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鍾玲教授的臉書特色:各地學生朋友訪高雄探望; 鍾玲從容寫回憶錄第二部: 《我的紅楓歲月》九歌2025/08/ 在美國九年半的生活點滴——從威士康辛大學攻讀碩博士,到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分校任教,記錄了她在學術與人生旅途中的成長與掙扎。從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 接續《我的青芽歲月》記錄自祖輩至二十二歲赴美前的生命軌跡)


鍾玲教授的臉書特色:各地學生朋友訪高雄探望; 鍾玲從容寫回憶錄第二部: 《我的紅楓歲月》九歌2025/08/ 在美國九年半的生活點滴——從威士康辛大學攻讀碩博士,到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分校任教,記錄了她在學術與人生旅途中的成長與掙扎。從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 接續《我的青芽歲月》記錄自祖輩至二十二歲赴美前的生命軌跡)

我的紅楓歲月

作者: 鍾玲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25/08/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集學者與作家於一身的鍾玲,自七○年代獲得美國威士康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後,於國內外各大學任教,學術表現卓著。其創作橫跨詩、散文、小說領域,更延伸至胡金銓導演《山中傳奇》的劇本撰寫。繼《我的青芽歲月》後,鍾玲再度循著老照片追索回憶,以自述性散文筆法交織國族記憶與個人生命歷程,從赴美留學,旅居美國、香港,到與導演胡金銓的婚姻,細膩描摹她在異鄉受到深遠啟發的「紅楓歲月」。

  《我的青芽歲月》記錄自祖輩至二十二歲赴美前的生命軌跡;《我的紅楓歲月》則銜接書寫她在美國九年半的生活點滴——從威士康辛大學攻讀碩博士,到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分校任教,記錄了她在學術與人生旅途中的成長與掙扎。從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美國正處於激盪年代,她身處前衛的大學校園與多元的國際合作宿舍,親歷反越戰浪潮、黑人民權運動與女性主義思潮。作者在威大學生宿舍時曾接到電話邀約她去擔任《花花公子》的兔女郎,羞恥懊惱地拒絕了,但美國室友卻流露欣羨的神色,令她驚詫東西文化的差異之大。她住在滿是嬉皮世代的宿舍,對迷幻藥的普遍感到震撼,更因其性方面的隨便態度而飽受驚嚇,保守的她被稱為多刺女孩。在嬉皮文化與學術殿堂之間,她一方面體驗西方思潮流變,一方面潛心鑽研文明精粹,描繪出早期留學生在異域雪地中、孤寂與衝擊交錯的環境裡,如何踽踽而行,默默築夢。

  鍾玲從容遊走於大歷史與個人記憶之間,運筆轉換自如。她珍視每一段生命中的奇緣:碩博士論文聚焦於美國詩人蓋瑞.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羅斯,並與二人結為知交。史耐德是垮掉的一代的成員,也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環保詩人,更將東方文化傳播至美國,鍾玲近距離觀察他並帶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雷克羅斯是舊金山文藝復興的中心人物,致力於中國古典詩歌翻譯,鍾玲與其相識,則促成兩人合作翻譯中國古詩的文學因緣。她寫與余光中、白先勇等文壇耆宿的深厚情誼;刻畫林懷民舞台背後的一絲不苟;對夏志清初見面便評林懷民似「吸鴉片者」的俏皮語錄,以及鄭愁予遠離想像中蹄聲達達、風流瀟灑的浪子形象,描畫出一幅幅鮮活的文學群像。書中情感篇章亦扣人心弦,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與胡金銓導演那場宛如電影般的閃電婚姻——迅疾且戲劇化,卻真實如她筆下的每一段人生。

  由青澀稚拙的青芽蛻變為成熟內斂的紅楓,彷彿走過了一段四季更迭的旅程。紅楓不僅象徵北美四時分明的自然風貌,也是作者青春歲月的深刻隱喻。全書採自述筆法,非以編年為序,而採抒情的散文語調,召喚那些散落於美國各地、在時光中沉澱與思索的人間風景。四十六篇文章如同生命中四十六部光影斑斕的短片,在細膩入微的情感運鏡與優雅真摯的語言交織中,勾勒出一個逐漸遠去的時代風華與鮮活的人物剪影。不單是作者獻給青春時光的一篇篇動人情書,更為文學長河流注入一束束煙火般閃耀的生命力。

  目標讀者群
  喜歡閱讀散文的讀者、喜歡閱讀自傳性文章的讀者、喜愛鍾玲作品的讀者

本書特色

  ★ 繼《我的青芽歲月》後,鍾玲再度循著老照片追索記憶,融合個人生命史與國族歷史,以四十六篇自述性散文,描述住在美國九年半的經歷。

名人推薦

  作家 甘耀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李瑞騰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單德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須文蔚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黃心雅
  作家 鍾文音
  國立清華大學國防學士班總導師 鍾堅
  專文推薦

  《我的紅楓歲月》披沙揀金,時光低語,不時令人見到高光畫面,讀起來不枯燥。——作家甘耀明

  本書其實是她青春歲月裡在域外的愛、生活與學習,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七六的九年半期間,她之所愛,師長、同行、室友、愛人,以及各具特色的校園,經由書寫,生動而鮮明。——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李瑞騰

  栩栩如生的寫真文字,重現作者鍾玲的多元面向:面對挑戰的勇氣,堅持到底的毅力,坦誠待人的性情,知足常樂的胸襟,感恩圖報的真誠,熱心奉獻的投入……凡此種種都躍然紙上,真可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單德興

  鍾玲驚人的韌性和努力,讓這本始於浪漫抒情的青春抒寫,展現出生命中色彩斑斕、充滿歷練的「紅楓歲月」,絕對是當代重要的女性生命書寫的典範,更為文學史添上了充滿人間煙火的生命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須文蔚

  若說《我的青芽歲月》記述童年與家國記憶,《我的紅楓歲月》則聚焦詩學與自然,呈現跨文化女性知識分子在異地自然環境與多語詩學的激盪中,完成自我與創作的蛻變。——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

  將一本個人的回憶錄開展成時代的不朽故事,每一篇都像是一部短片,見證一個年輕女性的蛻變史,見證一個消失年代的重返。——作家鍾文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鍾玲

  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職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區、香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任協理副校長、院長及教授等。著有小說《餘響入霜鐘:禪宗祖師傳奇》、《深山一口井》、《修行的女人》(九歌)、《鍾玲極短篇》(爾雅;香港,匯智)、《天眼紅塵》(北京,人民文學);詩集《芬芳的海》(大地)、《霧在登山》(匯智);散文集《我的青芽歲月》(九歌)、《發光的人》(佛光文化事業)、《大地春雨》(香港,天地)等。學術專書五本。


目錄
各界推薦 甘耀明、李瑞騰、單德興、須文蔚、黃心雅、鍾文音、鍾堅
前言

第一輯 騷亂激進的美國校園
1. 恩師劉紹銘的俠客行
2. 兩種截然不同的宿舍:保守和前衛
3. 煙硝瀰漫的留學日子
4. 嬉皮亂象中的理想主義
5. 文化中流砥柱胡菊人和唐朝詩隱寒山
6. 三座山水絕佳的校園塑造我
7. 北國冰雪的凌厲

第二輯 威士康辛大學教授群像
8. 我的指導老師亞瑟.孔斯特教授
9. 長在異國的大樹——周策縱老師
10. 聞名國際的艾略特專家盧飛白教授
11. 威大美國教授印象

第三輯 文字創作和生命創作
12. 美國民謠歌手瓊.拜亞和我的嚮往
13. 跟一個懷著夢的人走進荒野
14. 連寫詩和做夢都用英文
15. 文化推手林衡哲發掘作家鍾玲
16. 在愛荷華結識大詩人瘂弦和鄭愁予、舞蹈家林懷民
17. 香港短命詩人溫健騮的濃縮人生
18. 詩歌朗誦饗宴:Robert Creeley, Don L. Lee & Gary Snyder

第四輯 內心如何得以平衡?
19. 既疏離又親近的台灣鄉土
20. 感謝那些年中學課本裡的中華文化教材
21. 痛哭失聲的背後
22. 冰河創造美景,朋友平穩心情
23. 綜合學科大考試的夢魘
24. 越界的比較文學,多重的人生視角
25. 千萬不要在陌生地方生重病
26. 特立獨行的人和游擊隊餅傳奇

第五輯 聖芭芭拉城的文學奇遇
27. 美國詩人雷克羅斯翻譯中國詩歌的謎底
28. 跟雷克羅斯合作翻譯兩本書的緣分
29. 透過雷克羅斯瞭解美國人的可能性
30. 1970年我眼中的白先勇和小說《台北人》

第六輯 由研究生到助理教授
31. 1972年粵語班播下的種子開花了
32. 博士袍經歷的五十年歲月
33. 覓職記:山窮水盡疑無路
34. 第一份教職:美國大學學系的生生滅滅
35. 美國大學教師生活上的第一次
36. 台灣旅美小說家於梨華的溫熱個性

第七輯 深入美國生活、美洲大地
37. 美國學生帶我體驗美洲大地
38. 美國詩人史耐德創建北加州的山中家園
39. 史耐德說人要找自己的土地
40. 史耐德的文化洞見和文友情誼
41. 我見過三位史耐德太太

第八輯 回歸東方
42. 越洋來北美相聚的家人
43. 他啟航時:小說家李永平
44. 胡金銓的出現是什麼機緣
45. 迅雷求婚、閃電訂婚
46. 紐約市星光耀眼的訂婚宴
收回


前言

  《我的紅楓歲月》想帶給讀者你,怎麼樣的人間風景呢?帶給你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美國激昂的時代,我在一座前衛的大學校園裡,經驗風起雲湧的逆向文化:反越戰遊行、黑人力量運動、女權運動。我一面深入嬉皮世代的生活,一面苦讀學習西方文明。後來美國經濟下滑緊縮那幾年,好不容易找到大學教職,但其中一個聘我的科系,慘遭裁撤,幸虧我剛剛創辦的另一個學術單位,中國研究學士部門,不僅包庇我,而且培育出美國未來的外交、法律傑出人才。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以兩位美國著名的詩人為題材──蓋瑞.史耐德(Gary Snyder)和肯尼斯.雷克羅斯(Kenneth Rexroth)──我不但結識他們,還變成終生的朋友,那是怎麼樣的緣分呢?

  這本回憶錄《我的紅楓歲月》是《我的青芽歲月》(二○二二)的續集。《我的青芽歲月》由我祖輩、父母輩寫起,寫到二十二歲離開台灣赴美留學。《我的紅楓歲月》由二十二歲寫到三十一歲,描述住在美國九年半的經歷,這九年半前段在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讀碩士、博士,後段在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區任助理教授。呈現了留學和工作的體驗,我的感情生活,還有這些經驗帶來的感悟。又描繪這期間結識的港台文壇和學界人物,希望描繪出他們的風采和精神,包括劉紹銘、胡菊人、周策縱、瘂弦、鄭愁予、林懷民、溫健騮、楊牧、白先勇、於梨華、李永平等,當然讀者你如果好奇胡金銓和我的終生大事,書裡寫得很詳細。

  本書分為八輯,共四十六章。四十六篇散文,貫穿歲月和空間,構成這本回憶錄。八輯分別為:「騷亂激進的美國校園」、「威士康辛大學教授群像」、「文字創作和生命創作」、「內心如何得以平衡?」「聖芭芭拉城的文學奇遇」、「由研究生到助理教授」、「深入美國生活、美洲大地」和「回歸東方」。這八個標題顯示這本書側重美國生活、美洲大自然的體驗和感悟,也反思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反思事件的前因後果。

  我用「紅楓」比喻這段歲月,因為楓葉轉紅象徵北美四季分明的氣候和景物。台灣的主調顏色是終年無處不在的綠,如果某地有幾棵楓樹、槭樹、落羽松,就寶貝得不得了!它們葉子一現微紅,人們蜂擁看紅葉。那裡像在北美洲大陸,大片大片楓樹林,火燒一樣遍燃!我這一生只有這九年半沒有住亞洲地區,其他時間,幼兒時期住過重慶、南京、日本東京;成長於台灣;之後在台灣、香港、澳門都工作多年。在美國這九年半,我親身體驗傳統殊異的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

  一九六七年我被台灣留學潮的浪頭,推湧到美國。之前一直活在溫暖的、不同的安樂窩裡:家庭,兒時玩伴,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都是寵愛我、包容我、保護我的群體。一到美國,我落單了,必須一個人面對不測的未來、面對嚴冬的冰雪、面對西方文明、一個人面對不同文、不同種的白人社會,還要在其中爭一席之地。我算是走過來了,而且我還探出頭,因為正值年輕,敢於冒險,對新大陸的一切充滿好奇。我探索它的大自然、探索本地的政治和文化活動,以及進入在地人的心靈世界。這些一一記錄下來,希望對讀者你,本書有可讀之處。

  寫書這三年,常問自己,何必寫這本書呢?我算什麼?別人為什麼要讀我的生活回憶錄?我寫的東西對別人真的有幫助嗎?想來除非寫的內容,對別人在生活上有所啟發,哪怕只有一丁點啟發,否則真沒有必要寫下來。如果我自己先達到啟悟,寫下啟悟的內容,或可能啟發別人。於是我整理每一段回憶時,在下筆前,先嘗試周延地、客觀地檢視這段回憶,檢視的時候,網路幫了我很大的忙。在我補充和調整回憶後,有了新的感受,就得到小小的啟悟,這才寫下來。例如有關博學鴻儒周策縱老師的回憶,第九章「長在異國的大樹──周策縱老師」,原本只打算撰寫受教於他的經過,下筆前我廣為檢視美國各大學的華籍漢學家,發現他們在美國工作的歷史緣由,是因為中國國內的大變化,這才有了新的啟悟,瞭解周老師沒有歸國,長留美國的夙因。我們往往忽略了所在的社會、歷史潮流、忽略了國內外大變化對我們人生的影響。

  這本書不僅是回憶錄,也探索生活史的發展。常常那九年半發生的事是生活史的源頭,我會順著源頭描寫這條河中、下游豐沛的河水、兩岸的風景。例如三十一章「一九七二年粵語班播下的種子開花了」描寫在威士康辛大學最後一年,為香港同學開了一個國語班,因為我國語和粵語雙通,這班是免費的。三十年後我到香港浸會大學任職,跟這群朋友常常相聚,感情醇厚;國語班開班四十年後,我在澳門大學任書院院長,請他們之中的財經專家和教授,由香港來書院舉辦「金融風暴與金融道德」之類的座談,我們同心協力教育下一代的品德,這一切的源頭是就一點無私之心。

  在美國這九年半,我為攻讀碩士、博士努力用功,後來在大學教書,也用心在備課上,所以回憶錄的內容難免掉書包,希望讀者讀到書中的詩句、文句時,耐心一點,也許會讀出趣味來。我推展《我的紅楓歲月》的時間和空間,努力探索歷史的和心理層次的意義。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有關自己,有關別人的內在,希望讀者你也有所得。

鍾玲 二○二五年三月十三日於高雄
收回

詳細資料
ISBN:9789864508167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