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Gioacchino Rossini, Sir Terry Wogan




Happy ‪#‎LeapDay‬ birthday to Italian composer Gioacchino Rossini, born ‪#‎onthisday‬ in 1792! Here’s a satirical print by Eugène Delacroix praising the originality, creativity and modernism of Rossini and of the Théatre Italien. Rossini is shown here with rolled sheets of music bursting from his pockets while supporting three singers as characters from his operas: Manuel del Populo Garcia (as Othello in 'Othello'), Madam Mainville-Fodor (as Rosina in 'The Barber of Seville') and Pellegrini (as Figaro in 'The Barber of Seville'). http://ow.ly/YRXD1




******
more:http://ukislandrace.blogspot.tw/2016/01/terry-wogan-has-died-aged-77.html
"A true gentleman, a king of the airwaves."
More tributes to Sir Terry Wogan: http://bbc.in/1Q3K3zE

Ennio Morricone, Mary Magdalene

Ennio Morricon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nio_Morricone
Ennio Morricone, Grand Officer OMRI (Italian: [ˈɛnnjo morriˈkoːne]; born 10 November 1928) is an Italian composer, orchestrator, conductor, and former ...

本屆奧斯卡比李奧納多更動人的勵志人物應該是Ennio Morricone老先生
他未得過奧斯卡
但輝煌成就已足夠讓他於2007年得到一座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一般得到此獎就是生涯的蓋棺論定,
沒想到今年他老先生又以八惡人得到一座且是生涯唯一一座正宗奧斯卡獎
這個才是勵志
In the news
Image for the news result
Famed Italian composer Ennio Morricone just won the Oscar for Best Original Score for his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y_Magdalene
Mary Magdalene (Hebrewמרים המגדלית‎, original Greek: Μαρία ἡ Μαγδαληνή),[2] or Mary of Magdala and sometimes The Magdalene, is a figure in Christianity. Mary Magdalene travelled with Jesus as one of his followers. She is said to have witnessed Jesus' crucifixion and resurrection.[3] Within the four Gospels she is named at least 12 times,[4] more than most of the apostles. During the Middle Ages she developed a reputation in Western Christianity as being a repentant prostitute or loose woman. This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canonical gospels.
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又譯為瑪利亞瑪達肋納),在《聖經·新約》中,被描寫為耶穌的女追隨者。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都把她作為聖人

新約中馬利亞的事跡[編輯]

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時,與祂同行的除了十二個門徒以外,還有祂所醫治的幾個婦女,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其中的一位(路加福音 8章:1-2節)。
耶穌到處醫治趕鬼,治好了抹大拉的馬利亞,趕出她身上的。她信耶穌後,奉獻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路8章:2-3節)。
當耶穌被帶往審判時,門徒都離開祂逃走了(馬太福音 26章:55-56節)。耶穌釘十字架時,環境極其惡劣,但她跟耶穌到十字架下,看耶穌受苦,斷氣,埋葬(馬可福音 15:40-47)。
安息日過後,馬利亞在天還沒亮就到耶穌的墳墓,而且發現墳墓已經空了,其他門徒聞風而來,看看空墳就走了,只有馬利亞留在空墳處哭泣,所以她成為第一個看見復活後的耶穌的見證人(約翰福音20:1-18)。

相關爭論[編輯]

一些現代作家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這些作者引用諾斯底派的寫作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例如被命名為《腓力福音》的殘章(又譯《斐理柏福音》)的確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不單單只是十二門徒之一,還是最為接近耶穌的使徒。這種親密的關係被描述為抹大拉的馬利亞能夠理解耶穌以及他的教導,而其他的使徒卻不能。
在《腓力福音》紙張上中有一句:「救世主的同伴(亞拉姆語在那個時候「同伴」這詞,可能是指「配偶」)是瑪利亞·抹大拉。耶穌經常親吻她的"缺字",愛她勝過其他門徒。」其他的門徒很氣惱,表達了他們的不滿。他們問耶穌:「你為什麼愛她勝過愛我們所有人呢?」
雖然難有定論,但是馬利亞在耶穌受難地以及在他的墳墓出現,至少和她作為妻子或寡婦的角色是一致的,儘管也有可能這是耶穌對她和他母親馬利亞的關心而所預備的。
還有一個被用來支持耶穌結婚的論點是:根據《馬太福音》,耶穌屬於大衛王家族,是猶太王所羅門的後代,獨身在耶穌那個時代對於猶太男人是很罕見的。耶穌是個猶太人,而按照當時的傳統,猶太男人是必須結婚的。根據猶太人的習俗,獨身是要受到譴責的,一位猶太父親有義務為他兒子找一個合適的妻子。 然而,目前仍無證據證明這種(猶太人今天的)婚配傳統在西元1世紀就已發展出來。
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的想法,由於一些書刊例如《聖血,聖杯》(1982)以及受到這本書深遠影響的幻想小說《達文西密碼》(2003)而被普及。


From Caravaggio to Lady Gaga - she has inspired artists for centuries.


Melvyn Bragg and guests discuss one of the best-known figures in the Bible.
BBC.IN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陸以正真面目;政大駐衛警、主任教官張惠玲



政大主任教官粗暴撕毀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傳單,引發爭議。校方護航,卻遭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逐條打臉,「這是一所頂尖國立大學應有的法治行政程序嗎?」
政大駐衛警、主任教官張惠玲26日粗暴撕毀學生社團在校園張貼的二二八事…
STORM.MG



前駐南非大使陸以正過世享壽92歲【更新】 | 重點新聞| 中央社 ...

www.cna.com.tw › 重點新聞

Translate this page
1 day ago -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6日電)前駐南非大使陸以正今天過世,享壽92歲,外交部長林永樂表示,陸以正對外交工作貢獻很大,特別是鞏固南非關係 ...



這篇文章的作者曾是時報駐拉美的記者,他的報導應屬實,讀來寒慄,真不知還有多少骯髒黑幕?

郭篤為
19小時
陸以正撒手西歸
國民黨拉丁美洲白色恐怖案仍未了
陸以正死後,台北某位所謂的國際關係學者稱其為「愛國心無與倫比」的老外交官,只有聯合報的報導中提及陸以正在南非大使任內經手收買曼德拉的「鞏案」專款,一轉手就少了28萬美元的事實。
對陸以正蓋棺論定,完全可以改成「貪心無與倫比」。
1984年陸以正出任駐瓜地馬拉大使時,已經顯現他貪婪的「才華」,1986年我在擔任洛杉磯《國際日報》中美洲特派記者時,曾經就台灣大使館將兩貨櫃台灣民間援贈瓜國原住民冬衣非法轉賣當地台僑牟利奇案做出報導。
當時瓜地馬拉成衣關稅極高,靠關係買到兩貨櫃衣服的台商自以為撈到便宜,不料卻被當地稅警逮個正著。稅警要求台商提出進口清關文件,答案竟然是:「我們都從台灣大使館買的。」
這群首都第一區批發市場的台商被以走私罪嫌下獄後,家屬急著要賣主出面援救,揚言將把內情公諸於世。陸以正無奈只有同意以大使館名義開出證明,證實成衣是使館合法清理「報廢物品」,一群台商才能回家吃豬腳麵線。
台灣大使館公開做買賣的奇聞,就在瓜地馬拉傳開。
數月後,瓜地馬拉台商將國際商展「中華民國館」被大使館分隔成14個攤位向當地台商收取權利金的資料提供給報社,並由駐瓜地馬拉記者黃敏芳〈台大政治系畢業〉專文報導。
第二宗奇聞見報後沒多久,提供部分資料的台商李大貴〈同時持有新加坡護照〉清早出門上班時,被等候在對街的槍手以達姆彈擊中。李大貴的瓜地馬拉女朋友開門趕出時,只見到一輛沒有牌照的白色麵包車疾駛而去。
當時瓜地馬拉正處於清剿左派游擊隊的內戰階段,白色麵包車由軍情局G-2行刑隊專用。處決李大貴的達姆彈是聯合國禁用的穿甲彈,進入人體後爆開,也是情治單位專用。
隨後的發展更凸顯出陸以正貪婪之外心狠手辣的一面,除了我們位於第十區雙子星大樓的辦公室所有家具和辦公器材被沒收外,黃敏芳先生在第四區的進出口公司和貨倉也被查封沒收。
黃敏芳夫婦和小兒子由朋友安頓躲避搜捕,我則緊急通報國際特赦﹑保護記者組織,同時以國際日報為美國媒體要求美國大使館對黃敏芳一家的安全提供協助。
陸以正直接透過當地媒體專訪,聲稱中華民國大使館對走私犯法的台商絕不袒護,更何況這還牽涉到不為人知的陰謀。黃敏芳一家被安頓在美國大使館安全名單內的旅館,後來還將黃全家送到機場登機返台,陸以正處置報社相關人員的打算功虧一簣無法得逞。
當時擔任瓜地馬拉軍方參謀本部的朋友在事後給了我一封大使館武官處寫給軍情局G-2的函件影本,由桂姓上校武官簽字。信中要求軍情局注意並「處置」與游擊組織掛勾的台灣公民,名單包括我本人﹑黃敏芳夫婦及一位台籍助理在內。
桂武官後來被台北國防部召回述職,抵達桃園機場時外交護照被當場收回,提前退休後返回瓜地馬拉開烤肉餐廳。
事件後台灣國安局指示駐巴拿馬的修子正將軍前往「坐鎮」,隨後派專人設點常駐瓜地馬拉迄今。
十餘年前呂秀蓮擔任副總統時,有次出訪瓜地馬拉在大學演講,該前武官在場舉布條抗議。他被安全人員推出場時大喊:「我是瓜地馬拉人,你們無權逮捕我!」
國民黨政府對陸以正及所屬一連串犯行不但沒有正式調查,還千方百計非法提前銷毀大使館內所有相關證據。
民進黨執政時我曾經多次向出訪拉丁美洲的外長和國安會的官員提及此案,要求政府成立專案調查,結果是建議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國民黨幹的好事向他們去追討求償。」
馬英九總統如果願意在最後不到三個月的任期裡真正有點作為,下月訪問瓜地馬拉時將是代表國民黨政府向瓜地馬拉白色恐怖血案正式道歉的最佳時機。當然將被安排專訪他的國際媒體朋友,也不會失去這找尋真相的最後機會。
如果馬英九還是不聞不問,標榜轉型正義的民進黨無法逃避必須概括承受,蔡英文就任後成立「瓜地馬拉江南案」特別調查委員會並公佈真相,是時候了。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國民黨擁抱神主牌 (江春男);章太炎痛罵 孫中山;孫國父的另一面(江春男); 富察...Ben Chen "天下為公,比「光明正大」好。"

司馬觀點:國民黨擁抱神主牌 (江春男)

2016年02月25日孫中山受到國共兩黨的捧場,一稱國父,一稱革命的先行者,那時共產中國已成立,而國民黨敗逃來台,為了爭奪道統法統,國民黨把三民主義和國父遺教列為必修課,許多老黨棍藉此混飯吃,靠一本三民主義教材,一混30年,直到台灣民選總統出現後,國父遺教才被取消。

和朝鮮前後輝映

在那個時代,蔣介石是繼承堯舜文武周公和孫中山的道統,萬年國會是法統,國民黨靠這兩個統,統治台灣。
孫中山的遺像和遺囑被列入法律,重要集會都要默念國父遺囑,向遺像行三鞠躬禮,和今日北朝鮮的金氏王朝前後輝映。
民進黨主張取消向遺像行禮,有人呼天搶地,說要廢除國父不要老祖宗了,如果這樣,何不乾脆也一起恢復國父遺囑。
國民黨顯然以為這次敗得不夠徹底,希望以恢復國父遺像作為改革的第一步,甚至乾脆把國父遺教和三民主義列為黨員必修課,說不定更能恢復黨魂黨德。
早些年前,文化界人士提議拍孫中山傳,被一位監察委員警告而放棄。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波瀾萬丈,一生顛沛流離,拍成電影一定很有意思,但守舊派認為碰不得,一碰就砸。
不久前,有一部電影叫《行動代號:孫中山》,故事描寫一尊被廢棄的銅像,沉寂在學校的儲藏室裡,兩個國中生試圖偷出去賣錢。這是一種政治隱喻,也是今天的現實寫照。 

國父光芒漸弱化

近年來,大陸上有很多史料出現,孫中山的陰暗面逐漸曝光,有關辛亥革命,清末新政,袁世凱,陳烔明,聯省自治,和二次革命都受到重新評價,孫中山的光芒一寸一寸弱化,甚至有些學者稱他為國賊,這些翻案文章在台灣很難看到的。因為絕大多數人不關心,關心的人不想碰。
國民黨堅持向國父遺像鞠躬,並定期去慈湖謁陵,這種自取滅亡,自絕於人民的作法,站在政黨利益的立場,民進黨應該樂觀其成,不需要去反對。 

蕭三匝:章太炎真瘋了嗎?

 2016-02-21 蕭三匝 
你見過親自登門送輓聯痛罵死人的嗎?這事兒章太炎做得出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次日,章太炎就來到孫家,擔任追悼會籌備處幹事。“章幹事”不改“瘋子”本色,為孫中山送上了兩副輓聯:



舉國盡蘇俄,赤化不如陳獨秀。
滿朝皆義子,碧雲應繼魏忠賢。 


上聯罵孫中山以俄為師、接受蘇俄控制,下聯罵孫中山有嚴重的專制主義思想,被孫重用的人,多為其私人,很多人因此自稱是他義子。孫中山死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章太炎即以此將孫比作魏忠賢。明朝大太監魏忠賢曾看中碧雲寺,並予以擴建,準備死後葬身於此。魏忠賢生前人稱“九千歲”,滿朝官員多認賊作父,閹豎義子遍天下。



孫郎使天下三分,當魏德萌芽,江表豈曾忘襲許。
南國本吾家舊物,怨靈修浩蕩,武關無故入盟秦。


孫死前,三股軍事勢力逐鹿中國:段祺瑞、張作霖、孫中山。章太炎將孫中山比作孫權,孫權時刻不忘襲擊許昌曹操,孫中山念念不忘北伐。此為上聯之意。中山開軍政府於廣州,行事做派似將粵省看成自家產業,而“盟秦”顯然指其聯蘇。此為下聯之意。

這就是當面掌摑啊,太炎之生猛不下於今世之李思涯矣。好在孫家人倒還大度,沒有轟“章瘋子”滾蛋,只是不把他寫的輓聯在追悼會上展出而已。

太炎尊儒,此舉實違忠恕之道,然不可以此視其為一時衝動。中山逝世3年半後,1928年10月21日,太炎在招商局輪船公司股東會上發表演說:


孫中山之三民主義,東抄西襲,初以推到滿清為民族主義,改專制政體為共和政體曰民權主義。迨後乃欲以聯合平等待我之民族,更倡以黨*治國,及挑起勞資鬥爭。故孫中山後來的三民主義,乃聯外主義、黨治主義、民不聊生主義。今日中國之民不堪命,蔣介石、馮玉祥尚非最大罪魁,禍首實屬孫中山。他們現在說以黨*治國,也不是以黨義治國,乃是以黨員治國,攫奪國民政權,而對外仍以中華民國名義。此與袁世凱稱號洪憲後,仍以中華民國年號對外,意義相同。袁世凱個人要做皇帝,他們是一個黨要做皇帝。這就是叛國。叛國者國民應起而討伐之。故吾謂革命尚未成功,國民尚須努力,應共奮起。


這一回,國民黨可沒那麼客氣了,上海三區黨部立即呈請通緝章太炎。

再一年,國府定都南京,國民黨迎回孫中山靈柩,舉行奉安大典,章太炎又送上了第三副輓聯: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 六十年間成敗異。
生襲中山稱,死伴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這還有完沒完?

措辭倒是客氣了許多,但只將中山比作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過稱許其反清之功而已。此非暗喻中山之三民主義,只完成了民族主義嗎?

章、孫二人,一生數次分合,孫生前生後,被章多次褒貶。1924年前,章、孫政治主張大同小異,章即便貶孫,也不過從其學識(不通國史)、性格(倔強獨斷)等方面立論,可謂亦敵亦友;1924年後,章、孫政見大異,二人關係,可謂亦友亦敵。

章太炎結識孫中山前,報載孫在倫敦被中國公使捕獲,英相為之擔保釋放,章因詢孫於梁啟超。任公乃君憲派健將,自然瞧不起中山,對太炎說:“孫氏主張革命,陳勝、吳廣流也。”太炎回應:“果主張革命,則不必論其人才之優劣也。”

要言之,章、孫二人,皆終生革命家也,然二人對“革命”的定義不同。太炎雖是革命家,畢竟浸淫中國傳統甚深,且以國學大師名世,泛覽其著作,主有限革命論也。中山為革命領袖,當其革命事業屢遭摧折,遂棄經從權,哪管得身後洪水滔天。

革命多為形勢所逼,單純贊成或反對皆屬空談,然國家、社會經不起無休止的革命,革命終將導向建設。因此,革命隊伍中若能適時產生強有力之“反革命分子”,實邦國、生民之幸也。與中山相比,太炎或可稱為革命隊伍中之“反革命分子”,遺憾的是,這個“反革命”未握權柄,其革命家之稱號,主要還是因其文章贏得。


*****
最近談"孫逸仙"或國父們的人多了。
美國的國父們固然也多爭議,不過可以推薦:  
Robert Hughes - American Visions - 8 TV episodes

"The Republic of Virtue" for a playlist of all these uploads in the correct order, go here: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DF4A4

李志德分享了富察貼文
我只分享富察的點評,原始連結是因為去不掉才留在那裡的....
我覺得,台灣的政治,與其在一張PS過的照片上紛紛擾擾,討論國父真相為何,不如把這張照片替換為四個字:正大光明。從此,我們繼續鞠躬行禮,繼續議政,這更符合現代政治。
說白了,孫中山是祖先的概念,代表法統,這恰恰是漢文化裡最不可動搖的政治哲學,就像中共當下嘴巴裡說的九二共識一樣。在明朝,紫禁城的乾清宮所懸掛之牌匾,寫著四個大字:敬天法祖。天,天命傳承到朱家也,祖,朱家人的祖先朱元璋也。雖然沒掛朱元璋的畫像,意思也差不多了。
滿洲皇帝不來這套,他們搬到了紫禁城內,住進了乾清宮裡,看不順眼敬天法祖四字。入關的第一任順治帝,手書四個大字,換掉了敬天法祖。後來,康熙、乾隆親政,也一直親自手書這四字,表示尊崇這種政治理念。這四個字是:
正大光明。
政治的合法性不是天命,更不是祖先。中華民國受禪讓與滿清,其建國的合法性是共和。這本是正大光明之事,亦即滿清不禪讓政權,也要走共和之途。但中華民國即便已經到了台灣,並被迫台化,也已經民主化、真的達成了共和後,猶自陷在中華政治傳統的老把戲裡出不來,真令人不可思議。
中國人,則繼續把毛澤東的巨幅照片懸掛在天安門上,表明其法祖。文革後,其他政治場合,比如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則統統不見。後毛時代的去毛化,這點比台灣在後蔣時代的去蔣化,至少形式上做得更徹底。
不過,相較於官方的僵化,我很贊同台灣民間的政治創意:我在台北若干中小學校園裡,看到蔣公銅像被裝飾得卡通化——萬聖節到,蔣公變成鬼;聖誕節時,再化身白鬍子老人;春節時,則似乎扮相財神爺。台式創意,無外乎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學生們用在蔣公銅像上,很加分。即便那尊銅像猶在,可他已經不再神話,而是娛樂。
最後買書,說些孫文真相。
(1)關於向孫的肖像行三鞠躬禮,始自1928年。《鴉片戰爭:毒品、夢想和中國建構》寫道:
一九二五年,他北上北京與北洋軍閥政府談判,沒多久就死於肝癌。幾乎在同一時間,他的繼任人展開現代中國最缺乏幽默感的國家建構的嘗試。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很快結論說:「總理既歿,則保障總理之一切遺教者,惟有黨之紀律。」 追隨孫的人開始強化其宣傳部,確保黨的路線確實存在,並保證貫徹到全黨各分部;報紙、雜誌及公共演講悉數遵循黨的路線。 (這項成就實在不小;直到一九二四年,新任命為國民黨報總編輯的人,還得很努力確保報紙不再公開地污辱孫逸仙。)一九二六到一九二八年間,由蘇聯訓練及裝備的國民黨部隊北伐全國,戰勝或賂賄軍閥們投降,孫逸仙的接班人們(由執掌黨大權的蔣介石領導)把他們有瑕疵的前領袖神聖化,變成國民黨的政治聖人,志在壟斷代表「中華民族」的所有說法。國民黨部隊北伐統一全國時,向全國撒下成千上萬份傳單、口號、偉大領袖的照片,以及新的青天白日國民黨旗。孫逸仙反帝國主義的《三民主義》和他的遺囑(由爭他遺產的屬下起草,他在去世前半昏迷的狀態下簽字),在一九二八年國民黨政權成立之後,一直跟隨著大眾生活的旋律。每個星期一,在辦公室、學校及軍營,上班工人、學生及士兵都聚集起來,向孫的肖像行三鞠躬禮,聆聽孫的遺囑,並默哀三分鐘。
(2)孫文之有名,是先在台灣,後來再進口到中國大陸。《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來自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一書,有專門一節談論這點。作者寫道:
孫文則只是在外國有名。他因遭清國通緝,四處流亡,而聞名於英美。對中國庶民而言,孫文並非偉大之人,反倒認為緝獲孫文可得朝廷賞金;英國人、美國人則認為孫文或可派上用場而加以利用。
或許日本人也與英美相同的想法吧,但是也有些日本人見孫文相貌堂堂,對他相當著迷,經常跟隨孫文所策劃的革命,或是前往南方參加起事,為孫文革命而戰死。
孫文無論是金錢、人手,全都依靠他人,就算身為客卿也無所謂。實際上,正是因為孫文未在中國本地接受任何漢籍教育,不知中國行事規則、也未與中國人有任何連結,更沒有根據地,故無法打進中國中央,所以客家人孫文只能做一個受外國援助才能從事革命運動的流亡者。日本人認清這一點,最終選擇放棄孫文,孫竟因此轉為與蘇聯合作,如此說來,孫文是極惡劣之人。
然則孫文在中國史上的評價為何如此之高?因為有辛亥革命,才有「中華民國」,有孫文才有蔣介石,蔣介石統治的戰後臺灣,又成為「中華民國」,所以戰後的臺灣賦予孫文正當性,盡量提高孫的地位,認為孫文相當偉大。如此而已。
(3)孫文的真相,四個月後,八旗將出版《素顏的孫中山》一書,可看到國父喜歡吹噓、賣國、喜歡女人、非常專制的真相。(也不要怪他,只是要回到歷史的真實語境內看一個人而已。)

全世界的國父很多,但是除了北韓之外,沒有一個國家還要向國父遺像行禮的,即使是共黨執政的中國和越南,也反對這種個人崇拜。民進黨主張修法廢除,理...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Ben Chen 天下為公,比「光明正大」好。





鍾年晃相片

鍾年晃· 
1940年的報紙,證明一件事,孫逸仙成為國父只是黨意,並非民意。完全不符合時代潮流,是該改變了,但不一定非現在不可,還需要時間讓真相呈現,社會才有共識,水到渠成。

司馬觀點:孫國父的另一面(江春男)



全世界的國父很多,但是除了北韓之外,沒有一個國家還要向國父遺像行禮的,即使是共黨執政的中國和越南,也反對這種個人崇拜。民進黨主張修法廢除,理由十分正當,但國民黨剛剛慘敗,此舉無異於在傷口撒鹽,時間有點太急了。

學者控出賣國家利益

所謂國父也者,都是政治教化和控制的工具,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凡是被捧上神座的,一旦被拉下來,都會很難看。近20年來,關於孫文的檔案次第出現,許多學者對他有完全不同的評價。他勾結外國勢力,出賣國家利益的事證,不勝枚舉。
他在奔走革命的時候,到處募款,向外國人開支票,非法集資,這些姑且不談。他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後,為了討伐袁世凱,主動尋求滿鐵株式會社的幫助,和日本訂立中日盟約,他開出的條件比袁世凱的21條還要慷慨。
他在遊說日本朝野人士時一再聲稱,「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的在滅滿興漢」,「日本如能助中國革命,特以滿蒙讓渡日本。」他也把設立中央銀行的權利讓給日本,並確信,「東亞之安全與福利,全賴於日本之提攜。」這些都有出土檔案佐證。 

臨事機警但不擇手段

吳稚暉評論說,孫文能說海闊天空的大話,但從不記人過,這是他的優點。但宋教仁對他的評價不高,說「他不能開誠布公,作事專制跋扈,有令人難堪處」。但是,梁啟超稱讚他意志力堅強,臨事機警,操守廉潔,對他相當肯定,不過也批評他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著名學者唐德剛曾說,孫氏不擇手段之餘,「把自己的政治地位降低到與地方軍頭一樣,如果他老人家革命及身成功,他不是孫列寧才怪。」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