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邱浩修 (臺灣建築學會數位轉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大渡山-東海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主任 @haohsiu.chiu )意外的新旅程;The Economics of Superintelligence 「超智慧經濟的預測」 ….摘錄自「經濟學人」


@haohsiu.chiu



 Interviews 訪談記錄

意外的新旅程

 九月 1 , 2025  

邱浩修

 

 

【編按】2025年7月30日,理事長確定「AI合作框架協議  II修訂版」,7月31日張運宗與邱浩修向張校長報告後,DDS THU AI中心進入新階段,擘畫開拓AI中心的羅文聰卸下主任,由邱浩修接任,並請羅文聰擔任策略長,持續推動產業轉型。 8月18日,邱浩修召集策略小組會議,張嘉修副校長、林惠真研發長、張運宗出席,確認114年度專案計畫,光點計畫擴大對東海內、外的影響力將是AI中心努力的重心。 

8月1日邱浩修接任後,旋在FB發表「意外的新旅程」一文,對象雖以建築行業為主,然其大旨堪為DDS THU AI中心在新時代的宣言。 

 

 

  深感榮幸除了獲邀新任臺灣建築學會數位轉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8/1起也在資工系羅文聰教授之後,同步接下「大渡山-東海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主任的任務。 自己其實也頗感詫異,長期作為一名專注在建築教育的工作者,曾擔任過深富人文精神傳統的東海建築系主任,在此當下,如何能涉入而引領AI在高等教育的發展?然而,面對領域邊界快速融合變化的時代,恰恰是接下此任的冒險起點,也是必須直面的時代命題。 

 

  Google 前執行長Eric Schmidt前不久提出的「舊金山共識」已非空談,矽谷領袖們對AI將在極短時間內(平均三到六年)徹底顛覆人類活動各層面的堅定信念。 這不僅僅是預測,更是一種「技術信念驅動的社會轉型」,關鍵參與者的集體行動正加速AI社會預言的自我實現。 我們正處於一個「用即刻學」取代「學用合一」的知識轉型期。 傳統教育所預設的線性路徑,在AI工具的疾速迭代面前已顯得捉襟見肘。 AI工具的普及與進化,迫使我們重新審視知識的本質:學習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透過不斷的「用」去反思、去創造、去迭代。 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變革,更是認識論上的學習革命。 

 

  這波由「語言革命」、「代理人革命」與「推理革命」三大AI匯聚力量所驅動的變革,其協同效應正帶來指數級的發展。 當AI導入的創造性變革,開始重於AI技術研發,我們必須意識到,所謂的「學科和專業門檻」正逐漸消弭。 連建築這樣被視為人類文明最古老、穩固、前工業化的產業,也正被AI的浪潮所敲打。 從建築背景到涉入AI,並非偶然的錯位,而更多是一個象徵:意示著AI不再是特定技術領域的專屬,而是所有人類活動的共在。 它挑戰著我們對於「學科」與「知識邊界」的既有認知。 如同Schmidt所言,AI「被低估了,而非被高估了」,其真正、迫在眉睫的深層影響仍被嚴重低估。 

 

  因此,期待人工智慧中心的任務,並非只是技術的應用推廣,更是探索教育典範的重塑與改變產業模式的再定義過程,讓AI融入東海傳統人文思維,成為東海學子的共同底蘊,而非特定科系的知識技能。 這不僅是為了「學用合一」,更是為了讓學生在未來時刻變動的不確定性中,具備「用即刻學」的自主判斷與應變能力。 

 

  東海AI中心將秉持「教育轉化」及「產業+」兩大任務,並協助推動TPR。 我們不僅要將AI內化於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更要主動「以AI連結產業」,促成實踐與理論的交互辯證,使東海成為產業轉型的夥伴與後盾。 在羅前主任的洞見與努力下,除了先前已經與台中榮總(智慧醫療)、板金產業聯盟(智慧製造),目前研發團隊也在法律顧問(智慧服務)以及執行經濟部價創計劃,從建設公司、建築師事務所與營造的建築產業,積極進行設計到營建的智慧轉型研發。 

 

  但在擁抱「生成式AI、AI代理人、GAI通用人工智慧到超級智慧」等不斷進化的顛覆性技術的同時,我們卻也意識到AI發展所帶來的倫理的新挑戰。 如同部分批判性觀點所指出,我們需警惕「迴聲室效應」與科技巨頭可能造成的權力集中、加劇不平等、貶低人類勞動價值,甚至威脅基本人權的風險。 因此,AI推進必須納入人文社會的視角,引導學生與社會進行深度的價值倫理判斷。 我們必須反思:當AI日益聰明,人類智慧的價值該如何定義?當AI無所不在,人性的關懷又該如何彰顯?一個流於工具理性而沒有價值判斷的AI,或將迷失方向,導致AI無意識的工具目標,威脅人類精神文明甚至生存福祉的意外後果。 

 

  這場由AI啟動的深刻變革,不僅是科技的躍進,更是人類心智與社會結構的重新校準。 是激進的也是謹慎的,期待未來與更多同行夥伴,共同參與這場冒險,探索AI教育與人文、科技與產業演化的各種正向可能。 



wwwww

The Economics of Superintelligence
「超智慧經濟的預測」 ….摘錄自「經濟學人」
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預計將全面重塑未來的經濟模式與人類社會結構,其影響範圍之廣、變革之深,堪比工業革命甚至更甚。以下是這些變化將如何展開的方面:
經濟增長的空前加速:
* AI 的能力屢屢超越預測,例如大型語言模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金,比專家預期提前了 18 年。
* 科技巨頭預計AI 將在數年內超越人類在所有認知任務上的能力。
* AI 不受人口因素限制,技術專家預計 AI 將迅速加速新發現的步伐,甚至能夠監督自身的改良。
* 這種運算能力的躍進將可能帶來「第二次經濟增長大爆炸」,使財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積。
* 有預測指出,一旦 AI 能夠執行 30% 的任務,年增長率將超過 20%。
* 自我改進的 AI(超智慧)有望使人類獲得所有可用知識,消除能源和人類壽命的限制,經濟的唯一制約將僅剩下物理學定律。
勞動力市場的徹底轉變:
* 達到人類水準的 AI 將使得使用運算能力完成任務的成本限制了工資,工人的報酬將不會比數位組件高出多少。
* **能直接補充 AI 且技能無法被自動化的頂尖人才將獲得豐厚回報**。
* 新興的入門級工作將比被取代的舊工作更優渥,但這些工作會屬於那些擁有與 AI 相關資本的人,他們將佔據越來越大的經濟產出份額。
* 在自動化和勞動力供應存在瓶頸的地方,工資可能會上漲,這種現象被稱為「奶牛病」(cow-sickness),甚至可能導致可觀測到的 GDP 下降。
* 人類最終可能會與 AI 展開競爭,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挑戰。
* 如果社會的主要運作被自動化,人類將面臨「人類能力衰退」的風險。
財富分配與社會不平等加劇:
* 擁有 AI 相關資本的人將鯨吞經濟產出中越來越大的份額。
* 儘管平均工資可能飆升,更高的不平等也可能引發對財富重新分配的要求。
* 無法或不願利用 AI 熱潮的國家可能面臨資本外逃。
金融市場的波動與再融資挑戰:
* 隨著哪些公司在「贏家通吃」的競爭中勝出或落敗變得明朗,股市可能會出現劇烈波動。
* 為了說服人們放棄資本進行投資以產生更強大的力量,將需要更高的利率,這可能導致長期資產價格下跌。
* 在一個爆炸性增長的場景中,若利率保持不變但經濟持續增長,可能需要以 20-30% 的利率為債務再融資,這將使收入增長的債務人受苦,而那些收入沒有與失控增長掛鉤的人將遭受重創。
宏觀經濟不穩定與政治動盪:
* 如果中央銀行未能及時提高利率,通貨膨脹可能會失控。
* 各國政府將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切,從稅基、教育到公民權利的保護。
* 國家也將擁有更強大的工具來監控和操控人口,這可能導致政治動盪。
人類與 AI 的關係及人類智慧的定位:
* DeepMind 提出的「結構性風險」指出,單個人或團體之外的更大規模系統性問題可能出現。
* 人類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智慧被超越。
* 然而,人類仍將需要智慧。
* 有樂觀的看法認為,人類仍會愛家人、發揮創造力、打球、游泳。
* 也有人認為,人類將是未來 AI 系統(包括超級智慧)的「老闆」。
* 儘管如此,懷疑者擔心業界未必真正為悲觀情境做好準備,而犬儒派則認為商業利益會阻止他們投入應有的安全措施。
AI 的快速發展是由於各實驗室之間的「孤注一擲」競爭,深信率先突破者將獲得最大好處,因此安全問題被擠壓到邊緣。AI 的「遞迴自我改進」(AI 幫助研發更好的 AI)預計將持續拉開領先實驗室與競爭對手的距離,進一步加速其發展。這種加速的趨勢在資本支出上的急遽上升和業內人士對 AGI 快速到來的預測中顯而易見,例如 Anthropic 聯合創辦人 Jack Clark 預計 AGI 將在 2027 年到來,DeepMind 聯合創辦人 Demis Hassabis 則認為十年內 AI 將能匹敵人類能力。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