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李登輝:偉大的日本教育品質。 橫跨日台政壇 性格鮮明的「親日派」BBC等



傅高義有次訪問李登輝,先請教他採用日語或英語。
李登輝當然選日語。(他的日語,司馬遼太郎有談論)*。

有英文名寫手要為李登輝立傳, 李先生考慮之後,放棄。 出書,以日本市場為主。
李登輝對日本福島賑災等的"關心",可能僅次於對台灣921震災......
對於日本文化、人民, 李登輝不變的"愛"。


*此主題很值得進一步討論。

......當年、「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主辦歌劇《浮士德》演出事宜、陳秋盛指揮傳出【李登輝市長懂法文、還會翻譯劇本】,美蓮好奇詢問負責統籌此劇的曾道雄導演、獲得證實。
小說《Faust》是大文豪「歌德的德文原作」、世界各國語言都有翻譯。
法國劇作家J.Barbier & M.Carre 根據歌德〔德文小說〕、改編為〔法文歌劇〕且是超級大的〔五幕劇本〕。
作曲家C.F.Gounod(古諾)負責作曲、1859年3月19日於巴黎首演。
曾道雄早就想在台北演出這齣大劇、必然困難重重、若非李登輝市長、怎能「美夢成真」。
首演謝幕後、曾道雄想再次搬演、儘管李登輝當了省長、總統、仍然「有夢最美」而已。直到2017年、才能在台中歌劇院「搬演」,時隔35年、老導演想必落淚。
坦白說、當年、美蓮聽到陳秋盛說李登輝翻譯浮士德、也納悶是否根據日文而譯。但曾道雄說yes就是yes,因為恩師不會說謊、果然、節目冊出來了。
是公開具名翻譯【更難的】法文歌詞,不是法文劇本、也不是德文小說。但是、翻譯歌詞必須更深入瞭解劇本呀(就算別人幫忙)!

......除了法文、李登輝還懂德文。依據【李登輝學校/黃昆輝校長、郭生玉校長】& 【旅日醫師/歷史達人/Pasoa Yang 】&【李鎮源院士生前聊天】以及……,美蓮確認以下屬實:
1941年春天、李登輝考上〔台北高等學校〕,12月8日、美國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争」,除了軍事學校之外,全面「禁止英語教育」與歐美音樂(流行、古典都禁、促進邦樂與演歌更強壯)與……。
「台北高校」取消英文課、加強法文、德文等課程。
1943年、李登輝去京都帝大農學部,繼續修法文、德文,1944年、學生被強制當兵。1945年、終戰、復學京都大學,隔年返台、轉學「台灣大學」。
1996總統直選、我家都投彭明敏、但迄今為止、我認為人文素養最高的台灣總統仍是李登輝。




李登輝:橫跨日台政壇 性格鮮明的「親日派」





李登輝圖片版權LEE TENG-HUI FOUNDATION
Image caption李登輝在2018年時赴日本沖繩參加陣亡士兵的慰靈祭,替自己題字的慰靈碑揭幕致詞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7月30日,因為併發症過世於台北榮總醫院,享年98歲,台灣朝野許多人表示哀悼,日本媒體也以最快速度報道。
李登輝「親日派」形象鮮明,生前在日本知名度很高, 2000年卸任總統後,20年內赴日9次,最後一次是在2018年去沖繩。李登輝每次訪日都受到日本傳媒關注。
他與日本政治圈保持互動,在台日間罕見。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等都與他有私交。
但帶著「親日派」標籤的李登輝在台灣和日本政壇也不乏批評者。



李登輝和陳水扁
Image caption李登輝生前經常參加台獨派的活動

日本教育

熟悉台灣人士大多知道,李登輝的「親日」形象與他的教育背景有關。他1943年畢業於台北高校(現台灣師範大學)後,前往京都大學深造直到二戰結束,搭船返回台灣,並就讀於台灣大學。
李登輝生前曾表示,自己在22歲前是有日本籍的人,除了日本統治時代的日本名「岩里政男」外,學生時代愛讀日文版的馬克思著作同時,也喜好不少日本哲學家,崇拜西田多幾郎、和辻哲郎與新渡戶稻造等東洋思想,人生觀受他們影響較深。
二戰後,李登輝原本想治學,致力農業領域,去康乃爾大學(又譯康奈爾大學)攻讀農業博士時結交了不少台灣獨派人士。但1968年回台灣任教後,李登輝被國民黨在"吹台青"政策下提拔到政界任職,開始政治生涯。
當時台灣政治尚未解嚴,李登輝沒有凸顯其政治思想,在加入中國國民黨後,一路順風順水做到台北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最後成為前總統蔣經國時期的副總統,並在1988年繼任總統,展開台灣民主化運動。
直到2000年卸任,並首次完成台灣政黨輪替後,李登輝才開始高調參與許多台灣獨派的活動,被國民黨除籍。之後李登輝親日色彩變得更加鮮明,並在2001年4月起正式展開訪日活動。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逝世,終年98歲

被斥「賣國」

李登輝一生的言行對親中派來說不堪入耳,因為日本在二次大戰侵略中國的行為是永遠的歷史傷痛。在李登輝訪日或是就中日議題發表言論時,往往被斥為「賣國」或是「日本狗」。
比如中日兩國間相當敏感的議題 — 靖國神社參拜,由於靖國神社恭奉許多二戰時日本官兵牌位,過去日本首相在參拜或是或是單純獻花都會引發政治交鋒。李登輝在2007年時曾去參拜因二戰陣亡的兄長李登欽(日本名岩裏武則),當時中國新華社撰文稱李登輝「暴露了台獨分子的醜惡嘴臉」。



李登輝2018年出席沖繩的日台和平基金會晚宴。圖片版權LEE TENG-HUI FOUNDATION
Image caption李登輝2018年出席沖繩的日台和平基金會晚宴。

在日本與台灣都相當敏感的慰安婦議題,過去李登輝也曾於2015年撰文表示「慰安婦的賠償問題已經解決」,當時馬英九總統的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曾批評李登輝「不是無知、就是冷血」。
在釣魚台領土爭議(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方面,李登輝曾表示釣魚台在過去是日本領土一部分,只是在日本統治台灣時代被劃分給台灣台北州等,遭到國民黨籍人士和多方抨擊。
在最敏感的南京大屠殺問題上,李登輝也曾質疑南京大屠殺的死亡數字有爭議,同樣為此遭到痛斥。

「武士道」和台灣民主

李登輝在台灣推動民主改革也與日本有某種關聯。
台灣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李酉潭曾對BBC中文分析,李登輝曾宣稱自己是用武士道「捨身取義」與基督教奉獻的精神來推動台灣的民主化。或許日本政界有人對「武士道精神」感到受用,產生共鳴。
日本過去在明治維新後,快速成為現代化軍事強國。但是民主主義的推動,要到二次大戰後,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推動新憲法,方才賦予日本人民主自由與普選,並非日本人由內而外自發性改革,因此對於李登輝崇尚「武士道精神」推動台灣民主改革,日本有不少人產生好感。
李登輝卸任後勤於用日文寫書與發表時評,也出了不少暢銷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將李登輝的書列為2015年新年假期必讀清單。
李登輝把日本當作宣揚自身政治理念的最好舞台,而日本的態度則比較微妙,在給李登輝提供發揮空間的同時,也需要顧及與中方修復和維護關係。
在不少人心目中,李登輝是個「前日本人」,他們對他去世表示哀悼,而不少對他生前言行無情抨擊的人對他去世的反應則截然不同。


****
大正七年=1918,日後到1940年代、課程或有小改變。
第一第二外國語、是近期本站話題。
¤
7月31日上午9:37
李登輝和彭明敏的入學考試與高等教育
李登輝先生其實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少年英雄」事蹟。
日本舊制中學的修業年限是五年,五年中學畢業後,可以參加比帝國大學還難考的舊制高等學校的考試。
舊制高等學校非常難考,全日本進得了高等學校的平均人數不過是人口的1%而已。當年的高等學校,甚至有十年的重考生出現。
舊制中學的修業年限是五年,可是如果你夠實力,唸完四年也可以去參加高等學校的入學考試。
以四年中學學歷考上高等學校者稱為「四修生」,翻成現在的白話文,就是「跳級生」或是「資優生」的意思。
李登輝先生就是在1941年以淡水中學「四修」的身份考上台北高等學校的跳級資優生。
彭明敏教授以前讀過高雄中學,但是他並沒有畢業。他也是在「四修」之後,就跳級去報考仙台的第二高等學校,但不幸落榜。
彭明敏先生的中學第五年在兵庫縣西宮市(村上春樹成長的地方)的關西學院中學部度過。
彭教授關西學院中學部畢業後,考上日本屬一屬二的第三(京都)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畢業後,更考入日本最頂尖的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科。
從升學的過程來看,不管是李或者是彭,都是隨隨便便就能把甚麼157還要重考才能上台大醫科的政客比下去。
可是他們兩個長者從不會去強調自己小時候有多了不起,只因他們的一生已經有足夠的成就,所以好漢不用提當年勇。只有那些長不大、成年後還對自己沒信心的政客,才會三不五時吹噓自己小時候多麼會考試!
附圖,1918年時,日本高等學校的授課內容。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