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中國
德語媒體:最後一刻的握手和習近平只贏不輸
週六的“習馬會”上演後,週一的德語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文章,解讀這一歷史性的會晤及其釋放的信號。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週一(11月9日)在其觀點版發表評論文章"最後一刻的握手(Händedruck in letzter Minute)"。文章在開頭寫道:"聲音大雨點小。一次握手,一般而言僅具有像徵意義,這次也不例外。尤其是,當這個像徵符號對台灣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影響的時候。因為這場會晤實際上是兩個政黨領袖之間的會面,而不是有意願而且有能力建樹的兩國領導人的會晤。這主要是因為台灣的馬英九:這個人已提不起選民的興趣,而且他也很快就要下台了。"
文章繼續評論:"民眾無足輕重對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而言已習以為常。但是台灣卻早已是民主社會。明年一月的大選中,台灣的選民應該會選反對黨民進黨的候選人蔡英文當選新一任總統。北京由此而擔心。這一次會面也是對新總統發出的一條訊息:你應該以優秀的馬英九為榜樣,迎合北京。然而,正是這種迎合將要讓國民黨付出大選失利的代價。
台灣的選民也不是不識時務。他們希望和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但也不想卑躬屈膝。勝算頗大的蔡英文將不會把"一個中國和重新統一"視為首要己任,而是將對她的民眾負責。而台灣公民對中國並不信任。因此出現了最後一刻的握手:在針鋒相對的時代到來前,再來一回相互示好。"
"沒有尊重"
《法蘭克福匯報》當天也發表評論文章"沒有尊重(Kein Respekt)"文章指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力量對比一目了然。同時不難看出,中國還是沒有向這個民主的島國表現出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和黨領導人會面時所要求的尊重。習近平冷靜地告知其對話夥伴,兩岸是'一家人'。至於,大多數台灣人是否願意歸屬到這個家庭,對於中國而言顯然不重要,就更別提,這個島上的居民應該擁有自己選擇誰是他們一家之長的權利。鑑於這種權力的傲慢,就不難理解那些在台灣首都抗議'兩岸一家親'的人。儘管如此,新加坡的這次領導人會晤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至於北京對這一友好關係的重視程度,只有當台灣另一個政黨的總統上台時,才會見分曉。"
"馬先生笑了,習先生亦然"
《柏林日報》週一就"馬習會"發表署名文章"馬先生笑了,習先生亦然(Herr Ma lächelt, Herr Xi auch)"。文章作者註意到:"這次握手的時間很長。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台灣總統馬英九看鏡頭時,他們的手不停地上下移動,顯得不太自然,但卻至關重要--習近平用豪言壯語描述此次新加坡的會晤說:'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而此次握手就是對其言語的形象化表現。而馬英九的表態則更加務實:'我們現在想降低敵意'。
《柏林日報》的作者繼續寫道:"這一看似對話政策開端的會晤卻有美中不足之處:馬英九將於明年五月卸任。一月台灣就將舉行大選。民意調查顯示,馬的政黨將失利。很可能獲勝的民進黨則趨向反對進一步親近中國,主張台灣獨立。雖然民進黨也有可能走外交路線,但是總體而言,北京看不慣該黨的態度。"
文章最後總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做法被視為聰明之至。他出乎意料地提議舉行這次會晤,因為他只贏不輸:如果台灣和中國走得更近,他就可能逐步且和平地收復台灣,如果民進黨關上對話大門,那他就可以強調自己曾伸手(示好)。有新的衝突也不是他的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