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台灣年輕人對兩岸議題傾向「反統一」BBC; 必須成全灣年輕人要當堂堂台灣人的決心;蘋論:朱立倫正陷入惡性循環

特寫:台灣大學生心目中的「馬習會」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是海峽兩岸雙方領導人自1949年以來的首度會面,理所當然成為台灣社會的關注焦點。BBC中文網特別走訪了數位來自台灣不同地區的大學生,了解他們對「馬習會」的看法。
必經步驟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舉行「馬習會」為兩岸和平進程的必經步驟。
就讀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四年級的王麒雲認為,「馬習會」可說是中台雙方各取所需的結果,中國方面為求國際聲望,對台海議題釋出善意是必然的,而台灣方面也可藉此打破「鎖國」形像。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四年級的吳禹丞也表示,「馬習會」可彰顯台灣主權上的主動性,提升國際能見度。而高雄市文藻外語大學翻譯系四年級的範章庭更指出,不論台灣總統是誰,雙方領導人的會面都有助厘清中台雙方的下一步動向。
不過,大學生亦有反對「習馬會」的聲音出現。就讀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二年級的陳思睿便表示,雙方對統獨問題的立場難有交集,中國意欲統一、台灣內部卻仍缺乏共識,因此舉辦馬習會沒有任何意義。範章庭也批評,馬習會在事前刻意保密,所招致的巨大民怨替台灣社會帶來許多負面能量。
內容虛大於實
那麼「馬習會」的談話內容是否呼應了年輕人們所關心的議題呢?多數學生認為,這場會面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內容,馬英九提出的五項主張,也似乎搔不著癢處。
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一年級的古雅萱便指出,會談內容過於籠統,未能真正觸及核心議題。台南昆山科技大學信息管理系一年級的塗辰豪則認為,這次會面於兩岸而言都是第一步,很難評估具體成效。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四年級的吳禹丞為「馬習會」打了60分,他認為。維持「一中各表」較符合國際共識,卻與多數台灣年輕人的期待背道而馳,馬英九帶回來的結論也充滿太多不確定性。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的陳思睿則感覺馬對中方立場照單全收,未能表達台灣內部民意要求。
不過,台灣大學的王麒雲及台中中興大學土木系二年級的劉蓉則不約而同指出,兩岸議題牽涉到龐雜的國際政經情勢,很難在幾年之內拍板定案,因此年輕人們也應避免在統獨問題上操之過急、期望迅速得到解答。
從經濟面看兩岸
至於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學生們的意見則依本身政治立場,顯得更加紛歧。
古雅萱曾跟隨經商的父親旅居中國大陸,感受到兩岸原本敵對的氛圍變得愈來愈友善,因此她大致上保持樂觀態度,希望維持現狀。劉蓉亦表示兩岸的經貿往來漸趨便利,對人民生活有實質幫助。
也有學生提到,台灣在經濟上過於仰賴中國。塗辰豪便質疑,兩岸和平共存或許能讓年輕人方便前往中國工作,但台灣本地的就業市場勢必受到更大衝擊,並非人人都能分得這塊大餅。王麒雲更坦承,比起統獨議題,他更在意人民生活是否獲得改善,但若台灣政府未能於更自由的經貿合作狀態下作好配套措施,隨之而來的M型化社會將對整體台灣造成嚴重傷害。範章庭及陳思睿也對此表示悲觀,認為經濟命脈掌握在中國手中,只會使台灣更難掙脫中國的箝制。
從多位大學生的評論來看,反映出台灣年輕人對兩岸議題相當關注,雖然他們的立場皆傾向「反統一」,但彼此在統獨光譜上的落點仍具有不小差異,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內部在兩岸問題上意見分歧而多元的現狀。
(責編:立行)

李登輝前總統常說,台灣的未來會交給台灣年輕世代去決定,而從馬英九與習近平的會面,並公開承認「一中原則」效應,在 11/17 最新的民調來看,有 68.3% 的 20 ~ 29 歲的台灣年輕人擔心台灣未來會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認為台灣是屬於一個獨立國家狀態的,則有 66.7%,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高達 87.0%。這些數據,都明白表示著台灣人民並沒有因為馬英九汲汲營營的促成他任內的歷史任務「馬習會」,而對於中國這國家感到一絲的安全感。
台灣未來應該繼續穩穩走在李登輝前總統的第二次民主改革道路之上,完成台灣正常國家化的推動,正名制憲,讓台灣成為世界民主國家之一,成為擁有民主自由的驕傲台灣人!2016 是這時代來臨的關鍵年!請支持「英仁配」、請支持堅守反中併吞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黨)!
「民調:逾2/3年輕人擔心台灣成為中國一部分」
http://goo.gl/FkT2Dv
「馬習會 智庫民調:54.8%不滿意馬的表現」
http://goo.gl/ZRKNyR

蘋論:朱立倫正陷入惡性循環

由於當初修憲時錯誤的安排,讓總統與立委大選幾乎都在同一年度(或最多間隔不到三個月)舉行,這導致台灣的國會選舉無法類似總統制國家的期中選舉,得以適時疏導民意並矯正錯誤施政。相反地,台灣的國會選舉幾乎扈從於總統大選,由總統候選人的「裙襬」(或稱衣尾)來決定國會席次,這不僅弱化國會的監督功能,也導致在總統大選處於弱勢的政黨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
朱立倫對此當然點滴在心。原定周三公布的不分區立委名單被延到周五,原因正是僧多粥少喬不平。由於選情不佳,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至少較上屆少了三席,有限的席次再加上預估極可能失去中央執政權,導致黨內的權力山頭、政務系統以及地方諸侯全湧進立法院,若加上還要應付民進黨令人一新耳目的不分區名單所產生的社會期待,這不分區名單如何排得出來?
上屆國民黨與這次蔡英文能提出相對進步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其實正是預估將贏得總統大選的「紅利」。這「紅利」讓優勢總統候選人得以用選後的職位安排(或遐想),不受干擾地排定好看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但當立委的權力基礎有一大半來自於總統,也注定台灣選出的是一位極少受國會節制的超級大總統。
朱立倫要求列入不分區者必須切結接受黨的指揮投入地方首長選舉,是想以這種取巧的模式拉長國民黨不分區安全名單,安撫各方勢力。但這種將不分區立委當成選舉訓練班的構想,其實相當糟糕:第一、目前名單上的吳志揚、張麗善等人不是當過縣長就是做過立委,地方知名度都相當高,何以要用不分區當成職前訓練班?二、接任者僅餘不到兩年任期,進入立院後根本摸不到頭緒,這是擺明把「進步名單」當花瓶。
其實,在修憲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將立院席次限縮在113席之後,兩大黨幾乎掠奪了台灣所有的政治資源,本來就有應該在不分區立委名單排入更多的非政治性的多元代表,這是大黨的「義務」,而非僅是善意地給予。 

並立制應改聯立制*

國民黨已經連續兩次受惠於台灣這種獨特的選制,如今,正在痛苦地為此付出代價。要矯正這種亂象,惟有修憲將現行選制由並立制改為聯立制,並大幅提高不分區立委席次,讓社會代表與政黨選舉儲備隊得以同時納入不分區。一直堅拒修憲的國民黨,現在後悔了嗎? 
*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與聯立制(補償制)之分析old.npf.org.tw/PUBLICATION/.../CL-B-091-054.htm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