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莊永明 (1942~2020):活!該如此: 台灣史普的推廣者



淡水河系源自品田山!~莊永明細節也許待商榷,強調"視野"有意思。

(Wikipedia: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1],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1],遍布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超過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依台灣的高空攝影家陳敏明在現場高空及所攝相片所見,淡水河應發源於標高3438公尺的布秀蘭山而非品田山。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江子翠匯流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才剛走了老友王鎮華(右)…孰料,享年78歲的「人間國寶」莊永明也走了,在今天11:31長眠,難以接受…

永明兄簡介如下:1942年生於大稻埕,為知名的台灣文史專家,同時被公認為台灣民間史料「收藏最博雜、豐富」的研究者之一。70年代在吳榮斌主編的《大同》雜誌開闢「台灣第一」專欄!文章皆以在寶島「第一」為前提而受注視,經我延介《中國時報》家庭版主編張武順後,將其「台灣第一」專欄發表於報端,從《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北老街》到《台灣鳥瞰圖》、《台灣醫療史》及三大本《台灣世紀回味》等,前後共出版了五十餘本!其中,台灣歌謠方面是其最拿手,也出版有《台灣歌謠追想曲》《台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及有聲書《台灣歌謠尋根》等。除蒐集文物、寫台灣專書之外,還擔任馬英九市長時的台北文獻會副主委、也當「大稻埕逍遙遊」導遊,其老家「莊協發柑仔店」因此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俱往矣…一路好走*



****

寫過   50多本台灣(歷)史普及的書,每本都值得一讀


博客來-作者-莊永明


公視「感恩故事集-當責系列」莊永明-台灣史普的推廣者 (上)









║河流過後║ 莊永明X楊麗玲:水過三市街,荒野變黃金





***
獻給莊永明老師
今年2月26的錄影
老師說要活得快快樂樂
—-2020/8/7 小編補充—
莊老師的歌(曲調:望春風)
人生百歲無稀奇jîn sing pah huè bô hi kî,
九十滿滿是káu tsa̍p muá muá sī,
八十起步才開始peh tsa̍p khí pōo tsiah khai sí,
七十笑微微tshit tsa̍p tshiò bi bi,
六十還在搖籃裡la̍k tsa̍p ㄏㄞˊㄗㄞˋ一ㄠˊ ㄌㄢˊㄌㄧˇ,
五十等出世gōo tsa̍p tán tshut sì,
歲頭濟少免掛意huè thâu tsē tsió bián kuà ì,
人人食百二lâng lâng tsia̍h pah jī。

***
【追思選讀】
「莊永明老師」著作
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先生於今年8月辭世,享壽78歲,他一生致力於台灣文史的推揚,被譽為民間史料蒐藏保存最豐富的研究者之一,為台灣的土地記憶奉獻良多。莊永明從小在大稻埕成長,他的故居為建於1920年代的「莊協發雜貨店」,坐落於台北市貴德街,即是清朝時的千秋街,是當年台北最早最繁榮的洋樓街。後來也被台北市文化局指定為市定古蹟「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莊協發」,是台北第一處被指定為古蹟的雜貨店,小編的老家恰好就在雜貨店的隔壁,也是兒時流連的記憶場所。2010年在莊永明的規劃下,將雜貨店轉變為「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由莊永明親自企劃及導覽,主辦多場文化講座如敘述日警在台北的「港町文化講座」、「大稻埕風雲人物誌」等地方趣談,推廣在地文史記憶,他也擔任「大稻埕逍遙遊」的導覽,為他最愛的土地奉獻一生。
莊永明老師除了史料蒐藏的爬梳整理之外,先後出版許多燴炙人口的重要著作,尤其在他熱愛的台語歌謠更是擁有卓越的貢獻。如前衛出版社的《台灣歌謠追想曲》、臺北市立文獻館的《「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及莊永明策畫,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製作的《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等著作,歌謠往往訴說著一般庶民的生活史,是傾聽人民和土地聲息的重要途徑,無論是歌詞亦或曲調,傳達著藝術、文化及社會的歷史背景,台語歌謠的傳唱更非只是阿公阿嬤的專利!莊永明也應邀在台灣師範大學講授《台灣歌謠史略》等課程。而臺原出版社的《千般風物映好詩-台灣風情》展現了莊永明的詩風情趣,時報文化的《台北老街》道出對台北街道的全新詮釋與愛戀。他深深烙下的歷史足跡,令人無限追思緬懷;他對地方文史的記憶刻劃,留下更多想像與學習的交流空間。
《1930年代絕版台語流行歌》,莊永明策畫
延伸閱讀推薦:
《煮月光-台灣囡仔愛唱歌2(2CD+小繪本)》,白聆、黃培育著
《歌唱王國的崛起 – 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研究1945-1971 (I)》,黃裕元著
《飄浪的曼波 – 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研究1945-1971 (II)》,黃裕元著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