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Henry Winters Luce (1868 ~ 1941)

亨利·溫特斯·路思義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Henry W. Luce
Henry Winters Luce (1868 in Scranton, Pennsylvania - 1941) was an American missionary and educator in China. He was the father of the publisher Henry R. Luce.
Henry W. Luce graduated from Yale University in 1892. After graduation, he stayed at Union Seminary in New York for 2 years, before his seminary training at 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1896.[1]
Luce was ordained in 1897 and sent to China by the Presbyterian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in the same year. In total, he spent 31 years in the country, where his four children, including Henry R. Luce, were born.[2]
Luce was a professor at Cheeloo University in Jinan,[1] China, where he led fundraising efforts[1] and served as vice president for a short time. He also helped to initiate the Yale-in-China Association.[1] In 1928, he accepted a professorship at the Kennedy School of Missions in Hartford, Connecticut. He held this position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35 .[1]
Luce Memorial Chapel, designed by I.M. Pei and situated on the campus of Tunghai UniversityTaichungTaiwan, is named after Henry W. Luc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pel was sponsored by Henry R. Luce.

References[edit]


^ Jump up to:a b c d e A. Neely:Henry Winters Luce
Jump up^ 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1868年9月24日-1941年),是一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服務於中國華北齊魯大學燕京大學兩校的美國傳教士[1]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路思義生長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斯克蘭頓(Scranton),父母親都是敬虔的基督徒,經營一家頗具規模的雜貨店。1888年進入耶魯大學就讀,恰逢學生志願海外宣道運動(Th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s)的潮流席捲美國各大學校園,八千多名大學畢業生因此遠赴海外宣道,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國。

傳教[編輯]

當時畢特金(Horace T. Pitkin,1900年在中國保定被殺)、艾迪(Sherwood Eddy)和路思義就是加入這一行列中著名的「耶魯三傑」。他們在1892年畢業後,一起進入紐約協和神學院以及普林斯敦大學學習。1896年,艾迪和華特金分別動身前往印度與中國,路思義則是在1897年9月才帶看新婚三個月的妻子伊莉莎白受美北長老會的派遣乘船橫越太平洋,經上海前往山東登州(蓬萊),在狄考文(Calvin Mateer)創辦的文會館中擔任物理教師。在那裡路思義發起了山東省歷史上第一場籃球比賽。

辦學[編輯]

1900年的庚子之亂中,山東省的傳教士得到北洋海軍的統領薩鎮冰的幫助,經煙臺轉赴朝鮮漢城避亂。但路思義的同事們沒有失去信心,在廢墟上重建教會。這時,年輕的路思義推動山東長老會作出重大決定:將文會館遷至山東腹地的濰縣(今濰坊市),並聯合英國浸禮會(在青州辦有廣德書院,Gotch--Robinson Training Institute)的力量,提高學校的級別,增加高等課程,最終在省會濟南創辦一所象樣的正規大學。這些建議後來逐步一一得以成為現實。
1904年,文會館搬到濰縣東郊樂道院的新校園,取名廣文大學(Shantung Union College),青州廣德書院改為神道學院(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1906年,路思義受校長柏爾根(Paul D. Bergen)之派回美國募捐。
1909年3月,路思義邀請文會館校友丁立美牧師來校主領奮興聚會,有116人決志獻身傳道,占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以上,開始了著名的中華學生立志布道團
1917年,廣文與青州神道學院、濟南共合醫道學堂合併,命名為齊魯大學,在濟南南關建校。路思義被推選為副校長;為此他又回到美國兩年多,四處奔走募集建校經費。
1919年,路思義又擔任燕京大學副校長,受校長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之託,赴美募得巨款,終於建成燕京大學(現在是北京大學的一部分)美麗的中國宮殿式校園。校園中建有一個六角形的思義亭,以紀念他對燕大的貢獻。

晚年[編輯]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1927年秋天,路思義從燕大退休,回到美國,研究中國的歷史、宗教與文化,並繼續負責為燕京大學、齊魯大學募集教育經費。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的幾個小時,他在美國去世。
台灣台中市東海大學校園中,建有紀念他的路思義教堂[2]

家庭[編輯]

長子亨利·路思義(Henry R. Luce),1898年4月生於山東蓬萊,後來創辦了《時代周刊》(Time)、《財富》(Fortune)與《生活》(Life)三大雜誌。




齊魯醫科開啟了中國現代醫學
接著又奔波為北京蓋了燕京大學
為中國現代人文教育奠下根基…
B. A. Garside 為路思義牧師立傳
記錄了這平凡偉人的內心世界…
十多億人…路思義安在?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