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孫文雄。 卞趙如蘭


謝金河新增了 2 張相片
敬悼我的人生導師孫文雄社長!
在高鐵的車廂上接到電話,知道財訊的孫文雄社長離開了,我的眼淚一直流到高雄,他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長輩,我在財訊擔綱卅幾年,完全因為他!
1984年,林健煉先生一通電話,約我在天廚一起吃午餐,第一次跟孫先生見面,我在那年7月1日正式到財訊上班,開始了我在財訊的生涯歲月,到今天快滿卅三年。孫先生像是我的兄長,也像我的父親,更像我的老師,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大學時代,我是政治狂熱份子,差點走上政治的路。進入財訊,他讓我瞭解政治是零和博弈的遊戲,不如好好把事業做起來,大家一起分享。從此以後,我拿著一支政經批判的筆,就這樣闖蕩了一輩子。
孫先生給我一些信條,例如,他常掛在嘴邊的「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新聞工作必須操持方正,不為利益所惑,到今天我仍拿這個話來勉勵同仁。在股票市場,這是個利益糾葛最深的地方,卅幾年來,我們從未因為利益做了對不起讀者的事。
其次,投資是靠自己努力!在股票市場,孫先生靠自己努力掙來一片天,完全憑藉著自己的閱讀,他從未利用媒體謀得一點私利。還有,跟他一起投資事業的人,他從未讓跟他投資的股東吃虧。
我跟了他一輩子,他才是台灣真正的巴菲特,當年深滬股市崩跌,大家逃之夭夭,他卻從容逢低買進。他告訴我,只有股票市場,可以不必靠別人,能夠很尊嚴賺到錢⋯⋯
跟著他卅幾年,財訊他幾乎是放手讓我一搏,他常跟我說,別人能夠擧一反三已經很不錯了,他說我是能擧一反十的人。在財訊的歲月,我每天下午都會陪他聊天,他說的一些觀點,很快就會變成雜誌的封面故事⋯⋯
我認識孫先生的時候,他41歲,我才25歲,他像大哥一樣提攜著我,放在身旁調教,他是我的師傅!
2012年5月6日邱先生去逝,5年後孫先生也走了!今天上午,我要財訊雙週刊的攝影記者把孫先生的照片找出來,我們潘重安先生告訴我,幾個月前,孫先生把他所有照片全都收走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張九十年代,孫先生陪邱先生到上海的老照片。我一生看過很多生活低調的人,但比孫先生低調的人,可能沒有了!
他的兩個女兒結婚,沒有請半桌,這回走了,也沒有驚動朋友,辦完後事,我們才知道,大家一起卅幾年,連到靈前上香的機會也沒有!永別了!孫社長!您永遠都在我心中!






卞趙如蘭院士與世長辭
本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卞趙如蘭院士於2013年11月30日逝世於美國,享壽91歲。
卞趙院士於1922年出生,1960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並於1990年當選本院第18屆院士,是人文組首位女性院士。
卞趙院士致力於研究中國音樂史及現代中國傳統音樂二大範疇,所著《宋代音樂資料及其闡釋》(1967年)一書是經典之作,曾被當年美國音樂學學會評為最佳音樂史著作。此外,她早年在父親趙元任先生的耳濡目染下學習語言學,之後融合教授漢語的經驗,把語言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應用到音樂分析,開創音樂研究的新方向,亦是最早以音樂學角度研究中國口傳演藝文學的學者之一。
卞趙如蘭院士生平(請參考連結內容)
http://www.sinica.edu.tw/~document/tmp/1021212-1.pdf
------

「要說一個來自紐約上州的十九歲男生愛上了一位已婚的四十一歲中國女士,或 許有些出人意料,但事情差不多就是這樣。⋯⋯」
林培瑞回憶在哈佛大學上趙如蘭的中文課!
(愛上,大概是說一種著迷吧。)
結語說:
「沒有衰退的是:她每問一句話,她的聲音,儘管有些沙啞,仍然溫暖真誠, 一九六三年我為之傾倒,奕奕靈動的神采,餘光依舊熠熠。」真是奇特的一對哈佛師生縁。
傅高義、魏克曼、黎安友⋯⋯,也都在哈佛大學,跟趙如蘭學過中文。
From:《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三卷 • 第四期 學林誌傳》
林培瑞(英文名:Eugene Perry Link, Jr. 1944年-),哈佛大學哲學博士(1976年)
回憶恩師趙如蘭:

140.109.24.171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