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凡:感恩父母帶我來香港!
前聯交所行政總裁袁天凡,1952年在上海出生,5歲跟隨父母到香港定居,誤打誤撞入讀名校九龍華仁書院,憑個人努力到著名學府美國芝加哥大學浸鹹水,後來在職場一帆風順,被譽為香港「打工皇帝」、李嘉誠的軍師。在大家都對香港前景感到擔憂時,袁天凡接受《信報財經月刊》專訪時,卻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很感恩父母把我帶來香港,令我可以打世界波,否則我只是在鄉下踢膠波。」
節錄四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 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Android揭頁版: 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我爸爸媽媽本來在崇明耕田,但他不安於現狀,去上海發展,當時有同鄉在招商局造船,爸爸就跟着他們上船。後來大陸解放,船來到香港,船員決定留下來,命運」令他留在香港。我小時很窮,來香港時,一家幾口住在長沙灣長發街的板間房,不夠100呎。爸爸行船,一年回來最多十天八天,媽媽連小學也未畢業。」
袁家三族人分處中、港、台三地,命運截然不同。「我大伯同樣在船上工作,跟一些船員決定回大陸起義,他當了一會兒英雄,然後遇上三反、五反、大躍進……不斷受到打擊。1978年文革後,我返鄉下,他抱着我痛哭,自責自己當年的抉擇,連累子女留在大陸,覺得很對不起他們。我的表親有些在文革時做了農民,書也不能讀。我有部分親戚則去了台灣,他們雖然也很艱苦,卻大部分能讀完大學,小部分去了美國讀博士,也有所發揮。但香港的舞台是最大的,我作為香港人是很大的福分。」
年青人要走出comfort zone
講到親人們際遇的迥異,袁天凡慶幸之餘,亦不免唏噓。「我家境貧困,沒有人際關係,從住在長發街板間房,近十年卻能住在白加道22號大屋,憑什麼呢?全因香港有一個平等、自由的平台。」
袁天凡語重心長地勸說時下年輕人,必須敢於冒險,走出comfort zone,才能發掘機會。「如果當年我爸爸不冒險去上海,選擇留在崇明耕田,我也不能來香港,命運會改寫。爸爸一直行船辛苦賺錢養家,他們那一代人,是犧牲自己來成就下一代。」
袁天凡笑稱,自己的經驗之談是,選擇難走的路,回報永遠較高。「年輕人一定要去take risk(冒險),輸了再爬起身。現時年輕人的問題,很多是源於父母……我們這一輩很多已經名成利就,環境不錯,他們怕子女take risk,經常幫他們安排這、安排那,說要贏在起跑線。年輕人有問題,很多時是父母種下的。」
時下年輕人埋怨香港沒有機會,袁天凡覺得香港的機會是要作為內地通向世界的超級聯絡人。「去年A股出現很多問題,反而是香港的發展機會。」他並不同意「中國好,香港就自然會好」這一套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