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莊紫蓉,專訪許達然

早上好消息。上月逛過文學館,有點失望。果然地方要以人為靈,尤其是當地的子弟。當天我們有譯藝獎頒獎與演講,說不定可趕去台南。
笠詩刊
2015臺南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繆思論壇
9月2日(三)下午4點至5點10分
許達然老師在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臺灣詩裡的抗議和疏離」
(照片由鄭烱明醫師提供)




莊紫蓉,雲林縣北港人。1948年在嘉義市出生。畢業於嘉義市博愛國小、嘉義女中、東海大學歷史系。曾任國中教師二十多年,1998年退休。  1991年,幫忙清華大學主辦的「台灣文學研討會」做筆錄,共27場。1993年,協助台灣筆會舉辦的24場「台灣筆會聯誼月餐會演講會」做文字整理。1998年,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第一本年報做文字編輯。主持過台北勞工教育電台「文學花園」節目,介紹台灣文學家及其作品。今在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開闢「台灣文學家訪談錄」網頁,收錄出版《面對作家》一套三集。並與錢鴻鈞博士合編《鍾肇政全集》。





莊紫蓉專訪許達然
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character_series/taiwan_litterateur_interview/b01_11201/b01_11201_1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回憶錄: 喪禮;台中市三中 (1957~ ;我是第9屆畢業生;1968級,三年2班,導師謝立沛



洪老師,我說不定是這群組中年紀最大的,63歲。由於提到"中華電信研究所",讓我想起1978年年末,我也是他們OPERATIONS RESEARCH方面錄取的,幾個月後我決定到薪水只有約40%的"竹北飛利浦"工作,它們還沒有電腦。我當時認為"中華電信研究所"類似公家機構,不如到外商工作、"學習"。這是不太一樣的思考,請現在的學生參考。我沒後悔過這決策。



他打電話來,說,約20年前,跟我一席話,受到啟發,不再亂讀些不入流的書.....後來決定離開工研院,當顧問。去年跟我買不少書,跟年輕幹部一起研讀。



談"Our days are numbered." 喪禮;台中市三中 (1957~ ;我是第9屆畢業生;1968級,三年2班,導師謝立沛)


親人的喪禮:
猶記得童年時,在大甲的老家被叫去與屋後的曾祖父"告別",那時我只有3~4歲,當年的事,現在記憶有限了。
再過十來年,彰化的姑丈,莫名其妙在臺大某教授的心血管擴張手術的失誤中過世了,我竟然沒被通知去參加喪禮。
接下來,我大三,22歲,祖母過世,她是最親的,可是喪禮在行禮如儀中過去了。
約1987年,外祖父在月眉過世,我的公司有送花圈。
約1996年,父親過世,我家已經沒有單位送東西;喪禮有7周念經,花費十來萬。
祖父林知先生在豐原叔叔的家辦家祭,我包錢。

師長、朋友的喪禮:
台中市三中 (1957~ ;我是第9屆畢業生;1968級,三年2班,初三導師謝立沛)的恩師:
張鴻慶老師 (初二導師),很早就憂鬱過世 (據謝立沛):他將心愛的鋼製毛筆架送給我,我現在找不到,真傷心。初二就借我《中國文學發達史》、陳立夫《四書道貫》等書。



閔鐵軍老師 (初一導師) 可能是21世紀初在美國過世。
洪炎森老師是少數本省籍老師,留日,初三的數學老師,我們班上的幾何學是歷屆最好的。最深刻的是,我初一寄宿在他家。
初三導師謝立沛,後來,他轉到高雄、台南二中任職,我們過去50年保持聯絡,2018年春節,還與師母等到清水、沙鹿,草屯等一遊......年中起,生病。




人的思緒多聯想。今天4點多即起。Facebook 有Yen女士指示BBC拍的高畫質「[HD] Franz Schubert - The Greatest Love & The Greatest Sorrow 」, 約6:15 看完它: 首尾都以貝多芬結束,臨終語: 「此非我病床也因為貝多芬不在此。」
我照例去《紐約時報》等逛逛,平常都用Firefox 瀏覽器,《紐約時報》還是上不去,不過我用它的鏡像網站做一些【英文人行道】的例子。後來我看到WSJ一篇文章,才了解如果我採用Google 公司的Chrome,因它可能很早就清理完昨天駭客弄亂的網址,所以上得去。果然如此。
我今年在二手書店買到一本Charles Baudelaire 的法英對照《惡之華》,我認為英文翻譯本很不錯,所以希望每天看一二首。今天讀他的《敵人》,他三十來歲在詩中就說已步入中年心智之秋,時間吸他之血而茁壯,最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是園丁,希望重拾工具,但願土能吸收神秘的氣而恢復生機…….。

我突然想起我初一住宿在洪炎森老師他家,他有一大片的果園。於是取出45年前的《市三中第九屆畢業同學錄》,開始寫些對師長的回憶錄……






"大船入港"與"土地公差來的"
今天中午(豔陽,可能36-37度)先去書林,迷失在平裝洋書中....選午餐,有點猶疑,因為還需要買胚芽糙米....還是去椰林燒臘....用餐中見有一隊學生,可能是"夏季學院"的年青人(有日本人等), 約8人,往我這攤來....隔壁賣自助餐的老闆娘向燒臘店的老闆娘說:....(這隊人馬力是"土地公請?來的...."我想這表現法不輸給"大船入港"......
2007感謝林柑松先生購書「購買下列叢書, 共15冊, ……..」
現在,有這種買比較多的書的情形,總會想起約十年前宏遠紡織的朋友說的,大船入港……
我原先以為這是下一英文的說法,不過,想想我童年時到旗津附近的阿姨家,他們投資漁船,情況類似……..
when your ship comes in
if you talk about what you will do when your ship comes in, you mean
when you are rich and successful
When my ship comes in, I'll build you a huge house in the country.
(from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Idioms)

Sen. John McCain, public servant, 1936-2018。對約翰·麥凱恩( John McCain )的悼念 鋪天蓋地 。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美國參議員訪台代表團之一!


對約翰·麥凱恩( John McCain )的悼念 鋪天蓋地 
致敬從麥凱恩的第二故鄉亞利桑那州(上圖)、 全美乃至世界各地不斷湧來。這位共和黨參議員周六因腦癌離世。 
曾就國家發展方向與麥凱恩進行鬥爭的特朗普總統終於打破沉默,表達了對他的尊重。而周一已經讓國旗升起的白宮受到壓力,再次降半旗 。
麥凱恩似乎計劃好了自己的臨終之言。他的一名關係親密的助手公佈了這位參議員措辭尖銳的聲明 ,其中有一部分是這樣說的:
“當我們將愛國主義與在全球各地激發怨恨、仇恨和暴力的部落對抗混為一談時,我們的偉大被削弱了。當我們躲在牆後,而不是將它推倒時,我們的偉大就被削弱了。”



喪禮也要轟烈
After being diagnosed with an aggressive form of brain cancer last year, he began planning his own funeral, which many expected to be as grand and prominent as his life.
On Sunday, his family released the details of his memorial service. Here's what we know.



Al Drago/The New York Times
•戰爭英雄。特立獨行者。 總統競選人。 
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週六在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家中去世,享年81歲。麥凱恩是去年得知自己長有惡性腦瘤的。
麥凱恩曾是一名海軍飛行員,在越南遭受酷刑,後來在華盛頓登上了權力的高峰。點擊這裡閱讀我們的完整訃告。
我們駐華盛頓首席記者說 :“如今他走了,在一個國家團結似乎尤其難以實現的時候,留下了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生和美國政治結構的撕裂。而國家團結一直都是麥凱恩倡導的主題和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
麥凱恩將被安放在國會圓形大廳,供人們憑弔 ,華盛頓國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將為其舉辦正式葬禮儀式。我們被告知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總統及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都收到了致悼詞的請求。


John McCain, war hero, Arizona senator and former presidential candidate, died on Saturday, a day after his family announced he would discontinue medical treatments for brain cancer. https://on.ft.com/2PAIP7n


FT.COM

John McCain, public servant, 1936-2018
Vietnam vet and old-school conservative whose friendships crossed the political aisle













Harvard University


"I think that he’s had the most impact upon our sense of honor. In his public life, he has taken the honorable road again and again, and people admire him for that."

NEWS.HARVARD.EDU

Harvard analysts recount legacy of ailing Sen. John McCain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侃 (John McCain) 於上週末辭世,對此我們致上最深的哀悼。麥侃是美國偉大的政治家及軍事英雄,他體現了誠正、兩黨合作及公共服務的原則。他投入了畢生的心力服務國家,並致力於與對立黨派及世界各地的夥伴合作。我們希望他的英勇及智識的美德能啟發下一代美國的領袖。
Over the weekend, we lost Senator John McCain, one of the United States’ great statesmen and military heroes. Senator McCain embodied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bipartisanship, and public service, dedicating his whole career to serving his country and working with partners from across the aisle and around the world. We hope his bravery and intellectual courage will inspi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merica’s leaders.

美國在台協會 AIT
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肯(John McCain,共和黨,亞利桑那州)和其共七名參議員的代表團今天下午來台進行訪問,他們除了向蔡總統表達祝賀之外,也表示對美台關係的支持。代表團的成員還包括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和黨,南卡羅來納州), 巴拉索(John Barrasso,共和黨,懷俄明州),卡頓(Tom Cotton,共和黨,阿肯色州),蘇利文(Daniel Sullivan,共和黨,阿拉斯加州),加德納(Cory Gardner,共和黨,科羅拉多州),以及恩斯特(Joni Ernst,共和黨,愛荷華州)。感謝他們來台,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美國參議員訪台代表團之一! --- 梅健華 ‪#‎FromAITDirector‬
Chairman of 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John McCain (R-AZ) and his delegation of seven U.S. senators paid a special visit to Taiwan this afternoon to congratulate new President Tsai and to express support for strong U.S.-Taiwan relations. The group also consisted of Senators Lindsey Graham (R-SC), John Barrasso (R-WY), Tom Cotton (R-AR), Daniel Sullivan (R-AK), Cory Gardner (R-CO), and Joni Ernst (R-IA). I want to thank the senators for visiting Taiwan in one of the largest Senate delegations to ever come to the island...km




---2008.5.8
John McCain是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人(共和黨)

作者Karl Rove 曾為小布希總統的頭號策士
除了廣告之外 可研究他的文案寫作技巧

Karl Rove Advising McCain Campaign

Politico | David Paul Kuhn | March 8, 2008

John McCain is getting much more than President Bush's endorsement and fundraising help for his campaign. He's getting Bush's staff.
It's no secret that Steve Schmidt, Bush's attack dog in the 2004 election, and Mark McKinnon, the president's media strategist, are performing similar functions for McCain now.


認識約翰•麥凱恩
2008年05月08日14:36





和桃樂絲•黛(Doris Day)共進晚餐的時候﹐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認識一個真實的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不﹐這可不是那個女明星桃樂絲•黛﹐而是嫁給了國會榮譽勛章獲得者、戰鬥機飛行員、越戰戰俘、在“河內希爾頓”(Hanoi Hilton)戰俘營和麥凱恩關在同一間囚室的巴德•黛(Bud Day)上校的桃樂絲•黛。

不久前我們在佛羅里達州黛家附近共進晚餐的時候﹐我聽到了一些關於
麥凱恩參議員的故事﹐故事非常感人﹐不過在政治上卻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感人是因為麥凱恩的這些事美國人民應該知道﹔令人不安是因為很明顯﹐麥凱恩是美國有史以來最不喜歡拋頭露面的總統競選人之一。


巴德•黛在為麥凱恩助選
選總統的時候﹐美國人希望更多地瞭解候選人﹐而不只是他們在政策上的立場。他們想知道候選人的性格和價值觀。對麥凱恩來說﹐這就意味著選民會希望更多地瞭解他這個人﹐而不僅限於他自己願意透露的那些情況。

黛先生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覺得美國人都應該聽聽
。故事是關於越戰期間﹐他從北越監獄逃出來之後發生的事情。當他被重新抓回戰俘營的時候﹐一個越南兵打斷了他的胳膊﹐並對他說﹐“我告訴你﹐我會廢了你的胳膊”。

越南兵打斷黛的胳膊是為了粉碎他的意志。他能從監獄生活撐過來
﹐全憑著這樣一個信念﹕有朝一日能回到美國、重返藍天。為了使他的希望徹底破滅﹐越南兵沒有把他的斷骨恢復原位﹐而是讓部分骨頭就那麼突出在手臂之外﹐並且就這樣打上了石膏。黛解釋說﹐這樣手臂癒合的時候“角度就很古怪”。如果真這麼下去的話﹐他永遠都不會再重返藍天了。

不過黛的斷骨並沒有像越南兵希望的那樣畸形癒合﹐這多虧了麥凱恩
。冒著可能被嚴懲的風險﹐麥凱恩和黛在監獄的院子裡收集了一些竹子﹐用來做夾板。麥凱恩把黛放到囚室的地板上﹐用腳把斷骨踹回了原位。然後他從自己傷腿上綁著的繃帶上撕下幾條﹐加上收集到的竹子﹐給黛做了一個夾板﹐把手臂固定好。

多年之後﹐美國空軍的外科醫生檢查了黛的手臂﹐對越南人給他的治療
贊不絕口。黛糾正了他們。麥凱恩才是應該獲得稱贊的人。黛後來真又重返藍天飛行了。

我和黛家共進晚餐時還聽到了一個故事﹐是有關麥凱恩在戰俘營里為獄
友擔任牧師的事﹐當時他們有三個監獄牧師﹐他是其中之一。在轉獄好幾次之後﹐曾有一度﹐黛發現自己在“河內希爾頓”戰俘營是軍銜最高的。所以他請麥凱恩來為獄友主持宗教儀式。

現年已是83歲高齡的黛仍精神矍鑠﹐他還清楚地記得麥凱恩的佈道
。黛說﹐麥凱恩還記得主教禮拜儀式﹐而且聽上去像個貨真價實的佈道者。麥凱恩最初的佈道包括《路加福音》第20章25節和《馬太福音》第22章21節﹐其中講道“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麥凱恩說﹐他和獄友們不應該請求上帝將他們釋放﹐而是應該請求他幫助自己在當戰俘的時候﹐盡可能地做個好人。把他們投入監獄的是凱撒﹐將他們釋放的也應該是凱撒。他們的任務就是要保持言行的正直。

還有一個關於麥凱恩的故事。這個故事知道的人更多一些
。他在北越的監獄裡﹐曾受過越南兵的虐待。他們把他的頭綁在兩腳的腳踝之間﹐把雙臂反綁在身後﹐讓他這樣一呆就是幾個小時。這對他的兩個肩膀造成了嚴重損害﹐即使現在麥凱恩都無法將手臂舉過頭。

一天晚上﹐一個監獄看守給他鬆了綁﹐然後在換崗前重新把他綁起來
﹐這樣就不會有人發現了。很快到了聖誕節﹐在監獄的院子裡﹐那個看守站在麥凱恩身徬﹐在沙地上畫了一個十字架﹐然後又擦掉了。麥凱恩後來說﹐在戰後第一次重返越南的時候﹐他真想見的人只有一個﹐就是那個看守。

黛自豪地回憶道﹐麥凱恩堅決拒絕接受特殊待遇﹐當越南人向他示好
﹐要把他早點釋放的時候﹐他也一口回絕了﹐即使當時他已是病入膏肓。麥凱恩知道﹐越南人這樣做﹐是想獲得宣傳效果﹐這樣他們就能宣稱祖父和父親都是海軍上將的麥凱恩接受了特殊待遇。黛說﹕“麥凱恩那時候不是個腐敗分子﹐現在也不是。”

黛家人給我講的故事還不只是關於戰時的英勇。

他們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1991年﹐麥凱恩的妻子辛迪•麥凱恩
(Cindy McCain)在孟加拉國參觀一所泰瑞莎修女孤兒院的時候﹐有人把一個病危的嬰兒抱給她。孤兒院無力提供這個孩子需要的醫療護理﹐所以麥凱恩夫人把孩子帶回了美國。她在機場見到了來接機的丈夫﹐麥凱恩先生問她這是怎麼回事。

麥凱恩夫人回答說﹐這個孩子急需手術﹐還要很多年的康復治療
。她對自己的丈夫說﹕“我希望她能和我們住一起。”麥凱恩先生同意了。這個孩子就是他們的女兒布里吉特(Bridget)﹐現在已經十多歲了。

這個故事我以前就聽過。不過我不知道的是﹐麥凱恩夫人還帶回過另外
一個嬰兒﹐我是從桃樂絲那知道的。這個孩子最後被麥凱恩的一名年輕助手和他妻子領養了。

韋斯•古力特(Wes Gullett)回憶說﹕“辛迪午夜給我們打來電話。五天後
﹐我們在洛杉磯機場第一次見到了我們的女兒尼基(Nicki)。她當時穿著一件七喜T恤衫﹐那是辛迪在曼谷機場買的﹐她在返程的路上只能找到這個。”現在﹐尼基已經上高二了。古力特告訴我說﹕“我從來沒收到過尼基的醫院帳單。”

黛家人給我講的故事有幾個曾經被寫進書裡﹐不過並不多。羅伯特
•蒂姆伯格(Robert Timberg)就曾在1996年出版的《夜鶯之歌》(A Nightingale's Song)一書裡描述過其中的一些。不過麥凱恩在競選中很少提及。雖然他的這種沉默寡言有令人欽佩的地方﹐但他還是需要克服這一點

很少有像麥凱恩這樣不喜歡出頭露臉的人從政﹐這是有其原因的
。那些不喜歡和選民分享自己內心生活的人﹐他們的魅力就會受限。不過如果麥凱恩想在今年秋天贏得競選﹐他就必須要向選民敞開自己

美國人需要知道他對國家未來的看法﹐尤其是他在政策上的立場和在國
內要進行的改革。他們還需要瞭解那些對他的人生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時刻。麥凱恩不能使總統競選被個人傳記所充斥(差勁的翻譯)﹐不過如果他絲毫也不提及個人經歷﹐後果也會不堪設想。除非他向公眾更多地展示自己﹐很多選民永遠都不會知道那些顯示了他的性格、正直和正派的經歷。

這些品質對美國的國父很重要﹐在美國人選第44任總統時同樣重要。

(編者按﹕本文作者Karl Rove曾任布什總統的高級顧問、白宮副幕僚長。)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黃信介(1928-1999): 「大家甲我鬥陣向前走!向自由走!向民主走!」「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元帥東征;檢討民進黨;推動黨改三階段 ;

    2017.11.30
    黃信介(1928年8月20日-1999年11月30日),本名黃金龍臺北市大龍峒(今屬大同區)人。美麗島事件主要人物,民主進步黨第三屆及第四屆黨主席,臺灣民主運動與黨外運動先行者,對抗威權的民主運動領袖。其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連溫卿外甥。其父為黃火炎,母為連好。1954年與大稻埕張亦泰布莊千金張月卿結婚。


    溫紳分享了 Windson Chen 的貼文
    建黨30年,幸虧有「信介仙」被李登輝
    特赦而適時力挽狂瀾!期間,若非他獨具慧眼
    拉拔阿扁、並強勢通過「台獨黨綱」⋯
    則台灣恐怕迄今還是K黨一黨獨大執政?
    歐吉桑真是功不可沒!

    蔡英文 Tsai Ing-wen


    「大家甲我鬥陣向前走!向自由走!向民主走!」


    —黃信介(1928.8.20~1999.11.30)


    從黨外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推動解除戒嚴、終結萬年國會、總統直選⋯⋯臺灣民主這一條路上,有太多太多應該被記住的名字。


    不分族群、不分黨派,無數的民主前輩,用自己的青春,無畏的勇氣,甚至付出生命,在民主的路上烙下深刻的足印。這些足印、這些名字,也許會隨著時間遠去,但是他們的精神一直帶領著我們,指引臺灣前行的方向。


    這首《嶼民》,是年輕世代的創作者,向民主前輩、我們永遠的精神領袖—信介仙致敬的歌曲。1999年11月30日,是他離開我們的日子,雖然已經16年了,但他推動臺灣民主向前行的精神,一直陪伴著我們,也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


    這幾年,從反大埔徵地、反媒體壟斷、白衫軍運動、太陽花學運、反黑箱課綱⋯⋯我們看到新一代的台灣囡仔,為了捍衛自己信仰的價值,勇敢挺身而出。跟上個世代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再是政治人物或政黨的跟隨者,而是社會改革、公民參與的發動者,這就是臺灣未來的希望。


    回顧信介仙二十多年前站在宣傳車上的身影,讓我有很深的感觸。為了臺灣,我們要更堅定的向前走,向自由走,向民主走!

    回應太陽花學運 民進黨推動黨改三階段




  1. 記者朱蒲青/台北報導 2014-04-16 19:15





    民進黨推動三階黨改(記者朱蒲青攝)


    太陽花學運後續,民進黨今(16)天中常會首先由中央黨部民調中心主任吳祥榮報告「2008年到2014年藍綠基本盤變化」,中常會通過「黨改三階段推動計畫」,將廣泛向黨公職、友好社團、智庫學者徵求黨改建言,並建立網路平台,蒐集民間意見,期以瞭解社會各界對民進黨的期待。


    黨發言人林俊憲轉述常會通過的「三階段黨改」方案。他轉述蘇貞昌的話說,這波學運展現青年對於現行體制的不信任,以及要求更廣泛落實公民直接參與的民主浪潮。學運除了衝擊政府體制、憲政體制,也對政黨形成挑戰。


    民進黨必須釐清相關問題的本質,包括黨的價值、路線,形象,人才甄補,甚至新世代的動員型態等。蘇貞昌說,過去的黨改多針對敗選原因檢討,這次黨改是希望因應新一波民主浪潮的挑戰,相關主題和內容,需要同志們集思廣益,大家用開放的態度提出具體方案,「勇敢改造!」


    民進黨林俊憲轉述常會通過的「三階段黨改」計畫內容:第一階段:廣徵建言。擬以2至3週時間,廣泛向黨公職、友好社團、智庫學者徵求黨改建言,並建立網路平台,蒐集民間意見,期以瞭解社會各界對民進黨的期待。


    第二階段:提出方案。擬以3-4週時間,將第一階段各界意見分類整理後,指派黨公職成立小組,邀集相關黨內外人士,針對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並可視各小組需要,召開相關會議,最終形成黨改方案。


    第三階段:落實改革。為尊重新任黨主席,將把第二階段彙整之黨改方案,呈交新一屆中央黨部,由新屆中央黨部評估改革方案推動之可行性,若有涉及修改黨內相關規章者,依黨內決策程序,或交中執會,或送7月全代會通過,加以落實。


    此外,林俊憲轉述,蘇貞昌在聽取「2008年到2014年藍綠基本盤變化」專案報告後表示,從民調數據可以看到,雖然民進黨這一年多來的政黨支持度持續勝過國民黨,讓民進黨增添信心,但這樣並不夠。


    他說,民眾對民進黨的期待更高,有恨鐵不成鋼的期許,民進黨沒有達到人民的要求,民調儘管給民進黨信心,但也給民進黨警惕,民進黨一定要堅守價值,無私而團結地回應人民的期待,才能做一個真正讓人民感動的政黨。

  2. 蘋論:民進黨的集體焦慮4.15

  3. 學生佔領行動結束後,長期追蹤台灣民心動態調查的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發表民調,與上月下旬相較,民眾對國民黨好感比率增加3.8個百分點、反感比率微降0.3個百分點,然對民進黨好感比率減少3.9個百分點、反感比率陡增7.0個百分點。這數據與一般人認為學運反政府,所以在野黨勢必從學潮受益的認知大相逕庭,跌破一堆人眼鏡。

    派系爭鬥無能現形

    很意外嗎?其實一點也不。學潮再次重擊馬政府,在危機感驅使下,讓先前若干猶疑不表態的藍營基本盤重新表態歸隊,所以導致國民黨乃至於馬英九的好感度與滿意度略增。而學潮更讓民進黨的無能孱弱與因循苟且全部現形,學生及他們的支持者們根本不願意跟這個在野黨站在一起,其政黨形象不升反降,蘇貞昌最後被迫棄選黨主席,也不過是意料中事。
    一場太陽花學運,沒撂倒學生要抗爭的馬金江,反而讓民進黨陷入集體焦慮。趙天麟說,學運出了少年英雄,所以民進黨要世代交替,「中生代全面接班」,但這顯然是個假議題;試問,什麼是中生代?年紀輕的就比較能夠有新思維帶領這個政黨嗎?而蘇貞昌因為訴求黨的團結、不忍黨受傷害,所以要退選,這同樣好笑;試問,如果團結只是不要競爭撕裂,那何不把兩年改選一次的黨主席選舉改成四年甚至更久。
    這些話語還是民進黨內的權力遊戲,學生也都已經號召50萬人上凱道反政府了,這個政黨還在暗地裡玩「卡蘇」、「槓蔡」、「批謝」的派系格鬥戰;主事者沒有理念,追隨者欠缺價值,所有端上檯面的談話都在預留後路,等待翻牌,都只能從他的派系出身歸結他的理路與意向,長此以往,這樣的政黨怎可能不被邊緣化? 

    算計利益忘了初衷

    民進黨裡仍有許多從事民主運動的先行者,當年很多野百合學運的核心成員也進入了這個體制,這場太陽花學運,一定讓他們看到似曾相識的足跡。但他們稱許學生的理想與純潔,其實都只是用來彌補自己的懦弱與世俗;他們被學生感動之後,想的是這場學運對他的下一場選舉有什麼衝擊影響;他們的所有行動一定要先計算派系利益與政治得失,卻忘了自己當初從政的初衷。
    醒醒吧!民進黨,這個國家還需要你們當個像樣的在野黨。 
  4. 司馬觀點:民進黨臨表涕泣(江春男)

  5. 國民黨說太陽花有民進黨在幕後操縱,蘇貞昌說不敢居功,這句話說得很誠實但也很痛苦,學運落幕後,蘇謝兩人同時宣布退出黨主席選舉,相對於國民黨而言,民進黨對社會民意的變化,還是比較敏感的。

    學運改變政治座標

    學潮洶湧而來,似乎從天而降,朝野政黨都被嚇到了,民進黨靠街頭運動起家,對這股龐大的新興力量卻毫無察覺,很少來往,說明這個黨與社會脫節的程度多麼嚴重。眼看學潮洶湧而來,天王們都知道他們的時代一去不回了。
    學運改變台灣政治座標,接下來一大堆頭痛的事,要黨主席承擔,這個擔子太大了,天王們臨表涕泣,蔡英文沒有選擇,必須勇於承擔,但她如何承擔,也是大問號。
    民進黨在2008年大敗,被打趴在地,奄奄一息,天王四散,無人承擔,蔡英文跳出來當主席,主要目的是救亡圖存,當時黨庫負債很多,士氣低迷,她一關一關打勝仗,逐漸站穩腳步。後來她與馬英九對決雖然吃了敗仗,但民進黨重燃希望,天王們覺得報國有望,人人都有舍我其誰的抱負。 

    蘇蔡易位心結仍在

    上次小英當主席,黨內團結,一致對外。這次出馬,蘇蔡主客易位,兩顆太陽心結仍在,黨內派系各有算盤,整合不易。雖然國民黨民調甚低,但公民社會日漸成熟,要如何結合公民力量,對民進黨是全新挑戰,沒有團結的黨,一定成不了大事。 

  6. ******
  7. 雜誌在各地廣設服務處,圖為黃信介在高雄服務處演講。(艾琳達提供)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http://ppt.cc/yFbT
  8. 美麗島事件現場,黃信介在指揮車上對遊行隊伍講話。(艾琳達提供)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http://ppt.cc/yFbT陳忠信先生在某些方面很可以說故事。譬如說信介(1928-1999)的一些很有特色的故事----黃是美麗島雜誌的發行人。譬如說,信介兄的照片刊在雜誌上,這似乎有違約定,所以看他如何在雜誌會議中處理這種事.......
  9. 黃信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0. zh.wikipedia.org/zh-tw/黃信介‎

    黃信介(1928年8月20日-1999年11月30日),原名黃金龍,臺灣臺北市大龙峒(今大同區)人,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祖父是前清棟軍將領黃宗河。美麗島事件 ...


    青少年时期 - ‎党外运动和美麗島事件 - ‎領導民主進步黨 - ‎卸任黨主席後

    國臺灣神黃信介| 台灣人拜台灣神-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11. taiwantt.org.tw/taiwanspirit/frame/frame47.htm
    Translate this page
    黃信介(1928-1999) 信介仙,台灣人的歐吉桑。黨外到民進黨的桶箍。台灣民主運動、反對運動的領導者,萬年國會的增額立委;美麗島事件特赦恢復公職;國會全面 ...
  12. 盧修一、黃信介、周滄淵:基隆紀念228的遊行「鮮血不能白流、冤魂必須昭雪」
    民報· 
    那一天,蔡英文參加鄭南榕追思紀念會;結束後,特地前往附近的盧修一墓園,並與盧的遺眷陳郁秀、盧佳德在墓園合影。

    盧修一的形象和故事,真是太特別了。包括他的滿頭白和娃娃臉,他的清寒出身和力爭上游,他的浪漫個性和冒險精神,他的台灣共產黨史研究論文、他的大學教授三年坐牢記、他的白鷺鷥連線,還有他與音樂家陳郁秀的愛情傳奇…




    民報】【專文】那一天,蔡英文特別指定去盧仔墓前致意
    盧仔離開我們18年了。對許多人來說,外號「白鷺鷥」的盧修一博士,不僅…
    PEOPLENEWS.TW


    【邱萬興攝影專欄】還記得盧修一嗎(圖最前方)?還記得黃信介嗎(圖中)?還記得周滄淵嗎(圖左)?他們三位都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

    但在戒嚴時代勇敢挑戰威權高喊「鮮血不能白流、冤魂必須昭雪」的氣魄,已經深深深深地傳給下一代的台灣人了!

    這是將近卅年前,一場在基隆紀念228的遊行活動,年代久遠,卻歷歷在目啊。


    【民報】鮮血不能白流、沉冤必須昭雪

    鮮血不能白流、沉冤必須昭雪二二八事件已經過了69年,真相還是不明,這是許多受難家屬心中最大的悲痛。1947年的三月大屠殺,台灣宛如人間的地獄,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被帶走或槍殺,從此音訊全無。對二二八事…
    PEOPLENEWS.TW

  13. 淚推!台灣立法院史上最經典的演說

    *黃信介在美麗島事件大審/引用自國家文化資料庫
    2013年10月15日,立法院演出台灣國會史上第三次倒閣大戲,結局當然是個悲劇,但策劃的導演、一干演員的表現和心裡算計實際如何,公民的雪亮眼睛都看得很清楚。前陣子讀到被暱稱為「信介仙」的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1991年在立法院發表辭去萬年國會終身立委的辭職演說,頓時好生活報之前推薦過的經典質詢都只像一盤比較有誠意的小菜,完全比不上「信介仙」五星級民主大廚的功力。
    在倒閣失敗的今晚,讓我們重溫這篇「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經典演講詞,好好想想:為什麼台灣最大的反對黨這些年來會墮落到現在這種地步,以及台灣在朝野兩黨都不值得期待的現況中,公民們要如何發揮更有效的政治力量。
    *黃信介1979年創辦的美麗島雜誌第一期
    主席、本院各位同仁:
    12年前的12月(註),咱台灣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恐怖政治氣氛下,為台灣社會的民主前途奮鬥打拚的美麗島同仁,在12月13日清晨大整肅行動中集體被逮捕入獄,隔一天,就是14日那天,以無民意基礎的資深委員為主體的本院,不問是非、不顧法律程序,一致舉手同意警總軍法單位非法逮捕、收押本席。因為這件事情是無法無天的,所以本院的公報不敢記載,空無一言。隔年,又非法註銷選民用選票付託給本席的立法委員資格。
    各位同仁,歷史的是是非非,可以原諒,但是,不能忘記,更不能抹殺。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整個社會的災難,國民黨用高壓的恐怖手段,想要鎮壓台灣人民爭自由、爭公義、追求民主的願望與努力,很遺憾的是,本來應該是台灣最高民意機構的本院,竟自我作踐,去做國民黨不義統治、壓制民意的幫凶共犯:
    這個「國會」以其暴力的多數,不僅護衛著全世界最長的「戒嚴」和「戡亂時期」,為獨裁者的逮捕國會同僚熱烈的鼓掌通過,作不義的幫凶,以出版法、廣電法迫害言論出版、選罷法妨害公平選舉,更進而通過延續戒嚴統治的集遊法、國安法,不僅不思如何來彌補戒嚴高壓迫害的萬民創傷,而且助紂為虐的變相將戒嚴時代換湯又加毒藥。長久以來,由於欠缺民意基礎,本院已經淪為國民黨的黨意尾巴機構,而不是最高民意機構。
    但是,歷史證明,正義的女神最後總是疼惜那些被辱、被欺負的人。國民黨以軍法審判、司法審判來宣判美麗島同仁叛亂,將我們監禁在黑牢。不到一年的時間,不願被侮辱、被壓迫的沈默的台灣人,用他們最軟弱但也是最銳利的武器--選票,來審判國民黨,來還美麗島同仁的清白。十幾年來,這種審判一次又一次重演。
    各位同仁,美麗島事件以後,國民黨驚惶地發現,它40年來用高壓恐怖手段所欠台灣社會的歷史債務,若是不償還,那麼,表面上溫順、好欺負,但是內在倔強、不願永遠被侮辱、被欺負的台灣人,一定會一次又一次用選票來審判國民黨的不義統治,一定會愈來愈勇敢地站起來向國民黨討還一筆一筆用血淚浸泡的歷史債務。所以他不得不被迫解嚴,不得不被迫特赦平反美麗島事件。
    但是,美麗島事件只是國民黨所欠的歷史債務的一部份,台灣還有二二八以後無數政治冤案還沒有平反,還有千千萬萬被侮辱、被踐踏的政治犯還沒有平反,甚至被剝奪參政權、工作權,台灣不義的政治結構和法律結構還有可能繼續侮辱、踐踏純良的台灣人民,國民黨對「政治謀殺條款」的「刑法100條」至今還堅持「只修不廢」,海外鄉親返回故鄉的「黑名單」至今然存在。
      *白色恐怖遭迫害的新聞人員名單/翻攝自《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2008新版
    各位同仁,只要這些不義統治的殘餘還在,光我一個人的特赦和復權仍然不能和平的結束極權統治的舊時代,動亂不安的陰影還是更嚴重地籠罩這個社會,在國內外民主浪潮沖激下,想抗拒他甚至於還有可能引導台灣社會陷入戰亂。
    各位同仁,大法官會議 283 號解釋令使得本席被非法剝奪的立法委員資格得以恢復,使得本席能夠回到離開了12年的國會殿堂,這對本席來講,是一件值得安慰的事。但是,本席今天站在這裡,不是貪戀應該早就要改選的立法委員職位,而是要替過去國民黨不義統治的這段歷史作一個見證。
    剛才本席嚴厲地批評了許多老同仁,說他們是國民黨40年不義統治的幫兇共犯,本席不是對他們12年前落井下石、助紂為虐的報復,而是懷著悲憫的胸懷,誠懇的邀請他們共同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咱這群走過大半個人生的老一輩政治人物,究竟還能替咱的社會、國家做啥麼最有意義的事情?
    法國一位大文豪曾說:「有的罪惡,不能洗刷,只能補償。」老實說,本院過去40年的許多表現,許多幫助國民黨維持不義統治的表現,歷史會宣判是罪惡,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罪惡是無法洗刷掉的,但是卻可以用其他的表現來補償。
    各位同仁,過去十年來,台灣社會要求民主的聲音,其力量已經大大改變了台灣社會、政治的面貌,建立一個新的、民主的、公義的社會,已經是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對內如此,且看外面的世界:東歐、蘇聯這一兩年的變化,說明了想阻擋民主潮流的反動行為,終將會被民主潮流沖垮。國內外都瀰漫著民主的狂潮,一切在大變,惟獨國民惟獨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不變。
    台灣過去這幾年民主化的努力中,老實說,本院的貢獻實在很小,甚至成為民主化絆腳石。國會老委員的退職和全面改選這件事情,最有力地說明這一點,本席今天站在這裡,除了宣佈立即辭去職務以外,特別誠懇地邀請各位老同仁,包括「自由中國雷震事件」中有相當風骨的梁肅戎院長,能夠在政治生命即將告一段落的此時此刻,以行動共同來辭去立法委員的職務,並且共同來廢除舊時代戒嚴殘餘的刑法100條,讓我們用這一象徵的行動來結束一個不義、被扭曲的舊時代。
    本席相信,讓這樣一個你們曾幫助維持,至少默許它存在的舊時代,在你們自發的行動中象徵地結束,會比在你們被迫退職中結束,更加有助於我們的社會和平順利地過渡到新的時代。在那一「正在急促地叩門的新時代」中,過去的冤屈、過去的不義都將還以之平,歷史的缺憾、是非也都還諸天地,那時候,我們才能昂揚地向前看,而不必充滿戾氣地要清算過去。
    各位老同仁,政治人物不貴乎看他如何開始,貴乎看他如何結束,自古蓋棺論定看「一個政治家的最後如何作為」而定其終身,如果你們對過去能作這項補償,歷史終將原諒你們、肯定你們。
    今天我光榮的站在這裡,絕不是三天前你們通過的赦免法使我進來的,而是台灣人民的民意力量使我進來的,我要提醒你們,赦免法維持不了立法院的尊嚴,反而再一度的摧毀了尊嚴,你們應還記得總統不能連任,國會必須改選,結果司法院的解釋使他們連任了40年。然而,本席的復權雖然經過總統根據憲法的特赦,再經司法院的解釋仍然不算數,抓人根據「鼓掌法」,復職卻還得經過「赦免法」!為此三天前我在立法院鬥口幾乎被警察丟出去!
    諸位,有罪該赦免的「兩代連任七次的蔣總統,和連任40幾年的國會老賊」,如果你們說通過這種法是為了維持法治尊嚴,請問同一個星期中出國的蔣宋美齡,獨自佔用國營專機、獨自佔用軍用機場、私自運送巨額財物而豁免海關,而五院院長外加總統、副總統上班時間卻免假列隊歡送,如此超級禮遇有無通過「禮遇法」?否則犯如此重罪,為了建立法治尊嚴為什麼不必也通過赦免法?凌虐侮辱反對黨如此其苛酷,禮遇統治者如此其崇隆,冷暖厚薄如此,這叫「法治」尊嚴?你們犯的罪已極沉重,你們無權赦免我,願上帝赦免你們!
    各位同仁,本席結束這演說後,將走出本院,交出選民付託給我的立法委員資格和職權,回到我來自的「社會」,回到曾付託我的「選民」身邊,永遠和他們站在一起,為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公義台灣社會繼續奮鬥打拚。在這最後一刻,本席誠懇地邀請各位同仁與我同行,走向台灣社會,和台灣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來結束舊時代,建設新社會,歷史會因此而正確的評價你們的!再會!
    黃信介,1991年9月27日
    【附註】
    12年前的12月,指的是1979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特別說明:其實這篇演說我在2013/10/6就已經著手編輯,但當時事忙無法編完,直到今天看完倒閣大戲後覺得不趕快推不行,所以開頭顯示的發佈時間才會落在當初開始編輯的日期。
    2013/10/16 PM9:00更正:經讀者高閔琳提醒,公告首段描述「第一次倒閣」有誤,已更正為「第三次倒閣」,特此向大家致歉。 
    【延伸閱讀】
    ⊙ 回顧「廢除刑法100條10週年」紀錄片1 、紀錄片2



  14.   《元帥東征》  

      談黃信介,三千五百讚,三百三十分享。

      老前輩當年的威風,豈能用區區這些讚下註腳。


      他1991辭掉終身立委,走在歷史前面。

      當年年底,萬年國會的民代被終止行使職權,萬年國會正式廢除,隔年底國會全面改選。

      但他不是就此打住,他繼續拚,他說:「我不僅要選,還要到最艱難的地方,當龍頭的帶隊去難選的縣市,才有開拓作用」

      於是他來到花蓮。

      國民黨超額提名謝深山、報准魏木村、鍾利德,一共三人想搶下兩席,不讓黃信介越雷池。

      開票結果國民黨謝深山得46527票、魏木村得26667票當選。信介仙只差62票就當選。

      投票後三天,民進黨的律師江鵬堅、總幹事王兆釧、省議員邱茂男等人負責與六名檢察官協商驗票。

      民進黨二位黨員林振利、王燕美發覺第十、十一投票所有問題,但在有效票、無效票的清點上沒問題,在清點選舉人名冊上的投票人數時,沒想到算選舉人人數卻兜不起來。

      因為在第十一投開票所的有效票比選舉人數多出43張。這怎麼可能呢?就算投票率百分百,沒一張廢票,有效票頂多和選舉人數打平,怎麼可能多出四十三張。這些都是做票的結果,就是國民黨把預先準備好的選票,灌到票匭去。

      最後統計共有十二個投開票所多出736票。

      黃信介才輸當時的花蓮市長魏木村六十二票,如果國民黨至少染指七百多張選票,只要還原若干張的選舉結果,黃信介當選有望。

      主任檢察官蔡清祥最後展開偵辦,查出多位選務人員趁著選舉空檔,將事先藏好的選票,趁著整理票匭、或其他選務人員不留意時,暗中投入票匭內,事先用簽名或按奈指紋領取選票。

      「幽靈選票」中,共有534張查明是投給國民黨魏木村,因此魏木村的得票數必須扣除534張,信介仙成為第二高票,最後補公告黃信介當選,魏木村後來入監服刑。

      比較不為人知的是,當時驗票只驗花蓮市,而不是全縣的選票。否則魏木村可能更是滿臉豆花。

      國民黨以前用作票做掉郭雨新,隻手遮天慣了,以為花蓮還能這樣搞,想不到檢察官當中有一位賴慶祥,他當時只是剛到花蓮地檢署報到近兩個月的檢察官,他挺公道,而不是挺國民黨,也因此讓國民黨翻船。

      另一位年輕檢察官洪政和當時做了一個關鍵性的決定:整個驗票過程開放給媒體採訪。

      洪政和與賴慶祥將案情逐漸釐清,但洪、賴二人並沒有因為偵辦此重大案件得到檢察體系的肯定,反而因為累積太多其他案件,反被法務部懲處。

      如果當時沒有洪、賴二人,黃信介沉冤難雪。

      經此一役,國民黨再也不敢赤裸裸作票,但買票手法轉趨細膩,兩千年大選時,整個彰化縣是由副縣長張朝權操盤幫連戰買票。(請看《老蕭欠人民一個道歉》: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7321



  15. 陳忠信先生在某些方面很可以說故事。譬如說黃信介仙(1928-1999)的一些很有特色的故事----黃是美麗島雜誌的發行人。譬如說,信介兄的照片刊在雜誌上,這似乎有違約定,所以看他如何在雜誌會議中處理這種事.......
    黃信介(1928-1999): 「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
    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4/04/1928-1999.html
    讀書共和國
    美麗島事件現場,黃信介在指揮車上對遊行隊伍講話。(艾琳達提供)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http://ppt.cc/yFbT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