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希德(Denis Twitchett, 1925-2006 參見賴瑞和 追憶杜希德教授)、小川環兩人論文史制度傳記 :《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中國傳記的幾個問題 、陸贄(754-805):皇帝的顧問和朝廷的官吏、《儒家思想的實踐》范氏義莊:1050~1760。小川環樹 〈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2020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3/05/denis-twitchett-1925-2006-754.html
我上周與羅時瑋兄回到圖書館,暢談一小時。
幾年前我與一群1~6屆的學長回東海,之後捐10給圖書館館刊,捐10萬給中文系--前者發揮功能,去年/今年鼓勵邱文哲先生(第一屆校友先生),資助出版東海文庫校友篇(1):《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東海大學圖書館,2020)。
《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以她的大學及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服務,以及返台至1970年前的作品為主。
其實,嘉義女中6年(1948~55),可能也是陳淑女女士一生重要的時期,《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只收她兩張青春期照片。
嘉義女中的學風很好,我今天看該校日治時期的時局研究社照片上的壁上大大圖,就多少可了解當時學校的風氣,不比我1971年畢業的臺中一中差。
***
曹永洋先生在《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中提到陳淑女老師在徐復觀先生病院照顧,可以參考《徐復觀家書》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1,頁467:(案:陳淑女、張己香是東海1959級(第一屆)、曹永洋是1960級畢業生。均琴是徐家大女兒,旅美,為其父的著作費心思.....)
《嘉義高等女學校第十六屆畢業紀念冊》
出處來源
來源典藏資訊-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來源典藏資訊-典藏題名: 《臺南州州立嘉義高等女學校第16屆畢業紀念冊》
謝先生: 辛勞你了, 多謝!
很欣慰,整本書的文稿校對終於完成了99%。
第231頁的空位正好讓我可以在我的照片下面寫兩三行文字向親友 致謝。
這幾行文字我將用陳淑女學姊給我的鋼筆來寫。
這鋼筆我要立即送去Cartier整修, 會儘快給你文字照片來完成這一本紀念文集。
也感謝曹永洋兄和鍾漢清先生長久以來的鼎助。
文哲
這和將《史記》的翻譯集中於司馬遷活著的漢代部分一 樣,可說是顯示了作者一種見識。只是,我想說一句,要是 另完成一部,使人得以明瞭《史記》全體結構,把漢以前部 分加譯, 其貢獻將必更大。 翻譯相當慎重,一字一句嚴密地譯下去。譯者大概是, 惟恐意譯失去原文語意的微妙處(muance) nuance,所以是驚人的忠 實。例如〈李將軍列傳〉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譯 成「Though the poach tree does not speak, the world wears a poth beneath it . Though the peach tree does not speak, the world wears a path beneath it.
翻譯 並出版了郭某的《屈原》(一九五七年〉,李治華並出版了魯 迅的《故事新編》。另外由多數譯者譯成的中國名詩文集, 就在德米薇氏監修下,預定將在最近出版。《名著全集》 (Oeuvres representative)中 D'OEUVRES REPRÉSENTATIVES,《三國演義》(Trois Royaumes)的 全譯,是由 Nghiem Toan (此人疑係安南人)和黎珂(Louis Ricaud)合譯,« Trois Royaumes »
Nghiêm Toan,
初讀《紀念文集(草稿》):
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 目 次
一 圖書館楊館長序
二 陳淑女及其師友卷
邱文哲先生〈牽手五十九年 〉》
謝鷹興〈陳淑女教授年表〉(詳本書《照片集與〈陳淑女教授年表〉》
曹永洋先生〈側寫陳淑女學姊〉
附錄: 三封陳淑女問候徐復觀的信:1961 年;1973 年、1982 年
鍾漢清〈陳淑女老師的東海大學、旅日時代之師長、朋友圈簡述〉
三 譯著序跋、論文卷
青木正兒《清代文學評論史 》陳淑女、黃得時、青木正兒
陳淑女《大學現代日語》
龜井勝一郎《我的讀書經驗 》陳淑女譯;案:可能翻譯自『現代読書論』青春出版社 1960
吳念真訪談李登輝:閱讀 (張大魯 台灣風聲網路廣播電台):《浮士德 Faust 》《出家人及其弟子『出家とその弟子』*》,《衣裳哲學 Sartor Resartus》
中島健藏〈 現代藝術思潮的展望 〉
小林太市郎〈 唐代的繪畫〉(摘自〈隋唐之繪畫〉)
本多顯彰〈 世界文學的概念〉
Valter Ahlstedt 〈俄國的圖書館教育 〉
武者小路實篤〈 論語雜感 〉
吉川幸次郎〈 杜甫與李白的詩 〉
小川環樹 〈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
今鷹真〈評美國瓦特遜著《司馬遷傳》和《史記》英譯 〉
M. Kaltenmark 〈法國研究中國文學現狀 〉興膳宏日譯
內村鑑三〈 近江聖人中江藤樹 〉
四、親友追思卷
邱文哲〈牽手五十九年〉
陳淑美〈傷逝〉
周惠玉〈憶念大嫂〉
Comelia with Shen-chang
白皓天〈悼念外婆〉
白皓天〈Fort Richmond Collegiate 2009 畢業生代表致辭〉
五 照片集、 傳記卷
邱文哲編〈 牽手五十九年‧照片集 〉
謝鷹興編撰〈陳淑女老師年表 〉
謝鷹興 〈 編輯後記〉
草稿
陳淑女老師的東海大學、旅日時代之師長、朋友圈簡述
(本文感謝曹永洋學長五年多來的啟迪、邱文哲先生半年多來的相知,謝鶯興先生多年的協助。)
小學時,台北東方書局有句;「我們丹麥人每人都可以寫一本書。」讓我難忘。可惜,國人教育常失焦,一般而言,個人容易疏懶,所以我國的傳記文學類出版品,種類少,也多淪為敘述"豐功偉業"而已:昔日梁啟超輩寫〈三十自述〉,胡適之先生出版《四十自述》,書的篇幅雖小,內容有意思(言美),很難得。以後出版的,固然沒讓人亮眼,但是,總可當參考資料。
這本由謝鶯興先生編,邱文哲先生和曹永洋學長大力協作的《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頗難得:試想一對台灣子女,在台灣受教育、談戀愛;再到日本的國際基督教大學當助理研究員、訂婚、結婚,旅居日本數年;兩人回台後經營事業,過程艱辛、事業有成,牽手和作達五十九年。
這一家族的故事,如果只由一小冊《陳淑女女士追思禮拜節目》來緬想,似嫌簡略,似乎有點可惜。曹永洋學長一貫重視傳記文學的寫作與出版,又與邱文哲-陳淑女夫婦鄉熟識,所以我倆鼓勵邱先生資助、整理出這本《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這些多人的努力,算是我們的一番心意、如今總算努力有成。
《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的文本,牽涉到古典漢文,三種外文--英文、法文、日文,日本書籍的標點符號(與我們通用的不同),翻譯名詞、拼寫的更新、更正等,我們都利用網路資訊,作出校改。任職東海大學圖書館的編撰者謝鶯興兄,經驗豐富。他為本書編的〈陳淑女教授年表〉,蒐集陳女士在大學時代、當東海大學中文系助教,當日本" 国際基督教大学(I. C. U.)"的助理研究員時代,返台做事、東吳大學兼課時的翻譯等,都讓我們開眼界。有不少翻譯,多是應徐復觀老師、梁容若老師的要求所做的。
我利用某些書面資料,編這篇「陳淑女老師的東海大學時代之師長、朋友圈」,
補充說明本書某些文章的緣起和老師交代翻譯的"用意",好讓讀者稍能知道它們編寫的企圖等,能"見樹見林",更了解1956~1970年的陳淑女老師所親歷的日本、台學灣學界、朋友。
由《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中的《 譯著序跋、論文卷》,可知到日本、法國的和學菁英之抽樣, 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小川環樹、興膳宏等,都是日本知名的漢學家; 陳淑女翻譯《我的讀書經驗》的著者龜井勝一郎,也是著名文人。
陳淑女的師長,多是名師;同學們,可以說是同學少年多英才。我們可以從本書和《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紀念冊》*:(內有陳淑女師友照片、書內有幾則陳淑女的畢業感言:東海創校四年來的環境與管理政策都進步了;特點是"散漫"; 最值得記念的是"中文系的小班上課";她沒怪脾氣、嗜好是"一個人散步、吃冰";使她最留念的是"黃昏的夕陽";最討厭的是"擠交通車".......);同屆十多人合寫的《大度山風雲》,我們可以管窺其大學生活的一二。
*https://sc.lib.thu.edu.tw/upfiles/ebook/graduation01/html5/index.html
東海大學的師長、朋友圈簡述(1955~1959年及後來)
重要參考資料,有的已有PDF檔:陳淑女老師是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生。《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紀念冊》:(內有陳淑女師友照片、陳淑女幾則畢業感言);《大度山風雲》(十幾位第一屆畢業生,包括王亢沛校長、陳己香夫婦等)的回憶文章,很可參考)。第一屆畢業時,大一學生許達然寫過新詩來慶賀:東海生活使陳淑女最留念的,乃是"黃昏的夕陽",對比許達然的詩中:「......漫步于綠色的原野,帶著祝福 凝望著黃昏的彤雲,帶著祝福......」
有些早期東海大學的師長寫教學、家居生活,收入文集:
.《大度山上:東海文選》(吳福助、陳瑞洲、黃文興、謝鶯興等編,台. 中市:東海大學,2000 年)。
《借味‧越讀─時光‧地景‧大度山》(林香伶主編, 台北: 五南,2016),收入幾位師長的
記述:〈大度山山居記〉( 戴君仁);〈四載山居〉(孫克寬);〈大度山上的風〉(徐道鄰)等等。
師長 (隨意序):
戴君仁教授(1901~1978):臺大借調東海,中文系第一任主任。
1955年 55歲:8月應私立東海大學校長曾約農先生之借聘,主持策畫成立中國文學系。11月就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56年 56歲:8月東海大學借聘期滿,返回臺灣大學任教。1957年 57歲:8月起臺灣大學休假1年,受聘為東海大學客座教授。(戴君仁先生學術年表,見戴君仁先生傳 【林麗真撰述】
先生之為人,誠然一如其詩:純粹貞靜,樸厚自然;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事親孝,交友篤。臺大、東海中文系已故名師如臺靜農、許世瑛、鄭騫、屈萬里、徐復觀等,皆其摯交。
徐復觀先生盛讚其詩云:「我以為戴先生最高的成就是他的詩,同時很難有人可與之並駕。他詩中有『四人詠』。所謂四人。是指詩人、美女、志士、壯夫四種人。第一首:『詩人侔造化,得心之同然。體物無遁遺,如我所欲言。』又『契妙忘年義,緣情通後先。群生雖殊分,於此徵一源。』可見他心目中的詩人,是聖賢的感情化,感情的聖賢化。所以假使我稱他是為出色的詩人,也絕不會使他的『學人』的地位減色。」
http://www.cl.ntu.edu.tw/zh_tw/Members/teacher12/-%E6%88%B4%E5%90%9B%E4%BB%81-75004464
可能是戴教授介紹黃得時(臺大)教授寫臺版《清代文學評論史》( 台北:開明,1970?)的序言。
黃得時教授(1909~1999)
1969年 61歲:發表〈清代文學評論史序文〉(青木正兒原著,鄭淑女譯,黃得時譯序文)(黃得時先生傳【蕭麗華撰述】。此文收入本書。
http://www.cl.ntu.edu.tw/zh_tw/Members/teacher12/-%E9%BB%83%E5%BE%97%E6%99%82-76959313
梁容若(1904~1997)教授:陳淑女學士畢業論文談青木正兒著『清代文学評論史』之指導教授;主編的《書和人》月刊,是60年代起的重要學術圈 (東海的師長 (戴君仁、藍文徵、梁容若、陳兼善、莊喆....)、東海的學生,好幾位是該刊作者:本書收錄陳淑女翻譯三、四篇 〈評美國瓦特遜著《司馬遷傳》和《史記》〉、 〈論語雜感〉、〈 杜甫與李白的詩〉、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等都刊登於,《書和人》,而 〈評美國瓦特遜著《司馬遷傳》和《史記》〉更是樑教授比較全面評介當時瓦特遜翻譯及著作之一部分。
梁容若的[如何改善中文裡外來語的翻譯] ,《東海大學學報》第一期,1959
文中的一些建議,譬如說用注音符號來翻譯外國人名等,至今未得採用,所以問題沒得解決。
舉一例,梁容若、王天昌編的{書和人},國語日報社出版,1965.3.13 創刊,雙周刊。前百期,與東海大學師生的關係不小。
莊喆 [雙城記],{書和人}第一百期,國語日報社出版,1968.12.28,內有3篇:
[巴黎的故事]:這篇提到的諸多畫家,都未附原文,所以即使在近48年後資訊發達的現在,都很難還原。最有意思的是,上周莊先生2~3次談趙無極等,此文沒提到趙先生......
[紐約的故事]:
(1968.11.20)
[記威尼斯雙年展]:
(1968.12.12)
由於其《坦白與說謊》等書由台灣開明書局出版,所以陳淑女最重要的《清代文學評論史》可能是他介紹的。
梁教授的選題有眼光,譬如本書的吉川幸次郎的〈杜甫與李白的詩〉,就遠比吉川幸收入其《中國詩史》的李杜交遊考好得多。梁教授在該文末對吉川幸次郎的介紹也很簡要(《書和人》有一篇介紹當時出版的《吉川幸次郎全集》,參考鄭樑生教授(1929-2007)〈吉川幸次郎全集〉,《書和人》,1972.11.11)。
讀者也可從陳淑女在〈清代文學評論史序文〉的譯後記中,了解梁教授的貢獻。
徐復觀教授(1903-1981):中國文學、政治思想史、藝術/美學史專家,報紙雜誌時論雜文家。可能是陳淑女的最重要恩師之一。著有《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中國藝術精神》、《兩漢思想史》、《中國文學論集》、《中國思想史論集》等。
本書相關的「書信卷」,收三封陳淑女問候徐教授的信 (1961 年、1973 年、 1982 年)。介紹青木正兒著『清代文学評論史』(岩波書店 1950)給陳淑女。囑陳淑女翻譯「唐代的繪畫」(摘自〈隋唐之繪畫〉),刊登於《文星》。
【陳淑女爰囑陳君將小林太市郎在《世界美術全集》上的〈隋唐 之繪畫〉一文,未能查出原文,可能收入『小林太市郎著作集』4(中国芸術論編)淡交社1974に所収。。發表於《文星》第 5 卷 2 期(總號 26),1959 年 12 月 】
陳淑女後來受曹永洋之託,校正他翻譯的荻原朔太郎所著《詩的原理》、中村元著《中國人之思維方法》等兩譯本,又參考本書曹永洋的〈側寫陳淑女學姊〉。
日本基督教大學 I. C. U.的老師/同事:(資料不夠,暫時從缺)
東京大學榮譽教授 倉石 武四郎(くらいし たけしろう、1897年9月21日 - 1975年11月14日)、日本的中國語學者・中國文學者。簡介參考 倉石武四郎 - Wikipedia
漢譯: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 / 仓石武四郎著 ; 荣新江,朱玉麒辑注
倉石, 武四郎,2002;日本中国学之发展 / (日)仓石武四郎讲述;杜轶文译
2013。
小川環樹 〈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陳淑女譯, 原刊《書和人》第51期,1967.2.,又11收入《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2020,頁101~22。
《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收的翻譯,以原刊《書和人》雙周刊為主。
這篇小川環樹 的〈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可知小川環樹教授是歐陽脩得知音。
小川環樹的中文翻譯,以他到香港去作講座時,出版的〈論中國詩〉(香港中文大學,1986)為主。小川環樹 的〈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尤其珍貴。
陳淑女學姊在東海的學士畢業論文(指導教授梁容若),取自書的小部分章節;她旅日歸台,更花一年餘整理,再將全書出版:《清代文學評論史》( 台北:開明,1970?)--此書東海大學圖書館藏有兩部,分別是陳淑女學姊贈其恩師戴君仁教授和徐復觀教授。
同學、朋友
王亢沛、陳己香夫婦 ( 本書232頁的東海大學校長公館改為「康敦樓」,王校長的〈 康敦樓命名記事〉中有王亢沛、陳己香夫婦 與邱文哲、陳淑女夫婦的友情小記)
蕭欣義:東海大學讀書時,與陳淑女共同翻譯〈現代藝術思潮的展望 〉。蕭學長後來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與台灣的同學們保持聯絡。
曹永洋:簡介從略,
名翻譯家Burton Dewitt Watson (June 13, 1925 – April 1, 2017) was an American sinologist, translator, and writer known for his numerous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into English.
此文談他1958年的《司馬遷:中國大史家》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1958
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by Burton Watson (pp. 220-223)
Review by: Lien-sheng Yang
DOI: 10.2307/2718637
https://www.jstor.org/stable/2718637
和他1961年的《中國大史家司馬遷的史記選譯》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1961
當時,台灣盜印普遍,所以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1961
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1958
都有翻印。
哈佛的名漢學家楊聯陞在 HARVARD ASIAITIC JOURNAL都有書評,漢譯可參考楊聯陞《漢學書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當時台灣梁容若教授主編的《書和人》(65期,1967.8.26)也從日本選兩篇書評翻譯:
1.Burton Watson 《史記選譯 自序》梁一成譯,pp.506~508
2. 今鷹真〈評美國瓦特遜著《司馬遷傳》和《史記》英譯 〉,陳淑女譯,pp.509~512
【漢清講堂】兩部相關的影片都有些遺憾
除本書收的〈側寫陳淑女學姊〉,又請參考:【漢清講堂】兩部相關的影片:292 東海大學中文系第一屆 - 陳淑女女士 2019-09-01 曹永洋老師/HC(鍾漢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TSRMEfFPA&t=30s
這部在我們第二次與邱先生相聚前的簡介。一項遺憾是,當初為趕作此片,未及將邱文哲先生在其妻陳淑女的紀念禮拜中親自唱的西貝留斯的《芬蘭頌》( Finlandia, Op. 26 By Jean Sibelius ) 中的〈我心平安〉(日文版悼歌)放入。
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可參考【漢清講堂】287 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全集簡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5WGkQY1IM&t=130s, 此片的一遺憾是未介紹
青木正兒大著『清代文学評論史』(岩波書店 1950)。
--的改正
防疫期間,我一天回新生南路3段88號1樓1次。剛收到邱先寄來的,初步翻翻,提些意見。
至少放7天,大家再看一次,再討論。
----
0.此次 缺版權頁。
1.請另分一卷
寫真‧年表
照片集 (邱文哲)
年表 (謝鷹興)
2.邱文哲先生〈牽手五十九年 〉一文,請拉到最前一卷,只一篇也沒關係
3. (由於本書缺索引) 我想寫篇短文,放在157頁前: 我所"知道"的陳淑女學姊之師友
4.邱先生的照片都有說明,2校加入的照片,說明則過分簡單
請列表陳淑女著、譯表 (詳細:依年代、原作者、指導教授、發表刊物、時間,本書頁數。) 將列在著譯卷第一頁
---
我所"知道"的陳淑女學姊之師友
陳淑女簡介:
本書邱文哲先生選撰的〈照片集〉和〈牽手五十九年 〉,謝鷹興先生〈陳淑女老師年表 〉,都是重要資料。又可參考【漢清講堂】影片:
292 東海大學中文系第一屆 - 陳淑女女士 2019-09-01 曹永洋老師/HC 鍾漢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TSRMEfFPA&t=30s
這部在我們第二次與邱先生相聚前的簡介。
一項遺憾是,當初為趕作此片,未及將邱文哲先生在其妻陳淑女的紀念禮拜中親自唱的西貝留斯的《芬蘭頌》中的〈我心平安〉(日文版悼歌)放入。
****2校稿258頁
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 初稿
目 次
一 圖書館楊館長序
三 照片集
傳記卷
1 陳淑女老師年表
譯著序跋卷
19 青木正兒《清代文學評論史》 :序、自/譯序
30 陳淑女《大學現代日語》自序
33 《我的讀書經驗》
譯著論文卷
39 現代藝術思潮的展望
49 唐代的繪畫(摘自〈隋唐之繪畫〉)
64 世界文學的概念
77 俄國的圖書館教育
84 論語雜感
90 杜甫與李白的詩
102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121 評美國瓦特遜著《司馬遷傳》和《史記》
英譯
131 法國研究中國文學現狀
137 近江聖人中江藤樹
貳
書信卷
144 1961 年問候徐復觀教授的信
146 1973 年問候徐復觀教授的信
147 1982 年問候徐復觀教授的信
親友追思卷
149 邱文哲〈牽手五十九年〉
163 陳淑美〈傷逝〉
172 周惠玉〈憶念大嫂〉
175 Comelia with Shen-chang
178 白皓天〈悼念外婆〉
182 白皓天〈Fort Richmond Collegiate 2009 畢業生代表致辭〉
188 編輯後記
徐復觀為當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武漢大學前身),復以榜首進入湖北省立武昌國學館。二十七歲負笈日本留學。中年曾受教於新儒大師熊十力先生門下。五十歲遠離軍界、政界,潛心講學述。皆為傳世之作,深為學界所推崇。徐氏從事學術領域著述之前,曾為學子迻譯兩本日人著作:一為《詩的原理》,一為。本書先概論「詩是什麼」之後,分內容論與形式論兩篇。「內容論」收15章:主觀與客觀、藝術的兩大範疇──音樂與美術、浪費主義與現實主義、抽象觀念與具象觀念、為生活的藝術 為藝術的藝術、表現與觀照、觀照的主觀與客觀、感情的意味與知性的意味、詩的本質、人生中的詩的概觀、藝術中詩的概觀、特殊的日本文學、詩人與藝術家、詩與小說、詩與民眾。「形式論」收10章:韻文與散文、詩與非詩的識域、描寫與情象、敘事詩與抒情詩、象徵、形式主義與自由主義、情緒與權力感情、從浪漫派向高蹈派、從象徵派向最近詩派、詩的逆說精神。
陳 淑 女 校 友在 東 海 求 學 期 間,即 將 (經)常 協 助 中 文 系 的...
師長整理文獻。即使畢業之後的幾十年間,與曹永洋、蕭
欣 義 等 幾 位 校 友,仍 一 直 為 徐 復 觀 教 授 整 理 他 生 前 的 一 些
著作。
改成:(師長整理文獻。即使畢業之後的幾十年間,仍與曹永洋、蕭
欣 義 等 幾 位 校 友, 續整 理 徐 復 觀 教 授 生 前 的 一 些
著作。)
她 自 小 受 到 父 母 曾 接 受 日 本 教 育 的 影 響,耳 濡 目 染 地
熟稔日文,加上廣泛閱讀的習慣,建立博學多聞的根基。
改成(她 自 小 受 到接 受 日 本 教 育 的 父 母 影 響,熟稔日文,加上廣泛閱讀的習慣,建立博學多聞的根基。)
大 學 期 間,即 受 到 師 長 們 的 鼓 勵,翻 譯 日 本 中 島 健 藏〈 日
本現代藝術思潮的展望〉,刊 登 於《 東 風 》;翻譯青木正兒
《清代文學評論史》,獲得指導老師梁容若教授的同意,當作學士論文。
改成:(大 學 期 間即 ,翻 譯 日 本 中 島 健 藏〈 日
本現代藝術思潮的展望〉,刊 登 於《 東 風 》;又經學士論文指導老師梁容若教授的同意, 翻譯青木正兒的《清代文學評論史》部分,當作學士論文。)
及 本 館 這 次 彙 編 的「 文集」中,可以窺知其日文造詣之一二。
(又,從 本 館 這 次 彙 編 的「 文集」中, 亦可以窺知其日文造詣之一二。)
請確認"NO.00001。"是否為"No.00001。"
月,發表翻譯之日本小林太市郎〈隋唐之繪畫〉,以
改成(月,發表翻譯之日本小林太市郎()1901~63)〈隋唐の繪畫〉,以)
小林 太市郎(こばやし たいちろう、1901年12月27日 - 1963年5月7日)は、美術史家・芸術学者。
【爰囑陳君將小林太市郎在《世界美術全集》上的〈隋唐 之繪畫〉一文,
未能查出原文,可能收入『小林太市郎著作集』4(中国芸術論編)淡交社1974に所収。。發表《文星》第 5 卷 2 期(總號 26),1959 年 12 月 】
這篇問題多,找不到徐教授說的文章,也待去找文星對照校訂!
是年,先和邱文哲先生訂婚。
Translations from Chinese By :Burton Dewitt Watson (1925 , 2017 另譯為"華茲生" )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1961
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1958
I.C.U. 從 十 卜 ??號 起 放 春 假,一
寄信地址: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深沢町一‐‐二 六
国際基督教大学(ICU)
https://www.icu.ac.jp
****
Richard Green Moulton 1849 ~ 1924.
Richard Moulton and the "Perspective Attitude in World Literature. by Sarah Lawall.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World Literature edited by Theo D'haen, David Damrosch, Djelal Kadir (2011)
石誠如其所言
(誠如其所言)
本多 顕彰(ほんだ あきら/けんしょう、1898~1978)
『世界文学の鑑賞』宝文館(NHK教養大学)1952
本多顕彰 - 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 › wiki › 本多顕彰
莫爾通 R. G. Moulton(1818‐1921)
第5號鋼琴三重奏曲D大調Op.7-1《幽露》
《幽露》
地5號鋼琴三重作D大調
Beethoven no 5 piano concerto op.7-1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在西元1808年為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所創作的《D大調第五號鋼琴三重奏「幽靈」Op.70-1 (Piano Trio No.5 "Geister" or "Ghost")》
最早的部份手稿,是源自於貝多芬所構思、同樣為D大調的作品,也就是根據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悲劇《馬克白(Macbeth)》所創作的同名音樂當中的女巫場景。
Piano Trio No. 5 in D Major, Op. 70 No. 1, "Ghost": I.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1Xb4CdV6Y
則有托爾斯泰(Leo Talstoy 1828‐1910)、朵斯朵依夫斯基、巴 爾扎克(Hon ore de Balzac 1799‐1850)、浮樓拜爾(G. Flaub rt 1821‐1880)、左拉(Emile Zola 1840‐1902)、易卜生(H. Ibsen 1823‐1906)、比羅森(B. Bjorson 1832‐1910),
改成:(則有托爾斯泰(Leo Talstoy 1828‐1910)、朵斯朵依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 1821~1881)、巴 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浮樓拜爾(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左拉(Emile Zola 1840‐1902)、易卜生(
Henrik Ibsen
1823‐1906)、比羅森 (Bjørnstjerne Bjørnson 1832‐1910),
、浮樓拜繭(、浮樓拜爾)《安娜嘉麗妮娜》
那麼不旦可以把人類當為一個統一體去看
實際上就是由迟 深 藏 在 入 性 裏 的 真 實 性。
(實際上就是由於 深 藏 在 入 性 裏 的 真 實 性)
《波娃黎夫人》
(即通譯《包法利夫人》)
漱石的「Botchan」*(英文本譯音,意為未成 熟或入世不深的人),
*(即通譯《少爺》
絲毫共益處。
(絲毫的益處)。
若作吕的選擇??
(作品)
倉石武四郎
學 (u of Manitoba)任 教 職 之
學 (University of Manitoba)任 教 職 之
一直有缺少英語兒童玩伴的飢荒感
一直有缺少英語兒童玩伴的飢慌 感
士巴賽爾(Basel AirPort)入口與法國 Mulhouse AirPort 入口
士巴賽爾(Basel Airport)入口與法國 Mulhouse Airport 入口
EuroAirport Basel Mulhouse Freiburg - Wikipedia
唱 TOSTI 作 曲 IDEALE(理 想的人)以及舒伯特的 STAENDCHEN D957-4(小夜曲),
Ideale(理想の女)
STÄNDCHEN D957-4
年
父親五十六年去世
父親五十六歲去世
,完燈亮後??
這一切完全要歸功三姐。 夫自三姐生病,
292 東海大學中文系第一屆 - 陳淑女女士 2019-09-01 曹永洋老師/HC
2019.9.1
與曹永洋訪邱文哲先生,半天
---
謝鶯興兄, 寄來的館刊及抽印本等收到。已通知曹永洋並請其轉告邱文哲先生。
謹代表諸位,說謝謝
我很不喜歡60年代東海大學中文系的徐復觀與梁容若兩教授的撕破臉,彼此攻擊,兩敗俱傷。
我雖然不清楚陳淑女女士的著作,可很佩服她對兩位教授都有些"貢獻"。
幾年前我在梁容若主編的《書和人》發現陳淑女劉日蝕寫的文章。曹老師趕緊印給陳淑女留念,因為她自己都忘記自己的少作。
-----
徐復觀《詩的原理》初版引來一番翻譯論戰,許多文章攻擊徐復觀的翻譯。
現在這版本經徐復觀的留日學生陳淑女女士校訂,應該改進很多。
詩的原理
系列名:徐復觀作品集
ISBN13:9789571516004
出版社:學生書局
作者:荻原朔太郎 著;陳淑女 校訂
譯者:徐復觀
裝訂/頁數:平裝/151頁
規格:21cm*15cm*1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13/
*****2019.8.16
邱文哲是陳淑女的先生。雖是臺大畢業的。我們可以給"東海之友"。他的國際貿易業務發展有許多創業和經營的故事,其事業一部分是代裡世界各國的印刷電路板PCB 的設備和材料......
晚年甚至進口巴洛克期的提琴--借給文化大學和台南應用科技等。他六十幾歲才開始學聲樂,故事頗多。
7月14日,他請客,說要認識曹永洋學長和我:堅決要在漢清講堂作一"紀念陳淑女"專輯:我請東海海大學圖書館的謝鶯興先生找出陳淑女的一些著作。.......
先要講陳淑女得的病和治病的過程:艱難的最後六年。
邱文哲先生說陳淑女是"全面"的好,文章等只是一面向。她嫁到大家庭,令他六叔等都很佩服其處事等方方面面。
邱文哲講了許多他與陳淑女的故事,他身高180.5公分,擅長單手的運動項目。南一中高中就是網球選手,大]學時可以打贏詩大隊 (高中-大學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到嘉義比賽後去訪陳淑女的老家 (佔地約1甲)。......
---補充陳淑女翻譯
武者小路實篤《論語雜感》、吉川幸次男的《杜甫與李白的詩》,登《書和人》 1966.12.31;小川環樹《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登《書和人》1967.2.11
---
Of the several sports that have turned almost completely professional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ennis deserves a place of honour in what Christopher Lasch called the culture of narcissism. A sport of skilful, well-mannered ladies and gentlemen has metamorphosed into a brut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unpleasant, physically overdeveloped and remorselessly single-minded hitters.’
Edward Said on tennis, from the archive.
------
東海一家親通訊 2019-03-19
Tunghai Family News
馬尾巴的記憶~悼念陳淑女(第一屆中文系)同學 李福登
初春伊始,前TEFA執行長鄧益裕兄傳來淑女同學往生噩耗。同窗老友又少一人,內心百感交集,不勝慨歎。
淑女同學與我誼屬嘉義同鄉,高中就讀嘉義女中,民國四十四年考入東海中文系。彼時第一屆同學僅兩百人,全部住校,初期因餐廳尚未建成,男女學生及師長都在男生第一宿舍樓下共餐,因此師生情感甚篤,同學間更建立了深摯的情誼,形成大度山上最美的風景。
猶記淑女同學身材高䠷、氣質高雅、笑口常開、待人誠懇、頗有鶴立雞群之勢。她常紮一個馬尾巴於腦後,「馬尾巴」乃成為同學對她的暱稱,她是同學間最有人緣的嬌嬌女。
東海初期名師如雲,中文系享譽中外的徐復觀教授開了一門「文心雕龍」,我也附庸風雅選修了,上課時就坐在淑女同學的後面。對我來說,「文心雕龍」內容深奧難懂,上課中往往看著淑女的馬尾巴聊解沉悶。
徐師很欣賞淑女同學,上課中常稱讚她。有一次徐師邀請選課的同學到他家吃晚飯,只有淑女同學到廚房幫師母的忙,贏得徐師母誇獎不已,由此可見她的勤快貼心。
淑女同學畢業後嫁入台南望族,婚姻幸福美滿。夫婿邱文哲先生,台大法律系畢業,瀟灑挺拔,他的三叔邱鴻祥先生是我認識的聲望崇隆的台南市資深議員。
文哲兄經營事業手法獨特,是位成功企業家,又深具藝術素養、熱心教育公益,把他珍藏的巴洛克樂器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出借台南應用科大音樂系,夫妻志趣相投,慷慨熱誠,令人感佩!
淑女同學對母校懷有深厚感情,畢業後除熱心參與北區校友會會務外,夫妻倆還擔任「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的長期志工,鼎力協助推動募款事宜。他們鼓勵獨生女邱仁媺小姐考進母校國貿系(28屆)就讀,兩代東海人,延續東海情,真是何等美好。
緬懷之際,忽憶起她曾寫過兩封信給我,乃翻箱倒櫃尋找,居然讓我找出來了。第一封是八十八年四月八日,她從同學口中獲悉我喪偶,特地來信慰問,情辭懇切,此情此意,迄今難忘。第二封則是九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我將高雄餐旅大學同仁為我彙編的退休紀念集寄給她,她回信說好幾次想南下高雄一睹聲譽冠全球的高餐真面目,惜乎總未能成行。如今天人永隔,此約永難實現,令人不勝唏噓!
三月二十三日在台北東門教會的告別禮拜,因公不克參加,殊感遺憾,乃追述年少往事以誌哀思。淑女同學雖已離去,但她甜美的容顏及開朗的笑容將永留同學心中,禱祝淑女同學一路好走,永息主懷!
(作者李福登 為第一屆政治系校友,現任東方設計大學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