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朴槿惠 (2):韓國會通過總統朴槿惠彈劾案;「扯線公仔」下場是國仇家恨和各種恨的總結 (江春男+信報財經)


韓聯社報道,韓國會通過總統朴槿惠彈劾案。
國會300票當中,有234票贊成通過彈劾案,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要求。彈劾案通過,意味朴槿惠遭到停職,讓憲法法院審理彈劾案結果,審理期間最長六個月。若法院裁定彈劾理由成立,六十天內將舉行新總統的選舉
今次的彈劾案涉及三項,包括是縱容親信崔順實干預國政事務;應對「世越號」沉船事件中未能有效保護民眾生命,沒有盡到憲法對總統規定的義務;及在崔順實脅迫大企業向其控制財團捐款一案中涉嫌受賄。




司馬觀點:韓國人「恨」的總和(江春男)

2016年12月01日

歷史上的韓國,夾在中日之間,像是鯨魚群中的小蝦米,戰後奮發圖強,經過半世紀努力,終於成為經濟大國,但是國土分為兩半,南北武力對峙,作為夾心餅乾的不安全感,依然揮之不去。一般人覺得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命運,形成特殊的「恨」文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無數家庭因半島的分裂,而骨肉分離,面對巨大創傷,卻無力改變。激烈的憤怒在長期壓抑下,變成難以言宣的「恨」,這種恨,近乎一種浪漫情緒,一種享受悲傷的半自虐性的快感。

許久著名的韓國電影,都有恨的情節。《太極旗:生死兄弟》描述一對兄弟在韓戰中,哥哥為搶救弟弟而犧牲,倖存的弟弟在戰後尋獲哥哥的遺體,乞求和哥哥亡靈說話,回憶他們在戰場上的交談。傳達一輩子無法化解的悲痛。這種沒有盡頭的「恨」,令人感傷,也令人奮起,但奮起之後要怎麼,就不知道了。

朴槿惠的下場,是國仇家恨和各種恨的總結。她無父無母無夫無子女,斷絕一切裙帶關係,努力避開貪腐,結果是陷入更大的貪腐。她努力結交中國,最後還是回到親美老路。她想終結韓國政治惡鬥,專心發展經濟,現在政治更加混亂,經濟陷入衰退,憲政體制也受到考驗。 

在人民的怒吼中,她早就幹不下去了,可是,韓國沒有副總統,而總理則缺乏民意基礎,60天內必須改選,政黨各有盤算,示威人潮淹沒青瓦台,全國亂成一團。川普當選後,東亞局勢出現巨大變數,韓國在國際上孤立無援,金正恩在旁虎視眈眈,經濟政治外交安全百病齊發,總統能一走了之嗎?
在壓力下的朴槿惠,看起來不像真實的人,只剩空架子,韓國人以民主程序,選出一位如此無能的傀儡總統,她已變成韓國人的恥辱,韓國人的「恨」真是沒有止盡。 
~~~~~
......記者跑到位於首爾的名校梨大,發現校門貼滿大字報,有同學呼籲聯署,要求朴槿惠下台;高麗大學同樣發起聯署信,校園四周貼滿橫額,兩年前的「世越號事件」被舊事重提。當初挾高民望,為何走到面臨彈劾的地步呢?
表面理由是,民眾不忿朴淪為崔順實的「扯線公仔」。但其實,南韓自1987年出現民選總統以來,幾乎個個都逃不掉貪污罪名[見表],民眾心裏明白,總統本身就是「扯線公仔」,在各方勢力拉鋸中,處處受到牽制。
首先,南韓政經結構複雜,青瓦台與財閥盤根錯節。與中國一樣,「送禮辦事」很普遍。無法直接賄賂,就賄賂親屬心腹。人人以為總統權勢熏天,可以為所欲為,但其實南韓總統只不過是一枚居於龐大機器內的齒輪,使用期只有5年,儼然「無牙老虎」。
其次,南韓地緣政治處境尷尬。作為東亞小國,南韓在中美日三國演義的夾縫中生存。軍事上,她需要美國;經濟上,她需要中國。北韓威脅始終未除,南韓同意美軍部署薩德(THAAD),卻無奈換來中方「禁韓令」。最近青瓦台跟日本簽訂情報互通,同樣招致中國強烈的不滿。截然相反的是,朴上任初期不斷向中方釋出善意,例如去年在歐美大國冷待的情況下,親自出席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這正正反映南韓順得哥情失嫂意的困局。
最後,即使在黨內也不見得朴能掌控大局。若非黨內缺乏心腹、幕僚,很難想像堂堂一國元首需要將國家重責,交予體制外的「閨蜜」。說白了,當初執政「新世界黨」(Saenuri Party)推朴槿惠上台,不過是一場交易,利用她當年擁有的政治能量及所謂「光環」。但大難臨頭各自飛,該黨已經幾近與朴槿惠割席,以便為來年大選鋪路。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