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吳誠文 on 「為人民幣服務」

  1. Cheng-Wen Wu

    - [ 翻譯此頁 ]
    Cheng-Wen Wu (吳誠文). General Direct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s (IC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
    larc.ee.nthu.edu.tw/~cww/ - 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2. 吳誠文專欄- 臺大校友雙月刊

    吳誠文專欄. 誰叫你要唸大學! 吳誠文. 小時候與我一起在球場上征戰的隊友到後來並沒有人人都唸大學。部分唸大學的也有幾個選擇唸體育系,並繼續在他們熱愛的棒球運動 ...
    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61&sn... - 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3. 自由電子報- 放棄棒球夢吳誠文躍IC界龍頭

    2010年11月7日 ...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一九七一年台灣巨人棒球隊遠征美國威廉波特勇奪世界冠軍,當年與許金木並肩奪冠的強投吳誠文,現在已經是工研院資訊與通訊 ...

吳誠文專欄

服務
吳誠文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標語至今仍然充斥在中國各角落,但是這耳熟能詳的口號在人民心裡早已經變成「為人民幣服務」。

  「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標語充斥在中國各角落,但是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之 前,服務事實上是笑話,除了口號以外實在是沒有什麼談得上服務的東西。今天在中國服務之所以能漸漸受到重視,大家認為是因為這耳熟能詳的口號早已經變成 「為人民幣服務」。口號也許可以感動人一時,但是若脫離現實則無法感動人一世。

  小時候唸書,從小學到中學,在學校裡也常常會看到一個口號標語:「助人為快 樂之本。」當時年紀小,看了沒能體會出是什麼意思,等到慢慢長大,又因為天天看著它也就把它當作是牆上的裝飾品,更不會去思考它到底有什麼含義。有些服務 的工作、幫助人的事情也會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發生,但絕對不是因為這句標語的啟發。當然也可能在中小學那段時期,學校的老師們不斷強調助人是一種美德, 而在那段純真的我們所關心的是師長朋友的認同與讚美,因此也傾向擁有一些美德。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助人的行為成為一輩子的習慣也是不錯的。可是,人會成 長,長大後面對各種不同的生活與工作壓力,看到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人就會改變。於是美德這名詞慢慢的就從字典裡消失,從記憶中褪 去。

  其實這過程也沒有很慢,從高中進入大學,各種現實的壓力就接踵而至,而大學 教授們也普遍不認為保有美徳這一回事應該是大學教育的一環,獨立思考才是重要的目標。不過一旦學會了獨立思考,他們也就發現,美德這東西誰教誰還說不定 呢!那是不是從此心靈就漸漸受到污染,年齡越大越糟糕呢?諷刺的是,最近我突然發現「服務」已不知不覺的變成我周遭(年齡大)的人都在努力學習的工作,只 是它顯然並非被視為助人的美德,而是被認定是可以讓臺灣的經濟脫胎換骨的關鍵產業及技術。「產業?技術?」是的。

  「吳所長,你們這項技術看起來不錯,但是不知道有沒有考慮到實際服務的需求?」
  「你們做技術研發如果不考慮最後能提供什麼服務是不會有產業效益、不會有前途的。服務是技術,是需要學習與研究的。」
  「服務要結合科技與美學、要能讓人感動,你們要多加強美學的訓練。」

  最近我們的計畫或成果評審委員們常常會用類似的評語來指導我們。當然為了維繫友好關係,我必定點頭稱是,尚不至於追根究底請他們把什麼是服務講清楚、把服務的價值算清楚。至於什麼是美學,科技如何讓人感動,凡夫俗子如我者,恐怕要學的還多的是。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From what I’ve tasted of desire
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re.
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
I think I know enough of hate
To say that for destruction ice
Is also great
And would suffice.


Robert Frost 的詩作“Fire and Ice”。

  不過我覺得我倒是很幸運,在大學4年之間有很多思考、自省、確立人生觀的機 會與時間。那個年齡最容易困擾於因何而來、往何處去之類的問題,因此思考格外重要。大一修英文課的時候我讀過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一首詩“Fire and Ice”(火與冰)。我們可以把火比喻為慾望、戰爭,而冰表示冷漠、袖手旁觀,或甚至仇恨。這首詩的大意是說,有人認為火將會毀滅世界,也有人認為世界會 被冰所毀滅;而從他對慾望的親身體驗,他同意前者,火的確可以毀滅世界。但是如果世界必須要毀滅兩次,他認為他對仇恨也有足夠的了解,亦可以認定以破壞而 言,冰的力量不遑多讓。這首短短的詩在我心裡留下了長長的痕跡,直到今天,我還偶爾會跟學生談到這首詩。到清大服務認識了李家同教授,有一天他拿了一本他 寫的書送我,書名是《讓高牆倒下吧》。書中他引用德蕾莎修女的一句話:「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這句話讓我想起火與冰,心裡那長長的痕跡於是 持續延伸。當有人在談如何用服務創造價值時我的思緒總是會滑向這痕跡當中,思索價值何為。服務如果是從助人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同理之心,必然得到同理之 情,這是社會和諧、快樂與進步的重要因素;而事實上,從助人的角度出發,即會了解真正的需求,自然而然會創造出價值。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為人民 幣服務」又是什麼道理?還是兩者皆為關鍵,應該取得平衡?我想結果就是取決於價值,而決定是基於我們的價值觀。

  前一陣子工研院徐爵民院長影印了一篇文章傳給我,文章的內容談一個在美國受 資訊科技高等教育的肯亞人David Kobia以及他開發的一個軟體”Ushahidi”。這個軟體幫助了全世界很多人道組織即時搜集災區、戰區、政治迫害地區等受苦受害的人們傳出的真實訊 息,得以即時採取正確的行動,防止事態惡化,甚至在海地大地震後拯救了許多生命。這樣的工作的價值顯然不是在商業利益、不是在金錢,而是在人道關懷、在助 人。有形(金錢)或無形(助人)的價值如何平衡,那就是價值觀的問題。一個私人公司從事產品開發、銷售、服務等工作,它主要目的是創造有形的價值;但是一 個大學或研究機構使用納稅人的錢投入研發工作,就不該只看有形的價值,也要兼顧人道關懷,否則後者乏人問津,豈是社會之福?當我們在評量一個大學或研究機 構的價值,判斷它是不是頂尖時,我們的價值觀短時間影響了評量的結果,而長時間則改變了它的內涵與行為。

  在學校裡我們評量一個教授的表現時,除了「研究」與「教學」外我們也宣稱會看「服務」。那,教授為誰(什麼東西)服務呢?(2/10/2011)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 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 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 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規劃推動3D-IC設計與測試技術之研發工作與產業推廣。2010年將系統晶片科技中心整合 至資訊與通訊研究所,並接任該所所長,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