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意:「結髮」時所娶的妻子。
- 延伸義:指元配、正妻。
- 例句:多年來,他仍舊對去世已久的髮妻懷念不已。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出自《孝經》,意思是說,人的身體、毛髮、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因此不敢輕易傷害,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其延伸含義是,子女應當愛惜自己的身體,避免讓父母擔憂,並透過立身處世、揚名後世來彰顯父母的光榮,這才是孝道的最終目標。
「白髮三千丈」是唐代詩人李白《秋浦歌》中的名句,用極度誇張的「三千丈」來形容白髮之多,並說明這是因為「緣愁似個長」,即因愁緒太長所致。這句詩藉由極其誇張的手法,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的無限愁思和悲憤。
----讀者文摘 書摘 拿破崙 砷
砷的自述
......不過,人們現在也開始利用砒霜的毒為人類服務。例如,用砒霜浸拌食餌來毒殺田鼠,或者製造成除草劑來除去田間雜草。在中藥的回疔丹中含有砒霜,能消腫、止痛、化膿及解毒。另外,砒霜也用來做為治療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第二線用藥。雖然食入 0.1 克的我便會致命,不過,微量的我卻能加速血紅細胞的形成。
做為毒藥的我激發了很多描寫犯罪的作家的想像,「砷」也廣泛用來做為謀殺工具。在客觀上,這種認知具有一定的基礎。以前的屍解技術通常不可能檢測到受害者體內的微量「砷」,而且砷中毒死亡者的症狀類似因肺炎而死的人的症狀。在中國古典文學著名的謀殺案中,砒霜殺人的例子相當多。在西洋歷史中,也可以看到許多和我有關的故事。舉例來說,拿破崙的死就被認為與砷中毒有關。
拿破崙於 1815 年在滑鐵盧戰敗後,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在 1821 年,他卻突然因急病而死。官方在解剖拿破崙的遺體後,宣布他死於晚期胃病,但是人們一直對這說法表示懷疑。許多歷史學家也進行了一些探究,但都因為缺乏有力的證據而未能取得進展,拿破崙的死因也成了歷史之謎。
到了 1960 年代,傳來一個出人意料的消息,有人發現拿破崙的一撮頭髮有異。這一個消息令那些對拿破崙死因感到興趣的科學家們大為振奮,因為在拿破崙的頭髮中含有 20 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遠高於它們在血液中的正常濃度。因此,只要採取特殊的化驗方法,檢驗頭髮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就可以推斷出拿破崙的死亡原因。果然,科學家們在化驗了拿破崙的幾根頭髮後,發現他頭髮中的「砷」含量竟然是正常人的 13 倍!由此推斷,拿破崙是死於「砷」中毒。
致拿破崙於死地的「砷」是從何而來的呢?歷史學家們在綜合各方面的考量後,認為可能來自拿破崙居室的牆紙。拿破崙居室牆上黏貼的是綠色牆紙,當時所用的綠色顏料中就含有我的化合物。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牆紙中「砷」的化合物逐漸揮發擴散在室內,終於使拿破崙因為慢性「砷」中毒而死亡。.....
---
你的頭髮能告訴你哪些健康資訊
頭髮不只是死物,它更是你身體秘密的寶庫。
當然,掉髮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天大約會掉落 50 到 100 根頭髮。普利庫斯博士說,年輕時頭髮通常像絨毛一樣細軟,隨著年齡增長會變得更長、更黑、更濃密,然後隨著年齡增長變得粗糙、難以打理、顏色變白。
「我們習以為常,因為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它——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頭髮令人驚嘆,是大自然工程的真正奇蹟,」他補充道。
What Your Hair Can Tell You About Your Health
More than just dead matter, hair is an archive of your body’s secrets.
Still, some hair shedding is inevitable — we lose about 50 to 100 strands of hair each day. Hair often starts off as peach fuzz when you’re young, Dr. Plikus said, turning longer, darker and thicker as you grow and then becoming wiry, unruly and whiter with old age.
“We take it for granted because we see it every day — but scientifically, hair is awe-inspiring, a true marvel of nature’s engineering,” he added.
WWWW
人工智慧概述
拿破崙頭髮分析的歷史主要圍繞著他是否死於砷中毒展開,許多研究揭示了他不同時期頭髮中砷含量偏高。 1978年的早期分析表明,他在1816年可能每天接觸砷,而2002年和2004年的後續研究也證實了高砷含量,這使得一些人得出結論,認為他是中毒身亡。然而,其他研究指出,在他流放前後的樣本中砷含量均偏高,這表明他可能長期接觸砷,而非死於單一原因。
主要發現與分析時期
1978年:發表在《毒理學檔案》(Arch Toxicol)上的一項分析發現,1816年的頭髮中砷含量很高,與每日攝入過量砷後的情況相似,表明他在那一年可能接觸過砷。
2001-2002年:一項法醫研究發現拿破崙頭髮中的砷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到38倍,由此得出結論,中毒必定是其死因。
2004年:一項利用儀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分析拿破崙生前死後頭髮樣本的研究發現,所有樣本中砷濃度均升高,這否定了砷中毒是唯一死因的說法。
2007年:另一項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分析頭髮樣本的研究發現,砷含量升高,其他元素的濃度也高於正常水平。
持續的爭論
砷在當時很常見: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頭髮中砷含量高並不一定能證明是中毒,因為砷在19世紀被廣泛用於醫藥、油漆和其他產品中。
與中毒相符: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頭髮中砷的分佈模式和高濃度符合砷中毒的特徵。
自然死亡:另一些研究表明,拿破崙的死因是胃癌,而砷含量升高是由於長期慢性暴露造成的。
結論
拿破崙頭髮的分析歷史錯綜複雜,相互矛盾的研究結果引發了關於其死因的持續爭論。雖然尚未達成共識,但近期的研究已不再認為是單一中毒事件導致的死亡,而是傾向於認為拿破崙長期廣泛接觸砷,並可能伴隨其他潛在死因。
- 1978: An analysis published in Arch Toxicol found high arsenic levels in hair from 1816, similar to what would be found after daily ingestion of excessive amounts of arsenic, suggesting exposure during that year.
- 2001-2002: A forensic study found arsenic levels in Napoleon's hair to be 7 to 38 times higher than normal, concluding that poisoning must have been the cause.
- 2004: A study using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on hair samples from both before and after his death found elevated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all samples, which disfavored the arsenic poisoning theory as a sole cause.
- 2007: Another study using ICP-MS analyzed hair samples and found elevated arsenic, with other elements also present in higher-than-normal concentrations.
- Arsenic was common: Some researchers argue that high arsenic levels in hair don't necessarily prove poisoning because arsenic was widely used in medicine, paints, and other products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 Consistent with poisoning: Other researchers maintain that the pattern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arsenic in the hair are consistent with arsenic poisoning.
- Natural causes: Other studies suggest that Napoleon's death was due to gastric cancer, and the elevated arsenic levels are due to chronic, long-term exposu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