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1909-1995)
我有幸高一時就翻翻牟宗三先生的理則學一書(大學用書,它的附錄是其學生的禪公案的邏輯分析--我數十年之後找到此人此文傅成綸︰《禪宗話頭之邏輯的解柝》.....)
牟先生晚年全心著書的精神很了不起 (他勸年輕人多用心研讀,著作......)
雖然他在東海的一些演講等輯成的生命的學問 我畢業後重讀沒什麼收穫
他的五十自述 (台北:鵝湖,1989 )大量引用玄奘翻譯 (有別於一般大家熟知的版本《維摩詰經 》(鳩摩羅什) 即《說無垢稱經》 (玄奘))是別有其用心的.....
牟宗三先生全集
東海大學「牟宗三先生紀念室」正式揭牌啟用
東海大學於2014.1月15日舉行「牟宗三先生紀念室」揭牌儀式,由湯銘哲校長主持,並邀請牟宗三先生家屬及國內學者蒞臨現場,共襄盛舉。
牟宗三先生(一九○九 ~ 一九九五)為熊十力先生器重之嫡傳弟子。在大陸時期,先後任教於華西、中央、金陵、浙江等大學。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任教於台灣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與東海大學。一九五八年,與唐君毅、徐復觀、張君勱聯名發表〈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後來大陸漸次回歸孔子與文化傳統,實以此一宣言為其導引。
一九六○年赴港,先後任教於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擔任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導師,並應台灣大學與台灣師大、東海大學、中央大學之聘,每年港台來回,掀開晚年講學之高潮。一九八四年,榮受國家文化獎章。一九八七年,獲頒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牟宗三先生全集》共三十二冊,其出版引發大陸之儒學熱。先生之學思取向,將為中國文化開啓理性之路。先生逝世時,有悼詞云:「光尼山之道統,弘黃岡之慧命,擴前哲之器識,發儒聖之光輝。」得一宗師,東海之譽。
牟宗三先生1956年 8月,於東海大學任教並應聘為人文學科主任,期間陸續於學校擔任教職與受邀演講,1982-1984年東海大學敦聘牟宗三先生為文學院中國文化榮譽講座。
東海的人與書 (30)
徐復觀教授過世時將日文藏書捐香港某大學,中文藏書捐東海.....幾年前校方有意設此大師的講座,卻因家屬有意見..... (詳情我未知)
徐復觀先生的中國藝術精神 (台北:學生書局 1966/1976增訂5版)
(昨天在C. Y. TUNG,《董浩雲日記》與《董浩雲的世界》看到1982年香港明報的一篇弔徐/董的文張) 徐先生罵胡適之先生的文章, 是我讀過最惡毒的 ,所以我不欣賞他 ,雖然殷海光等人不這樣認為......
這本書是他在東海寓所花三年寫成的, 附錄一是篇"東海大學建校十周年紀念學術演講稿"
徐復觀文存 作者:徐復觀 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 出版日期:1991年
這些文章的限制很大 ,今日讀它們,參考可也
能夠從附錄中讀到王孝廉和曹永洋諸先生的文章
最難得--王的文章披露: 徐復觀是因為"梁容若投匪"而離開東海的
徐的一生敵人也是相當多的
(參考本blog《現代日本漢學研究概觀》「坦白與說謊」/梁一成:《徐渭的文學與藝術》)
徐復觀: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文存/中國文學論集續編
東海的人與書 (29)
梁容若(1904-1997)教授
從中學就讀 梁容若教授的文章,可惜我1971年入學東海時,他已退休......
2011年我作此父子介紹: 梁容若《書和人》《現代日本漢學研究概觀》《坦白與說謊》/梁一成:《徐渭的文學與藝術》
我們讀 傳記.歷史-梁容若小傳
可以知道
"......四十七年,容若功成身退,離開國語日 報及師範大學,前往台中擔任東海大學中文系主任。五十四年三月,容若又應國語日報 邀請,創辦了「書和人」雙週刊,該刊專門論介古今學人作家及其著作,評介外國漢學 者的成就,選載罕見名文加以重訂校正,還有書序書評。台大教授鄭鶱云:「論書精當, 記人生動,敘事周密翔實,尤其有許多創見。」(「書和人」)可謂中肯之論。五十九 年,容若六十七歲,自東海大學退休。六十年在靜宜學院兼課並主編「書和人」。六十 三年,容若應女兒梁華女婿 鄭竹園之邀,移居美國印第安那州。七十年回中國大陸,並至母校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客 座教授,容若當年的回歸大陸,曾引起台灣本地一陣喧嘩。七十二年八月,容若以眼疾, 又自大陸返美。七十五年,其子梁一成*在美車禍逝世,對其打擊甚大。八十五年,結褵 六十餘載的夫人傅靜如又辭世,容若更是悲慟逾恆。八十六年五月十八日,容若在美逝 世,年九十四歲。......"
東海的人與書 (28)
楊牧教授的太太也是東海人:"少聰"?
數十天前在臺大的台文研究所,聽奚密教授講,楊牧得一美國文學獎之故事.....
幾年前聽說他的詩有瑞典文譯本,笑說他說不定將被列入諾貝爾獎候選人......
「……那時他在農復會工作,是台灣有數的森林專家之一。(他曾說過,他親自參予(sic)大度山的相思樹和木麻黃之種植,現在我要以東海大學畢業生的身分1977年為教授,向他致謝。)……」------夏菁《山‧楊牧序‧夏菁的詩》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頁18
東海20周年畢業3824人, 1975東海學生數3929人 ,"如果東海決定以幾何級數擴大招生 ,它必須以幾何級數加聘教授,添置設備"---《柏克萊精神‧夜宿大度山》 作者:楊牧:洪範 出版社:1977年
最重要的是,文中的那些學弟妹 (陳南吉……),不知流落何方?
楊牧: 柏克萊精神/ 搜索者/楊牧詩集/ 傳說東海的人與書 (27)
林南( Nan Lin )中央研究院院士,底下是我很久以前的筆記
2007 林南先生講『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我偶爾會在台大有些巧遇,就將其一小部分記下)
林南(
Nan Lin
)是我久聞其名的東海先輩,我猜它1930
年代出就畢業了。
他出版過社會學方法論的書。
【作者簡介:林南是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的社會學系教授, 以及亞太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他是
The Struggle for Tinanmen (1992);SocialSuppo
「Th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與Afren Dean與
Walter Ensel合著,
1986):Foundation of Social Research(1976):以及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1973)等的作者,地也是
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is(1982)的共同編輯
(與Peter Marsden)
。他的作品散見於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與Social Force\'
以及其他刊物.林南教授是美國社會學會(1999-2000)
,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許多大學, 包括台灣大學與中國的人民大學等等的榮譽或諮詢教授。】
2007/4/12
在台大,他講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research
(這講題與他合著的書相同
N Lin, KS Cook, RS Burt - 2001 - Aldine de Gruyter)。
相關之著作
兩岸都有翻譯:
林南
/著的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2001
)
:『社會資本』林祐聖、葉欣怡譯,台北:弘智出版社,
2005
在網路上可以輕易找到論文:
[美
]林南著/
「社會網路與地位獲得 」俞弘強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3年第
2期
我第一位提問:正如他明年在
OUP要出版的
Handbook of Social Capital—世界各國的同志採用
定名法(name generators)來談社會資本。
這種「學派」(school)搞學問之方式,本身這種社會資本, 就是學界早已有之的。
(
定名法是一種通用的測量"接觸的社會資本
"方法,它已經在有關網路的文獻資料中得到廣泛應用。 這種方法的一般技巧就是向個體自我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 詢問其與熟人的一些情況:角色關係(如鄰里關係、工作關係), 交往內容(如工作事務、家務雜事)或者親密程度(如相互信任、 非常親密等)。
)
他回答這主要是過去受到兩大師關於
社會資本理論(Bourdieu ,
1986;Coleman
,1988)的影響(在
20世紀70
年代末80年代初),不過他們的作品其實很少, 以後這主題成為各行各業都樂於談論的,演變到莫宗一是。
(「社會資本指的是社會結構中的特徵,但學者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的人認為是社區規範(
Coleman ,
1990),有的人認為是群體團結(Hechter 1983
;Portes &Senssenbrenner ,
1993),還有的人認為是對自願性組織和公民組織的參與(Pu tnam
,1995
)。雖然存在上述分歧,但有一點是很明顯的, 即社會資本主要是指社會網路中接觸到的資源(Lin
,1995;
Flap,1996
;Tardos ,
1996;Burt
,1997;
Portes,1998
)。此外,社會資本理論同樣也關注資源的工具性使用( 對資本進行投資或動員)。」)
2013訪問: http://alumnus.thu.edu.tw/new_alumnus/othernews/22/1208
2013訪問: http://alumnus.thu.edu.tw/new_alumnus/othernews/22/12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