了逮捕令。
檢察官說,2014至2017期間,孟晚舟經常出入美國,最後一次是2017年2、3月。去年4月,大陪審團傳喚了華為的子公司,華為意識到美國正在調查華為,從那時候起,孟晚舟和其他華為的高級主管就不再來美國了,儘管孟晚舟的兒子在波士頓念書。
但孟晚舟的律師說,檢方說法不確,真正的原因是:今年元月,AT&T取消了與華為的交易,使華為無法在美國銷售智慧型手機,而且美國聯邦政府禁止與美國政府有合約關係的各方使用華為產品,所以華為基本上放棄了美國市場,孟晚舟等人不必再到美國來了。
上周五的公聽會,辯方提出以加幣100萬元(約合新台幣2300萬元)交保;星期一,辯方加碼,說孟晚舟的夫婿劉曉棕也到了法院,承諾擔任保證人,以其名下在溫哥華的兩棟房產外加100萬加幣現金做為擔保,合計相當於加幣1500萬,希望藉此換取孟晚舟交保。辯方並說,孟晚舟如果交保,劉曉棕會與她住在一起,負起監管之責。
辯方請了2家公司的代表到庭,說明如何對交保之人實施電子監控等措施。辯方說,監控等費用將全數由孟晚舟支付,不會花費納稅人的錢。2家公司,一家是新手,另一家則接過500餘件電子監控案,只有一例發生問題,目前正在執行的有114案。
《CNN》指出,律師的辯詞包括孟晚舟的健康問題、她與加拿大的緊密關係等。
孟晚舟有嚴重的高血壓,被捕後還為此就醫過,她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曾因為甲狀腺癌而開刀。
律師說,孟晚舟與溫哥華的關係至少可以溯及到15年前,且在這裡有不止一處房產,不至於棄保潛逃。但檢方說,孟晚舟每年只在溫哥華待2、3個月,且這裡的房產與她在中國的財富相比,所占極微。
關於中國方面的反應,《紐約時報》另一篇文章導寫道,官媒、外交部固然高調,但陸方實際上是力求平衡。
報導說,北京清華大學一場層級很高的經濟研討會,與會人士包括4位來自美國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會中,中國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建堂的發言最受重視,因為這個機構直接隸屬國務院,是國務院最重要的經濟智囊,馬建堂本人早已躋身中央委員,具正部級官員身分。
馬建堂在會上強調美、中之間的經濟互動,卻絕口不提孟晚舟,令人想到中國大陸商務部稍早說的「對中美在90天內達成協議充滿信心」。這意味著中方避免把孟晚舟被捕一事與對美貿易談判混到一塊兒。也就是美國聯邦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告訴媒體的:一件是司法犯行,一件是行政談判,「兩件事完全是分開的」。
《華盛頓郵報》也說,北京當局努力把兩件事拉開,以符合己方利益。
陸方目前的作法是「美加不同」,對加拿大,強力施壓,希望加拿大放人,不要把孟晚舟引渡至美國,「否則必將造成嚴重後果,加方要為此承擔全部責任」。對美國,強調繼續談判貿易議題,雖然也抗議,但沒有「後果自負」之類的字句。
《紐約時報》還有一文,說習近平因為這件事而面臨考驗,所以臨深履薄。
文章說,孟晚舟被捕一事令很多中國人不滿,習近平要不要報復美國?報復的後果是什麼?會不會因此使中國面臨更嚴峻的貿易戰?他都要好好考慮。而且如果處理不當,美國會不會進一步追查中國的貪腐權貴?習近平的地位會不會遭到國內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