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國民黨擁抱神主牌 (江春男);章太炎痛罵 孫中山;孫國父的另一面(江春男); 富察...Ben Chen "天下為公,比「光明正大」好。"

司馬觀點:國民黨擁抱神主牌 (江春男)

2016年02月25日孫中山受到國共兩黨的捧場,一稱國父,一稱革命的先行者,那時共產中國已成立,而國民黨敗逃來台,為了爭奪道統法統,國民黨把三民主義和國父遺教列為必修課,許多老黨棍藉此混飯吃,靠一本三民主義教材,一混30年,直到台灣民選總統出現後,國父遺教才被取消。

和朝鮮前後輝映

在那個時代,蔣介石是繼承堯舜文武周公和孫中山的道統,萬年國會是法統,國民黨靠這兩個統,統治台灣。
孫中山的遺像和遺囑被列入法律,重要集會都要默念國父遺囑,向遺像行三鞠躬禮,和今日北朝鮮的金氏王朝前後輝映。
民進黨主張取消向遺像行禮,有人呼天搶地,說要廢除國父不要老祖宗了,如果這樣,何不乾脆也一起恢復國父遺囑。
國民黨顯然以為這次敗得不夠徹底,希望以恢復國父遺像作為改革的第一步,甚至乾脆把國父遺教和三民主義列為黨員必修課,說不定更能恢復黨魂黨德。
早些年前,文化界人士提議拍孫中山傳,被一位監察委員警告而放棄。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波瀾萬丈,一生顛沛流離,拍成電影一定很有意思,但守舊派認為碰不得,一碰就砸。
不久前,有一部電影叫《行動代號:孫中山》,故事描寫一尊被廢棄的銅像,沉寂在學校的儲藏室裡,兩個國中生試圖偷出去賣錢。這是一種政治隱喻,也是今天的現實寫照。 

國父光芒漸弱化

近年來,大陸上有很多史料出現,孫中山的陰暗面逐漸曝光,有關辛亥革命,清末新政,袁世凱,陳烔明,聯省自治,和二次革命都受到重新評價,孫中山的光芒一寸一寸弱化,甚至有些學者稱他為國賊,這些翻案文章在台灣很難看到的。因為絕大多數人不關心,關心的人不想碰。
國民黨堅持向國父遺像鞠躬,並定期去慈湖謁陵,這種自取滅亡,自絕於人民的作法,站在政黨利益的立場,民進黨應該樂觀其成,不需要去反對。 

蕭三匝:章太炎真瘋了嗎?

 2016-02-21 蕭三匝 
你見過親自登門送輓聯痛罵死人的嗎?這事兒章太炎做得出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次日,章太炎就來到孫家,擔任追悼會籌備處幹事。“章幹事”不改“瘋子”本色,為孫中山送上了兩副輓聯:



舉國盡蘇俄,赤化不如陳獨秀。
滿朝皆義子,碧雲應繼魏忠賢。 


上聯罵孫中山以俄為師、接受蘇俄控制,下聯罵孫中山有嚴重的專制主義思想,被孫重用的人,多為其私人,很多人因此自稱是他義子。孫中山死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章太炎即以此將孫比作魏忠賢。明朝大太監魏忠賢曾看中碧雲寺,並予以擴建,準備死後葬身於此。魏忠賢生前人稱“九千歲”,滿朝官員多認賊作父,閹豎義子遍天下。



孫郎使天下三分,當魏德萌芽,江表豈曾忘襲許。
南國本吾家舊物,怨靈修浩蕩,武關無故入盟秦。


孫死前,三股軍事勢力逐鹿中國:段祺瑞、張作霖、孫中山。章太炎將孫中山比作孫權,孫權時刻不忘襲擊許昌曹操,孫中山念念不忘北伐。此為上聯之意。中山開軍政府於廣州,行事做派似將粵省看成自家產業,而“盟秦”顯然指其聯蘇。此為下聯之意。

這就是當面掌摑啊,太炎之生猛不下於今世之李思涯矣。好在孫家人倒還大度,沒有轟“章瘋子”滾蛋,只是不把他寫的輓聯在追悼會上展出而已。

太炎尊儒,此舉實違忠恕之道,然不可以此視其為一時衝動。中山逝世3年半後,1928年10月21日,太炎在招商局輪船公司股東會上發表演說:


孫中山之三民主義,東抄西襲,初以推到滿清為民族主義,改專制政體為共和政體曰民權主義。迨後乃欲以聯合平等待我之民族,更倡以黨*治國,及挑起勞資鬥爭。故孫中山後來的三民主義,乃聯外主義、黨治主義、民不聊生主義。今日中國之民不堪命,蔣介石、馮玉祥尚非最大罪魁,禍首實屬孫中山。他們現在說以黨*治國,也不是以黨義治國,乃是以黨員治國,攫奪國民政權,而對外仍以中華民國名義。此與袁世凱稱號洪憲後,仍以中華民國年號對外,意義相同。袁世凱個人要做皇帝,他們是一個黨要做皇帝。這就是叛國。叛國者國民應起而討伐之。故吾謂革命尚未成功,國民尚須努力,應共奮起。


這一回,國民黨可沒那麼客氣了,上海三區黨部立即呈請通緝章太炎。

再一年,國府定都南京,國民黨迎回孫中山靈柩,舉行奉安大典,章太炎又送上了第三副輓聯: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 六十年間成敗異。
生襲中山稱,死伴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這還有完沒完?

措辭倒是客氣了許多,但只將中山比作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過稱許其反清之功而已。此非暗喻中山之三民主義,只完成了民族主義嗎?

章、孫二人,一生數次分合,孫生前生後,被章多次褒貶。1924年前,章、孫政治主張大同小異,章即便貶孫,也不過從其學識(不通國史)、性格(倔強獨斷)等方面立論,可謂亦敵亦友;1924年後,章、孫政見大異,二人關係,可謂亦友亦敵。

章太炎結識孫中山前,報載孫在倫敦被中國公使捕獲,英相為之擔保釋放,章因詢孫於梁啟超。任公乃君憲派健將,自然瞧不起中山,對太炎說:“孫氏主張革命,陳勝、吳廣流也。”太炎回應:“果主張革命,則不必論其人才之優劣也。”

要言之,章、孫二人,皆終生革命家也,然二人對“革命”的定義不同。太炎雖是革命家,畢竟浸淫中國傳統甚深,且以國學大師名世,泛覽其著作,主有限革命論也。中山為革命領袖,當其革命事業屢遭摧折,遂棄經從權,哪管得身後洪水滔天。

革命多為形勢所逼,單純贊成或反對皆屬空談,然國家、社會經不起無休止的革命,革命終將導向建設。因此,革命隊伍中若能適時產生強有力之“反革命分子”,實邦國、生民之幸也。與中山相比,太炎或可稱為革命隊伍中之“反革命分子”,遺憾的是,這個“反革命”未握權柄,其革命家之稱號,主要還是因其文章贏得。


*****
最近談"孫逸仙"或國父們的人多了。
美國的國父們固然也多爭議,不過可以推薦:  
Robert Hughes - American Visions - 8 TV episodes

"The Republic of Virtue" for a playlist of all these uploads in the correct order, go here: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DF4A4

李志德分享了富察貼文
我只分享富察的點評,原始連結是因為去不掉才留在那裡的....
我覺得,台灣的政治,與其在一張PS過的照片上紛紛擾擾,討論國父真相為何,不如把這張照片替換為四個字:正大光明。從此,我們繼續鞠躬行禮,繼續議政,這更符合現代政治。
說白了,孫中山是祖先的概念,代表法統,這恰恰是漢文化裡最不可動搖的政治哲學,就像中共當下嘴巴裡說的九二共識一樣。在明朝,紫禁城的乾清宮所懸掛之牌匾,寫著四個大字:敬天法祖。天,天命傳承到朱家也,祖,朱家人的祖先朱元璋也。雖然沒掛朱元璋的畫像,意思也差不多了。
滿洲皇帝不來這套,他們搬到了紫禁城內,住進了乾清宮裡,看不順眼敬天法祖四字。入關的第一任順治帝,手書四個大字,換掉了敬天法祖。後來,康熙、乾隆親政,也一直親自手書這四字,表示尊崇這種政治理念。這四個字是:
正大光明。
政治的合法性不是天命,更不是祖先。中華民國受禪讓與滿清,其建國的合法性是共和。這本是正大光明之事,亦即滿清不禪讓政權,也要走共和之途。但中華民國即便已經到了台灣,並被迫台化,也已經民主化、真的達成了共和後,猶自陷在中華政治傳統的老把戲裡出不來,真令人不可思議。
中國人,則繼續把毛澤東的巨幅照片懸掛在天安門上,表明其法祖。文革後,其他政治場合,比如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則統統不見。後毛時代的去毛化,這點比台灣在後蔣時代的去蔣化,至少形式上做得更徹底。
不過,相較於官方的僵化,我很贊同台灣民間的政治創意:我在台北若干中小學校園裡,看到蔣公銅像被裝飾得卡通化——萬聖節到,蔣公變成鬼;聖誕節時,再化身白鬍子老人;春節時,則似乎扮相財神爺。台式創意,無外乎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學生們用在蔣公銅像上,很加分。即便那尊銅像猶在,可他已經不再神話,而是娛樂。
最後買書,說些孫文真相。
(1)關於向孫的肖像行三鞠躬禮,始自1928年。《鴉片戰爭:毒品、夢想和中國建構》寫道:
一九二五年,他北上北京與北洋軍閥政府談判,沒多久就死於肝癌。幾乎在同一時間,他的繼任人展開現代中國最缺乏幽默感的國家建構的嘗試。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很快結論說:「總理既歿,則保障總理之一切遺教者,惟有黨之紀律。」 追隨孫的人開始強化其宣傳部,確保黨的路線確實存在,並保證貫徹到全黨各分部;報紙、雜誌及公共演講悉數遵循黨的路線。 (這項成就實在不小;直到一九二四年,新任命為國民黨報總編輯的人,還得很努力確保報紙不再公開地污辱孫逸仙。)一九二六到一九二八年間,由蘇聯訓練及裝備的國民黨部隊北伐全國,戰勝或賂賄軍閥們投降,孫逸仙的接班人們(由執掌黨大權的蔣介石領導)把他們有瑕疵的前領袖神聖化,變成國民黨的政治聖人,志在壟斷代表「中華民族」的所有說法。國民黨部隊北伐統一全國時,向全國撒下成千上萬份傳單、口號、偉大領袖的照片,以及新的青天白日國民黨旗。孫逸仙反帝國主義的《三民主義》和他的遺囑(由爭他遺產的屬下起草,他在去世前半昏迷的狀態下簽字),在一九二八年國民黨政權成立之後,一直跟隨著大眾生活的旋律。每個星期一,在辦公室、學校及軍營,上班工人、學生及士兵都聚集起來,向孫的肖像行三鞠躬禮,聆聽孫的遺囑,並默哀三分鐘。
(2)孫文之有名,是先在台灣,後來再進口到中國大陸。《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來自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一書,有專門一節談論這點。作者寫道:
孫文則只是在外國有名。他因遭清國通緝,四處流亡,而聞名於英美。對中國庶民而言,孫文並非偉大之人,反倒認為緝獲孫文可得朝廷賞金;英國人、美國人則認為孫文或可派上用場而加以利用。
或許日本人也與英美相同的想法吧,但是也有些日本人見孫文相貌堂堂,對他相當著迷,經常跟隨孫文所策劃的革命,或是前往南方參加起事,為孫文革命而戰死。
孫文無論是金錢、人手,全都依靠他人,就算身為客卿也無所謂。實際上,正是因為孫文未在中國本地接受任何漢籍教育,不知中國行事規則、也未與中國人有任何連結,更沒有根據地,故無法打進中國中央,所以客家人孫文只能做一個受外國援助才能從事革命運動的流亡者。日本人認清這一點,最終選擇放棄孫文,孫竟因此轉為與蘇聯合作,如此說來,孫文是極惡劣之人。
然則孫文在中國史上的評價為何如此之高?因為有辛亥革命,才有「中華民國」,有孫文才有蔣介石,蔣介石統治的戰後臺灣,又成為「中華民國」,所以戰後的臺灣賦予孫文正當性,盡量提高孫的地位,認為孫文相當偉大。如此而已。
(3)孫文的真相,四個月後,八旗將出版《素顏的孫中山》一書,可看到國父喜歡吹噓、賣國、喜歡女人、非常專制的真相。(也不要怪他,只是要回到歷史的真實語境內看一個人而已。)

全世界的國父很多,但是除了北韓之外,沒有一個國家還要向國父遺像行禮的,即使是共黨執政的中國和越南,也反對這種個人崇拜。民進黨主張修法廢除,理...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Ben Chen 天下為公,比「光明正大」好。





鍾年晃相片

鍾年晃· 
1940年的報紙,證明一件事,孫逸仙成為國父只是黨意,並非民意。完全不符合時代潮流,是該改變了,但不一定非現在不可,還需要時間讓真相呈現,社會才有共識,水到渠成。

司馬觀點:孫國父的另一面(江春男)



全世界的國父很多,但是除了北韓之外,沒有一個國家還要向國父遺像行禮的,即使是共黨執政的中國和越南,也反對這種個人崇拜。民進黨主張修法廢除,理由十分正當,但國民黨剛剛慘敗,此舉無異於在傷口撒鹽,時間有點太急了。

學者控出賣國家利益

所謂國父也者,都是政治教化和控制的工具,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凡是被捧上神座的,一旦被拉下來,都會很難看。近20年來,關於孫文的檔案次第出現,許多學者對他有完全不同的評價。他勾結外國勢力,出賣國家利益的事證,不勝枚舉。
他在奔走革命的時候,到處募款,向外國人開支票,非法集資,這些姑且不談。他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後,為了討伐袁世凱,主動尋求滿鐵株式會社的幫助,和日本訂立中日盟約,他開出的條件比袁世凱的21條還要慷慨。
他在遊說日本朝野人士時一再聲稱,「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的在滅滿興漢」,「日本如能助中國革命,特以滿蒙讓渡日本。」他也把設立中央銀行的權利讓給日本,並確信,「東亞之安全與福利,全賴於日本之提攜。」這些都有出土檔案佐證。 

臨事機警但不擇手段

吳稚暉評論說,孫文能說海闊天空的大話,但從不記人過,這是他的優點。但宋教仁對他的評價不高,說「他不能開誠布公,作事專制跋扈,有令人難堪處」。但是,梁啟超稱讚他意志力堅強,臨事機警,操守廉潔,對他相當肯定,不過也批評他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著名學者唐德剛曾說,孫氏不擇手段之餘,「把自己的政治地位降低到與地方軍頭一樣,如果他老人家革命及身成功,他不是孫列寧才怪。」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