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 眾生報:每日人事物 2025 1102 週日 PLUS 】溫故知新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kjv)。 漢清講堂幾部影片。許文龍贈政府 奇美美術館。 畢業60同學會側記— 首場活動記事王晃三──和謝清俊及 其他 4 人 2023。】阿城《威尼斯日記》 。ART: 莫內起初並不情願,但威尼斯最終還是吸引了他阿城,。《祖先與永恆》(潔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考古藝術文集)。《電子發展月刊 電子產品品質可靠性專輯 》1983年9月號 .

 【 眾生報:每日人事物 2025 1102 週日 PLUS 】

【 眾生報:每日人事物 2025 1102 週日 PLUS 】溫故知新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kjv)。 漢清講堂幾部影片。許文龍贈政府 奇美美術館。  畢業60同學會側記— 首場活動記事王晃三──和謝清俊及 其他 4 人 2023。】阿城《威尼斯日記》 。ART: 莫內起初並不情願,但威尼斯最終還是吸引了他。《祖先與永恆》(潔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考古藝術文集)。《電子發展月刊 電子產品品質可靠性專輯 》1983年9月號 . 
「James和諸位朋友: 感謝轉播和品點: 文字意在紀念70年代初大肚山的一些人與事.他們只存在想像國度.... 」

清晨 送報的伯母 風雨無阻 叮嚀
從美軍電台的《月光》 迎向《人子》
花園內 祖輩孫女相依 你擔起雙肩 感恩 灌溉
竹林老和尚 放下癡情 普濟寺樹庭下的素餐
夢谷的頑石 紅土的印象 蘋果綠的水袖
在星光燦爛的圖書館引道之外 等妳千年
如一聲嘆息
你看 路思義的鏡牆上
昔日的舞姿凍結 霧
夜的眼神 “小貓的步”


20141101
昨天。亡友張忠樸的太太和女兒 (臺大博士生)來訪。雖說忠樸來訪是14年前的事,對我而言,恍如昨日 (正如在尋智網站讀其訃聞)。女兒住的學校宿舍,月租是父親在東海的半年租金,又不能隨意讓媽媽來住。東海的校慶又到了,有Open House,她父親的寢室,總常拿到整潔獎。忠樸那屆1973年的畢業禮拜,我參加了。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1/07/luce-chapel.html
不過,那些光棍去"啤酒大會"一解悶愁,我沒參加。
晚上去看《太陽‧不遠》紀錄片戶外放映,紀念堂捷運站到濟南路群賢館的夜路,竟然如此漫長。有的鏡頭,當然會令人潸然.....
9點半回到家。自認10月已無法完成《轉危為安》的第15章、紐約時報每月10篇的定額也用不完,姑且回溫州些看看新聞台。

值得關注、閱讀的 馮象教授的著作及[聖經]新譯

溫故知新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kjv)

20201030

 Mathew 5:3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kjv)
5: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合和)
3「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思高)
3.福哉,苦靈的人,因為天國屬於他們。(馮象)
又可參看"恢復本"。
2018 1031
金庸過世。
他八十歲?還要拿劍橋大學的博士,而且不要讓人看輕,選擇的論文是莎士比亞研究......據說買了近百本書,準備奮發有為。也許導師給他勸告,選這題目,博士學位可能要"好久,好久......"。最後,查先生識實務,選個歷史題材,取得貨真博士,不只是名譽博士。
2025

人工智慧概述 馬太福音 5:3 -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馬太福音 5:3 是八福中的第一條,經文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這節經文描述的是那些認識到自己屬靈需要並依賴神的人,而不是那些物質貧乏的人。這謙卑的獎賞是進入天國。 「虛心的人有福了」:這意味著承認自己屬靈的貧乏和對神的需要,而不是自給自足。它顯示一個人的屬靈價值必須來自外在。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種謙卑的認識所帶來的獎賞是天國。這節經文為登山寶訓的其他教導奠定了基礎,因為它是認識到自己需要神的能力和恩典的第一步。 背景:這是登山寶訓的開篇,它呈現的是一個屬靈的議程,而不是政治議程。或物質上的福分。重點在於屬靈的謙卑,以及上帝的恩典和國度的應許。
Matthew 5:3 -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
Matthew 5:3 is the first of the Beatitudes, stating,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This verse describes those who recognize their spiritual need and dependence on God, rather than those who are materially impoverished. The reward for this humility is entry into the kingdom of heaven. 
  •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This means acknowledging a spiritual bankruptcy and a need for God, rather than being self-sufficient. It is a recognition that one's spiritual worth must come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The reward for this humble realization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This verse set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other teachings i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as it is the first step in recognizing a need for God's power and grace.
  • Context: This is the opening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which presents a spiritual agenda rather than political or material blessings. The emphasis is on spiritual humility and the promise of God's favor and kingdom. 


現在,Wm Morris印的書,每部約2百多萬美金。
去年作
182 William Morris and the Kelmscott Press 2017-08-03 【漢清講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8xjOI5-Fg&t=24s
知道,Wm Morris印的書的收藏大家--夫婦,身後將收藏品贈此美術館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2015謝謝曹永洋、翟志成、陳健邦 諸先生來"座談",大蓋3~4小時,無所不談。(無紀錄、錄音)

《誠摯的友誼》由名譯家尉遲秀處理,品質當然很好。然而,中文也無法註解許多文化背景。
舉個例子,Jean-Jacques Sempé書中說:
Edward Koren 與Saul Steinberg 談他在漫畫上"受影響的焦慮",你必須了解這兩人.......
謝謝曹永洋、翟志成、陳健邦 諸先生來"座談",大蓋3~4小時,無所不談。(無紀錄、錄音)
234 大師之間的友誼﹕歌德與席勒(1794-1805) 2018-06-10
YOUTUBE.COM
234 大師之間的友誼﹕歌德與席勒(1794-1805) 2018-06-10

234 大師之間的友誼﹕歌德與席勒(1794-1805) 2018-06-10

  • 回覆
  • 移除預覽
227 《喬治‧ 桑與福樓拜 》 2018-0509 漢清講堂
YOUTUBE.COM
227 《喬治‧ 桑與福樓拜 》 2018-0509 漢清講堂

《哥德對話錄 1826年12月11日》Conversations Of Goethe ,老年哥德對後起之秀洪堡的美洲五年壯遊
Goethe–Schiller :
十年友誼 十年合作 (1794.6~1805)
歌德圈,絕非「好朋友聚在一塊兒而已。」 Alexander von Humbold 去美洲前,歌德指著一排多彩房間.....You are one of us, YOU should report back.
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里斯蒂安·卡爾·費迪南·馮·洪堡(德語: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又譯洪堡特,是一位德國 ...
1805年夏,從美洲回來的、當時就已經被稱為「第二位哥倫布」的亞歷山大·馮·洪堡在去巴黎完整地分析他收集的研究資料之前在羅馬他兄弟家裡待了三個月。這說明這兩位在各方面均非常不同的兄弟之間的緊密關係和對話。
On Schiller and the Course of His Spiritual Development by Wilhelm von Humboldt 1830.
魯克(Nicolaas A. Rupke)『洪堡特後傳』)(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 A Metabiography 他和他
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
哥哥(創建柏林大學的語言學家Wilhelm vonHumboldt 1767~1835)
一樣,都是德國文化偶像,與歌德、席勒、貝多芬齊名。
Goethe, Schiller, von Humboldts in Jena, c. 1797
威廉·馮·洪堡(左二)、席勒、亞歷山大·馮·洪堡和歌德在耶拿 1789
1826 59歲
1789年聖誕節期間他與他訂婚的夫人一起在魏瑪渡過並在那裡結識了弗里德里希·席勒和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區別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姚小平譯,北京:商務,2002,譯序中〈與席勒、歌德的友誼〉,頁7~12: 進一步參考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硏究和語言硏究》,北京:外語敎學與硏究出版社,1995
「每一個人,不管操什麼語言,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特殊世界觀的承擔者。世界觀本身的形成要通過語言這一手段才能實現...每種語言中都會有各自的世界觀。」


杜甫的四川(吉川幸次郎。興善宏?......) ,
Sichuan, (National Geographic, 1985年9月號)、布雷希特《四川女子》;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美洲五年壯遊,Bruce Chatwin 的五個月壯遊"健走"In Patagonia/《夜間飛行》By Saint-Exupéry。
《一輩子的朋友》(你我的,高雄女中百年校慶主題曲)
“And by the way, everything in life is writable about if you have the outgoing guts to do it, and the imagination to improvise. The worst enemy to creativity is self-doubt.” - Sylvia Plath
「順便說一句,如果你有勇氣去做,並且有即興發揮的想像力,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可以寫的。創造力最大的敵人是自我懷疑。 - 西爾維亞·普拉斯

------
朋友,40年前你在那兒?
電子發展月刊 1983年9月號
電子產品品質可靠性專輯
可靠性工程導論 劉仲庸 嚴強
篩選 李楊廉
IBM 公司半導體製造之品質與可靠性保證系統
李楊廉 鍾漢清 編譯 (介紹IBM兩種VLSI 生產技術及其品管和可靠性管理分析.....)
談個人電腦品質保證的作法 鍾漢清
複連--設計工程師的利器 蘇錦坤

電子所
臺灣矽金的起點 - 工研院的成立與半導體
從大家都不知道積體電路是什麼的年代,
到現今積體電路變成臺灣名片,
當年是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工研院如何成立?又有多少人努力推動?克服了哪些困難?
聽聽半導體界的重量級大老曹興誠、曾繁城、史欽泰、邢智田、陳昭義親身講述這段歷史!
5th ERSO雙年聚活動記​錄影片
4分鐘35秒等,我與胡定華所長.....
Hanching Chung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
半導體的品管和可靠性管理分析等,很專業。蘇先生給大家一點點入門感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iXavY0Dzg&t=3s

電子所
臺灣矽金的起點 - 工研院的成立與半導體
從大家都不知道積體電路是什麼的年代,
到現今積體電路變成臺灣名片,
當年是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工研院如何成立?又有多少人努力推動?克服了哪些困難?
聽聽半導體界的重量級大老曹興誠、曾繁城、史欽泰、邢智田、陳昭義親身講述這段歷史!
5th ERSO雙年聚活動記​錄影片
4分鐘35秒等,我與胡定華所長.....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YOUTUBE.COM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 回覆
  • 移除預覽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YOUTUBE.COM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 回覆
  • 移除預覽
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
YOUTUBE.COM
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

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

  • 回覆
  • 移除預覽
Hanching Chung
半導體的品管和可靠性管理分析等,很專業。蘇先生給大家一點點入門感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iXavY0Dzg&t=3s
196 可靠性簡介(Reliability ) 蘇錦坤 2017-11-08
YOUTUBE.COM
196 可靠性簡介(Reliability ) 蘇錦坤 2017-11-08
-----

《祖先與永恆》(潔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考古藝術文集)
Tang Prize 唐獎
「中國歷史文化是賦予全世界的天賜。保存、傳承、拓展、並發揚這個文化,就是獻給所有人的禮物。我衷心感謝唐獎基金會對此傳統及其未來的卓越支持。」
★2022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 #親筆簽名
2022年唐獎漢學獎授予潔西卡‧羅森,以表彰其精研中國藝術文物之成就。羅森教授視野宏闊,見解精準,為無聲之物發聲,再現人之所未見;審美觀物,傳承薪火,賦予華夏古典嶄新意義。

Art Object, Language of object.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相關直播 地圖的重要《 青銅禮器與黃金腰帶:中國文化場景的昔與今》( Bronze Banqueting Vessels and Golden Belts in the Landscape of Ancient China and of Today.) 2. 《祖先與永恆》(潔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考古藝術文集) The Language of Object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cultural Forum"《祖先與永恆》(潔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考古藝術文集) The Language of Objects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2/06/jessica-rawson.html
Art Object, Language of object.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相關直播 地圖的重要《 青銅禮器與黃金腰帶:中國文化場景的昔與今》( Bronze Banqueting Vessels and Golden Belts in the Landscape of Ancient China and of Today.) 2.
HCMEMORY.BLOGSPOT.COM
Art Object, Language of object.西嘉·羅森Jessica Rawson相關直播 地圖的重要
-----

2023

令人感動,佩服的群英會。
我花十分鐘打字的前稿,竟然找不到了。

王晃三──和謝清俊
其他 4 人

【畢業60同學會側記— 首場活動記事】
👴👵🏼
我們這群1963夏天畢業的電機系同學,到今年(2023)剛好屆滿60年,既然疫情退燒,旅遊也已解禁,海內外同學相約在台北相聚。
參加的同學共有14位,有6位(胡宏勳、李仲同、高小松、梁慶封、黃應文和趙進)攜眷遠從美國回台,加上(羅敬禮)則是從香港專程回來。台灣本地參加的也有7 位,(邱再興、謝清俊、賴友仁、蘇信一、黃特杕、林本堅和王晃三)。連同11位學嫂一共有25位。
🎓︎
當年我們兩班共有100位同學,如今我們都已年逾八十了,據知接近20位同學已經從人間永久畢業,另有不少同學健康狀況欠佳,不良於行,能有這樣的出席率,已經很難能可貴了。和當年電工數學上課人數個位數相比,已經多出了一個位數喲。(哈!)
拜遠距會議設施之賜,這次聚會開放給海外同學上線參與,雖然台灣的上午已是北美的夜間,線上仍有近10位同學越洋參與。
因為都有年紀了,大家事先相約活動力求簡約,行動範圍不要太遠,次數不宜太多,時間也不要太長。就這樣,在10月12-14日三天,同學們一起相聚過了難忘的時光。
🎥
第一天的活動就在10月12日上午,場地就在台大電機學院展開,當年的電機系早已經壯大成為電機資訊學院了。
來到院本部博理館是大家的第一次,多位同學在校園裡遊走問路,大費周章才找到地方,當時的直覺反應是「物換星移,人地全非」!
原是一個小小的同學會,沒想到竟然驚動了母院,竟然承蒙張耀文院長和兩位主任全程參與,還有多位助理在旁協助接待。
🎤
同學會在我們永遠的班頭老邱(邱再興)主持開場之後展開,我接受指派跑龍套,扮演司儀串場的角色。
上午的重頭戲是聽取張院長和電機和資工兩位系主任的簡報,第一件驚奇是得知而且當年寓居工程館三樓一個樓屬的系館,如今已經發展成六个設施新穎空間完備的樓館。
🏫
當年的電機系,當今的為電機資訊學院,在電機工程系和資訊工程系兩系之外,另有光電/醫工…等七個研究所,外加四個學位學程。
學生人數的規模,已經從當年400位出頭,發展到全院共4221(含國際生247),其中包含大學部1470,碩士生2116,博士生585。
🧑‍🏫
師資陣容方面,當年十根手指數得完的專任師資,如今已經壯大到175位之多。
提到母院在國際上的聲望時,我們才得知,專任教授為ACM/IEEE 會士數目,榮居亞洲各大學之冠,有多項研究成果領先全球,包含EDA頂尖論文數,多項世界級競賽冠軍數全球第一,其他還有:EDA 全球獨占鰲頭15年;人工智慧亞洲第一強;學生參與頂尖國際競賽連連奪冠,含:Data Mining/ Multimedia/ Microwave:/肺癌腫瘤切片分析競賽/ RoboCup Standard Platform: Soccer League…多麼引以為榮!
🏢
印象令人深刻的是台積電、聯發科技和Intel等科泰斗和母院合作,設有創新研究中心。
此外,簡報展示院系専屬的電腦室/講堂/閱覽室/K書中心時,已經讓我們為之神往,繼續提到藝廊空間/交誼廳/學生車庫(創客中空間)/蟲洞創意交流空間,甚至還設有學院專屬的輔導中心和康樂室…
當今的學弟妹們多有福氣,心中只有艷羡兩個字!
🧢
上午的聚會就在交換禮物的溫馨時刻中告一個段落,老邱代表大家接受院辦和系辦致送的兩個禮物袋,其中最珍貴的是那一頂NTU EECS運動帽!當年我們沒有閒錢製作的運動帽,今天拿到手中了,真是開心。
看著老邱戴著這帽子和張院長合照時,心發怒放、意氣風發,那帥氣瀟灑樂開懷的模樣,正是我們共同心境的真切寫照。
🏺
林本堅代表大家致送張院長和兩位系主任各一個光電科技製作的精美禮物之外,還留下三樣專屬於我們63級的古董文物,(1)我們在1960初夏在傅鐘下歡送Weber教授的全班合照(2)我們這一屆的陳年畢業紀念冊,(3)1963九月發行的「電機通訊第一期」,
特別一提,電機通訊第一期(也是最後一期),是一群熱心的僑生同學在離校之前熱心撰稿製作的。這通訊郵寄到各人家裡時,台籍同學大多已經入伍服役而無緣收受目睹。
這份用鋼板刻字油墨印刷的16頁通訊,紙張發黃,邊緣缺角碎裂,字跡模糊,真可以列為古董文物,若不是擺在眼前,大家早都忘記當年日日與油印講義和考卷為伍,天天和計算尺打交道的日子了。
通訊裡面的用字遣詞,存留那個時代獨有的風味,更是令人興起懷古情結!
🍽
午餐接受張院長款待,餐廰設在明達館(也是院館之一),格局高挑,佈置之精緻以及服務的周到,不亞於星級飯店的水準。
既已聽完簡報,又吃完午餐,心情感覺大有變化,除了「物換星移、眼目一新」之外,有人説出心中的願望,巴不得年歲減去60年,可以變身今日的在校生,享受當今各種設施資源和機會,該有多好!
茶餘飯飽之後,回味張院長之前提到的一些話題,他提到,母院其實並非沒有困難與問題,例如:行政經費嚴重短缺、師資的留才攬才日益困難、博士生就讀意願低落、招收的大學部新生理科素質參差不齊,還有,學生情緒問題叢生…
🗱
情緒問題叢生?
今日的學弟妹,在這時代巨輪百倍速轉動、資訊爆炸的時空背景之中,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難免情緒波動,頻頻出狀況,偶有輕生事件,往往驚動全台,不能不特別加以輔導。設置院系康樂室、專屬輔導中心、強化生命教育…,原因在此。
原來,資源雖然很多,機會看似美好,可是競爭壓力也是相同比例放大啊!
你問我:還想要年歲減少60,當個現在的學生嗎?我的答案:再說吧!
哦,還有…,年歲減少60,豈不意味著不能和這批富有氣質、各有長才的同學們一起同窗共長?那…,我不幹!
至少,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主筆:王晃三(王三呆)

-----


莫內起初並不情願,但威尼斯最終還是吸引了他。

即便是在度假期間,這位法國印象派之父也無法抗拒光學和藝術史的魅力。布魯克林一場盛大的展覽或許能讓你明白個中緣由。

布魯克林博物館為這場名為「莫內與威尼斯」的展覽重新匯集了19幅莫奈的畫作,這是自1912年伯恩海姆-傑恩畫廊舉辦「威尼斯」展覽並將這些作品分散給收藏家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對莫奈晚期創作歷程的回顧展。從這些作品來看,莫內被威尼斯獨特的光線濃度和夢幻般的水景深深吸引。誰又能抵擋得住呢?

然而,這場雄心勃勃的展覽真正的貢獻,同時也是它的不足之處,在於它透過展出莫內同時代及之前其他藝術家的70件作品,展現了莫奈在創作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那些不易察覺的挑戰。策展人認為,這些與認可和藝術史有關的挑戰直擊他的技藝核心,並激勵他以一種能夠使他後來的、更具標誌性的睡蓮作品獲得巨大成功的方式去玩轉水和固體。

A Monet painting of the Grand Canal in Venice, with hazy building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ater.
Claude Monet. “The Grand Canal, Venice,” 1908, oil on canvas. When Monet and his wife arrived in Venice, they hired gondolas down the Grand Canal. “I’m too old to paint such beautiful things,” he told her.Credit...via Brooklyn Museum


Monet Was Reluctant. Venice Seduced Him.

Even on vacation, the father of French impressionism couldn’t resist the pull of optics and art history. A lush blockbuster show in Brooklyn helps you see why.




If you judge by the 19 paintings the Brooklyn Museum has reunited for the lush and greedy “Monet and Venice,” the largest survey of this detour in Monet’s late career since Galerie Bernheim-Jeune’s “Venise” exhibition scattered these works to collectors in 1912, you’ll see that what grabbed him were the special density of the light there and the dreamlike supremacy of water. How could they not?

But it is the real contribution of this ambitious show, and also its liability, to imagine the less obvious challenges that must have faced Monet, by arraying 70 other works by different artists of his time and before him. These challenges, to do with recognition and art history, cut to the heart of his craft and emboldened him, the curators argue, to play with water and solids in a way that would make his later, more iconic water lilies so successful.
Editors’ Picks



20101005
CRITIC’S NOTEBOOK

Paris Rediscovers Monet’s Magic at Grand Palais

Jacques Demarthon/Agence France-Presse

A visitor takes in two views of the House of Parliament by Claude Monet at the current show at the Grand Palais in Paris.



"今天將直播,談馮象教授的”聖經”新譯  2020"
馮象大家:馮象譯注聖經《摩西五經》2006《智慧書》2008《新約》2010《先知書》202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貝奧武甫:古英語史詩》1992、《木腿正義》1999、《 玻璃島 》2003、《 政法
HCTRANSLATIONS.BLOGSPOT.COM
馮象大家:馮象譯注聖經《摩西五經》2006《智慧書》2008《新約》2010《先知書》


20151101

我打算在11月18日上午舉辦紀念Peter Drucker的討論會。
內容談他與W. Edwards Deming的"日本論",他獨特的日本繪畫論。更集中注意力談 Peter Drucker的著作,譬如說回憶錄《旁觀者》和他好友認為最好的《不連續的時代》。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旁觀者》的群英錄都很獨特,翻翻Polanyi一家,對老Polanyi的教育讚嘆。我對最小的兒子Michael Polanyi有些研究,可Drucker說,他最有名的著作是:Beyond Nihilism By M. Polanyi,這我還沒讀過,慚愧。
----謹以此小文送曹永洋學長,他今天來訪。
我的這一天
10 年前

曹學長來訪,當然送了好多書與資料;他跟我講江春男寫在東海時到徐復觀老師家吃飯的故事;以及徐老師過世前在醫院如何處置馮滬祥帶方東美七十生日慶祝論文求見......。我與玉燕和他到西門町真善美電影院看奇士勞斯基Kieslowski的《不絕之路》( No End)1985年。......
Hanching Chung
曹永洋先生26歲的作品《歷史人物的回聲》,我們討論出版新版本:他也談Thomas More 臨終前告訴劊子手不要傷及鬍子,因為它們沒罪。 他說余光中指出:以前電影《良相佐國》、《化身博士》等都翻譯錯誤,因為More 沒當首相、Doctor 當為"醫生"等等。

半夜拿出 M. Polanyi 作品選等書,發現Beyond Nihilism 收錄在1969年的Knowing and Being. Edited by Marjorie Gren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首篇:當時的思路和文字之犀利、連貫,真是大師風範。


11 年前 

台灣當代最了不起的經營者:捐個博物館給臺南。
奇美博物館 Chimei Museum

2014年11月1日 ·
【阿波羅噴泉現身 搶先報】
今天上午的「光明之神‧禮讚奇美-阿波羅噴泉落成發表」圓滿成功~ 由奇美集團許文龍創辦人、奇美博物館廖錦祥館長、臺南市賴清德市長與法國在台協會歐陽勵文主任四位貴賓,在阿波羅噴泉廣場前,攜手注入了象徵榮耀的泉水,宣告阿波羅噴泉落成並正式啟用。
未來小編也會陸續分享揭幕儀式的精彩鏡頭,請粉絲們密切期待! 😃

20141101

阿城《威尼斯日記》台北:新經典,2012
這個版本有8張彩色"作家眼中的威尼斯" (攝影/文字:阿城)
2張印象深刻:"下午開始颳風,聖馬可廣場那些接吻的人,風使他們像在訣別。"沒想到是張遠照。另外是"華麗亦可以是一種壓迫。"
附錄幾乎每篇都有錯:侯孝賢的,將鄭芝龍說成是鄭成功的兒子(203頁)。父子顛倒。張大春的,將廚川白村寫成"府川白村" (208)。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