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ore
1108
東海大學在台灣文學的「流變」與「重構」方面,
主要體現在其「台灣文學與跨文化研究」課程及專題講座,透過跨學科視角,探討台灣文學的發展歷程、多元文化影響,並嘗試建構新的文學詮釋與分析方法。其學術活動聚焦於台灣文學的在地書寫、文化認同與後現代主義等議題,例如透過分析賴和、鄉土文學、眷村文學等,重新審視並詮釋台灣文學的演變。 東海大學在台灣文學研究中的角色
- 跨學科研究:東海大學的文學相關研究並非僅限於文學本身,而是會與其他學科如歷史、社會學、哲學等結合,從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脈絡中探討台灣文學的發展。
- 關注在地議題:在研究中,東海大學特別關注台灣在地化的文學作品,探討其如何反映在地生活經驗、族群文化認同與歷史變遷。
- 學術活動推廣:學校 regularly 舉辦專題演講、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學者專家討論台灣文學的流變,並探討建構新的理論框架來分析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的「流變」與「重構」
- 流變:指台灣文學在不同歷史時期,如日治時期、戰後時期、解嚴後等,因應時代背景而產生的樣貌變化,包括主題、風格、創作語言的演變,例如賴和作品中對殖民地時弊的直指。
- 重構:指透過新的研究方法與觀點,重新詮釋過去的文學作品與文學史。例如,從傳統視角轉向更具批判性與多元性的角度,建構新的文學史敘事。
關鍵字連結:賴和與台灣新文學
- 賴和: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其作品直指殖民地時弊,並堅持以漢文寫作,是台灣文學流變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 在地與文化:賴和的作品與在地生活緊密結合,反映了當時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處境。
總結
東海大學透過跨學科的教學與研究方法,積極參與台灣文學的「流變」與「重構」歷程。學校不僅深入探討台灣文學的發展脈絡,也藉由舉辦學術活動,鼓勵對在地文學進行多元化的詮釋與建構新的文學研究視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